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95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命百岁按的是百会穴啊是百岁穴啊Word下载.docx

但5年前,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时候,一个老中医对我说:

“我虽然是个医生,但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在意自己的身体,饮食不规律,还抽烟、喝酒。

我42岁体检的时候发现有高血压,还伴有失眠、耳鸣。

后来,我每天早晚按摩百会穴,用中指指腹每秒钟按一次。

按两分钟,共120下。

因为百会穴带个‘百’字,所以我后来改成按100下。

有一次,我突发灵感,觉得每天按摩百会穴图的就是长寿,活上100岁,于是,我干脆把百会穴改名叫‘百岁穴’。

现在,我每天按摩百岁穴,血压没升高、精神也特好,每天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至于百会穴到底每天按多少下才好,朋友们还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来决定,但要每天坚持按揉,才会见效。

胃酸胃痛胃胀就找这仨穴位

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3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

古人说:

“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

”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

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中脘穴:

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

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

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对于冬季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3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耳朵不好使试试三步按摩法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年龄增大,不少人开始出现耳鸣、听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

除了积极药物治疗外,实行三步耳按摩手法,可以提升耳部血液循环、刺激听神经,对减轻症状、缓解病情都很有好处。

  一.搓搓耳前后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

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紧贴耳廓,直到耳尖。

每天50次。

二.揉揉翳风穴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

按摩时拇指指尖按在翳风穴,其他四指分散地放在耳朵上方,拇指用力对凹陷进行点按,直到能感觉出酸胀感。

每天可以点揉3分钟。

  三.敲敲鸣天鼓两手掌用力相搓,使掌心产生一定的热量,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于两耳,掌心对准耳道,手指贴于后枕部。

两掌轻轻用力,对两耳作缓慢的重按,再缓缓地放开。

反复数次,同时用置于后方的拇指加点风池穴数次。

风池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的凹陷中,与耳垂齐平。

缓解失眠症状按压三个穴位

  不少失眠者,动不动就会吃安眠药,时间长了甚至会上瘾,还会产生耐药性。

其实,祖国医学的推拿、导引等方法,对失眠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轻度睡眠障碍,只需一些按摩小方法,就能够调节和放松机体,改善睡眠质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

所以,我们应该着重运用交通心肾、调节气血的手法。

按照经络归属,可以用拇指按揉以下穴位内关,神门,三阴交。

内关穴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

这三个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至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所以也应该重视头部的气血供养。

在休息或看电视等闲暇时间,我们可以用单手梳理头皮数次。

方向是从额头的发际线开始,沿头皮到颈部的发际线终止。

这样,五个手指可以分捋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达到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

  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还可以添加不同的按摩手法如果是心情烦躁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指揉擦脚掌心,即我们常说的涌泉穴。

这样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

如果是体质虚弱,属心脾两虚型,可以做摩腹手法。

具体方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环绕神阙穴(即肚脐)做逆时针抚摸(注意一定要逆时针)。

如果平时多表现面色潮红,感觉手心发热,多属阴虚火旺型,可以揉捏太溪穴。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点按可以交通心肾,安心睡眠。

点点身上的“开心穴”

2010-01-0811:

01:

44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在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里提到了拍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可以排解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阀门,这便是穴位。

  现代人工作量骤增,如果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老觉得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身体没劲时,不妨按按这些“开心穴”。

  按揉心包经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

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

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

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

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轻叩百汇和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作用。

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

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指压合谷穴

  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叶加醋泡脚解焦虑

  足底集结着五大脏腑的经络,用艾叶加上醋泡脚可以温通气血,解郁疏肝。

焦虑抑郁往往是肝气不疏、气滞血凝所致,而脚底经络集结,艾叶的温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气血畅通,经络通畅,从而达到疏肝理气、活血解淤的功效。

每次可用温水泡20分钟,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别是多按按太冲穴,即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指压天突穴治疗梅核气

02:

03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以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主症,往往是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而在工作紧张时、睡眠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

多发生于女性,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

很多患者怀疑自己得了喉癌或食道癌而恐惧,致使思想负担沉重。

  有关梅核气的病证记载最早见于《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梅核气”一名则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

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描述说“胸满心下坚,咽中粘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中医治疗采用舒肝解郁、降逆化痰、和胃利咽之法,使痰化结散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这里介绍一种较为方便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令患者每日不定时用一手食指向胸骨上窝处(天突穴)反复按压,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度。

连续施术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效果。

  天突穴属任脉,又名玉户、天瞿,出于《灵枢经》,为阴维、任脉之会。

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行气利咽,宽胸理气,降逆化痰,宁心安神,主要用于咽喉部多种疾病的治疗。

由于该穴局部解剖特殊,采用针刺方法可因施术不当(不慎)或患者本身特殊情况而有引发意外的可能,很大程度上限限制了该穴的使用。

将针刺天突穴改为手指按压此穴来治疗梅核气,既可避免针刺的危险,又安全、方便、无痛苦,且易学、易用、易推广、效果满意。

在施术同时如能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护理,嘱患者少食煎、炒、辛辣食物,效果则会更佳。

“揉走”失眠的小秘诀

33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失眠可以做以下按摩动作

  抹额两手指曲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紧贴着印堂,从眉间开始向前额两侧抹压,约做40次左右。

  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如手掌过于粗糙可涂抹适量护肤霜。

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颌,连续做10次左右。

  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有酸胀感为宜。

  按摩耳廓人体躯干和内脏在耳廓均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耳廓有助于调节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健康。

  拍打足三里穴该穴位在膝盖骨外侧10厘米处,轻轻拍打至有酸麻胀感即可。

  泡足踏石取一些小鹅卵石铺在水盆底,倒入温水,泡足踏石20分钟。

常揉肚腹消积化食

36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揉腹功又名却病延年法,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这种锻炼方法主要是通过揉按腹部的一些穴位,牵动腹内脏器,加快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使其蠕动加强,同时促进胃液、胆液、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增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及解毒保护作用。

因此,可以强身健体,止腹痛、胃痛、防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习惯性便秘等胃肠疾病。

  揉腹功的方法,有揉中脘、揉肚脐、揉气海、推任脉、揉满腹等数种。

一般采取的简便方法为男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内位外劳宫穴相对,对准脐下1.15寸这气海穴,男子自左而右,用暗劲顺时针方向36次,按摩范围由小渐大,最后上至剑突下的鸠尾穴,下至脐下5寸之曲骨穴,再换手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再反向揉24圈,所揉之圈越揉越小,最后回归原位。

女子则与此相反,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逆时钟揉36圈,也是圆圈越揉越大,然后换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顺时钟揉24圈,所揉之圈越揉越小,最后回归原位。

  揉腹功虽然温和无副作用,但有几种情况不宜采用。

几妇女妊娠期、恶性肿瘤、胃肠穿孔、内脏出血、腹膜炎、腹症等,禁止揉腹。

女子月经期一般可以揉腹,下腹部要轻揉或不揉。

腹壁有急性感染时,局部不要按摩。

过饥过饱时也不宜揉腹。

如有便意,先排大小便,然后再揉。

按摩四肢防全身疾病

03:

05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

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

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手三阳(大小肠、三焦)经,从手走头,行于手臂外侧。

还有六条经络循行于足,即足三阴(脾、肝、肾)经,从足走腹,行于下肢内侧足三阳(胆、膀胱、胃)经,从头走足,行于下肢外侧。

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与内脏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经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区,足底又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

因此,经常按摩四肢,可疏通十二经脉,活动四肢关节,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防治全身关节炎及其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具体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1.捏拿“合谷”、“劳宫”穴先用右拇指端按压左手合谷穴(在拇指歧骨间),右手食指按压左手心劳宫穴(在手掌中央)。

右拇食两指同时用手捏拿,一捏一松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手合谷、劳宫穴25下。

主防治头痛、鼻塞、牙痛、咽喉肿痛、指挛、臂痛、心痛、呕吐、癫狂等头面一切病症。

  2.按捏“内关”、“外关”穴先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在腕横纹正中上二寸两筋之间),右食指按压左手外关穴(在腕外侧,与内关相对)。

右手拇食指同时用力按捏,一捏一松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按压右手内关、外关穴。

主防治心痛、心悸、心胸疾患、胃痛、呕吐、头痛、失眠、手指麻木、手颤等。

  3.捏拿“曲池”、“少海”穴先用右手食指按压左肘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窝横纹头外侧陷中),右拇指托按左肘少海穴(在肘窝内侧横纹头陷中,与曲池斜相对)。

右手食拇指同时用力捏拿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肘曲池、少海穴25下。

主防治半身不遂、发热、高血压、上肢活动不利、抽搐、关节炎、咽喉肿痛、呕吐、头痛、失眠、肘挛、发狂等。

  4.按揉“足三里”穴(在外膝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处)坐在床上(或椅子)屈膝垂足,用两手拇指分按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扣,使劲上下揉50下。

主防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瘫痪,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失眠、高血压、遗精、阳痿、早泄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健脾和胃、调补气血,为强健全身保健三大要穴之一。

  5.按揉“三阴交”、“悬钟”穴端坐床上(或椅子),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按两腿三阴交(在足内踝正中上3寸),两掌抓贴小腿,两食指分按两悬钟穴(在足外踝上3寸、与三阴交相对),两手拇食指同时用力按,使劲上下揉50下。

主防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腰腿萎痹、失眠等。

  6.扣揉双膝眼用双手掌心分捂两膝盖骨,两手食中指分按两腿内外双膝眼(在膝盖骨两旁陷中),两无名指分按压两腿外侧阳陵泉穴(在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两掌根着力两鹤顶穴(在膝盖骨上缘中央)。

两手掌心、掌根、指端、同时齐用力,使劲上下揉50下。

主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7.双手摩擦大小腿和足留内衣,坐在床上(或凳椅),先环右腿屈膝,足跟着铺,足趾跷起,两手拇食指岔开,右手按在右大腿外侧,从臀部(环跳)往下摩擦足三阳经,左手掌按在右大腿内侧足三阴经,两手搂抱大腿,两拇指腹着力大小腿面,两手四指并拢着力大小腿肚,同时用力平行往下摩擦经胭窝(委中)至足后跟(昆仑、照海)再向前,两拇指沿足背、余四指沿足底(涌泉),两掌肚着力足背两侧直达足趾端(足有全身反射区)呼气补泻相兼,再返回抚摩至大腿根为一下,吸气。

25下。

再换左腿摩擦抚摩25下。

主防治下肢关节炎、半身不遂,四肢抽搐、麻木、头痛、失眠、便秘、瘫痪等。

  8.四肢交替按摩留内衣,仰卧床上(冬天侧卧在被窝里),先环右腿用右脚心(涌泉),从左膝盖骨上(鹤顶、血海)往下抹擦(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行间等)至足趾端同时用右手心(劳宫)从左肩周往下抹擦,四指着力手臂外侧手三阳经,拇指着力手臂内侧手三阴经至手指端。

右手右脚上下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往下抹擦一下后,再交换左手左脚抹擦右臂右腿一下,四肢交替,各25下。

主防治四肢关节炎、筋骨痛、半身不遂、腰腿痛、高血压、肥胖症、头痛、失眠等,且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强健全身。

  9.全身抖动。

全身按摩后,下床站地,全身放松抖动一分钟,活动全身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按摩腰背强筋健骨

04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人体腰背脊柱有督脉贯穿正中,督脉有总督一身阳经的作用,十二正经中的手、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故称“阳脉之海”。

腰为肾之府,是人体躯干的枢纽,对全身的负重、运动平衡等均起到很大的作用。

带脉围绕腰腹一周,有总束阴阳诸经的作用。

脑神经、脊神经及植物神经大都经过脊柱分布全身各处。

植物神经支配心肌、内脏和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各种腺体,它们包含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具有兴奋与抑制内脏生理活动的双重功能,对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此外,督脉不和,可引起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二便失禁或不通。

脊柱两侧各有两条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平行于腰背部,并分布着五脏六腑的重要穴位(如心、肺、肝、胆、脾、胃、肾、大小肠俞,大椎、至阳、命门、阳关、八髎等)。

故经常按摩肩背腰尻部,可以刺激脊髓神经,调节人的脏器,防治腰、脊、脑部的疾病。

  1、两手交替拍打脊背。

穿单衣,坐、站、走均可。

自我先用右手掌从右肩颈尽量往后甩拍打脊背一下,吸气再用左手掌从左肩颈往后甩拍打脊背一下,呼气。

两手交替,右手掌拍打下边(大杼、风门、肺俞、身柱等穴),左手掌拍打上边(颈椎、大椎、陶道、百劳、喘息等),一次一下,一吸一呼,以一手计数,各25下。

此式主要防治颈椎病、颈项强直、头痛、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哮喘、肺病、瘰症、呼吸困难、小儿惊风、角弓反张、肩胛酸痛、腰背痛、脊柱炎及骨质增生(骨刺)等疾病。

  2、两手交替拍打肩背。

自我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背一下,同时用左手反臂反掌拍打右肩胛骨一下,吸气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肩背一下,同时用左手反臂反掌拍打右肩胛骨一下,呼气。

两手交替,一次一下拍打(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秉风、曲垣等),各25下。

此式主要防治肩周炎、肩胛拘急、咳嗽、气喘、高血压、中风等。

  3、两手交替拍胸打背。

自我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胸脯一下,同时用左手反臂反掌拍打胸椎和右背一下,吸气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脯一下,同时用右手反臂反掌拍打胸椎和左背一下,呼气。

两手交替,一次一下拍打胸椎及两侧(神道、至阳、中枢、心、肝、脾、胃俞、神堂等)。

各25下。

此式主要防治腰脊背痛、脊柱炎、胸椎骨质增生(骨刺)、肺病等。

  4、反臂反拳捶打腰椎和骶骨。

穿单衣,俯卧床上(或坐、或站或走),自我先用右手握拳捶打腰椎及两侧一下,吸气再用左手握拳反臂反拳捶打骶骨一下,呼气。

两拳交替,从轻到重,一次一下,右拳在上捶打(命门、阳关、肾俞、志室、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等),左拳在下捶打(八髎、小肠俞、膀胱俞等)各25下,主防治腰腿痛、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骨刺)、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四肢抽搐、结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遗精、阳痿、尿频、尿痛、尿急、月经不调等。

  5、深呼吸抹擦腰尻部。

穿单衣,站、坐均可。

头要正,腰要直,两手岔腰,两拇指分按在腰前,四指并拢按压在腰背后,两手中指端对接于脊柱,掌肚紧贴腰眼尽量向上提擦到同侧腰背脊处,两手同时用力从上到下沿着脊柱、腰背两侧抹擦至尾骨,强力直达坐骨结节,呼气再返回向上用力提擦到脊背最高位置,吸气。

来回为一次,25下。

主防治腰腿痛、腰肌劳损、脊柱炎、胸、腰椎骨质增生(骨刺)、神经衰弱、遗精、阳痿、遗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6、转腰。

两手叉腰。

两拇指按压在命门、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转,带动肚脐以下两胯和两膝作小幅度旋转25圈,再逆时针方向旋转25圈。

转向后时呼气,转向前时吸气。

主防治腰肌劳损、闪腰、肠粘连、便秘等。

  以上方法,笔者每天晚睡前、早醒后,坐在床上或站立地上,边看电视边操作(走路也可以做),10多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原患10多年的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骨刺)、腰腿痛,逐步好转并痊愈。

现在全身不痛,五六年不感冒了。

按摩胸腹防五脏之病

00网络转载【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中医认为,“腹乃五脏六腑之宫城”。

腹部包括腹壁和腹腔内脏器,有任脉、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等重要经脉循行和汇集之处,为下丹田之所,能通上和下,分理阴阳。

这其中,脐为一身元气之本,能通百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皮毛骨肉有着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加速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防御邪气侵入并可提神、补气、添精,且能强健全身。

现将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1、双掌交替按摩肚腹。

留内衣,仰卧或坐床上,以肚脐及脐下丹田为中心,先用右手掌顺时针方向划圆环、推搓、摩擦一圈,再用左手掌逆时针方向划圆环推拉摩擦一圈。

两手交替,反复按摩一分钟。

肚腹按摩通过对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等穴位的刺激,对内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腹式呼吸双掌操摩腰腹。

裸体仰卧床上(冬天睡被窝里),两腿岔开,两手掌分按两侧腰眼,同时用力往肚脐方向对操推搓,两拇指着力脐下抹擦(气海、关元、曲骨等),两小指沿两腹股沟往下抹擦,两中指直达会阴穴(在肛门与阴囊之间),往下抹擦时呼气,让小腹肌慢慢收缩瘪下去(稍停平气),使全身放松,特别是二阴(生殖器与肛门)放松两手再返回抚摩同时提升二阴,(鼻吸气)至两侧腰眼,让小腹慢慢鼓起来。

做到深、细、匀、长。

如此腹式呼吸一分钟。

  3、按揉阴部。

仰卧床上,两腿岔开,先用右手掌竖捂阴部,掌心着力睾丸、生殖器,中指点按会阴穴,掌根、腕部着力脐下三至五寸(曲骨、中极等)顺时针方向揉摩旋转50下,换左手逆时针方向揉摩旋转50下。

  4、拍腹捶腰。

坐或站,先用右手掌拍打肚腹一下,同时用左手握拳反臂反拳捶打腰椎和骶骨(命门、阴关、肾俞、志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