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8098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照虹霓的近义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清晨,拉开窗帘,发现窗外氤氲,朦朦胧胧的.

词语详释

3.指弥漫的烟气.周喻《日出》第一幕:

“[陈白李]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拍手

拊掌

拊掌有两种方式,对应不同的含义:

1.左右手掌心相击,就是俗话说的拍手、鼓掌,表示欢乐、赞成、激动等;

2.右手背击左手心,表示激愤、怨怪、数落等;

例——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孔雀东南飞》)

自夸

【词目】自诩

【基本解释】自夸

“自诩”语体色彩较自夸重一些,多用于书面用语;

“自夸”口语色彩浓一些,多用于口语.

详细解释

自诩

3.“暴敌军事当局对他们所自诩的‘五月攻势’,已承认失败.”(邹韬奋《暴敌最近进攻的惨败》)

踟躇

基本解释

(1)[paceupanddown;

loiteraround]∶徘徊不前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2)[tread]∶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虫踯躅不受制.——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以足击地,顿足.

王先谦集“踯躅,以足击地也.”《宣和遗事》后集:

“帝止之不可,但踯躅於地,大哭而已.”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魏犨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踯躅.”

2、徘徊不进貌.

3、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诗: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赵翼《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

“一枝踯躅赠留贻,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杜鹃》:

“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低头

颔首

发音

释义

点头表示答应

颔首作答

颔首微笑

颔首表示低头

也表示下巴

例如颔首低眉意思是很恭敬的样子

【篇三:

昔年家塾课童稚学诗,先作五字对以开其思路。

盖五律之起结,固与中联并重,而中联用对仗,须炼字运典,尤为学诗之初步。

余作甲编,仅就通行三百首中五律释之。

而唐人诗如陟昆冈,无非美玉,乃取五言名句摘录数十联,其起结之句可师法者亦附录之,以告生徒。

若欲深造博览,则各家专集具在,可择所喜者而从也。

俞陛云

天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韦承庆

诗写江天之景。

上句言在江干空阔处,临江丛树,远望仅一线绿痕,如浮天际,几等于无。

与“天边树若荠”句相似。

盖稍远则如荠,极远则如无树矣。

下句言水皆顺流入海,惟海潮涨时,上游之水,为潮所敌,故凝然似不流也。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宋之问

上句言野田得应时之好雨,多少适匀,恰合润意,且以“含”字状润泽之久留,与“麦天晨气润”皆善用“润”字。

下句言夏令则山气腾发,重叠出云,故夏云多奇峰。

用一“杂”字,见云山错峙,状夏云之多。

余尝于六月登太行南天门,望天表白云,与群岫参差竞出,叹此句之工也。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张说

张燕公贬岳州,道遇高六,班荆话旧。

此二句言高之推食解衣,深情若是。

迨燕公还朝,高已谢世。

其末句云“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令人增马策州门之感。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张九龄

诗咏庐山瀑布,以健笔写奇景,有声有色,如在云屏九叠之前,与太白之“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同极工妙。

张在日中观瀑,故言日光与水气相射发,五色宣明,如长虹之悬空际。

李诗在月下观之,故言皓月与银练之光,浑成一白,荡入空明。

二诗皆用“风”字,张诗状瀑布之声,虽当晴霁,若风雨破空而来;

李诗状瀑势之劲,虽浩浩长风,仍凌虚直泻。

诵此二诗,知“一条界破青山色”七字,未足尽瀑布之奇也。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陶翰

江行习见之景,一经道出,加以烹炼,便成佳句,所谓“云山经雨始鲜明”也。

大雪封山,至晴霁而山脊渐露。

若在雪初止时,则如东坡诗:

“试向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未露山脊,仅见山尖。

次句谓江水涨落不定,浅沙侵啮,时有浪痕,故以“交”字状之。

近人诗:

“可奈离愁似溪水,旧痕才退又新痕。

”惟新痕与旧痕重叠,故浪痕交错也。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

此右丞咏终南山而作,真能写出名山胜概。

余曾游秦晋楚蜀,每见名山乔岳,长被云封,偶于云隙见青峰,俄顷已漫漫一白。

尝在汾河望霍泰,在华阴望西岳,但见浓青霭霭,迥异凡山。

及逼近山樊,则万仞削立,青霭全消。

右丞诗“合”字“无”字,洵善状名山。

若吴越山川清远,不易睹云霭之奇也。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律诗中之联语,用流水句者甚多。

此诗非特句法活泼,且事本相因。

惟盛雨竟夕,故山泉百道争飞。

凡泉流多傍山麓,此言树杪,见雨之盛山之高也。

与刘昚虚之“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句,皆一事融合而分二句,妙语天成,流水句法之正则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上句言草枯则狐兔难藏,故鹰眼俯瞰,霍如掣电。

用一“疾”字,有拿云下攫之势。

下句言雪消纵辔,所向无前。

与“风入四蹄轻”句,皆用“轻”字以状马之神骏。

他若“花落马蹄香”句,同咏马蹄,一写射猎之英风,一写春游之逸趣也。

此诗首句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用反装法,便突兀有势。

结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句法亦如猎者之反射,尚有余劲也。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孟浩然

夏日每晴雨同时,诗人所常咏。

此诗上句与杜审言之“日气含残雨”造句皆工。

孟诗用“连”字“足”字,因盛雨已过,仅余雨足,故残雨斜阳,在长空连合。

杜诗用“气”字“含”字,言日气犹含雨气,尚未放晴。

皆善写晴雨同时之态。

下句承上雨过而言,与“树摇余滴乳斜阳”句同意,但此乃实写,孟诗虚写耳。

襄阳有《道中》诗云:

“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写晚晴风景如画。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常建

诗为泊舟盱眙而作。

深夜潮来,盈盈拍岸,惟舟中人先觉。

与卢纶之“舟人夜语觉潮生”句,皆欹枕水窗之情况。

次句言天寒则蒙霭全消,况城外野望空明,看月似去城更近,与孟浩然之“江清月近人”句相似。

曰天寒,曰江清,皆以地气肃降,故月色近人。

秋月明逾春月,即此故也。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宫

岑参

此嘉州初授官之作。

沉沉僚底,慰情胜无,失意文人,齐声一叹。

嘉州有《送友作尉》云: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毛义孝思,较为贫而仕,尤为慨切。

与王禹偁诗“亲老不择禄”同意,殆有合于小雅怨悱之旨乎?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登高之作,须写其大者远者。

此诗秦岭渭川,皆归一览。

余尝登凤岭吴涪王祠,秦地诸山,若拱揖于阑前。

登万寿阁,望西北渭河如带,明灭于林阴野色间,知此诗“低”字“小”字之能尽其胜概也。

唐诗远眺之作甚多,如杜审言之“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岑诗意境同而句法不同。

王维之“窗中三楚小,林外九江平”,稍嫌夸泛,以三楚不能尽见也。

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

嘉州诗笔壮健,此诗独闲雅多姿。

南方多竹处,日暮则栖雀争枝,千群喧噪。

诗用“喧”字,较“竹喧归浣女”之喧声,更为真切。

凡诗中用“露”字,如“点点露数岫”、“松际露微月”、“寒塘露酒旗”之类,皆有韵致。

岑之花缺句,尤为秀俊,以之入画,绝好之惠崇江南春也。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储光羲

诗写田舍风景,其前二句云: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迤逦至山村深处,乃闻水碓声。

用“喧”字“满”字,较岑参之“山碓水能舂”,烹炼为工。

余行栈道,见村民多跨溪架屋,借水力转轮,以舂米麦,白雪翻飞,晴雷互答,为溪山增趣。

下句言采桑。

忆舟行江浙间,桑畦弥望,当朝阳初上,露气未干,儿女青红,登梯采叶,时闻剪刀声出烟霭间,储诗雅能状之。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

此诗不事藻饰,寄慨遥深,诗品中之超于象外者。

上句有逝者如斯之感,下句与“白云千载空悠悠”同其遐想。

少陵之“玉垒浮云变古今”,不相袭而意境同之。

李玉溪诗“岁月行如此,江湖思渺然”,与此诗皆能于寥寥十字中,写苍茫独立之思。

莫将和氏泪,滴着老莱衣

殷遥

诗以言性情,此等诗最能动人天性。

殷诗起句云: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

”意谓君虽下第而归,堂上言倚闾啮指,决不以归人失意,减其慈爱。

勿效和氏之抱玉而泣,以伤亲心,失舞彩娱亲之意。

是真能赠人以言者。

余曾五次下第,游子远归,重堂抚慰有加,下喜极沾巾之泪。

垂老诵此诗,与《蓼莪》同感也。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张谓

此为送友之作。

山程水驿,行客之常,入能者之手,便托想空灵,语有隽味,可为学诗者前导。

上言江船所至,月影长随,水程所经也。

下句言杂花盈路,借马足而生香,山程所经也。

结句云: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则山花江月,皆在送行者想像之中。

其交谊深挚如是。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祖咏

此类写景句,佳处在炼字。

林中可藏雨,而初过之雨,余湿尚留,则藏之可久。

风力可退潮,而欲归之潮,涨势已衰,则退之尤易。

非仅“藏”、“退”二字之确,且言之有故,作写景诗之炳烛也。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李白

此太白《塞下曲》中句也。

弓形如月,剑气如霜,恰好霜月与弓剑合写,以“随”字“拂”字连合之。

曰边月,曰胡霜,见弓剑为出塞所用,可谓面面俱到。

李塞下诸篇,其起结皆迥绝恒蹊,如前半首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劲气直达,有黄河入海之势。

其结句云: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见贵戚专功,行间夺气。

与《宫词》之结句“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言宫闱纵乐,国步将危,皆慨乎其言也。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诗有讲气格而不在琢句者。

此太白《赠卢征君》之起句也,其次联云: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四句纯以气行,与“青山横北郭”诗,格调相同。

四句皆作对语,而不碍其浩瀚之气。

若“五月天山雪”及“牛渚西江夜”二诗,则皆作散行,气盛言宜,无施不可也。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此诗起句云: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乃太白《访戴道士不遇》诗也。

诗言山桃盛放,春雨初过,流水涓涓,四无人语。

犬乃闻足音而吠,见地之幽丽而静也。

三句谓鹿本畏人,而深林时见鹿踪,空山鹿友,等鱼鸟之忘机。

四句方寺中例打午钟,至溪午而钟声寂寂,道士必云深不知处矣。

摩诘《过香积寺》诗:

“深山何处钟?

”见寺之远也。

此并午钟不闻,见寺之静也。

李诗逸气凌云,此作幽秀类王孟,才大者数枝才笔,能以一手持之。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中之栈道峡江,雄奇甲海内,惟李杜椽笔足以举之。

李诗上句,言拔地高峰,忽当人而立,见山之奇也。

万山环合,处处生云,马前数尺,即不辨径途,见云之近也。

杜陵诗云: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言仰望若峰势已接天空,而更上犹有石色,见山之高也;

俯视不见山足,但见云根深插水中,见山之削也。

以雄奇之笔,状雄奇之景,是足凌驾有唐矣。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杜甫

此少陵登兖州城楼而作。

上句以齐鲁之境,东尽于海,岱岳在兖州之南,百里而遥,则望东北浮云,当连海岱。

下句以兖州当齐鲁山脉垂尽处,其南则原田千里,坱圠无垠,故云平野入青徐也。

凡作登临怀古诗者,必山川之脉络形便,了如聚米,乃可著笔。

因杜诗偶忆后贤所作,姑举二联,以告初学。

李沧溟咏太行山云:

“千盘拔河内,一折走辽东。

”盖太行自河内起脉,自南而北而东,历尽燕晋之郊,乃折走出关,而趋辽左也。

顾亭林《济南》诗: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以济水自王屋发源,伏流经历下,故云水窦。

其次句以济南诸山皆南境岱宗余脉,故云山根南去。

比类纪之,告学者勿率尔操觚也。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诗有纯用虚写,而精湛卓立,由其义深而词达,故力透纸背也。

此少陵咏胡马诗,上句言所向千群辟易,有日行万里之概,无空阔可以限之。

下句言与人一心,生死不负。

善咏马者,亦可为名将写照也。

此诗三四句云: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一言马态之雄,一言马行之迅。

惟三四句实写而整齐,故五六句虚写而流动,诗律之细也。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此少陵《夜宴左氏庄》诗。

时当月落,所闻者暗水溅溅,穿流花径;

所见者春星历历,映带草堂。

皆咏庄中夜游之景。

其五六句云: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言检书时久,故烛烧渐短;

看剑兴豪,故杯引弥长。

皆咏庄中夜叙之事。

短长对岸,恰合事情。

杜诗雄伟,此作独静细,诗随境异,各有所宜也。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少陵秦州诗,佳句甚多。

独举此二联者,因注杜诗诸家,谓鱼龙、鸟鼠山、无风塞、不夜城皆在秦地,其说诚然,然作诗者未必不用此名;

但少陵驱使群籍,运典入化,乃少陵特长。

此二联虚实兼到,非专用地名。

特加浅说,以告读杜诗者。

鱼龙二句,谓水落而鱼龙当静夜之时,山空而鸟鼠值深秋之候。

“夜”与“秋”皆实用也。

鱼龙句谓鱼龙遇水涨而嬉游,乃鱼龙之昼;

因水落而潜伏,乃鱼龙之夜。

鸟鼠句谓秦州当兵后,山野都荒,等于秋山之空寂。

“夜”与“秋”字皆虚用也。

无风句,承上“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而来,谓城在万山深处,长日生云,且地临塞北,即无风而云亦飞扬出塞,言塞之近也。

不夜句,谓城踞山头,不夜先能见月。

近水楼台,尚先得月,何况山巅。

言城之高也。

此四句虽皆实有其地,但少陵运以诗意,融化而出之,句复倜傥,非沾沾于地名。

读者以为何如?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秦州杂诗》中,此二句亦意景兼到。

以景言,则承第二句“川原欲夜时”而来,因欲夜故蝉静鸟归。

以意言,盖谓世方多难,朝士皆噤若寒蝉,己之以寒士抱志而隐,亦犹寒蝉之抱叶而静也。

下句谓干戈未息,孤客天涯,欲归家而不得,犹独鸟欲归山而迟回。

惟其寄慨之深,故接句言万方一概,吾何道之。

若泛言暮景,于吾道万方何涉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应时好雨,不在倾注而在透润。

诗所谓“益之以霡霂”也。

他若春雨如膏,小雨如酥,皆言好雨之润细。

此诗上句言雨之将至,则随风潜入。

既降,则润物无声。

可谓体物入微。

若玉溪咏细雨之“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笔力稍弱。

柳宗元咏梅雨之“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伤迁谪而念君恩,别有寓意也。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此与摩诘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相似。

王诗得纯任自然之乐,杜诗悟物我两忘之境,皆一片化机。

上句谓逝水如斯,逐今古年光而去,尘世万缘,皆被此声消尽。

对此则区区争竞之心,从何着起?

下句谓片云荡漾天空,引我心至寥廓无垠之表,云与我皆如如不动,若有意,若无意,可默喻而难宣,姑以“迟”字状之。

摩诘诗: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期。

”李颀诗:

“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意皆相似。

筑场怜蚁穴,拾穗许村童

此二语虽属琐事,而仕民爱物之心,蔼然言外。

其《示吾宗》诗云: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似平淡,而一为修身之术,一为治国之本。

布衣契稷,不仅以诗史称也。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孙莘老谓此二句“点染禹事,说固有征”。

但少陵因禹庙所见,适与古合,遂运化入诗,乃其能事。

若未栽橘柚,未绘龙蛇,决不因用禹事,而虚构此景,与秦州诗鱼龙鸟鼠句相类。

学诗运用古事,当以此为法。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虚壁易生云气,不独蜀山。

如黄山多洞穴,故以云海著称;

华山多深崖大壑,夏令云起山坳,顷刻弥漫百里。

山僧曾为余言之。

杜诗诚善绘云山也。

下句言江与沙本皆寂静,江为沙阻,两静相遇而动生,遂浩浩荡荡而下。

江走沙上,声所由生。

此二句用“虚”字“走”字,遂写景逼真矣。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蜀山猱玃多寿,须髯飘拂,出没森林。

杜以“古”字状之。

余曾见金线猴,毛长尺许,闪闪作金色,知其老不知其年,可谓古矣。

蜀江深险,如夔峡等,垂绳数十丈尚不及底,蛟龙所宅。

行舟者虞心懔栗,江神祠宇,祈祷必虔。

杜以“尊”字状之,与三四句之“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皆注全力于句中虚字,画龙点睛,遂全身鳞甲生动矣。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张巡

此《睢阳闻笛》诗也。

上句言兵气满天,风尘莫辨,义易明了。

下句言贼势猖狂,殆天地尚未厌乱,以身许国,安问天心。

义烈之气,诵之声满大宅。

沈归愚评此句,引宋贤语,谓“伯夷叔齐,欲与天意违拗”。

以夷齐拟睢阳,似有未允。

即以评诗论,亦求深转晦矣。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刘长卿

此文房《经漂母墓》诗也。

以淮阴之英烈,江南有韩信将台,山右有韩侯岭,传声千载,宜也。

漂母一村媪耳,受恩者惟淮阴,而抔土荒原,樵人犹识,同时楚汉英豪,湮灭者不知凡几。

名之传与不传,殆有定数,何事强求。

作者未必亦有此意,然观其楚水前朝句,垓下之歌,钟室之狱,皆归泡影,惟无情楚水,今古悠悠,若寄慨无穷者,则其对漂母孤茔,殆与余有同感耶?

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

钱起

写新秋夜景,与白乐天之“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相似,诵之如凉生衣袂间。

若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便觉风物骀荡。

于良史之“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水流”,若有寒意侵人。

学诗者会其微意,则四时佳兴,可随处得好句也。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皇甫冉

“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翩然自空而下,秀采动人。

其三句咏渚烟,以水光澄静,兼暮霭迷蒙,混成一碧,故目为空翠,而以“合”字融洽之。

四句咏滩光,以溪滩层节而下,碎石密布滩底,水石互激,无一处平波,故得月皆成细碎之光。

曰空翠,以碎光,能写出虚处妙景也。

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

耿湋

此慨世情凉薄而发,虽阅透人心,而语太说尽,不如戴叔伦“客久见人心”五字,语极蕴藉。

戴有“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句,如空山老衲,深坐白云,阅尽众生扰扰也。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刘方平

月与秋皆诗中习用,此从空际着想,包举众有。

以之取譬,人事万般结果,皆由一心之种因,犹万影皆由一月也。

世之挥霍事功,驰逐声利者,各望其大欲而趋,犹千声各鸣其秋也。

有感偶书,览者勿嗤其附会。

晴虹桥影落,秋雁橹声来

常非月

以虹喻桥,诗人常用,以橹声喻雁较少。

夜静秋高,云天流响,觉身在秋江也。

厉樊榭诗“昏黄庭院橹声来”即本此诗。

庭院岂容舟楫?

误听雁啼咿哑,若橹声近在庭中,可为用古而袭古之法。

常有《赠容娘》诗,结句云:

“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六朝隽语也。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旅愁

韩愈

此昌黎《祖席》诗也。

其起句云: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英词浩气,抗手杜陵。

其有用词藻者,如“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亦复俊采动人。

诗至元和,体多轻浅。

昌黎矫以健笔,全集中无一弱语,以诗论,亦足起当代之衰也。

以闲为岁月,将寿补蹉跎

刘禹锡

诗以持志,不仅工月露之词。

其上句意谓草草劳人,年光易逝,惟闲居安命,岁月似为加长。

名声利薮,世之耐寂寞者,能有几人?

皆未喻闲之乐也。

下句谓学无止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然遵假年学易之训,天畀余年,正使补从前之荒陋。

文房其耄而好学者耶?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张籍

寻常语脱口而出,句法生峭,与僧皎然“移家虽带郭”诗,同一寻人不遇。

一则通首不作对语,此则括以十字,各具标格。

此等句,宋人恒有之,如山肴野菽,淡而有味。

学之者须笔有清劲气,非仅白描也。

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周贺

客中送客,同出而不同归,诵之惘然。

较司空曙之“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尤为入情。

韩魏公论画,贵在逼真,此诗写人人意中所有,可谓逼真矣。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李商隐

此诗与岑参之“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阑”皆写山景工细之句。

岑诗言涧之漫浸樵路,以“吞”字状之;

花之斜倚石阑,以“醉”字状之。

李诗言石梁之水,高若建瓴,挟月光而直泻;

仰望樵路,细如一线,上欲侵云。

其着力全在字眼,不仅作山景诗宜取法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飞卿此诗,流传万口,本无庸摘录。

但为初学告,则此二句,乃晓行绝妙之词。

句中不着一虚字,而旅行之辛苦,客思之苍凉,自在言外。

读者须知其诗味也。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马戴

此其《晚眺》之起句也。

其三、四云:

“念我何曾滞,辞家久未还。

”笔势超拔,在晚唐诗中,可称杰出。

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

起笔得势,诗意与句法俱佳。

忆近人咏古松云:

“山僧指树为余说,树老根深有岁年。

亲见野鸦衔子入,养成槐树又参天。

”与马诗用意略同,诗亦流转自然,因附录之,见意同诗异,各有其思路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于武陵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于诗寄慨深矣。

寒松与翠楼,格不相入。

卖松者但为己谋,不为松谅,作者故赠诗警之。

松本寒柯,勿羡翠楼之豪侈,而易地托根;

翠楼中人,宜谅其山野之性,勿强入朱门,以辱岁寒之操。

意有枨触,偶书数语,亦以告作诗者,欲有寄托,宜师其婉而多讽也。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周朴

此大朴《题董岭水》之次联也。

语因迥不犹人,而过于生拗,究非正轨。

周自爱此二句,其实此诗首联云:

“吾家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格高而句新,较禹力句为佳。

有文士骑驴过其侧,知周爱此句,特朗吟曰:

“河声流向东。

”周直追数里,告以河流向西,非向东也。

闻者笑之。

此与“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吟至三年而始成。

唐人之嗜诗成癖如是。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李咸用

诵此诗想见挚友过从之乐。

李又有“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句,则言其思友之深。

郑谷之《乱后途中忆友》云:

“乱离知又甚,安稳到家无?

”烽火长途,怀人更切。

刘绮庄之“故人从此去,远望不胜愁”句,淡淡着笔,而离情无际。

循讽诸篇,知朋友之交,本为彝伦所重。

若征逐趋走者,虽百辈亦等于无。

高适《赠友》诗所谓“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只可谓相识,不得谓之友也。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

户藏烟浦,家具画船,江南之擅胜也。

诗言其烟户之盛,桥港之多。

余生长吴趋,诵之如身在鹂坊鹤市间。

忆近人句云:

“屐齿声喧沽酒市,波光红映过桥灯。

”写江乡景物如绘。

作旅行诗者,能掩卷若身临其境,便是佳诗。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诗为作牧令者下顶门一针,较岑参之“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尤为简该。

官箴而兼友道,不仅赠行诗也。

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

王贞白

此《咏钓台》之起句也,虽系平写,而下联云: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笔力遒健,且写出子陵身份,可谓此题杰作。

觉“子陵有钓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