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
5.()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7.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
2.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逻辑性
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容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
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容。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
( )、()。
3.()、()和()这三个方面是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
4.()是幼儿数学教育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容应具有()、()和()
5.现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容中蕴含着以下12种主要数量关系:
()、()、()、()、()、()、()、()、()、()、()、()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三个层次教育目标的转化是逐级抽象概括的过程。
2.小班要求能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的实物。
()
3.中班要求认识10以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
4.大班要求学习10以数的分解和组成。
5.小班要求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6.中班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7.数学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目标
分类
排序
对应
计数
几何图形
量
计量
空间
时间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容的依据有哪些?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有哪些层次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从哪些方面提出?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容包括哪些方面?
5.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为什么要重视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价值。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
5.掌握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价值。
1.能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开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数学活动。
教学难点:
评价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的形式进行。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的过程。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一般可分:
()、()和()。
4.()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5.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及()。
6.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了两方面的容:
一是()
二是()。
7.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中,()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
8.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以下6个要素所组成:
即()、()、()、()、()和()。
9.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
即()、()、()。
10.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
()、()、()、()这几部分,有时还包括()和()等部分。
11.活动过程一般分以下三个部分:
1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
()和()作为行为主体。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
3.操作法
4.演示法
5.游戏法
6.观察法
7.比较法
8.重叠比较
9.并放比较
10.集体活动形式
11.小组活动形式
12.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13.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14.规则
15.活动目标
16.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一般采用哪几种组织形式?
这些形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4.学前儿童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哪些要素?
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二、填空题
1、对( )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起始。
2、( )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3、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开始,然后发展到(),再发展到()。
4、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到()的过程。
5、集合与集合中的元素就是()与()的关系。
6、儿童对集合的()的感知和理解,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
7、集合与集合元素的( )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8、( )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9、幼儿要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需要经过( )和( )这两个步骤。
三、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数数()
2、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认数开始,然后发展到辨数,再由辨数发展到点数。
3、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口手不一致到一致的过程。
4、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5、2—3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6、集合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7、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
8、4—5岁儿童已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1、集合
2、分类
3、按物体数量分类
4、按物体两个特征分类
5、多角度分类
6、层次分类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有何意义?
2、简述分类活动教育意义。
3、如何帮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关系?
4、按多角度分类活动的特点,为中班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如何帮助幼儿区分1和许多?
6、简述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第六章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1.掌握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数概念以及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并能根据发展特点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在数概念和运算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形式等。
数组成的教育。
数概念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形式。
1.数的组成包括( )和( )两个方面。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和()四个发展阶段。
3.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4.数的组成实质上是数群和子群之间存在着()、()、()的反映。
5.()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6.幼儿组成概念的掌握也是从()向()发展的。
7.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 ),即一个部分数减1时,另一个部分数加1,而总数不变。
三、判断题
1.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 )
2.5岁以后大多数幼儿能基本掌握数的守恒。
3.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不仅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4.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5.小班儿童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中班儿童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物体的数量。
7.中班儿童认识10以相邻数,并知道相邻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8.一般来说,5—6岁阶段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1、数序
2、数的守恒
3、数的组成
4、口头数数
5、按物计数
6、按数取物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2.简述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
3.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4.简述学前儿童10以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5.简述学前儿童10以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
6.数的组成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何教育意义?
7.请设计1-2个认识5以数的组成的教育活动。
第七章学前儿童10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了解学前儿童数加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
3.理解加减的含义
4.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
作业
1.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 )从到( ),从( )到( )这两方面进行考察的。
2.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分别是:
( )、
( )和( )。
3.( )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1.大班儿童加减运算遇到困难时,还会伸出手指进行逐一计数,老师要禁止。
( )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理解与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3.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
1.动作水平加减
2.表象水平加减
3.概念水平加减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2.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3.幼儿在解答和自编加减应用题时,表现出哪些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4.请设计引导幼儿口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
5.请设计幼儿学习3以加法(减法)的教学过程。
第八章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1.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1.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 )和( )认识两部分。
2.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所构成,一个是( ),一个是( )。
3.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 )的感知,还需要通过( )的动作进行感知。
4.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 )、( )、( )、( )、
5.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6.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 )、( )、( )、( )
7.幼儿通过对图形的( )和( )活动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8.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 )、( )、( )感知形体的特征。
1.幼儿对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主要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教育训练有关。
( )
2.小班要求认识图形、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3.中班要求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4.中班要求认识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1.几何形体
2.拼图
3.图形分割活动
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3.小、中、大三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和容有哪些?
4.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5.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的指导要点。
第九章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1.量可以分为()和()两种。
2.儿童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反映了从()到()的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3.学前儿童有()、()和()三种排序活动。
4.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和()。
1.测量能力的发展比数概念要晚些。
2.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的数序发展的晚。
3.5岁以前不能理解排序双重性,幼儿末期可达到初步理解。
4.小班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5.小班能从5.6个大小(或长短、高矮等)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6.大班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
1.量
2.测量
3.排序
4.自然测量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2.简述排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意义。
3.简述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
4.学前儿童常进行的排序活动有哪些?
5.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6.如何幼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第十章学前儿童空间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1.理解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3.理解时间概念的特点。
4.掌握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1.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2.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1.空间方位概念具有()、()和()的特点。
2.学前期儿童的空间概念从()向()逐渐过渡的时期。
3.学前期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一般是先(),再(),最后是()。
4.时间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和()。
5.()是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
1.空间概念
2.时间概念
1.简述空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
2.简述时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
3.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概念教育?
4.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时间概念教育?
5.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
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1.根据教育评价功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分成()、()和()三个类型。
2.教育评价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及()。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等。
二、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收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有哪些主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