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883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卷 基础夯实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救死而己矣,救亡而已矣。

”该文发表于()

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期间C.洋务运动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

7.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

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B.革命党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C.中华民国遵循三权分立原则D.列强在华统治方式开始变化

8.某一史学家在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说道: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

”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实现了宪政原则B.促进了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奠定了统一基础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9.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先生七言律诗《书愤》:

“风云变幻感沧桑,拒虎谁知又进狼。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来假共和。

同仇或被金钱魅,异日谁怜种族亡?

回忆满清渐愧死,我从何处学佯狂。

”从创作背景来看,该诗()

A.揭露了辛亥革命已经彻底失败B.控诉袁世凯对革命果实的窃取

C.体现了国人对国家前途的迷茫D.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根本原因

10.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社会舆论也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

材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革命政党的不断涌现

C.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体D.开始了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

11.据统计,从1919年到1920年,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600人。

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

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12.费正清说:

“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3.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党发动农民进行革命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农村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D.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14.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

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

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移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稳定全国的粮食市场秩序

15.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获得和平解放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高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革命口号,对封建统治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在政治上、经济制度上、思想意识、社会生活领域,都进行了“大清洗”。

这是清朝统治第一次遭受长时间大规模“袭击”,农民阶级继续进行反压迫反饥饿的农民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起了暴力革命运动,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清朝终于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打击下,敲响了丧钟。

——刘青花《浅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260多年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扫除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道路的障碍,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统治迈向民主政治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新纪元,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的程序,对中国政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

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它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闸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情况(1921年-1949年)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年

上海

嘉兴

建党;

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年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明确撬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占战线问题。

四大

1925年1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年4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同答。

八七会议

1927年8

汉口

确立士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六大

1928年6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克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

纠正错误军事错误,改组中央典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

——来源: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需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者及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提及重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C

2.答案:

3.答案:

B

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度”“着佃交粮”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许多做法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带有空想性,这是旧式农民起义的性质所决定的,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项中“破除”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D

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体现了民主的思想,选项D正确;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不具备实行的条件,而且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选项A排除;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由于其并未解决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选项B、C排除。

6.答案: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与材料中“直当曰:

救死而已矣,救亡而已矣”相符,故选D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材料中“前数年”,排除A项;

洋务运动期间,中外关系方面主要存在边疆危机,还没有到“救亡”的程度,排除B项;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与材料中“今则无暇为此门面语”不符,排除C项。

7.答案:

8.答案: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据材料“‘五四’以前八十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共和制,废除了封建帝制,实现了宪政原则,故选A项;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并未持续发展,排除B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仅是在法律上确定了共和制原则,随后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混战割据局面,排除C项;

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排除D项。

9.答案:

该诗反映了作者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控诉,大兴复辟,当了皇帝,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辛亥革命仅仅换来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下场,故选B项。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能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排除;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且材料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无法说明国人的思想情况,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故D项错误。

10.答案: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故选A项;

革命政党与材料中“各种社会团体”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中“中华民国建立后”“社会舆论”“社会团体”的种种现象,表明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对政治观念和社会活动的影响而非建立了何种政体,排除C项;

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不是始于辛亥革命,排除D项。

11.答案: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19年到1920年,中国有一大批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故排除A项;

材料只反映出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的结论,故排除B项;

“社会的共识”表述夸大,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12.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根据材料“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中共一大,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故D项正确;

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故排除A项;

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即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故排除B项;

C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13.答案:

14.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粮食调剂局的成立有利于增加农民对苏区政府的信任,可以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体现了党中央重视根据地建设,故选B项。

15.答案:

渡江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故D项正确;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排除A项;

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排除B项;

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与“直下金陵”不符,排除C项。

16.答案:

(1)影响:

对清政府的打击较为广泛,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

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2)性质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由农民阶级领导;

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

目的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国;

辛亥革命则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遭到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统治和革命运动的影响。

(2)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从革命性质、领导阶级、目的、结果等方面总结两者的不同之处。

17.答案:

示例一

论题: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

论述:

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

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结论: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示例二

中共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历程的曲折。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前两次大会都在此举行,确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三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国民革命失败,八七会议确立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对以后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后,延安成为革命新局面的中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历次党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都与时局相关,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

示例三

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中共一大决定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由于力量悬殊,工人运动民失败告终,使中共在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由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从而找到了一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时局不断调整党的任务和方针以适应新的革命需要,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说明中共会议内容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

18.答案:

(1)事件:

秋收起义。

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或“工农武装割据”)

(2)旗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者:

中国共产党。

作用: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

(如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亦可得分)

(3)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渡江战役: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经验:

坚持武装斗争;

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建立统一战线。

(1)据材料一中的“秋收时节暮云愁”并结合所学可知,“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

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可知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小问,由材料“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可知推动者是中国共产党。

第三小问,由材料“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可知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了。

(3)由材料“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可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由材料“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可知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归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