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的历史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弓箭的历史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弓箭的历史沿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矢在狞笑
它俯视着刀戟戈矛
勇往直前地
坚持独有的、冷戾的骄傲
------
——这虽是一首现代诗中的诗句,但也比较形象地再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利箭飞矢的夺命之厉!
用于实战的箭镞常被加以特殊设计,带血槽、带倒刺的箭镞比较普遍。
将箭镞施以血槽可以让中箭者的血液迅速流出,失去战斗力;
将箭镞制以倒刺能够令中箭者痛苦加剧,无心恋战。
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的人或许会对其中的夏侯淳这个人物印象深刻:
敌方一支羽箭飞来,射进眼窝,骑在战马上的他翻手拔箭,谁知箭镞上的倒刺竟把眼球钩住,他怒吼一声,奋力一拽,连箭带眼珠都拔出来了。
这还不算,血流满面的他张口一咬,把自己的眼球从箭头上撕下并吞咽进肚,浑然不顾掉睛之痛,勇猛地杀向惊恐万状的敌人!
为了提高箭的杀伤力,古人还采取将箭镞煨以砒霜、涂以毒汁的办法。
有些经过强毒处理的箭,真可以说是“见血封喉”,被射中的人马立时呼吸困难、全身瘫软。
就连躯体硕大的虎豹熊罴中箭之后,也往往走不了几步就仆地毙命。
弓箭虽是战争杀伐之物,但在中国古代生活中也被扩衍使用:
箭既能携带书信远距离射寄,也能够被用以游艺比赛、因事设判。
在宫廷中沿习了很久的雅戏“投壶”——将箭枝徒手掷向壶口,就是春秋“射”礼之变。
即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虽说是性格反复、傲气十足,但他也曾以“辕门射戟”的方式救助了刘备一次。
弓箭还能异用:
身处荒僻的博嘎尔人则会用隔河射箭的方法,将箭尾系以细绳射到水流湍急的河谷对岸,然后再把藤索、棕索、竹索等逐渐拉过水面并架设成桥。
在西藏珞巴族地区,每年的9月29日要举行一种“男根”生殖崇拜仪式。
当地人将当地的一种树木去皮制成木质男根(直径约8厘米、长约40厘米)置放簸箕中,以九种粮食装入布袋并用彩线拴牢木男根,然后巫师搭弓射箭,共行九次,射中为佳(据称此乃注人之意);
而后,又将木男根插于楼梯左侧,并在周围拴系内放鸡蛋的竹箩,巫师再次引箭射蛋,直至射中为止。
更有趣者是一些真真假假的与箭相关的故事。
吴越王钱鏐不喜钱塘江潮水拍岸而来,就命令弓弩手们一起箭射潮头,阻止大潮汹涌。
据说还真把潮水镇下去了。
清代那位好讲鬼狐的聊斋先生——蒲松龄在自著的《聊斋志异》卷十六“禽侠”篇中也补记了一则:
“济南有营卒,见鹳鸟过,射之,应弦而落。
喙中衔鱼,将哺子也。
或劝拔矢放之,卒不听。
少倾,带矢飞去。
后往来近郭间,两年余,贯矢如故。
一日,卒坐辕门下,鹳过,矢坠地。
卒拾视曰“此矢固无恙哉?
”耳适痒,因以矢代搔。
忽大风摧门,门骤阖,触矢贯脑,寻死。
”在大工业文明的今天细细读来,很是耐人回味。
古籍中的《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史记》分别载有熊渠子、养由基、李广都曾误认草丛之石为伏虎、犀牛,射箭没镞的经历。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代诗人卢伦的《塞下曲》,它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将军夜射图。
可见射功精湛、膂力过人的好箭手在当时很受推崇敬爱。
古典小说《水浒》里的燕青、花荣也是使箭的好手。
“浪子”燕青用五、六寸的小弓连发两箭结果了董超、薛霸两个恶差的性命,救下了自己的主人;
花荣则在梁山酒宴之后以指雁速射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小李广”的美名和尊重。
在中国“方块”文字中定格着一些古老而生僻的字眼儿,其中有些与箭具关系紧密:
如“金”旁加“比”、“金”旁加“侯”、“金”旁加“辜”、“矢”旁加“兆”、“矢”旁加“舟”-------都是古时具名而今字库难寻、常人不识的羽箭之属。
“矢志不渝”、“矢口否认”、“百步穿杨”、“一箭之地”、“七札俱穿”、“盘马弯弓”、“锋镝余生”“矢若猬集”------这些成语、典故、词汇尽是箭风溜飕、箭创血滴凝结成的历史印记。
冷兵器时代在一百多年前业已结束,弓箭矢镞也从社会主台黯然消逝。
然而,曾经的真实永远存在。
从黄帝蚩尤大战、春秋战国纷争,直到满清帝国的灭亡,数千年间中华大地上出演了多少人间惨剧,难以计数的强弩硬弓又该发射过多少支洞穿肢体、攫掠性命的箭矢!
古战场遗址上、荒山野岭中、断垣残壁间,至今犹存的石镞、骨镞、铜镞、铁镞,仿佛是一只只坠地僵虫。
它们在各自的飞行奔袭中,曾经是那般疾烈、嚣张,毫不犹豫地扑向一个个年轻健壮的身躯,将死亡的冷狞大幅度播扬。
神州风雨久,
江海浪滔高;
弓箭已成古,
何处辨前朝?
弓之箭贯穿了古老的华夏时空,矢镞虽小却已锥入历史的深处。
箭类
箭
箭端
箭制
徒
镞
镝
抉拾
步叉
箭桶
夭
八夭
匕
一枪三剑箭
三叉箭
大习箭
小凿头箭
飞凫
飞虻
无扣箭
无羽箭
木羽
木箭
木朴头箭
木兔叉箭
水箭
乌龙铁脊箭
月牙箭
月牙鈚箭
凤羽
半边扣箭
平题
艾叶头箭
号箭
四扣马箭
四髯箭
白羽
皮顶角顶小朴头箭
羊头
齐鈚箭
杆头箭
夹骨包箭
竹箭
杀矢
合包哨箭
快箭
凿子箭
两开肩箭
连珠箭
兵箭
角头箭
枉矢
枪头箭
抹角鈚箭
鸣镝
鸣铃飞号箭
金仆姑
金箭
弩箭
兔叉箭
鱼叉箭
柳叶箭
荞麦棱箭
点钢箭
鈚箭
眉针箭
皇帝大礼随侍箭
皇帝大阔【骨包】箭
皇帝吉礼随待哨箭
皇帝行围哨箭
皇帝随侍鈚箭
皇帝随待兔叉箭
恒矢
索伦箭
哨箭
鸭嘴哨箭
铁箭
铁朴头箭
铁兔叉箭
铁骨利锥箭
铁羽大凿头箭
狼舌人箭
射虎鈚箭
透甲锥箭
【豆斗】子箭
梅针箭
菠菜头箭
铲子箭
凿子头箭
筒子箭
雹箭
綦卫
踏橛箭
篇矢
燕尾鈚箭
矰
鞭箭
攒竹箭
箭是靠机械力发射的一种兵器。
箭因其弹射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弓箭、弩箭和摔箭。
箭由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
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
箭杆以木或制成,嵌于箭头之下。
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
箭羽常以鹏鹘等巨禽翅制成,夹于箭杆尾端,使箭在飞行中平稳地命中目标。
箭的历史伴随着弓的产生,远在石器时代就作为人们狩猎的工具。
历经迄今约有三万能年的演化。
古代军队把箭列为作战的武器随着火器的出现,至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争中已基本上不用弓箭。
近代以后,射箭从军事上分离出来,成为习武强身的体育运动项日,射箭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之一。
箭端:
制造箭杆的工具。
为方形硬木所制,箭端中有并一圆槽,略比箭杆为大,圆槽贯两端。
一端敞开,一端装有钢板上有一圆孔。
圆孔呈薄刃形,圆孔大小如箭杆圆珠笔而平直,此器因使箭杆斜而更正,曲而复直,故取名为端。
箭制:
指箭的规定编制,我国古代军队从广泛用箭,各朝各代对箭的式们都有规定。
《唐六典·
武库令》载:
“箭之制有四:
一日箭、二日木箭、三日兵箭、四日弩箭。
”各朝代的箭制大抵相同。
徒:
箭镞的别称。
《释名·
释兵》:
“镞,关西日徒。
铰也,言有交刃也,”
镞:
①指箭头。
《文选·
西都赋》:
、“尔乃期门齐飞,列刃攒。
”②箭名。
《诗·
大雅·
行苇》:
“‘敦弓既坚,四既钧。
”《尔雅·
释器》:
“金箭谓之。
”“以金为镞,齐者名镞”。
镝:
〈历记•秦楚之际月表〉:
“销锋镝。
抉拾:
古代射箭用器具。
抉指扳指,载右指上,用以钩弦。
拾零。
着以左臂,用以护肩,抉用棘或骨制成,拾以革制成。
步叉:
箭袋。
〈释名•释兵〉:
“步叉,人所带,以箭叉于其中也。
”〈后汉书•兴服志〉:
“箭袋谓之步叉。
箭桶:
装箭器具,亦作箭袋。
以皮革制,外饰花纹,长短与箭之尺寸为标准。
盛箭器具。
用木或兽皮制成。
〈周礼•夏官•司弓夭〉:
“中秋献。
古时箭的种类很多,现介绍如下:
(1)夭:
箭的别名,〈广雅•释器〉:
“夭,箭也。
”“夭,指也。
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2)八夭:
①箭类的总称。
②中国古代的八种箭。
“常六弓四弩八夭之法。
”八夭为枉夭、挈夭、杀夭、候夭、恒夭、痹夭、。
枉夭和挈夭,可以带火发射,用于守城及车战,杀夭与候夭,用于近射和田猎;
恒夭和痹夭用于散射:
夭和夭用于远射。
(3)匕:
古时箭头的别名。
《左传·
昭·
二六年》:
“谢之中盾瓦……匕人者三寸。
(4)一枪三剑箭:
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箭杆以木或铁制,供弓弩发射用,因其一次可发射三枚,故名。
(5)三叉箭:
箭的一种。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为本叉形,中有尖刃,两侧各有向外突出的小刀,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6)大习箭:
箭习与箭杆比普通箭为长。
唐·
杜甫《丹青引》诗: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太习箭。
(7)小凿头箭:
箭头形状如凿头,箭杆较细,以木或制成。
供子弩发射。
(8)飞凫:
箭的一种,《六韬·
虎韬·
军用》:
“飞凫雷影自副。
“《注》:
”飞凫。
赤茎白习,以铁为首。
(9)飞虻:
汉·
扬雄《方言》:
“箭……其三镰(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
”《东观汉纪》:
“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
(10)无扣箭:
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角细小如针。
箭杆以木或竹制。
为明代弓射箭。
(11)无羽箭:
又名“没羽”。
《宋史·
兵志》:
“湖北享西造纳无羽箭。
上曰:
“箭不用羽,可谓精巧。
(12)木羽:
弩箭的一种。
据《宋史·
兵志》载:
“宋真宗咸平元年,石归宋献木羽弩箭,能致远,入铠甲。
(13)木箭:
以木制之。
(14)木朴头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以硬木制成,头大尾小成滴水状。
(15)木兔叉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三棱椎形,后面有两个月牙铲形尖齿朝前突出,植于箭杆,杆以杨木制,箭羽为雕羽制。
为清代弓射箭。
(16)水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形状如铲。
长五分,宽七分,以与箭杆相连,【骨交】以梨木制,箭羽以雕羽制。
(17)乌龙铁脊箭:
铁制。
箭头呈扁平蛇矛状。
用弓发射。
(18)月牙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前头为月牙状,有朝前突出之两尖刃。
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19)月牙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
箭头为铁制,呈月牙铲形,长一寸五分,宽一寸二分,头部锋利,箭羽以雕羽制。
(20)凤羽:
元《东南记闻》载:
“赵执中制木干箭,能射三百步外,名凤羽。
(21)半边扣箭:
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端尖细如针,后部有二个倒钩,非常锋利,箭杆以木或竹制成。
(22)平题:
“箭明镞……者谓平题”。
(23)艾叶头箭:
箭头为艾叶状,尖刃之下有前斜出之若于尖刺,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24)号箭:
传递信号的响箭。
《水浒传》第十一回:
(朱贵)搭上那一枝响箭,向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去,林冲道:
“此是何意?
”朱贵道:
“此是山寨里的号箭,少刻便有船来。
(25)四扣马箭:
箭为扁平圆锥形,箭杆为木制,杆末端扣弦处为交叉成十字的两个月牙形,此箭多用于射马。
(26)四髯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后有四须,两旁刻有深槽,能穿甲而过。
此箭体过程,不能远射,常用腰开弩发射。
(27)白羽:
以白羽作箭羽,故名。
张守节《正义》引文颖曰:
“引弓尽箭镝为满,以白羽羽箭,故云白羽也。
(28)皮顶角顶小朴头箭:
箭头为皮革裹棉花而成,箭头用绳缚于箭杆之上,杆以木或竹制,此箭专为演习、对抗射击之用。
明代弓射箭。
(29)羊头:
“凡箭镞……三镰(棱)者谓之羊头。
(30)齐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铁制,呈平头铲形,长一寸七分,宽七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31)杆头箭:
箭为扁平形双棱状,箭杆较短,供木弩发射用。
(32)夹骨包箭:
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五棱状,与骨【骨包】相连,长三寸三分,骨【骨包】以兽角制,环穿十个圆孔,杆以杨木制,羽为雕羽制。
清代弓射箭。
(33)竹箭:
以竹制。
见《唐六典·
武库令》。
(34)杀矢:
因杀伤力强而得名。
《周礼·
夏官·
司弓矢》:
“杀矢、疾矢,用诸近射、田猎。
”郑玄注:
“杀矢,言中则死。
(35)合包哨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长二寸一分,为扁平方铲状,头部薄而锋利,阔一寸五分,以骨【骨交】五箭杆衔接,骨【骨交】以兽骨制成,长一寸,呈圆锥形,上有四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清代弓射用箭。
(36)快箭:
角镞长一寸一分,阔四分,状如凿子箭而小。
见《清会典图·
武备·
快箭图说》。
(37)凿子箭:
头阔如铲形。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驾登里津楼诸军呈百戏》:
“又双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凿子箭,或弓或弩射之。
(38)两开肩箭:
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后有一只三角形倒钩,杆为木制,为明代戚继光所制之弓射箭。
(39)连珠箭:
可供连发。
《秦并六国评话》:
“李信不用长枪,抬弓取箭,射三只连珠箭,张吉落马。
(40)兵箭:
为步兵所用。
(41)角头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为枚针,长四寸二分,杆为杨木制,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42)枉矢:
古箭名。
“凡矢、枉矢、杀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
郑玄注:
“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43)枪头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长枪头,长三寸,宽四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
(44)抹角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梳脊鈚箭头,只是在后角处切去一块,长二寸,宽二寸一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为清代弓射用箭。
(45)鸣镝:
响箭。
箭在空中急速飞行时能发出鸣响。
《史记·
匈奴列传》:
“冒顿巧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
”《集解》:
“矢镝飞则鸣。
(46)鸣铃飞号箭:
响箭的一种。
矢为圆锥形枪头状,杆以竹制,上有六至八只凹凸方孔,以箭以弓发射,时会发出哨声。
(47)金仆姑:
鲁庄公十一年》:
“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杨伯峻注:
“朴姑,矢名,矢之名仆始……其义不可强求。
(48)金箭:
以金为镞而得名,《旧唐书叱蕃传》:
“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亦名“金镞箭。
(49)弩箭:
为弩射之箭。
《汉书·
霍光传》:
“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
(50)兔叉箭:
箭头为扁平椭圆形,刃口锋利,后有十字交叉,铁钩分向前后,杆多又木制,明代弓射用箭。
(61)鱼叉箭:
长二尺九寸,头如钯形,宽一寸四分,长一寸九分,分为5个铁齿,每个齿均带有倒钩,齿尖,杆为杨木制,羽以大雁羽制,漆成黑色。
清代弓射为箭。
(62)柳叶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形似柳叶。
(63)荞麦棱箭:
头为扁平铲形,头部平,当中略向后凹,后部有月牙形倒钩,杆以木制或竹制。
明代弓射用箭。
(64)点钢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小而尖,其后有两个倒钩小刃。
整个箭头为纯钢打制而成,呈扁平状。
(65)鈚箭:
杆长而头薄。
《集韵》:
“鈚木依矢。
”汉·
“箭镞广长而薄镰谓之鈚。
(66)眉针箭:
箭矢前部为针状,中部三角形,后部为倒月牙铲形,杆以木或竹制。
(67)皇帝大礼随侍箭:
全长三尺一寸,头为三角形,中有脊阔,一寸六分,头长二寸九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朱红色。
(68)皇帝大阔【骨包】箭:
全长三尺一寸,呈三棱形状,下部圆柱形,上有8个小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绿色。
(69)皇帝吉礼随待哨箭:
全长三尺一寸,箭头为中棱形,平头而锐利,箭头安装于角【骨包】上,骨【骨包】以兽角制成,为圆形,上有8个小孔,箭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成。
(70)皇帝行围哨箭:
全长二尺八寸,箭头为枪头形,中有脊,下部以兽角做成【骨交】,扁平状,长二寸,四周有8个孔,羽以雕羽制。
(71)皇帝随侍鈚箭:
式样用皇帝大礼随侍鈚箭。
(72)皇帝随待兔叉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六棱锐角形,后有4个前曲尖钩装于【骨包】上,【骨包】以兽角制,前锐后圆,长一寸六分,四周有5个孔,羽以雕羽制。
(73)恒矢:
为礼射用。
“恒矢、痹矢,用诸散射。
“恒矢,安居之矢之。
(74)索伦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锥形,长二寸八分,宽五分,杆以杨木制。
(75)哨箭:
箭镞上加骨角哨子,发则哨响。
古称“呜镝”。
清代称哨箭。
(76)鸭嘴哨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扁平形,薄而锋利,以【骨交】与杆相连,梨木制,前微扁衔箭头,四面有环,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77)铁箭:
箭头以铁或铜铸成。
中脊线高起,两旁各有凹槽,槽内可贮毒药。
箭头下装有细箭杆,装配不求太紧,以插住为限。
一旦铁箭射入人体。
箭杆一拨即出,而箭头则嵌入人体而不能自拔。
(78)铁朴头箭:
箭头扁平锐角形,后倒月牙铲状铁钩,头中有小孔,杆以木制,为打猎或传号之用,发射时有“唿唿”声。
(79)铁兔叉箭:
长二尺九寸,头由枚铁片组成锐三角形,长二寸五分。
下有四个向前突出倒钩,钩尖锋利,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80)铁骨利锥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狭小而特别尖锐,能穿透一般盔甲。
亦称“铁骨丽锥箭”。
(81)铁羽大凿头箭:
头尺寸较大,形状如大凿头箭头,杆较粗,以竹或木制,羽为铁片制,供大合蝉弩发射用。
(82)狼舌人箭:
头为扁平状,两只相连,纯圆,杆以木制。
专供射马用。
(83)射虎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形,长一寸五分,宽九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84)透甲锥箭:
头为圆锥形,前尖中粗后略细,杆以竹或木制,明代弓射箭。
(85)
【豆斗】子箭:
头为锐三角形,中有脊,两只后角锐利而朝后突出,杆为木或竹制,供三弓【豆斗】子弩发射。
(86)梅针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与角头箭箭头相似,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
(87)菠菜头箭:
头如菠菜状,扁平钝圆形,后有两排倒钩,均很锋利,杆以木或竹制。
(88)铲子箭:
头前部扁平尖针状,中部如倒月牙铲形,后部为锐三角形,杆以木或竹制,专为射马,明代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