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348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Word文档格式.docx

二、中国历代书法教育概述中国古代传统书法教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

“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书”即指识字与书写。

汉代,学童自小就接受识字和书写教育,如东汉王充在《论衡·

自记篇》中记载:

“六1

1岁教书„„八岁出于书馆。

书馆小僮百人以上„„或以书丑得鞭。

”从中还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学童书写好坏的规定是很严格的。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记载:

“尉律:

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最者以为尚书史。

2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可见,汉代对于官吏的书写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官吏日常公文等书写不端整,就会被论罪处罚。

东汉因经学教育的需要,蔡邕受命手书石碑——《熹平经石》。

它是我国古代由政府颁发的第一部书法范本,提高了书法在整个文化领域的地位,并为后世书学的确立起了铺垫作用。

东汉灵帝时,设置了鸿都门学,主要教授、从事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内容。

鸿都门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从艺术的角度提高了书法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使书法成为了独立而纯粹的艺术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趋向于多样化、细致化。

就官学制度而言,酝酿、产生了由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教育制度;

设置了书、算、律三种单科大学。

就私学而言,私学教育包括了儒、释、玄、科技、史学、艺术等多元门类。

书法教育获得巨大发展。

隋朝始行科举,初创书学,书法正式进入官方高等教育殿堂。

当时国子监设书算学,3各置博士2人,助教2人,招收学生40人。

唐代沿袭科举制度,当时东西两京的国子监,各设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

其中书学是培养书法人才的专门学校。

内设书学博士(从九品下)二人主持教学,助教一人辅助,典学二人执行学规,不时招收14—19岁八品以下文武官员及庶人之子入校学习。

书学之外,其他诸学即使以传授儒学经典为主的国子、太学、四门这样的学生,也规定“学书,日纸一幅”和兼习《说文》、《字林》、《三苍》一类的字书。

至于唐代科举,4武林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

唐朝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唐代的书法教育也是历朝的顶峰。

宋代重文轻武,教育考试制度更加完备,书法教育也开始走向程式化,教育的人数增加,范围扩大。

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文化受到冲击。

为了笼络人心、方便统治,朝廷创办国子监,请汉臣教授儒学经典,鼓励皇族子弟学习书法。

在国子监内,教师与学生也都很重视书法教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对书法的学习也有明确规定。

据《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四记载,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重申《学规教条》,要求学生:

“每日习仿书一幅,二百余字,以羲、献、智永、欧、虞、颜、柳等帖为法,各专一家,必务端楷。

”地方官学对于书法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

“诸生要临摹著名书法家的字帖,大致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大家的字帖为蓝本,每日必须仿写五百字以上。

”乡塾教育也很重视书法学习,《程氏家塾分年日程》对于习书的规定为:

“四日内以一日专写字,从影写开始,华人德:

《中国书法史:

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23页1崔尔平: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页2朱关田:

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8页3朱关田:

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50、51页42

以后全日自一千五百字增至三、四千字,‘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

’”明代书法教育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技法要求,奠定了明代书家扎实的书写技术基础。

清代官方并无专门的书法教育机构,各种官办或半官办的学校、书院及翰林院中,教授学生的主要课程是《四书》、《五经》、理学及八股文、试帖诗等内容。

但由于清朝的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字体的工整匀净,要通过科举乃至晋身仕途,就必须掌握“馆阁体”书法技巧。

因此,在各种形式的启蒙教育和深造提高的过程中,练习符合科考及官场需要的“馆阁体”书法,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至于艺术范畴内的书法,则主要靠书家的私人传授和影响来延续和传播,其中又分为家学渊源和名师授徒等不同形式。

在清代书法教育中,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的习字教育,不管是官办学校的课程还是私塾家学的传授,其教学方法和要求基本一致,即以工整规范的书写技能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清代书家在前人5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挥,形成一套细致全面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虽然馆阁体缺乏生气、呆板,多受到后世批判。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表明了古代书法教育极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书法及书法教育发展至此也达到了极致。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也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这短短的37年里,随着新学的兴起以及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学校教育开始走入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虽然存在,但是已逐渐走向衰落。

民国的学校教育,中小学的书法课也比较普遍,拥有统一的描红本教材以及各种适合学生临写的字帖,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发展概述小结:

在纵观中国历代书法教育的同时可发现,书法在我国历代社会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而书法教育对推动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以及不断向前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概况“书法”这一概念,最初专指毛笔书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毛笔一直是表现汉字书法美的唯一工具。

近代,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钢笔传入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硬笔以其书写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受到绝大多数人的青睐,随之硬笔书法也开始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新兴表现形式兴起,硬笔书法的兴起是近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产物。

但是其深深动摇了毛笔几千年的主导地位而使毛笔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成为纯艺术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行简化字,由于历代书法都以繁体字表现,使得新时期的书法发展受到笔画的制约。

另外,新中国成立之初侧重社会建设,在之后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种种原因使得书法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1963年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开端,到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书法艺术才逐渐复苏,再到近几年中小学纷纷开设书法课、书法培训班林立,书法才算真正“热起来”。

在这种社会书法浪潮的影响下,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走上了正轨,并且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其具体表现如下:

刘恒:

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291、298页53

1、已形成了系统的办学层次和结构书法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兴学科,专业基础较薄弱。

从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了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到现在,也只不过只有50多年历史。

但是在这短短的50年中,高等书法教育一直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和发展,1979年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在招收书法本科生的基础上开始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

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在全国设立美术学书法教育方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正式招收书法博士生。

上世纪90年代书法专业就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生的建制。

现在开设书法专业的的高校已近百所,其中不乏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大学,比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总的来说,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形成了系统的办学层次和结构,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课程设置比较科学和完备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关键。

由于书法本身的特殊性,其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比较多样化。

就大多数高校而言,除了基本的书法技法(包括篆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楷书临摹与创作、行草书临摹与创作、篆刻临摹与创作等)和相关书法理论(包括中国书法史、中国篆刻史、中国书论选读、书法美学、书法鉴赏等)外,还设置了与书法艺术本身息息相关的课程,如古代汉语、古文字学、诗词楹联格律与写作等,另外,由于书法还没有明确的专业、学科定位,很多高校只得将其设置在美术学或绘画之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还包括一些美术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史、艺术学概论、美学基础以及山水画临摹与技法训练、工笔花鸟画技法等。

这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符合书家应具备的基本修养,与社会书法教育相比更具规范性和系统性。

不仅培养了书法技法方面的训练,而且强化了文化对于学生的滋养。

高等书法教育应该要比社会上的书法教育以及中小学书法教育等更具“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就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能力,丰富其知识结构和学术根基;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注重技法训练之余,多学习文、史、哲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当前高等书法教育课程设置在这一方面的做法是比较科学的。

3、教学成果显著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还很“年轻”,它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各类高校由于地域、师资、文化背景等差异,在培养书法人才的方法、目标上也大不相同。

总的来说,师范类院校从培养中、小学教育师资出发,侧重于基本的写字技能和规范书写,包括五体书临摹、三笔字训练等;

艺术类院校凭借自身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偏重于创作型人才的培养;

综合类大学一般依靠本校自身文、史、哲的学术结构,培养书法文化的研究人才。

教学大纲不规范、培养方案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虽然是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4

问题。

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尊崇“个性”,不受既定规范束缚,独立自由探索发展。

50多年来,在这种环境下,高等书法教育在学术研究、书法创作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上,经常可以见到高校教师、博士生、研究生发表的书学论文;

在历届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获奖作者中,高校师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中国当代书坛理论研究的主力军;

在历届兰亭展、国展等书法大赛中,高校师生的获奖、入展人数不断增加,作品质量不断提升;

多年来,全国高校书法专业培养的博士、硕士、本科生,不断充实到各高校、中小学、青少年宫、书法培训班,进入到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出版社、报社等工作,承担起了培养和教育书法后续人才的重要责任,加强了全国书法基础教育的力度,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传播。

高等书法教育在取得这些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当前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发展概况小结:

总的来说,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初具规模,且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虽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

在探索发展中逐步完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等书法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就需要有关教育部门、高校书法教育专家和高校书法学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推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四、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中国21世纪议程》中着重强调了“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6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使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从中可以看到,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可以很好地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动力性和全局性作用。

“书法尖端人才”至今还未有学者给出确切的定义。

就我而言,“书法尖端人才”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指“自身书法发展水平最高的人才”。

而这种“高”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指书法技法,还包括理论基础、品格修养等,总的来说其归属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范畴。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频繁,竞争日益激烈。

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是促进书法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培养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就必须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所以通过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我萌发了“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

其定义可概括为:

高等书法教育主动吸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以之作为高等书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国家科委: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33、34页65

想,注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过程,使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具备持续、发展等良性特征,既能满足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这一构想主要是在对中国历代书法教育发展历程和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发展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站在自己本身作为一名书法本科生的角度,概括总结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基本培养方式。

使其既能满足现阶段高等教育书法学子的实际需求,又能推动高等书法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中国历代书法教育的“继承性”分析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多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所以它在我国历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书法艺术的繁荣离不开书法教育,传统的书法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育内容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朝代的更替发生着变化而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累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每个时代都是在统观前人遗产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取舍选择着新的道路。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也要以历代书法教育经验为依托,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

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培养目标上来说中国古代书法教育重在培养符合封建伦理道德和专门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偏重于实用性和功利性。

清朝灭亡,科举考试取消,其功利性随之丧失。

近代钢笔的传入以及二十世纪末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手写书法的实用性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社会的进步,书法的“实用性”复苏,只不过其“实用性”不是用传统的手写书法来表现。

计算机的普及和现代印刷术的发展,让一些聪明的软件开发者想到将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应用到电脑中,并且制作出精美的、带有书法艺术美的海报、条幅、春联等,其社会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小结:

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应该紧紧围绕“实用性”这一培养目标,在基本技法和理论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后,高校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一些电脑程序,通过借鉴现代科技来发展书法艺术,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方面,我了解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于茂阳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办出了特色。

(2)、从教育方式上来说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可分为官学和私学,其教育方式各有特点。

唐代设有书学一科,书学就属于官学之列。

其相当于当代高等院校里面的书法专业,主要为当时的政府培养书法人才。

由于官学是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所以中央和各级政府负责了官学的所有经费开支,官学大多不收取学费,还会给学生优厚的待遇,还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制度比较规范。

官学下的书法教育在这种优厚的教学条件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私学由私人办理,它与官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摆脱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6

的封建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它是对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

古代私学下的书法教育除了掌握识字、习字以及儒家经典的教学任务外,还非常重视教养教育以及学风和气节的培养。

就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上来说,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当代书法人才培养的重视,负责所有经费开支、免除学费或许有点太牵强,但是在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一些教学设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大纲这些方面,政府是完全有能力解决的。

另外,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应该继承古代私学教育的优秀教学方式,重视教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视气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这些基本素养是所有国人都必须具备的。

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国民素质排行榜上,中国连续几十年排名都在世界160位以后甚至倒数第二,值得反思。

(3)、从教育内容上来说古代书法教育的内容古人倾向于把书法看作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而不是较为纯粹的艺术,与书写相关的内容几乎都在书法教育之列。

包括《说文》、《字林》、《三苍》、《石经》等。

正如前文所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课程设置已基本继承这一方面,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分析这里所讲的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创新性”实质上就是针对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

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作为一门年轻而又新兴的学科,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正因为“年轻”,所以其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定位不明确、师资力量不平衡、招生制度不严谨等。

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书法教育专家的重视,并逐步加以改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这也是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不明确问题这一问题是高等教育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高等院校书法教授专家近年来最关心的问题。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规定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艺术心理学、美术、书法等12个二级学科。

其中书法与美术并列为二级学科。

但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书法未被列入其中,它不是二级学科,也不是专业。

高等书法教育只能依附其他学科来设置“方向”。

许多院校大都把专业设置在二级学科美术学之下,称美术学(书法方向),其他一些院校将其设置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称艺术学(书法学方向)或设置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历史系,称谓不一,有书法与中7

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向(比如曲阜师范大学)、古代铭刻学与书法方向(比如吉林大学)等。

无论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立场,还是从艺术学科本身的发展立场,高等书法教育都应该被列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样不仅有利于书法学科的建设,更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

书法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的愿望,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当然,我们也应该创造条件使这一愿望尽早实现。

曲阜师范大学李开元、张韬两位教授就认为:

“高等书法高学位教育在当下,凭借‘边缘化’、‘方向’的态势,寻求古文字学、文献学、训诂学诸学科知识的融合,转化‘弱势‘为优势,打牢‘体’的基础,为‘用’服务,是其关键。

„„尽管它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书法艺术学’学科体制,但它当下所拥有的从专科到博士完备学位教育职能的事实,昭示着高等书法教育中的‘书法艺术学’进入社会的主流地位,走向主体的本位性已经为其不远,当然,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资源优势,仍是高等书法学位教育应充分利用的财富”7。

(2)、师资力量不平衡问题一些书法专业起步早的高校,其师资结构已基本合理。

但是其他很多高校,在开办书法专业初期,或让一些文学系、历史系的大学教师临时承担书法教育任务,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的高校聘请社会上一些书法家授课,或技法不高,或理论缺乏,或方法陈旧;

有的高校教师之间在教学方法上有冲突,让学生不知所措。

书法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书法尖端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

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平衡的问题,高校可以以高待遇为条件引进人才,我们也可以参照倪文东教授提出的实行“开门办学”的方法,聘请其他院校书法教育专家或中国书协著名书法家到学校讲座或兼课的方法来调整和弥补。

河北美术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且书法专业起步较晚(书法篆刻专业成立于2008年),但是其采取培养和引进等多种形式,建设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多达26人,还聘请了何应辉、洪厚甜、张羽翔、毛国典、范硕、熊基权、李国胜、王镛等人为教授和特聘教授,很多师生在《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专题及作品,已有学生20余人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兰亭展”以及“单项展”中获奖、入展。

(3)、招生制度不严谨问题高校书法专业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招生考试大纲,所以招生制度不严谨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各高校书法专业由于地域差异、学术背景等的不同,每年的本科招生简章也千差万别。

录取原则上,一般都是在通过合格线的基础上,有的偏重于文化课,有的偏重于专业课,还有的按文化加专业总分录取;

考试内容上,基本上都是临摹和创作,外加书法理论,部分高校还会考国画、篆刻、素描,考查的书体也各不相同;

招生人数上,除部分高校实行小规模的精英化教育外,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扩招,一般都在三、四十人左右,调查中国高教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太原师范学院:

《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7出版社,2006年,116、117页8

发现,有的高校竟达到七、八十人。

规范招生制度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门可指定一个统一的招生考试大纲来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高等书法教育要想培养真正的“书法尖端人才”,就必须先在招生制度上严格把关。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录取原则就很科学,每年招收10人,不盲目扩招;

专业考试形式简单却不失水准;

录取原则重视文化基础,便于深造。

五、总结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继承传统书法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加以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很多高校在解决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出现的问题时眼光超前,方法鲜明,也已有了开创性成果。

欧阳中石先生在接受人民日报“金石点将”栏目访谈时说过:

“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具有无比巨大的包容性,能把一切有益的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

”书法教育是书法艺术繁荣的根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同样要有包容性,高校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