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513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述,平铺直述地表达诗人感情;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兴是触物兴词,多在篇章开头。

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5、赋诗言志

《诗经》编成后,各诸侯国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以“诗”酬酢应答,出使专对。

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劝诫、评论抒情。

在上层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6、《尚书》

《尚书》是商周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

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构成。

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同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鼎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独立成篇,有完整的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7、《春秋》

《春秋》是鲁国编年体史书,经过孔子修订。

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哀公十四年(前481)之间的历史。

其记事简而有法,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被司马迁成为“礼义之大宗”

8、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历史散文都是为阐述《春秋》经典而作的编年体史书,合称春秋三传。

9、《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先秦诸子散文。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但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语录体是其文体的基本特征。

10、孟子

孟子姓孟名轲,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儒学大师。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其思想和理论表现在《孟子》一书中。

1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

曾对孔子释“礼”。

后见周衰,遂去周而行,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作《道德经》五千言,莫知所踪。

老子生平事迹扑朔迷离,为道家学派创始人。

12、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平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力名势,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其思想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对老子的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13、屈原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公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曾任楚怀王左徒,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连齐抗秦。

后受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等诬陷,为怀王所疏远。

屈原一生曾两度被流放,其诗歌大多数与漂泊生涯有关,代表作有《离骚》、《九章》等。

14、楚辞

楚辞是由屈原、宋玉等楚国诗人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句式变得长短不拘。

楚辞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在内容上多咏楚地风物;

语言上多用楚声楚语;

形式上多用兮、些等虚词。

其词汇用语、外在形式、象征手法等特征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离骚》

《离骚》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是屈原的代表作。

该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色彩,能与楚语、楚声、楚地风物相结合。

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法表达了自己的“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小人得志,自己所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之情。

16、《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的一篇专题政论文,在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的同时与现实政治密切联系,达到了古今交融的境界。

全文成功地运用了多侧面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题式随情节的发展大起大落,气势浩荡,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

17、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史官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他还转益多师,遍访古迹,见识广博。

继任太史令后,曾参与太初历的制作,又承父志开始修史。

后因李陵事件获罪遭受宫刑。

出狱之后,他含垢忍耻,终于于公元前91年著成《史记》。

18、《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它囊括了从黄帝到西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19、互见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

即在一个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使用互见法有利于作者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

20、史记五体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种体例组成。

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

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构成交错纵横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

七十列传则是本纪、世家之外的重要历史人物。

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代文人创作的楚辞类作品,有的也以赋命名。

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许多文人对屈原一往情深,因此这类作品大多依傍于屈原。

与汉大赋重赞颂讽喻不同,骚体赋重咏物抒情,而且抒发的多是抑郁之情,格调和《离骚》相近。

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等。

22、汉大赋

汉大赋又称新体赋,它的体制形成于枚乘的《七发》。

特点是铺张扬厉,追求形胜巨丽之美。

与骚体赋的注重咏物抒情相区别,汉大赋注重赞颂讽喻,但通常“劝百讽一”、“曲终奏雅”。

在形式上常以主客问答来谋划全篇,抑客扬主是其主要模式。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等。

23、述行赋

述行赋是通过叙述路途所见而抒发自己感慨的赋作。

这类题材始于刘歆的《遂初赋》。

东汉赋家时有续作。

述行赋以述行为线索,兼有抒情、叙怀、写景、说事。

是汉赋发展过程中的新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另寻新途的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24、乐府

乐府原是在西汉哀帝之前常设的朝廷音乐机关,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执掌天自己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

与执掌郊庙之乐的太乐一起构成了西汉的朝廷音乐系统。

东汉时期的黄门吹鼓署实际也发挥着乐府的作用。

乐府后来成为了乐府诗歌的代称。

25、两汉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而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

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作为一种新诗体,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其匠心独运的立意命题,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新的范本。

26、《汉书》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传文学的典范之作。

主要由班固著述。

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注重行文的严谨,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其史料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27、《越绝书》

《越绝书》是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一部散文著作。

它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在故事的铺叔和人物描写上有不少夸张和虚构的地方。

它的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相对独立。

除讲述历史故事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的专章。

作者一般认为是袁康及吴平。

28、《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它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多是游子、思妇之词。

29、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文坛形成的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是一个美学范畴。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文人饱受离乱之苦,心忧天下,政治热情高扬。

加之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文人们发现了自我,重视感情欲望,重视个性表现,文学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0、建安七子

“七子”是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对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幹、应玚、刘桢的称呼。

建安七子竟逞才藻,各遭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其中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被锺嵘《诗品》列为上品。

31、阮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瑀子。

“竹林七贤”之一,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后为东平相、步兵校卫。

他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对司马集团采取逃避态度,但心中异常苦闷,作《咏怀诗》以寄其意。

32、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孔周”且不满司马氏集团,遭陷被杀。

33、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

生活与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曾屡仕屡隐。

在辞彭泽令之后,不再出仕,躬耕终老。

他开创了诗歌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

34、田园诗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

与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相区别,田园诗会写到农村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35、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幻想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是陶渊明针对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

所作出的乌托邦式的空想,对后代文人的思想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