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281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

(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

)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

这也是一个单句,主干是:

“智叟止之”,“笑”与“止”同时发生,“笑”修饰谓语“止”的状态作状态状语。

3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注:

文言文中的"

而"

一般是作连词,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说有先后关系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

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却是放在单句中,将两个同时发生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语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

如:

庄宗受(之)而藏之于庙。

倚柱而笑。

7、表示因果关系。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但我也后悔跟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种游览的乐趣。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游褒禅山记》)

(因为)那下面平坦开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所以)来这游玩并题名的人很多。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以便”,“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耐心地久立远视,(来)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将军。

(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②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老婆婆常对我说:

“某个地方,你的母亲就站在那里。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1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一般来说在译时,“何”要后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这是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③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2、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楼记》)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3、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①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什么这样呢?

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楼记》)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

③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齐人未曾贿赂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为什么整天默默坐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啊?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到了割断头发,对天发誓,多么衰败啊!

新妇车在前,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怎么会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四)固定结构:

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以)逃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现在(我们)出来,没有告辞,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3.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便”等。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项脊轩志》)

便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才进去(见项王)。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朝和晋朝了。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命名的。

(二)用作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做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复音虚词【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②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说:

冉求!

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4,其】

(一)用作代词,

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他的"

,"

它的"

(包括复数)。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②其制稍异于前。

它的格局形式跟过去稍有不同。

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他"

它"

③其闻到也固先乎吾。

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

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我也悔恨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②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

那"

那个"

那些"

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退出的人。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师》)

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可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难道是真没有千里马吗?

还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②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唉!

这是真的呢?

还是做梦呢?

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如果他们学业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不是智力低下,而是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静女其姝。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③既其出(《游褒禅山记》)

已经出来。

(五)复音虚词“何其”译为“怎么”,“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5.【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

①且臣少仕朝,历职郎署。

(《情表》)

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五人墓碑记》)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

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

2.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臣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

3.并列关系:

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希望母亲的寿命能向南山的巨石一样长,身体健康又强壮。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还有象老头子在山谷中一面咳着一面笑着的声音,

③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一面跪拜一面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②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发誓不和你分开,你暂时回娘家去。

6.【若】

(一)动词,像,好像,比得上

①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2公不若君之美也。

徐公比不上您漂亮。

1.表人称,相当于"

你"

你们"

作定语时则译为"

你的"

①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若属:

你们这些)

2.表近指,相当于"

这"

这样"

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今天如果休了她我就以后终身不再娶了

(四)助词,“。

的样子”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五)复音虚词“若夫”“至若”。

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表示转换,再说,至于。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至于春风和煦,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7.【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涉世家》)

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士兵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

所"

字结构,表示"

所……的人"

、"

所……的事物"

所……的情况"

等。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所十以”表原因和表凭借,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8.【为】

(一)动词读音“wé

i”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认为”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论》)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作旗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⑤朝歌夜弦,为宫人。

(她们)早上晚上唱歌弹琴,成为国的宫人。

⑥此亡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的国的后续者啊!

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2.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二)介词读”wè

1.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

“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②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慢》)

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为了什么人开花繁生!

2.表示动作行为的涉及的对象。

给,替

①请以十五城为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把国的十五座都城送给王祝寿。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③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见孟子》)

译文: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

3.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对”,“向”

①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说:

“不要对外人说。

4.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wé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论》)

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三)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可译为“呢”读音“wé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 

(《季氏将伐颛臾》)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为什么要珍惜美玉(般的节操)而让自己被流放呢?

(四)连词,“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9,【焉】

(一)代词

1.相当于“之”,可译为“它”“他”“那里”。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③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

然而能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活着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怎么知道死去的事情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杀只鸡哪里要用宰牛的刀。

(二)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译为:

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王作对付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②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然后)久久伫立着,期望受到始皇的宠幸啊。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知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却不从师。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盘旋婉转,屈曲回环,像蜂房,如水涡(精致套连),挺拔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三)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堆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

③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

10、【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

拿,用,凭着。

 

①娘以指扣门扉(《项脊轩志》)

译: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五亩的田地,用桑树栽上树的话……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④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凭借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把。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象郡。

(《过论》) 

在南面攻取了百越的地面,把那里设置为郡和象郡。

②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现在我鲁肃迎顺操,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

3.表示时间、处所。

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在八月十三日这天,在刑场上被害。

4.表示原因。

因为,由于。

①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

难道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国吗?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楼记》) 

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

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5.表示依据。

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

②余船以次俱进。

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说明:

“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②夜以继日(成语)

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③秋以为期(《诗经·

氓》)

请你不要生怨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又"

而且"

并且"

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