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0197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身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其原因是部分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无法迎合当代行业企业的需求。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

3、“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可谓笙箫共勉。

工匠艺人“扬长避短”的智慧,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

工匠艺人“高瞻远瞩”的眼光,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工匠艺人“大刀阔斧”的勇气,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工匠艺人“精雕细琢”的耐心,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技能;

工匠艺人“吃苦耐劳”品质,锻炼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

因此,如何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核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如何真正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真正使中职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成为中职教育的新课题。

  

(二)课题界定

1、中职学生。

所谓中职学生就是在中职学校念过书或毕业的学生,在以下几种学校中读过书的都可称为中职学生:

一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这类学校以招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

二是技工学校。

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

三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

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

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2、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由工匠与精神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

根据新闻媒体和专家的解释,工匠即手艺工人,精神即人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

两者结合起来,则指手艺工人具有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

工匠精神是透过工匠行为体现出来的意识或心理状态,对工匠精神的描述自然离不开工匠行为,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应是工匠行为与工匠意识的统一。

因此,工匠精神应该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以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展现出来的一心一技的职业热情、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一贯而之的职业行为以及独当一面的职业状态。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

从广义上看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

从企业要求方面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规范、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道德五个方面。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研究评述

(1)工匠精神的内涵

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书中指出:

工匠精神并不单指手艺人,还有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

德国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表示,德式工匠精神的特点是慢、专、创新。

德国高质量技工来自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

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

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严谨负责的态度,为“德国制造”做好铺垫。

  

(2)职业素养的研究

国外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41年,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JohnFlanagan)在研究美国飞行员绩效问题时曾提出,工作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描述这些工作行为所需要的素质,开启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素质问题研究的崭新领域。

1969年,美国学者Chickering发表了学生七个发展范畴的研究,认为学校影响了学生在七个方面的发展,即发展能力、管理情绪、通过自主迈向互相依赖、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确立身份、发展目的、发展整合。

1999年,Jones&Kwan在一项香港高校学生经验评估研究中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总结为四方面,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装备为将来职业做准备、开阔视野、成熟及个人发展、在竞争环境下可以成功。

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众多的职业素质理论派别,职业素质理论趋于系统化和多样化。

在各国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素质元素有不同的体现。

2.国内研究评述

(1)工匠精神的培育

正如造成当代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是多种的,学者就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应多措并举推动工匠精神的树立。

例如,李宏伟在《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中认为,要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

树立杰出工艺大师、工人技师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

保护工匠、技师合法利益,借用现代手段拓展技艺传承;

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

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实行职前宣誓,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

有的认为要以制度的方式来培育工匠精神。

陈金灿在《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别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盖工匠制度的缺,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

制度――习惯――精神,这是中国制造‘文艺复兴’的必由之路,锻造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依靠制度”。

还有人从社会文化的层次出发,“我们缺失的是社会鼓励工匠精神的文化”,必须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

刘志彪在《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中提出,要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物质文化;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体制文化;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2)职业素养的提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满足学生职业素质需求,纷纷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法改革,“两课”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文素质同样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通过设置人文选修课模块,鼓励学生选修各种人文课程,如大学语文、美育、艺术欣赏等;

开展诸如人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网页设计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文学、艺术特长,为人文素质拓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针对性和就业率的要求,实现“三个零距离”,使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在部分学校,强化实践性教学,实施“双证书”制度,也是职业院校的特色保证,达到满足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的要求。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对“工匠精神”这一热点保持持续关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很多见解,但是大多数研究是针对高职院校,关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研究较少,且对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更是甚少涉及。

  (四)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通过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的深入研究,为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各行业呼吁重塑工匠精神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作为传授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然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

那么,如何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为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呢?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教学意义。

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以培养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学生为己任。

但是,外界环境的日新月异促使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一成不变的办学思路。

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这必定要求中职学校把握社会和经济的脉搏,调整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完美结合。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及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1.职业教育道德理论。

黄炎培要求学生敬业乐群。

具体包括:

认识职业的本质就是服务社会;

养成责任心;

养成勤劳习惯;

养成互助合作精神;

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

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

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

养成经济观念;

养成科学态度等。

2校企合作理论。

  (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

以靠行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3.素质冰山理论。

这个理论是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一个“素质冰山模型”。

该理论将个体素质喻为冰山,将素质的不同表现分为表面的“水面以上部分”和深藏的“水面以下”部分。

该理论认为:

“水面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相应的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水面以下部分”,包括价值观、态度、习惯、人际交往、个性等,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是无法通过简单的说教而轻易改变的,往往需要经由自身的感悟、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改变。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立足于对当前时代背景下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分析,以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作为研究起点,以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等中职学校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依托,以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以培育工匠精神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致力于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需要建立学生职业素养的标准体系,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激发专业兴趣,培养职业信仰。

在培养途径上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主导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注重校风和学风建设等。

内容提纲: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路经研究

一、中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普遍缺失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急需提升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契合性

(一)工匠精神中“一心一技”的职业热情,能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规范

(二)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心态

(三)工匠精神中“一贯而之”的职业行为,能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工匠精神中“独当一面”的职业状态,能教导学生形成扎实的职业技能

(五)工匠精神中“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能锻炼学生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一)校园文化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职业态度

(三)在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中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四)研究假设

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职业态度;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践行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五)创新之处

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养特性,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融合,构建可供借鉴并推广的中职学校育人途径。

2.将校企合作、就业创业、现代学徒制等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色载体融入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创新了教育策略,开拓了教育平台,丰富了教育内容,优化了教育质量,创新了中职育人体系和模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通过剖析“工匠精神”的内涵、文化渊源及缺失的原因,针对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提出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正心精心、敬业精业的职业态度;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进一步寻求本课题的理论支撑体系和部分数据资料(包括网上调查数据、国家重要统计资料数据、相关文献中的资料数据)。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增加研究者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理解,领悟理论中可操作的成分。

增强设计者和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3.观察法:

通过深入校园、课堂观察,了解中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真实情况。

4.访谈法:

对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实地访谈,收集第一线的数据信息。

5.问卷调查法:

发放网络问卷搜集和调研学生和教师相关的想法和意见。

  (三)技术路线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项目批准后,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商讨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子项目研究分工并明确各组、各成员工作任务。

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文献、数据。

此阶段完成项目总进度20%。

第二阶段,2018年01月—2018年06月,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专家咨询和文献研究等手段完成第一次实地调研。

此阶段形成调研分析报告1份,论文1篇,完成项目总进度45%。

第三阶段,2018年07月—2018年12月,进行理论研究并组织召开小型专家研究会议,完成。

此阶段发表阶段性论文1篇,完成项目总进度的60%。

第四阶段,2019年01月—2019年11月,进行的研究总结,完成研究课题总报告,并召开验收会议进行项目验收。

此阶段完成阶段性论文1篇、课题总报告1份,完成项目总进度100%。

课题编号:

3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