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81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13、杜甫《春望》抒發國憂家愁的名句是: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4、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的尾聯懷古慨今: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15、“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出自嶽飛的詞《(滿江紅)》(怒髮衝冠)。

16、楊萬裏的詩清新、自然、活潑,自成一家,世稱(誠齋)體。

17、《擬詠懷》的作者是(庾信)。

18、歐陽修《醉翁亭記》稱“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這裏的“樂”是指(眾人之樂)。

19、北宋(蘇洵)與其子軾、轍皆當時著名文人,世稱“三蘇”。

20、吳偉業名句“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指的是(陳園園)。

二、選擇題(每題1分,共30分)

1、《氓》: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山東省

2、陶淵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憤豪放之作是(B)

  A.《詠荊軻》B.《飲酒》C.《歸園田居》D.《桃花源記》

3、王維《山居秋暝》: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所用典故出自(B)

  A.《詩經》B.《楚辭》C.《論語》D.《莊子》

4、《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岱宗”指(C)

  A.華山B.嵩山C.泰山D.恒山

5、下列作品中不屬於新樂府詩的是(D)

  A.《賣炭翁》B.《琵琶行》C.《長恨歌》D.《錢塘湖春行》

6、《前赤壁賦》:

“壬戌人秋,七月既望。

”“既望”是指陰曆(B)

  A.十五B.十六C.十七D.十八

7、“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是指(D)

  A.孫權B.劉備C.周瑜D.劉裕

8、《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並序》最早見於(B)。

  A.《樂府詩集》B.《玉臺新詠》C.《文選》D.《古詩源》

9、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作者是(D)。

  A.曹操B.曹植C.曹丕D.王粲

10、《桃花源記》: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黃發”指(D)。

   A.兒童B.青年C.壯年D.老年

 1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貫串全詩的中心景動是(B)。

   A.江B.月C.花D.夜

 12、蘇軾《前赤壁賦》: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窈窕之章”所指的作

 品見於(A)

   A.《詩經》B.《楚辭》C.《漢樂府》D.《古詩十九首》

 13、湯顯祖的名作《牡丹亭》屬於(A)。

   A.傳奇B.南戲C.雜劇D.院本

 14、下列成語中,出於《邵公諫弭謗》的是(D)。

   A、門庭若市B、高枕無憂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

 15、按照班固的解釋,“離騷”的意思就是(A)

   A、遭受憂患B、離別的憂愁C、發牢騷D、被離間騷擾

 16、“建安”這一年號屬於(A)

   A、漢B、魏C、蜀D、吳

 17、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一詩抒發的感情,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A)

   A、“憤”B、“怨”C、“樂”D、“哀”

 18、從詩歌體裁上看,李白最不喜歡寫(D)。

   A、七絕B、樂府C、古風D、七律

 19、楊萬裏詩句“中流以北即天涯”中的“中流”指的是當時宋金的分界(B)。

   A、長江B、淮河C、泗水D、桑乾河

 20、為孟嘗君市義並營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C)。

   A、鄒忌 B、邵公C、馮諼D、燭之武

 21、代表漢代文人五言詩最高成就的是(B)。

   A、漢樂府民歌B、《古詩十九首》C、永明體詩歌D、山水田園詩

 22、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

 A、《詩經》 B、《楚辭》C、《論語》 D、《莊子》

 23、“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A)。

   A、王粲 B、陳琳C、孔融 D、劉楨

 24、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C)。

   A、秦始皇 B、漢高祖C、漢文帝 D、漢武帝

 25、著名組詩《詠懷詩》八十二首的作者是(A)。

   A、阮籍 B、嵇康C、鮑照 D、庾信

 26、晚唐文人中,湧現出一批以填詞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是(C)。

   A、張志和 B、白居易C、溫庭筠 D、劉禹錫

 27、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中所用修辭手法為(B)。

   A、比喻 B、互文C、誇張 D、諧音

 28、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韻》“,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中的“蚩尤”是

 指(D)

   A、人名 B、地名C、動物 D、大霧

 29、高適《燕歌行》“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離別後”中,“玉箸”是指(C)。

   A、玉做的筷子B、白色的筷子C、比喻思婦的眼淚D、人名

三、簡答題:

(每題4分,共20分)

 1.曹操《短歌行》開頭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經常被一些人引用來表達一種消極頹廢

 的人生態度,請結合全詩說說這樣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答:

本詩抒寫了作者渴望招納賢才以統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現了作者寬廣的胸懷。

作者的

 遠大抱負和開闊胸襟奠定了本詩激越高昂的基調,但他是在對人生短暫的感傷和不得賢才

 的憂思中來表現自己的抱負和胸襟的,所以筆調顯得沉鬱頓挫,形成了慷慨悲涼的風格,

 並非表達一種消極頹廢的人生態度。

 詩人一面飲酒聽歌,一面憑空作想,想出詩中這許多曲曲折折,絮叨說來,似連貫,似不

 連貫,卻圍繞著一個中心——思得賢才。

先寫人生短暫的憂思,為什麼憂思,因為沒有賢

 才的輔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

次寫思賢若渴的心情,反復抒寫不得的憂思和即得

 的歡樂。

最後寫延攬人才的態度,還是思賢。

一條線索,貫穿全詩,所以作者思緒的流動

 看似隨意而毫不散亂。

 2、簡要分析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陶淵明的田園詩是他脫離污濁的官場,走上歸因道路後寫下的。

所以他在詩中盡情抒

 發了對淳樸幽美的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喜愛,流露出一種悠然自得、自由恬靜的心境。

 並通過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來映襯官場的黑暗。

例如《飲酒[其五]》

 3、《西廂記.長亭送別》中的曲文是如何體現鶯鶯送別戀人時的情感波瀾的?

這折戲主要寫崔鶯鶯不忍離別的心理。

(1)先寫她赴長亭別宴途中的內心傷感。

 

(2)次寫他在離宴上哀婉悱惻的離愁別緒。

(3)再寫她對張生離別後要善自珍重和不要

 移情別戀的叮嚀囑咐。

(4)最後寫張生走後她流連低徊不忍離去的悲痛心情。

在表達自己

 的離別之痛中,鶯鶯對封建禮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門第觀念給予了有力的控訴。

作者

 抓住“暮秋天氣”、“離人傷感”加以生髮,以暮秋天氣渲染離人傷感,把離愁別恨寫得層

 次井然,細膩感人。

 4、請根據《舜發於畎畝之中》(《孟子?

告子下》)一文,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

 意思準確地說出來。

句意為:

無論是個人或者國家,在憂愁禍患中才知奮發,得以生存發展,而沉湎於安

 逸歡樂中就會衰敗滅亡。

本文先以六個人的事例來證明,有作為的人都是曾歷經挫折磨難

 的。

然後聯繫到對一個國家來說,如果沒有外患的憂懼,上上下下高枕無憂,就會有亡國

 的危險。

在以上兩層意思的基礎上,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

 5、解釋蘇軾《前赤壁賦》中的句子: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

 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

 不竭:

是造物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

且夫:

況且。

造物:

指天,大自然。

無盡藏:

這裏指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

適:

 享受、滿足。

況且天地之間的東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屬於自己所有,即使一絲一毫也不

 能索取。

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可以隨意耳聽眼看,取用不完。

這才是大自然無

 窮無盡的寶藏啊,我和你且來共同享用。

 四、分析論述題:

(每題10分,共20分)

 1、舉例分析李白作品的浪漫主義特色。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

 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

 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

這些成就,

 使他的詩成為屈原以後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

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本詩通

 過由夢遊仙境到複歸現實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名山仙境的嚮往,表現了他的自由和理想

 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滿黑暗現實、蔑視封建權貴的叛逆精神。

本詩突破了一般留別詩傷離

 惜別的常調,在藝術構思、表現手法和語言運用上都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色。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

(二)論述題匯總

論述:

  1柳永詞的突出特點及貢獻?

  答:

柳永詞藝術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以賦為詞,善於融合曲詞和辭賦的長處;

二是他的羈旅行役詞不減唐人高出。

創制和推動慢詞藝術的發展是柳永對詞的特殊貢獻,他將賦體的鋪敘手法運用到體式開拓的長調慢詞上來,音律諧婉﹑敘事詳盡﹑繪景必工,而又有一﹑二警策語,為全詞生色。

  2辛棄疾對蘇軾豪放詞的繼承和發展?

1辛棄疾是繼蘇之後極大開拓和解放詞的“體”和“境”的豪放詞人,在宋代詞壇上風格獨特的“稼軒體”,以文為詞,繼承蘇以詩為詞的詞的創新精神。

2他們之間有顯著的區別,蘇是典型的文人詞,而“稼軒詞”是英雄之詞,如《水龍吟·

登健康賞心亭》,辛詞多以豪放格調為主,又不失溫婉的本色,其晚年作品氣大聲宏,狂傲之情溢於言表,在辛的性格中,有作為英雄詞激昂排宕,也有作為一個文人情感豐富細膩的一面,如《賀新郎》的悲放,《祝英臺令·

晚春》的婉約3語言方面,辛詞把散亂平淡的語言組織得極為生動﹑朗言,俱善於用典,且多精當。

而蘇詞用典相對較少4以文為詞,廣泛吸收民間語言,有通俗化﹑口語化得優點。

  3蘇軾詞的突出特徵及開拓貢獻?

特徵:

蘇詞是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但蘇詞不僅“豪放傑出”也多清空幽秀作品,風格是多樣化,蘇詞中,豪放與婉約兩種風格並不排斥,多剛柔相濟,“剛健含婀娜”,表現自我,“以詩為詞”,“引議論入詞,打破法度成規,豪邁狂放者有之,婉約溫蘊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峻者有之,清麗圓轉者有之,奇豔豔麗者有之,開拓了詞的歷史新階段,舉例如:

《江城子》﹑《蝶戀花》。

貢獻:

蘇詞在宋詞發展變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傳統詞作的題材限制,擴大了詞境,他的以詩為詞,促進了詞體的變革,題材上以應歌回歸到表現自我,反映的生活內容擴大,改變了詞的舊傳統,增加了詞的內容,豐富了詞的體式,促進詞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樣式,對詞體全面革新,提高了詞體的地位,使宋詞與唐詩並列,蘇被視為宋詞為宋一代文學代表,這是蘇軾對宋代文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4關漢卿雜劇的主要內容及藝術特點?

關漢卿的這些作品,可按所寫題材分為歷史劇﹑愛情風月劇﹑社會公案劇三大類。

《單刀會》此劇全名《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關漢卿歷史劇的代表作。

寫三國時東吳的魯肅借慶賀“近退曹兵,玄德稱主漢中”為名,邀蜀國的荊州守將關羽過江赴宴,預謀索取荊州;

關羽單刀赴會,及時平息了一起紛爭,捍衛了“漢家”基業。

此劇的構思很有特點,善於用鋪墊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關羽到第三折才出場,第一折由東吳的親貴喬公主唱,讓他追述關羽的英雄業績和豪勇氣派。

《西蜀夢》全名《關張雙赴西蜀夢》,故又名《雙赴夢》,寫劉備當了“大蜀皇帝”後,為“劉漢”基業出生入死,戰功赫赫的關羽和張飛相繼被害。

《救風塵》﹑《謝天香》﹑《金線池》,均屬於愛情風月劇。

《謝天香》中謝天香是位會吟詩﹑能吹彈的官妓,是編入樂籍而在行院裏承應官府的“上廳行首”。

《金線池》裏杜蕊娘的性格則頗為剛烈果決,她是個能識文斷字的而能歌善舞的官妓。

《謝天香》﹑《金線池》﹑《救風塵》三出正面描寫妓女生活的劇作中,關漢卿真實地展示了風塵女子爭取從良的曲折過程,寫出了她們在與不幸命運抗爭時的無知沉淪或大智大勇﹑軟弱動搖或心高氣傲,塑造出趙盼兒﹑宋引章﹑謝天香﹑杜蕊娘等性格各異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堪稱風塵女子的知音。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作品。

劇中的主人公竇娥,是封建社會裏“孝女”和“節婦”的典型,該劇批判以元代貪官污吏徇私枉法﹑製造冤假錯案的社會現實為根據的。

這是元代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形象反映。

  5論述《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發展的貢獻?

《金》擺脫了說唱藝術的影響,向近代小說的方向轉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里程碑。

1題材的轉變及其意義,《金》開創世情小說的先河,寫家庭故事﹑市人鎖事,用細緻的筆觸,描繪“俗”事,標誌著中國小說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走向市人,體現出文學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學本位的複歸2審美取向的趣味變異。

《金》把自己的審美觸角伸向了人世間醜惡的一面,以生活的醜作為作品題材,描繪了醜,卻造了“美”,其失誤處也在於此,在作品中表現出作者庸俗的一面3從類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改變了人物的單一色調,實現了從類型化向性格化的轉變,作品中出現了許多色調立體的“圓形人物”,如:

潘金蓮﹑李瓶兒,既冷酷﹑惡毒,又有溫順多情的一面,真實可信。

4網狀結構的高度成熟,《金》繼承了《三國演義》的網狀結構形式,並使之更加完美,《金》採取了全方位的結網結構,以家庭為圓心,西門慶家的興衰為主軸,這個家庭與社會上下的聯繫構成了經線,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好比是橫的軸線,其他人物的命運構成了一條條緯線,這種圓形網狀結構,標誌著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結構藝術已發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階段5口語化的市井語言,《金》繼承了說書藝人的口語化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其語言與市井人物的身份﹑地位﹑環境﹑性格相契合,顯示出粗俗﹑瑣細﹑活潑﹑豐富的語言特徵,人物語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6論述《桃花扇》與《長生殿》的異同?

相同之處:

a二者都是歷史劇,《長》寫李﹑楊愛情,安史之亂,《桃》寫侯﹑李愛情,南明滅亡b都以男女愛情為線索c都用雙線結構的形式,從愛情寫政治4音律極為和諧。

不同之處:

a思想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長》寫政治與愛情的矛盾,但最終超越矛盾,以佛學思想“情緣總歸虛幻”作總結,《桃》也是寫政治﹑愛情,但並非停留在這個基礎上,他反對魏閹餘孽,頓悟出全是一場空,反對政治的“冷心”b創作方法不同,《長》表現在對創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煉,《桃》在於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結構上《長》以愛情為主,金釵貫穿全劇,《桃》工整典雅c結局不同,《長》把愛情政治作為一場虛幻,《桃》中二人循入空門,反映作者對政治的冷漠,失去信心。

  7論述《紅樓夢》的悲劇意義(或突破)?

以前在詩文裏也有悲劇意識,但《紅》對傳統的悲劇有很大的突破,它向世昭示一個人物感情上難以承受,但卻無可改變的哲理:

人生和社會永遠處於無法擺脫的命運悲劇之中,曹雪芹從三個層面揭示了從社會到個人,從表層到深層的悲劇意蘊。

1社會悲劇,從小說的題材表層意義看,《紅》寫出了由家庭悲劇構成的社會悲劇,它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基本線索,以寶黛愛情的中心事件,寫出了家庭到社會的悲劇命運。

作者從中提出並試圖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賈府會走向衰亡?

為什麼寶玉黛玉那麼心心相印的美好愛情卻毀於一旦?

首先作者將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敗作為他們必然衰敗的根本原因。

其次作者從生活的窮奢極欲寫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潰的結局,再次作者從賈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動描寫,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劇命運,寶玉的愛情悲劇也是其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他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愛情生活上來,但這種轉移仍然無法躲避家族對其生活行為的限制和選擇2道德文化悲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最大區別就是沒有西方那樣超越政體的宗教力量,然而儒家思想卻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社會作用,而儒家思想本質上是一種倫理思想,它的突出要點在於用“仁愛”來作為每一個人的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另一方面又強調個人對社會的服從原則,曹雪芹通過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以仁愛為核心和以個人服從社會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膽的質疑,我們可以從賈赦﹑賈珍﹑賈璉這些喪失廉恥的貴族後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敗3人生悲劇,人生悲劇是從哲學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質,受儒家樂天思想的影響,中國悲劇的悲中有喜的傳統,儘管可以給人以樂觀的鼓舞,而《紅樓夢》從佛家哲學高度來認識其永恆的不幸。

綜上所述,曹雪芹不僅昭示了人生無所不在的悲劇,而且還以寶玉出家的方式提出瞭解決人生悲劇的方法,寶玉的解脫是自然的﹑人類的,也是悲感的﹑壯美的﹑文學的。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

(二)簡答題匯總

簡答:

  1簡述北宋初期梅堯臣和蘇舜欽詩歌的特點及異同?

相同點:

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詩壇的重要人物,合稱“蘇梅”,二人文學主張﹑詩歌內容﹑藝術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學主張而言,與歐陽修一樣,激烈批判晚唐詩風,提倡文學為現實服務,就詩歌內容而言,都寫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現實社會題材及民風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藝術表現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辭求新,有議論文﹑散文化傾向。

不同點:

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藝術風格上,梅詩構思精緻,追求深韻閱讀﹑韻致,蘇詩舉力豪邁以粗曠橫放見長,在反映現實,揭示統治者罪惡方面,梅詩含蓄委婉,蘇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創造上,梅詩清新,富於情趣,蘇詩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特點:

梅詩構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遠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語句平淡,寓奇峭於樸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蘇詩充滿激情,感激頓挫而發其鬱積,語言明快豪邁。

  2簡述蘇軾散文的風貌?

1“辭達”“通脫”,有圓話流轉,錯綜變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於用比喻,多形象思維3有史化傾向,以情感和才氣為文,富於想像。

  3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散文特點?

“文從字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是歐文的風格,其文敘事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多用語助詞,語句圓融輕快,文氣流轉條達,無滯澀窘迫之感。

六一風神是歐陽修散文的美學風格,他的散文措辭平易,不用古奧文字沒,但用詞造句精練而有變化,顯得條達舒暢﹑切近自然。

王安石散文以議論說理見長,但形象性不夠﹑藝術感染力較弱。

  4黃庭堅“山谷體”的突出特點?

  答1以學杜為宗旨,重視句法,發展了拗句﹑拗律的體制。

2強調“無一字無來處”,用典故為新,變俗為雅,點鐵成金,奪胎換骨3好奇尚硬,選語洗淨鉛華,獨標雋旨,風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瀏亮芊綿的一面。

  5簡述周邦彥“清真詞”的題材內容及“集大成”就?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1從詞調的搜求﹑審定和考證方面說,他有集成和創造的功勞2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於體物言情,善於融化前人詩句,煉字安帖工穩3從創作風格方面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

  6簡述南宋前後期詞的特點及區別?

1在內容上,南宋前期經歷了“靖康之難”,在詞的創作上,出現了大量的反映遭受侵略欺淩的憤怒,表現殺敵立功,渴望與現實的矛盾譴責統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寫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人民不幸的作品,這些作品,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南宋後期,北方經歷了多次戰爭消耗,政權內部矛盾,無力南侵,南宋主和派當權,也無意北伐,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局面,於是吟風弄月,飲酒賞花的作品大量出現,形成了附庸風雅的詞派,其代表作家有薑夔﹑吳文英﹑史達祖等。

2在風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會現實,抒發國破家亡之悲憤,所以其風格以豪放﹑雄壯為主,常常圍繞表達的需要,衝破音韻格律的限制,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從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後期,則大多重視審音協律之工﹑精究平仄音韻,講究用物用典,精心錘煉字句,從而形成風雅詩派。

  7簡述馬致遠《漢宮秋》和白樸《梧桐雨》在處理歷史題材上的異同?

都是以愛情主題創作的歷史劇。

白的《梧》劇基本立顯歷史真實,以李﹑楊愛情悲劇,真實反映唐朝“安史之亂”後由盛至衰的轉折,以此抒寫作者的人世滄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劇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寫戰亂平息後,歷盡磨難,失去權位的唐明皇退居西宮養老的孤獨生活,著重表現他走在秋夜雨聲中回憶往昔的心理感受。

馬的《漢》劇也源於歷史,但與歷史事實出入較大,是馬根據自己的現實感受和主觀情感進行創造性改編而成,對漢元帝的昏庸貪色雖如實描寫,但卻受“君主聖明,臣罪當誅”的傳統思想影響,把悲劇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壽和滿朝文武的身上,對漢元帝有較多的美化,對漢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感描寫,亦多用文人騷客推度君子之腹,極盡渲染誇張之筆法,與歷史興亡之感。

  8《西廂記》在形式上的創新?

《西廂記》在形式上的創新有:

1劇本和演示方式的改變2突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體制。

  9簡述《西遊記》浪漫主義手法的具體體現?

《西遊記》在藝術上最鮮明的特點是在奇幻思想基礎上的幽默和詼諧風格,這就決定小說的基本筆法是奇筆和戲筆的圓熟運用和水乳交融。

1奇詭變幻的神話世界2集動物性﹑神性和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莊於諧的諷刺藝術4巧妙曲折的藝術結構5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

  10《三國演義》人物塑造的特點?

《三國演義》人物塑造特點是:

為一般而尋找特殊,共性對個性佔有突出的優勢,直接以比較純淨的形態呈現。

它在人物典型的發展過程中,起過排除怪誕﹑雜亂因素,明確﹑集中地表現生活本質的作用。

藝術特點是單一性﹑穩定性﹑和諧性。

  11《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塑造人物的異同?

1二者人物性格都具有類型化特徵,《水》與《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開拓了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過渡,一方面作品中綠林豪俠繼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徵,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市民階層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較突出的個性特徵,具有個性化典型傾向。

2人物性格從類型化向性格化的主要特徵是a傳奇性與現實性,超人與凡人的結合b驚奇與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