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多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多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多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送课下乡,鼓励中青年教师送课下乡;
③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讲课,做报告,尽可能地让更多教师参加学习“教师素质论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加强学科组建设,全面提高学科能力。
1、加强集体备课。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
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中心发言人主讲,备课组成员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讲课后必须要有反思。
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
集体备课还必须做到“四定”,“四统一”,既做到资源共享,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备课实效。
每次集体备课主管领导负责考勤、说课质量并签字存档。
2、加强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是每个学科组每月教研都有一个小议题,学校强调,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每个学科组每学期依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课题拟订四个子课题。
每月研讨一个议题。
其次就是做好课题立项,以学科组为单位做好课题立项,去年我校有2项被郑州市教科所批准为重点课题、5项为一般课题。
3、各个学科每周进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进行课例研究。
学科主任依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一个学月为单位,每周安排一到二名教师做课,学科组成员全员参加听课、评课。
做课后先由讲课人说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后感想,再由备课组长及其他老师进行评课,评课要求做到“三个一”,即:
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上的不太成功的课,要求做课教师二次上课,二次评课,最后达成共识。
4、研讨课堂教学模式。
各学科组成员在组长的引领下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制订出适合自己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成员人人依据模式上课,一轮之后,结合上课实践再进行修改完善,人人再上模式研讨课,最终实现人人依据教学模式上课。
目前9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已完全成为定式,但课堂教学是有模式而不唯模式。
5、每学期做好优质课评选活动,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每学期评选20名优质课教师。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1、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导处做到细化课堂教学环节,制订出详实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夯实“双基”为重点。
做到“四个坚持”和“六个优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评价,认真填写好“课堂评价一览表”,教导处每天每周总结,主管领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发现亮点,及时树立榜样。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备课组坚持每天课前除集体备课外的碰头会,如数学组每天早上7:
30—8:
00其它学科根据大家的上课时间而定。
2、做好做细训练测试和反馈分析。
数学、英语、物理学科实施了“周周清”制度,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教研教师把本周学习内容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易浑点出成练习题,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人人过关,强化训练。
考试后,要求学生不要只看重(请你关注:
)成绩,更要分析成绩得来的过程,让学生填写《学生学情分析反馈表》,教师要逐一看后并找学生谈话,帮学生指明方向。
每位教师要针对学生成绩写出《学科教学情况分析表》,班主任要针对班级成绩写出《班级教学管理情况分析表》,主管领导要逐一看后,采用座谈和开会相结合的形式帮教师分析情况并鼓足干劲,指明方向,避免教师走弯路。
3、写好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要求每位老师每两周至少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教学反思,上交学校,并由学校从中选出优秀篇目上交教育信息平台进行交流。
为了便于教师收集,今年开学初给教师发一本“心路历程上的点点滴滴”的笔记本,记录教学随笔、生活感悟,每月一收查评比,对优秀习作以简报形式让全体教师学习,同时要求每个教师的教案上要有教后反思,每周不少于两次。
4、作业教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保障。
教案检查主要是放在集体备课会之前,先由组长检查签字,主管领导审阅,这个环节就保证了教案要写在上课前,促使教师及时备课。
同时每周年级组进行一次作业教案检查,每两周教导处进行一次作业教案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以学校简报的形式,发放给每一个教师,树立榜样,表彰优秀!
5、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学校建立了能容纳100人以上的师生阅览室,每月购买3000元以上书籍,每周每班一节阅读课,列出阅读计划和阅读内容,由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每月组织一次阅读交流会,认真填写名著阅读记录卡,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6、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每学期评选出“十大师德先进个人”,“十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20位优质课教师”,“十佳教师”,这些活动给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当一日小家长”生活体验活动,“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感受亲情,感谢母亲”活动,评选出“校园十大孝星”,“文明标兵”等,德育教育渗透在这些活动中。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学质量
召陵区实验二中
XX年6月
《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这一名词,是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是相对于传统的教研形式下来讲的,是新形势开展教研工作的最佳途径。
自课改以来,我校一直在进行校本教研的实践和摸索,尤其是近一年来,切实感受到校本教研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要说经验,根本谈不上,只是根据对校本教研的不太全面的理解,在实际中采取的一些做法而已。
一、对校本教研的一点认识。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以学校为根本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首先,它是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并在研究中不断地得到解决;
其次,开展教研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一线教师,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进行教研教改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条件和资源进行教学研究。
二、建立组织,制度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参加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从时间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并加强监督和指导,每学年初,学校制定出校本教研计划,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总体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校本教研计划,并做好每次活动开展的安排和记录,学年结束写出总结上报教导处。
对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的教研组,学校予以集体表彰。
三、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今年是我区开展新课程改革的第四个学年,但是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并没有放松,在这四个学年中,每学年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知识,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让新的理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研读新课标,吃透新课标。
在上期区教科体局进行新课标测试之前,我校就多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人人说课标”的活动,让老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找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到教学行动中去。
其次,大力提倡教师要多读书,多思考。
我校规定每学年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适当作一些札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同时要求老师的学习,不管是集中学习还是自由学习,内容既要有学科知识,学科学法教法知识,又要有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意在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元型教师方面发展。
四、注重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最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教学的永恒的话题,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我们主张老师在接触新课程内容之后,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和有关资料,对课程进行独立设计和安排,然后再结合教学参考书和其它新增资料,修改自己的设计,找出得失,然后再撰写出教案,老师们称这样做叫个人二次备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备课潜能。
学校决定,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每周两个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
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组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主讲人,主讲教师要讲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的问题,大家围绕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的合理性,能否体现学生的和谐发展,集体备课中做到有问题的发现、有不同意见的碰撞,有深入的探讨,使各组成员,在观念与方法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
除了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外,在课前、课后不定时地备课交流比比皆是,正是这种融洽坦诚的教学研讨交流,有效促进了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把课后评课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评课活动吸取传统评课走过场的教训,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尽可能用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如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方法,学法的学习指导,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点评,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失败之处以及今后改进的建议,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开展集体“会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听课教师评课要客观公正,对课不对人,让老师的智慧发生碰撞,使老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主讲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课深刻反思。
校本教研需要教师人人都要成为教研员,需要教师善于反思。
因为反思,才会发现问题;
因为反思,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的教研活动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师忽视对教学的反思,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反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可以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师生互动,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艺术性,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为了保证
教后记、听后记的真实,全面记录,学校将这方面的检查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将本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所遇到的疑难、困惑以及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听课教师多对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写出教研文章,或撰写教学案例。
反思让老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养成了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法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真正主人。
五、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
在与兄弟学校联赛互相交换评卷的过程中,我校老师的一致认为:
我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太差,于是,学校除开设了写字课以外,还围绕“如何写好一手钢笔字”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书法课老师、语文老师积极参与,让他们提供各自的设计意图,协商确定,每半月在周四下午面向全校学生举办“汉字与书法”小型讲座,使校本课程逐步系统化。
从本学期开始,要求主讲教师结合“许慎文化节”这一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专题讲座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走出去,进行开放式教研;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的作用;
搞好申报市、区级课题的落实;
做好教师专业成长;
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的培训等,整体推进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
六、一点成绩
由于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校本教研,学校组织扎实有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在上期的说课比赛中,我校王**、付**、
宋**老师,均获“区二等奖”,另有多篇论文和课件获市、区级奖励。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比如教研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老师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过少等问题较突出,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新的教育形势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回答很简单,“有效课堂”!
这就要求具体实施者——教师。
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
学校不再只是教师任教的场所,更应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
面对如此形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如何应对挑战?
所以,我们提出:
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
”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为导向
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
”。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
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
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
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
“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
”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
”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
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
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
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任何一个人,工作被认可、被赏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我们普通的教育者,一线教师更是如此。
如何尽力让教师感受到这一点快乐?
那就是管理者应怀着赏识的心态去看待每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师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给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空间和机会。
二、寻求活动,促进交流
教师的素质提高在课改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
1、开辟交流平台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不断调整,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倡导学习化教育生活,是新课程对学校、对教师的新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对话与交流”、“例会前学习”等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
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活动的大主题
如:
《立足原起点实现新目标》、《帮助的力量》等。
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
《让班级活起来》、《论持久战——班级学生自主习惯的培养》、《自主、自律》?
?
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
活动采用专题讲座、漫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
在交流活动中,还设置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置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
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勤于动笔。
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获得较佳的状态并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成就。
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让“交流平台”发挥作用,成为构建学习化校园的一个辐射源,我们强调了几个要求。
人人参与。
这也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这项活动不回避,或主持、或主讲、或记录、或漫谈、或争议思考?
人人参与,那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做有所值。
认真准备。
“思考”是准备的关键之一,能否真实地去反思教育的现状、问题,不敷衍了事,决定着活动的实质性效果。
这不仅影响工作成效,从中也从另一个层面展现教师个人内心深层的另一种工作品位。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主持人审阅并共同交流、完善,以确保发言稿的质量。
联系实际。
言之有物,言之有效,关键还得联系实际。
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谈论、思考的东西必须是现实而非空洞的,故其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
一句话,在我们的身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即借鉴与应用。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
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要求,也是一个工作要求。
理论必须以实践来验证,学是为了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实中的教育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我们如何在交流中借鉴,在反思中改进,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
这一点是“交流平台”的归宿之一。
“交流平台”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突出了参与、交流、探索、争鸣、促进、发展的实践活动。
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交流平台”不但是教师学习的交流平台,更是教师参与的锤炼天地。
2、研训结合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门面。
只有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发展内涵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能够得到验证。
所以,我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
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训以“学习”为基础,与“走进大师”、“教育智慧”、“教师成长”等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全校确定一个学期总的教研主题,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
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
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
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
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
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
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3、手记反思手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
教师在手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现不合理因素;
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改变做法。
为此,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
同时,为鼓励与推动,我们汇编了教师教育手记集《耕耘》—教师手记选。
4、网络交流整合各种教育资讯,构建校园信息库,给教师提供跨时空多领域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是学校适应信息社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们是架设宽带网,建立教师博客和团队博客,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作用,致力使教师个人资料、学校工作资料规范合成。
一方面使教师在信息集成中得以锻炼;
一方面促进教师开放交流,资源共享,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增加学习渠道。
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又展示了自我。
网络建设又开辟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三、课题探究,促进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的工作转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媒介。
1、课题引入引进的优势就是指导相对到位,资料相对丰富。
几年来,我们有参与了“作文生活化”(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评价”(县级课题)、“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县级课题)、“新课程课外阅读”、(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县级课题)的探究活动。
2、课题创生《自查与反思》是我校在学习工作摸索中感受创生的市级研究课题。
目前,我们还在围绕这一主题,指导教师尝试从“有效课堂”、“我带同学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小太阳”少先队管理新方式等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我校老师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通过反复思考,尝试了“我带同学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确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师导入——宣布带学顺序——学生带学、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引领——教师对学法、内容进行小结、总结。
学生在课前须先报名,然后确定带学内容,再商决学习方法、选择学习方式。
教师课前只做到协调带学内容,帮助确定学习方法和方式;
课堂上指导、点拨、引领深入、模范课堂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领突破重难点。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个性化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该教学模式多次在县、中心校做典型课例推介,并受到一致的好评。
教师走向课题研究,科研转型是必然趋势,也是我校的教师的共同需求和选择。
四、自我反思。
制度是保障。
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
但是,没有教师的自觉反思,就不可能实现专业成长。
为此,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
1、自查反思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尝试建立了自查反思式的管理工作体系。
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
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
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师德内涵》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我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家长)》、《常规自查表》,为帮助教师做好工作调整还设置了《教师发展建议》(自我及同伴建议)、《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对今后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作为教师行动的指南。
“自查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
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
强调真实、客观。
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2、记录成长我校教师在办公电脑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立是一种基于“学习与反思、记录成长历程”的教师发展目标引导的档案袋管理。
基本部分包含《档案袋建立实施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参照标准》、《教师基本情况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档案袋内容目录记载》、《教师教育大事记》、《工作回顾与展望》。
基本部分也是档案袋的主要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档案袋建立的依据、理念、结构,体现教师的发展计划、成长历程及确定发展目标。
过程性资料部分是对基本部分的补充和深化,主要包括生涯规划、我的学习、交流与反思、教育与教学、教育科研、我的成果六大部分。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