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0981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和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

1.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新鲜、时效性

(1)新闻必须真实和迅速,不是其个人的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2)在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3)新闻媒介在激烈的竞争中,目的是争取受众,而争取受众就是依靠真实和迅速。

(4)真实和迅速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要求:

诚实、公正和严谨;

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2、新闻: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共同点:

概括了和放映了新闻的“真”和“新”两个基本特点。

区别:

定义一---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定义二---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新闻是一种报道(定义一)

报道:

是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

分析:

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

判断:

是对某一事件利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价值取向。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就因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也不妨作些分析,但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在中国媒体许多新闻中,报道、分析、判断,往往交织在一起,一篇优秀的新闻要求这三者水乳交融,而不能油水分离

3、新闻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

4、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5、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

记者采访他人;

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

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6、新闻五要素:

发生新闻的主角;

发生的地点;

发生的事情;

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时间

7、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三大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3)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不同要义,不同体裁对五要素有不同的侧重点。

8、新闻的分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4)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突发性新闻,延续性新闻。

9.硬新闻与软新闻:

(1)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硬新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2)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然而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趣来。

10、学院派范式:

侧重我国

(1)概念:

指那些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们包括那些以学者方式对待新闻文体的实际新闻工作者,根据他们对新闻传播现象研究的结果对新闻做出的界定。

(2)特点:

由于这些范式是不同专家、学者长期研究新闻传播的结果,因此往往能够从不同侧重或角度比较深刻地揭示新闻新闻的本质,如果把这种范式的不同定义加以综合,就能全面把握新闻的内涵。

(3)该类定义常常以明确的形式、逻辑的肯定判断范式表达、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该类定义更多的是以理论的理想性出发,不仅从新闻是什么,而且从新闻应该是什么的角度去界定新闻。

实践派范式:

指那些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他们根据新闻传播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对新闻传播的直接体验对新闻做出理解和界定。

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一些看似简单的说法实际上有丰富的内涵。

第三章

1、信息的定义:

广义:

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狭义:

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2、信息的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

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

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组合性:

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相对性:

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联。

3、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Ⅰ: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Ⅱ:

加强深度报道:

依据信息可以扩缩的特点,对信息进行深加工。

Ⅲ: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Ⅳ:

加强全方位报道:

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作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又称“全息”报道。

4、宣传:

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5、宣传与新闻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

宣传:

宣传者自身的需要;

新闻:

受众的需要。

(2)归宿点不同:

传播一定观念,最终目的,要人们理解、接受、支持它;

以新闻谋利。

(3)传播的方式不同。

(4)传播的要求不同:

(5)宣传:

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6、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宣传者---谁来宣传,宣传对象---向谁做宣传,宣传内容---宣传什么,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做宣传,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宣传,宣传动机---为什么宣传,要达到什么预期目的,宣传动机---为什么宣传,要达到什么预期目。

7、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和态度。

8、舆论的特点:

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9、舆论的社会功能:

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10、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

第四章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1)口头新闻:

优点:

很简便,消息不胫而走,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缺点:

新闻保真性差,新闻越穿越走样;

同时,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

优点是迅速;

传递复杂的信息比较困难,一般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3)书信新闻(4)印刷媒介:

主要指古代的“邸报,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而是刊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等政府公文。

客观上起着沟通通知阶级内部消息的作用。

(5)共创传播方式:

露布;

牌报、旗报;

悬书、揭帖

2、古代新闻活动与近代、现代社会的新闻活动的共同点区别:

(1)始终没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

(2)和近代、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社会新闻活动规模小,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在许多方面,新闻活动就是情报活动。

(3)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古代社会新闻活动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3.报纸的产生:

报纸:

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1)第一个阶段:

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方法:

贴于公共场合;

张贴在墙上,收钱观看;

抄写多份,沿街叫卖;

接受加工订货;

一定期寄给订阅者。

(2)第二阶段:

新闻书的出现(3)第三阶段:

周刊(周报)、日报的兴起: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刊是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世界上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莱比锡新闻》,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项两面印刷的《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全是新闻,没有言论。

现代日报的始祖是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

4..广播的产生,广播:

以无线电(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1)从广播工程的技术标准看,广播诞生于1906年的圣诞节,范斯顿在她设于马萨诸塞州的实验电台首次实验性广播,将谈话、歌唱及音乐等声音传播出来。

(2)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广播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

(3)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的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5.电视: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

(1)电视机荧光屏的雏形是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的电视扫描盘。

(2)二战结束后,电视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彩色电视的崛起震动了世界。

(3)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彩电制式有三种,即美国的NISC制,德国的PAL制,法国的SECAM制。

(4)中国在1958年成立北京电视台,不久,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73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

6.互联网:

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1】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研究人员和一些大学共同开发的军用计算机网络ARPnet,最初是试图通过网络中政府官员,科研人员的信息交换来防止冷战时期核战争的毁灭性打击,冷战结束后,逐渐转向为和平使用的交互通信网。

【2】第一次快速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3】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加速器是万维网的出现。

1990年,英国人提姆.伯纳.李提出万维网(www.worldwideweb)采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WL)---一个可以获得图形信息的超文本互联网协议。

ARPnet则退休了。

【4】1991年,互联网开始转向商业化。

【5】互联网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商业化浪潮。

(2)最初四项基本功能:

电子邮件,新闻组,远程登录,文件传输。

7.网络新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拷贝复制阶段

(2)加工整合阶段(3)独家原创阶段。

8.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基本长处:

(1)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3)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上的交互性。

9.网络新闻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

(1)权威性和可信度不高。

(2)数量和质量,缺乏有深度,有力度,高质量的报道。

(3)原创性和严肃性。

10.其他新兴媒体:

博客,播客,手机

11.媒体融合:

狭义上是指在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

广义上,还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2.媒体融合的影响:

(1)带来了媒体结构的变化。

(2)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3)将对整个新闻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

1.新闻体制:

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2.新闻事业产生的意义:

(1)使个人与世界联系起来

(2)提供平台,聚合力量推动社会进步(3)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4)提高了传播的速度、保真度

3.我国的党报体制:

概念:

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报充当党的喉舌和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工具,执行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新闻体制,起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形成。

全党思想的高度一致,要求党报活动方向的一致,又由党报声音的一致促进了全党话语的高度一致。

4.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私营媒介:

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国家的报纸基本上是私营媒介,以美国最具代表性。

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

依托财团;

以营利为目的;

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迎合受众;

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公营媒介:

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

以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

特点: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半官方机构;

以收视听费主要收入来源;

强调对公众负责;

不播广告。

(3)国营媒介:

除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介都属国营外,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批国营的新闻媒介,其中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视一台、二台、三台,以及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最具代表性

5.从国家制度上看:

《1》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1)新闻媒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攸关国家安危的部门,一般都属于国家所有,不容许出现私人垄断,更不容许出现敌对阶级分子办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党委确立具体的编辑方针。

(4)党和国家从多方面支持、扶植新闻媒介。

《2》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1)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政党和政府,基本上没有自己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

(2)除美国以私营独占媒体外,西方其他发达国家都存在着私营、公营并存的格局。

(3)报纸杂志无需登记,可以自由创办;

电台、电视台的创办往往需经严格审查。

《3》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基本特点:

(1)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2)新闻媒介大多数有一定的政府和政党背景。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发展成为最优先的目标。

6.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

(1)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

(2)受众群(3)具有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4)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5)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7.新闻体制的作用:

(1)决定着新闻传播业的整体利益格局

(2)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总体方针和价值趋向(3)影响着新闻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8.新闻媒介:

是新闻出版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

9.频道专业化:

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价值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内容节目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的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10.报纸的特点:

(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长期保存。

(2)选择强(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时效性差;

阅读报纸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

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有感染力。

11.广播的特点:

长处: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渗透性好;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感染力强。

一瞬即过,过耳不留,使受众难以进行仔细地研究和推敲;

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12.电视的特点:

以无效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的媒介

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见解,简洁明了。

有广播存在的缺陷外,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局限,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13.

(1)以办报方针分:

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治性的企业报

(2)以报纸内容分:

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3)在西方,以报纸内容分:

(1)严肃的高级报纸:

以刊登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内容严肃,格调较高,以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社会名流为主的读者对象。

(2)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以刊登社会新闻、文化、娱乐、知识介绍为主;

以社会下层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

以阶级属性分:

无产阶级报纸,资产阶级报纸。

以发行范围分:

全球性报纸;

全国性报纸;

地方性报纸。

以出版时间分:

日报;

晚报;

周报。

14.报纸的新闻文体:

世界各国的报纸基本上由四大块内容:

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15.我国目前报纸上尚在流行的体裁有三大种:

A.新闻:

(1)消息:

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2)通讯:

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B.言论:

(1)新闻评论:

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2)时评:

以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揭示其内含的意义、性质,引发公众的关注。

(3)政论:

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重大举措,或者就去以重要事件阐明本报的立场,态度。

C.杂交品种:

指新闻、言论、文学、历史有机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批边缘问题,主要有五种。

新闻特写;

新闻评述;

调差报告;

深度报道;

杂文。

D.西方的新闻表现形式有四种:

(1)纯新闻--又称客观性报道。

(2)解释性报道)--新闻分析。

(3)调查性报道--“揭丑报道”。

(4)特稿--捕捉读者的爱好。

第六章

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也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

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

新闻媒介的共性是:

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特征的主要方面:

1、从所有制方面;

a私营——除极个别独资外,绝大多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式创办。

b公营——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c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2、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a独立的新闻媒介b官方新闻媒介c半官方新闻媒介

3、从阶级性方面来看:

无产阶级新闻媒介;

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从办报(台)方针上看:

商业型;

政治型;

政企合一型。

5、从媒介的内容上看:

严肃的高级报纸;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新闻媒介个性:

是指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内容选择;

编排方式;

行文风格的与众不同之处)

有鲜明个性的新闻媒介往往体现在:

①以新闻报道的速度及时见长。

②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③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④以编排的新颖、活泼。

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⑤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的。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确立这一双重属性,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①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②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③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④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同时,也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

①有些新闻媒介为争取受众,不惜降低价格、台格,传播一些低级庸俗的煽情新闻和格调低下的节目。

②有些新闻媒介搞有偿新闻,甚至在整个新闻版面出售给一家企业。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业性:

积极意义:

经常考虑读者需要;

促进媒介竞争;

加强对报纸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消极:

扩大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等迎合受众,低俗信息泛滥。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性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一基本特性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体的宗旨、格局、宏观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最高宗旨是社会效益第一位2、坚持党性原则,党管媒介3、坚持群众性原则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5、传媒国有制性质6、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粗新闻媒介,第一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新闻媒介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这是媒体的第一功能。

新闻媒介向社会提供信息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世界的最新变化,二是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

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相对性。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新闻事业的宣传通过社会舆论获取力量,又通过宣传啦形成新的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传播知识通过知识性的栏目或节目;

专门教育类节目;

一般新闻报道中包含的知识,在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的报道中表现明显。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我国当前宣传内容与问题:

1、典型报道:

含义:

典型报道指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导;

最早倡导树立典型的是毛;

1942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树立典型成为新闻媒介的经常性行为;

社会功能:

榜样示范、时代象征、社会整合;

日渐式微的原因:

宣传方式的问题(拔高片面,几乎不近人情)、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复杂化、个体意识增强,不盲目模仿。

2、正面宣传为主:

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都是正面的,都是应当努力的加以报道的。

3、会议宣传:

各种会议,尤其是中央召开的会议对于受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提出多报民,少报官;

会议写作的模式化;

跳出会议写新闻。

反映引导舆论: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李普曼《舆论学》第一本具有学说体系的学论学著作。

舆论的特点:

公开性(从分散的个人意见到成为群体性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经形成的意见要发挥社会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作为民意的显示,实现舆论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公共性(要吸引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最终整合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一意见指向的事物必须具备公共性,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或说涉及公共利益。

)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带有现实迫切性的问题才能引发舆论。

不但如此,公众形成舆论的目的就在于让问题的解决,事件的进展能尽量、尽快、顺乎公众的显示意愿,合乎公众利益。

这表现了舆论的现实功利性)广泛性(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他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的社会功能: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制约与监督(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对决策和执行的人物行为进行监督)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对涉及社会公德的行为的肯定与否定;

对涉及职业道德的行为的肯定与否定;

舆论实现的条件:

1、公众获取必要信息的充分程度,信息是舆论的基础。

2、社会赋予公众表达意见的开放程度。

3、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