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0206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河底泥监测评估报告Word下载.docx

在一定条件下,如底泥上覆水缺氧、风浪扰动或夏季升温,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释放到上覆水中。

重金属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难被微生物分解,能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成为河流水环境治理中需要控制的重要污染。

南河表层底泥中Fe、Mn、Cr、Ni、Cu、As、Cd、Hg、Pb和Zn的分布情况如下。

铁和锰是河道淤泥致黑的主要元素。

在监测的南河10个断面中,Fe和Mn含量都很高(图4-5和4-6)。

断面中Mn含量最低的是11#断面,为804.9mg/kg,最高的是2#断面,达4234.2mg/kg,南河各断面Mn含量均高于土壤背景值(594mg/kg)。

各断面中Fe含量都较高,含量最低的10#断面为215802.4mg/kg,最高为8#断面331467.1mg/kg。

太湖表层底泥平均含铁量为27960mg/kg,而南河底泥中总铁平均值约为太湖表层底泥平均值的10倍。

图4-5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Mn含量

图4-6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Fe含量

南河各断面底泥重金属Cr含量差异较大(图4-7),根据分析,4#、7#、8#、10#和11#断面Cr污染严重,均超出土壤二级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6.6、1.1、4.9、1.7和6.7。

2#、5#、6#和9#断面Cr含量达到二级标准,其中,1#、3#断面为一级标准,南河淤泥受Cr污染程度相对较小。

图4-7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Cr含量

南河表泥中Ni的监测状况如图4-8,4#、5#、7#、8#、10#和11#断面Ni含量很高,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其中4#断面表层底泥Ni含量最高,超出二级标准64.2倍,并超过三级标准,浓度较高。

2#、6#、9#断面表层底泥Ni含量符合二级标准,1#和3#断面表层底泥Ni含量符合一级标准。

图4-8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Ni含量

图4-9为南河各断面底泥中Cu含量分布,多数断面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7#、8#和11#三个断面超出二级标准,超出倍数分别为0.16、0.66和0.54,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图4-9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Cu含量

整条河道各个断面的表层底泥中As含量相对较低,多数断面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仅8#断面略超出二级标准,2#、3#、5#和7#断面达一级标准,7#断面表层底泥As含量最低。

图4-10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As含量

南河表层底泥受Cd污染严重,所有断面均超出二级标准,1#、2#、3#、5#、4#、6#、7#、8#、9#、10#和11#的超标倍数分别达38.2、47.8、5.2、11.5、1.7、6.4、22.4、4.9、2.6、1.2和6.7;

2#、3#、4#、6#、7#、8#、9#和11#断面Cd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值,2#断面含量最高。

图4-11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Cd含量

南河表层底泥重金属Hg含量状况如图4-12,污染也比较严重,所有断面表层底泥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

2#-4#、7#、8#和11#断面甚至超出三级标准值,最大值出现在11#断面位置。

图4-12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Hg含量

如图4-13,南河表泥中Zn含量很高,污染极严重,所有断面均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

1#~11#断面超出标准(二级)倍数分别达11.10、12.4、17.1、21.1、19.5、2.9、7.8、4.1、2.4、7.1和16.3,并且全部断面超出三级标准值。

图4-13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Zn含量

南河底泥重金属Pb的含量状况如图4-14,除7#断面外,其他所有断面表层底泥Pb含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

最大值出现在7#断面,略超出二级标准1.17倍。

图4-14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Pb含量

综上,南河底泥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Hg和Zn,10个断面均未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农田适用);

2#断面Cd含量最高,超二级标准47.8倍。

Zn含量普遍超标严重。

而2#和11#断面的Hg超出二级标准12.27和15.88倍。

南河表层底泥10个断面中,有5个断面的Cr超出二级标准,污染较重;

4#断面的Ni含量超出标准(二级)64.2倍,Pb尽在7#断面超出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总体上南河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较严重。

4.2.2表层底泥重金属指标综合评价

对南河的底泥中重金属的评价采用的是综合污染指数法,各断面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2,最终评价结果见表4-3。

从各断面表层底泥的单项污染指数中可以发现各断面Hg、Cd和Zn的超标倍数最高,Hg在各个断面超标倍数都较大,在11#断面超标(二级标准)倍数达32.8,全程最高;

Zn在各个断面超标倍数都比较大,最大值出现在4#断面;

Cd在各个断面超标比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为47.8,出现在2#断面。

其余值得注意的是4#断面的Ni,单项污染指数高达65.2。

由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南河各断面重金属污染的评价,1#,2#,3#,4#,5#,7#和11#断面处于重度污染,6#,8#、9#和10#断面属于重金属中度污染。

4#断面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P值高达46.2,其次是2#断面,P值为35.2。

2#断面的超标因子为Cd(48.8)、Hg(26.5)和Zn(13.4),4#断面的超标因子为Cr(7.6)、Ni(65.2)、Cd(12.5)、Hg(8.2)和Zn(22.1)。

表4-2各断面表层底泥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结果

Cr

Ni

Cu

As

Cd

Hg

Pb

Zn

1#

0.44

0.76

0.48

0.35

39.07

25.36

0.92

12.10

2#

0.46

0.86

0.67

48.80

26.54

1.00

13.35

3#

0.39

0.73

0.34

0.42

6.17

5.52

0.26

18.08

4#

7.57

65.17

0.77

0.56

12.47

8.20

0.47

22.11

5#

0.52

1.39

0.37

2.67

1.70

0.20

20.48

6#

0.53

0.65

0.54

7.37

1.12

3.87

7#

2.09

1.33

1.16

0.16

23.40

5.54

2.17

8.82

8#

5.90

1.38

1.66

0.91

1.26

0.50

5.11

9#

0.57

0.83

0.64

3.60

4.14

0.24

3.39

10#

2.71

4.03

0.66

2.20

1.58

8.13

11#

7.73

1.93

1.54

7.67

33.76

17.31

表4-3各断面表层底泥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Pa

Pm

P

污染程度

8.88

28.33

重污染

9.93

48.8

35.21

11.51

18.08

15.16

3.99

65.17

46.17

14.67

20.48

17.81

3.47

7.37

5.76

中污染

1.91

23.4

16.60

5.59

5.9

5.74

2.83

4.14

3.54

1.75

8.13

5.88

2.49

33.76

23.94

39.07

表层底泥中Cd的污染最为严重,72.7%的采样点达到很高潜在生态风险,18.2%的采样点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9.1%的采样点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

Hg的污染也较为严重,54.5%的采样点达到很高潜在生态风险,9.1%的采样点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27.3%的采样点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

其余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对较轻,仅有4#断面的Ni达到很高潜在生态风险,4#和5#断面的Zn达到较高潜在生态风险。

表层底泥中检测的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

Cd>

Hg>

Ni>

Zn>

Pb>

Cu>

As>

Cr。

从重金属的总体污染程度来看,河道的底泥污染基本属于高潜在生态风险,11个采样点中高潜在生态风险占81.8%,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占18.2%。

其中2#断面采样点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RI值达到5357,1#断面次之,RI值为4585,4#、7#和11#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也较高。

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是Cd和Hg。

图4-15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重金属含量

表4-5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采样点

RI

Cu

As

Cd

Hg

Pb

2

7

11

2705

1749

53

48

4585

8

15

13

3377

1831

57

5357

427

380

72

924

39

610

17

862

566

27

88

2226

3

10

185

118

82

433

16

510

78

19

664

12

26

5

1619

381

124

35

2214

37

409

87

29

20

653

250

285

14

605

38

152

109

9

32

384

40

18

531

2328

31

69

3069

均值

67

1003

719

1920

4.3南河表层底泥污染释放分析

一般来说,静态释放试验与河流自然状态下底泥的释放情况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河流本身的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所造成,但是静态释放试验可以为底泥自然释放摸清情况,为有条件下的释放提供基础平台,同时静置试验也可以尽量避免试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获得比较可靠的数据资料。

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南河河流底泥的真实情况,试验中全部采用纯净水做释放水体,对南河11个断面的底泥进行了实验,控制纯净水:

底泥体积比平均约为3:

1。

实验持续进行15天,每5天取烧杯中的上覆水,尽量不扰动水体。

取样后立即进行固定,测定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及高猛酸盐指数;

同时,每5天测定水体的DO、T及pH。

各断面表层底泥静态释放过程中(持续15天),上覆水pH在7.1-7.8之间,水体温度保持在22oC左右。

(1)表层底泥中氮释放规律

南河沿程11个监测断面表层底泥总氮的释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图4-16),即初期0~5天内,上覆水中总氮浓度急剧上升,平均浓度达到10.6mg/L;

6~10天内,各断面上覆水平均浓度达到13.4mg/L,平均增量为2.8mg/L;

11~15天内,各断面上覆水平均浓度达到14.6mg/L,平均增量为1.2mg/L。

所有断面表层底泥在短期内(0~5天)的静态释放引起的上覆水总氮浓度都较高,大大超过了V类水质标准(2mg/L)。

沿程11个监测断面表层底泥氨氮的释放规律(图4-17)与总氮的释放规律基本一致。

0~5天内,各断面上覆水中氨氮平均浓度急剧上升至6.9mg/L;

6~10天内,上覆水平均浓度达到9.5mg/L,平均增量为2.7mg/L;

11~15天内,各断面上覆水平均浓度达到10.3mg/L,平均增量下降为0.8mg/L。

同样,各断面表层底泥在短期内静态释放的氨氮仍然造成上覆水体中氨氮浓度严重超标。

3#断面表层底泥中硝态氮的释放较为显着(图4-18),引起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达到8.2mg/L,其他断面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比较接近,平均为1.5mg/L。

图4-16表层底泥释放总氮浓度图

图4-17表层底泥释放上覆水中氨氮浓度

图4-18表层底泥释放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

(2)表层底泥中CODMn释放规律

沿程11个监测断面表层底泥中CODMn的释放规律具有一致性(图4-19),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的CODMn的平均浓度为8.7mg/L、12.2mg/L及15.1mg/L;

6~10天的CODMn的平均浓度增量为3.5mg/L,11~15天的CODMn的平均浓度增量为2.9mg/L。

由此可见,CODMn的平均浓度增量趋于平缓,且第10天后平均浓度增量逐渐下降,这与有机污染物质随着时间自然降解有关。

另外,表层底泥在纯净水中的释放会加大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所以实验中上覆水中CODMn可能出现超过V类水质标准的现象。

而在实际河道中,受南河污染水体与底泥间浓度差较小的制约,表层底泥孔隙水中的污染物质释放速率和总体释放量相对较小。

图4-19表层底泥释放上覆水中CODMn浓度

(3)表层底泥中总磷释放规律

沿程表层底泥中磷在静态释放的情况下(图4-20),0~5天、6~10天及11~15天内各断面上覆水中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0.4、0.5和0.9mg/L。

各断面总磷释放量增量明显,持续释放15天均超过V类水质标准。

特别是2#、5#、8#及9#断面超标严重,其中5#断面表层底泥总磷释放速率最快,释放量也最大。

图4-20表层底泥释放上覆水中总磷浓度

(4)上覆水溶解氧浓度变化情况

表层底泥污染物释放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图4-21),严重影响水质,特别是1#、2#、4#、5#、8#、9#、10#及11#断面溶解氧含量均小于2mg/L,超过V类水质标准。

图4-21表层底泥释放上覆水中DO浓度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南河沿程各断面表层底泥静态释放污染物后造成了上覆水体(纯净水)中的氮、磷、COD等严重超标,溶解氧含量下降。

各个断面由于底泥特性及污染物质含量等不同,污染物释放的速率和释放量也不同。

静态释放实验不能全面反映自然河道中的实际情况,由于上覆水和表层底泥间污染物浓度差的不同造成实验结果会偏大。

但静态释放实验能很好的反映表层底泥的释放特征,更能反映河道经过治理换水(假设不清淤)后可能会引起表层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加速释放,从而再次恶化水质。

因此,建议清除淤泥。

4.4南河沉积物柱状样分析

本次监测南河沿程取了4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分析,分别是4#、6#、9#和11#断面,能够较好反映南河的沉积物分布特征。

从柱状样分层特征,沉积物中各层氮磷含量都明显偏高,氮磷含量在各深度层的分布特征相似,南河下游河段淤泥中污染含量分布明显高于上游河段,11#断面各层淤泥污染最严重。

总体上各深度层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均高于太湖表层底泥含量。

图4-22和4-23显示,4#断面20~40cm深度淤泥氮磷含量均略高于表层(0~20cm);

6#断面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布在20~40cm深度;

9#断面氮磷含量最高值分布在40~60cm深度;

11#断面氮磷含量最高值则分布在80~100cm深度。

由此可见,南河表层底泥及深层底泥污染都非常严重,沿程从2#~11#污染越来越严重,11#断面最为严重。

图4-22南河4个断面柱状样底泥总氮含量

图4-23南河4个断面柱状样底泥总磷含量

4个柱状样中各层深度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也明显偏高(图4-24和4-25)。

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03%、4.26%、4.6%及8.15%,分别为太湖表层底泥平均值的5.1、2.7倍、2.9倍及5.2倍;

硫化物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0.3、148.5、303.3和301.3mg/kg,为太湖表层底泥平均值(9.07mg/kg)的40.9、16.4、33.5和31.4倍。

6#断面的硫化物与其他断面差别较大。

图4-24柱状样不同深度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有机物丰富,且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物。

从6#和9#的有机质及硫化物柱状样分析可见,底泥0~60cm深度的硫化物及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60~100cm有机质及硫化物含量逐渐降低;

11#柱状样0~100cm有机质及硫化物含量均较高,100~120cm含量降低。

总体上4个断面各层沉积物均积累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并且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高,处于厌氧还原状态。

图4-25柱状样不同深度硫化物含量

图4-26柱状样不同深度Cr含量

图4-26为4#、6#、9#和11#断面柱状样不同深度Cr含量分布。

4#柱状样0~40cm中Cr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

6#断面柱状样0~60cm中Cr含量均超过土壤的二级标准,最大值出现在40~60cm深度;

9#柱状样0~60cm中Cr含量均超过二级标准,最大值出现在40~60cm深度;

11#柱状样0~60cm中Cr含量相对较低,达到二级标准,而60~100cm中Cr含量超过二级标准,最大值出现在60~80cm深度。

总体而言,4个断面柱状样中Cr污染均较严重,4#、6#和9#断面Cr主要分布在0~60cm深度,而11#断面则主要分布在60~100cm深度。

图4-27为4#、6#、9#、11#柱状样不同深度Ni含量情况。

4#柱状样,0~40cm中Ni含量很高,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值,且超出倍数很高;

6#样中,0~80cm底泥中Ni含量均超出三级标准,80~100cm符合二级标准,最大值出现在40~60cm深度;

9#柱状样,0~60cm中Ni含量均超出三级标准,60~80cm中Ni含量超出二级标准值,最大值出现在40~60cm深度;

11#柱状样,总体上各层Ni含量较低,略超二级标准,仅60~80cm深度处超出三级标准值。

由此可知,南河底泥中Ni的污染聚集在中上层,即0~60cm深度部分,11#断面则主要分布在60~80cm深度部分。

图4-27柱状样不同深度Ni含量

四个断面柱状样不同深度Cu含量总体情况较好(图4-28),大多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

4#、6#断面柱状样污染较轻,均能达到二级标准值;

9#断面的20~60cm深度Cu含量较高,超过了二级标准值,最大值出现在20~40cm深度;

11#断面Cu污染相对更严重,0~100cm深度Cu含量均超过了二级标准值,最大值出现在60~80cm深度(略超三级标准值)。

图4-28柱状样不同深度Cu含量

图4-29为4#、6#、9#、11#柱状样不同深度As含量情况,总体上各层深度底泥受As污染相对较轻,所有断面所有深度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

4#断面As含量相对较高,0~40cm达20mg/kg以上;

6#断面表层含As最高,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9#和11#断面各层As含量基本接近,最高值都出现在60~80cm深度。

图4-29柱状样不同深度As含量

南河四个断面柱状样中Cd污染较严重,所有断面所有深度全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且大多数都超过三级标准值(图4-30)。

4#断面0~40cm底泥受Cd污染最为严重,超标达60倍以上;

其次是6#断面,20~40cm和60~80cm分别超出二级标准值15.8倍和29.7倍。

图4-30柱状样不同深度Cd含量

图4-31柱状样不同深度Hg含量

图4-31为4#、6#、9#和11#断面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Hg含量分布情况。

总体上底泥受Hg污染极其严重,四个断面几乎所有深度底泥中Hg含量均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0.5mg/L)和三级标准值(1.5mg/L)。

其中,6#断面的0~20cm和80~100cm深度Hg含量均较高,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超过二级标准值335倍;

9#断面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超过二级标准值211倍;

11#断面柱状样中Hg含量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超出二级标准976倍。

图4-32柱状样不同深度Pb含量

图4-32为4#、6#、9#和11#断面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Pb含量分不情况。

总体上,南河下游段9#和11#断面各层底泥Pb含量较低,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300mg/kg),优于上游河段4#和6#断面。

其中4#断面0~20cm底泥Pb含量最高,平均超过二级标准值15倍,并均超过三级标准值(500mg/kg);

6#断面则在深度方向分布不均,0~20cm、40~60cm和80~100cm深度均符合二级标准值要求,而20~40cm和60~80cm深度则平均超过二级标准值1.1倍,并超过三级标准。

图4-33柱状样不同深度Zn含量

图4-33显示南河四个断面不同深度底泥Zn含量普遍污染较重,均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250mg/kg)和三级标准(500mg/kg)。

其中4#断面0~40cm的Zn含量平均超过二级标准13倍;

6#断面0~60cm的Zn含量平均超过二级标准14倍,60~100cm深度受Zn污染更加严重,超过二级标准倍数平均达282,最大值出现在60~80cm深度;

9#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