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798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 LNG 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监测方案修改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谢文平

钻探埋设组:

卢森旺

2岗位职责

2.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①贯彻执行政府颁发的有关工程质量试验监测的法规;

②领导本项目的各项工作,使之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轨道;

③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技术、质量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④负责在本项目中,公司质量体系能有效运行,保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各类监测工作;

⑤负责解决试验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

⑥审定并签发上报各有关单位的试验监测文件;

⑦负责试验监测数据、资料、文件的登记、归档及标准、规范的收集、管理工作;

⑧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管理工作;

⑨主管本项目的安全工作。

2.2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①组织编制《监测大纲》,协助项目经理开展监测与检测工作;

②当项目经理外出时,由项目经理签署《授权委托书》授权代行职责;

③检查指导本项目各项监测工作,编写或审核监测报告;

④对本项目的各类事故提出处理建议;

⑤及时制止不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的活动和行为;

⑥检查监测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具备监测项目所要求的资质;

⑦检查原始记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2.3项目安全负责人岗位职责

①对本项目的安全实施负直接责任;

②负责采购项目所需的安全劳保用品;

③制定安全条例,对进场的各监测组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

④负责建立各监测标的安全保护警示标志和标牌;

⑤检查和巡视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制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和行为。

2.4监测人员岗位职责

①依据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认真执行监测任务;

②正确使用、维护和保管本岗位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使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③保证监测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

④参与或编制监测报告。

3管理制度

3.1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①现场所携带仪器设备的运输应有专人负责。

在运输过程中,应将仪器设备摆放平稳,精密仪器应严格采取减震措施,保证仪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完好。

②仪器设备到现场后,现场监测人员应进行检查,以确认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

③进行现场监测时,仪器设备应放在安全及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中,并由专人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换。

监测工作中应做好各类传感器、信号线、测量装置的防护、保护工作。

④进行现场监测时,仪器设备应放在安全及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中,并由专人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换。

⑤所有的监测仪器、设备进场前必须按要求进行校检;

监测人员每次使用前后必须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及各类传感器性能是否正常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⑥监测过程中应按时进行仪器率定工作(使仪器始终处于计量检定周期内),并做好仪器的使用情况记录。

⑦监测工作结束后,应有专人对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被测件的状态、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并予记录。

3.2监测数据管理制度(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的规定)

①原始记录是监测结果的如实记录,不允许涂改,不许删减,不允许无关单位查阅。

原始记录如确实需更改,作废数据应画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加盖校改印章。

在监测报告发出的同时,原始记录随报告副本送档案资料室存档,保存期不少于规定期限。

②原始记录表格有统一格式,只能用钢笔填写,内容应完整,并有监测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校核者必须认真核对监测数据。

③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监测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误差表达方式应与标准、规范相一致。

④监测数据按GB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标示和判定》的要求进行修约,整理后的数据应填入原始记录表的相应部位,并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3监测数据资料上报制度及数据资料的归档制度

①监测工作中应定期及时向指定单位上报资料,上报资料应由电子文件和书面文件组成。

书面文件应填写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练简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正确。

②上报资料一律由监测人员用钢笔署名,不准用圆珠笔、颜色笔和铅笔,上报资料不允许随意更改。

③全部上报资料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④上报资料由监测人员编写,由各监测小组负责人校核,校核范围包括报告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发现错误后应及时纠正。

⑤上报资料经项目经理审核后审定签发。

⑥上报资料的发送应履行登记手续。

⑦上报资料应按档案归档办法由档案室妥善保存。

留档的上报资料只允许持有相关单位公函人员查阅,谢绝无关单位人员查阅。

3.4监测工作其它规章制度

①监测工作开始前,监测人员应制定周密的监测方案和监测大纲,并据此进行各项监测工作。

施工监控工作组应检查监测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测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是否齐全。

②监测工作中应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及标准、规范等均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

③监测人员参加每项监测工作时一般不得少于两人。

除仪器具有数据自动记录装置外,测试数据应由监测人员记录,校核人员复校,以防止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差错,自动记录数据亦要进行校核。

监测数据应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并签署姓名。

④因监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监测时,应立即用相同等级的,满足监测工作要求的备用仪器继续监测工作,并及时将损坏的仪器、设备修复,重新率定或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监测仪器一般需配备备用仪器、设备。

第四节监测工作范围和目标、监测控制标准

1监测工作范围

本工程地基处理监测范围包括

1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5#、6#储罐工程陆域形成的软基处理监测;

2东、西、南围堤施工期及陆域回填期间地基安全与稳定性监测;

2监测工作目标

由于软基自身稳定性差,固结时间长,沉降变形不稳定等特点,以及软基处理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为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沉降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以及基础的合理施工速率,在工程场地各个不同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通过各类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监测边界、场地的位移、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其总体目标在于:

(1)监测地基的位移、沉降速率和孔隙消散系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围堤施工安全、场地填筑过程中地基的安全稳定;

(2)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公正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为必要的施工方案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施工效果、安全并有利于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3)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为建设方及时监控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及其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为设计方、施工方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提供保证。

本工程监测项目的数量和工作目标如下表

监测项目

数量

所需的仪器

监测目标

表层沉降

13个

水准仪及配套设备

测量地表沉降和沉降速率,控制加荷速率,推算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分析残余沉降。

边桩位移

8个

全站仪

观测围堤的位移情况,控制加荷速率,保证围堤稳定安全。

孔隙水压力

6组

钢弦式孔压计、频率读数

通过观测软土层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情况,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情况,控制加荷速率。

分层沉降

电磁式深层沉降仪、沉降管和沉降磁环

观测各土层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不同深度土层的固结沉降量、残余沉降量。

3监测频率及监测控制标准

3.1监测频率

(1)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施工监测频率为:

堆载期每天观测一次,满载后静压期每5天观测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

(2)围堰施工期监测频率为:

加载区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

3.2监测控制标准

(1)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加载控制标准

①地表沉降:

沉降速率≤10mm/d;

②孔隙水压力:

∑△U/∑△P≤0.5;

(2)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卸载控制标准

①由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的固结度大于90%求;

②连续10天实测沉降速率小于1.5mm/天;

③场地工后残余沉降量小于设计要求。

(3)围堤施工期加载控制标准

②水平位移:

位移速率≤5mm/d;

第五节监测工作进度计划和资源投入计划

1监测工作进度计划

整个监测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监测两大过程。

其中施工监测包括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各种监测标的埋设及观测、定期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及监测报告的编写等。

1.1前期准备工作内容计划

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由项目经理负责,安排本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监测人员实施,时间暂时按十天计,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与业主、设计及施工单位作开工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协调工作;

(2)收集相关技术规范、资料,编制各种规章制度;

(3)组织编制《监测工作方案》,并按要求和程序进行报批;

(4)购买和调配各种传感器和测量仪器;

(5)采购用于加工沉降板和沉降标的原材料,并在现场加工好沉降板和沉降标;

(6)做好对有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保养、调试和率定工作;

(7)依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观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1.2施工期监测工作内容计划

(1)项目经理组织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监测人员学习、熟悉经过监理和建设单位批准实施的《监测工作方案》,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制定严密的监测工作计划,确保不发生因监测实施进度滞后影响施工进度;

(3)针对项目特点,对整个项目工程实施监测进行合理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安排。

(4)组织钻探埋设组及监测组人员进场,根据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各种监测标的埋设与观测,并按要求定期提交监测报告。

(5)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对满载预压区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满足设计提出卸载要求的及时提交卸载报告,为卸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监项目的实施与施工工序顺利衔接。

1.3监测进度计划表

序号

任务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工期(天)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1

人员和设备进场

2013/8/21

2013/8/31

10

2

监测基准网建立

3

围堤监测仪器埋设

3.1

断面二埋设

2013/9/4

2013/9/6

3.2

断面三埋设

2013/9/22

2013/9/24

3.3

断面六埋设

2013/9/30

2013/10/2

3.4

断面五埋设

2013/11/13

2013/11/15

3.5

断面四埋设

2013/12/16

2013/12/18

4

陆域监测仪器埋设

2014/2/21

2014/3/1

5

施工期监测

2014/12/15

465

5.1

围堤施工期监测

5.2

陆域施工期监测

289

6

阶段性监测报表

7

监测总报告编写

2014/12/16

2015/1/15

30

注:

实际的开工日期和进展随同施工的实际进度进行调整。

2各类资源投入计划

2.1监测人员投入计划

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及监测人员组成。

其中项目经理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

技术负责人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

项目安全负责人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和安全员证;

监测人员2人,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员资格。

项目一开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及钻探埋设组和检测人员及辅助人员首先进场(约3~5人)。

随着监测工作面的逐步增加,监测组人员逐步补充调整,以满足现场需要。

2.2仪器设备投入计划

现场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具有合格证或准用证,并且都按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确保仪器仪器设备满足工程需要。

拟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如下表

拟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类别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精度

性能情况

办公设备

台式电脑

联想

1台

--

正常

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

HP

监测设备

GPT-3002N

1套

2mm+2PPm

水准仪

DSZ2

±

1.5mm/km

分层沉降仪

JTM-8000

1.0mm

振弦频率读数仪

ZXY-II

0.01%FS

2.3材料投入计划

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安排专人负责整个材料的采购供应与准备,项目开始就备足大部分的材料,而且随着整个监测进度的进行,逐步采购补充,保证仓库经常备有一定的储备材料。

第六节监测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技术方案

1监测工作程序

本项目主要监测程序:

前期准备工作→监测仪器埋设→监测项目初始值观测→施工期监测及数据整理提交→监测成果汇总和监测报告的编写提交。

2监测工作实施技术方案

2.1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为便于与施工的联系,本次地基处理监测工程的平面坐标系采用54北京坐标系(与工程施工相同),高程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秀屿理论最低潮面)为零点。

2、由业主提供测量控制点,依据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建立观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3、平面控制测量按I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三等水准要求进行。

4、为满足沉降变形测量观测精度要求,在场地变形影响区外设置至少2个控制基准点(平面及高程控制),定期校核。

2.2表层沉降观测

2.2.1监测点布置

围堤沿堤身轴线50~100m布置一块面层沉降板,东堤3块,南堤4块,西堤1块,在堤身出水面后埋设;

陆域形成处理区按每约1000m2,布置一个观测点,共布置5个观测点,于插排水板后埋设。

2.2.2仪器设备

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铝合金水准尺进行测量,必要时使用配套测微器和铟刚尺。

2.2.3、埋设与测量方法

①地表沉降标按设计要求在指定位置进行埋设;

②埋设前,首先加工好沉降标,堆载预压沉降标安装在砂垫层之下,沉降标的底面积为1.0m*1.0m,沉降杆每节长度1.0-1.5m,可以接长。

沉降标的竖管垂直偏差不大于2%,设置保护装置,施工期间做好对沉降标的保护;

③在沉降标安装后,立即测量其原始标高,作为初读数。

以后每次测量沉降观测点的标高,即可得到前后两次测量间隔的沉降值,计算出累计沉降值。

根据工程进展的情况,在堆载预压过程中沉降板内部观测管同步加高。

每次观测同时测量出沉降标附近区域地表的标高。

2.2.4、测量频次

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区施工监测频率为:

围堤施工期监测频率为:

加载期间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

每次观测外业都做好记录(表层沉降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进而计算出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沉降量,汇总得出测点的沉降过程线,给出地表沉降—荷载—时间过程线。

测量中要定期检测基准点沉降的稳定性,如有变化应对沉降结果进行修正。

沉降控制标准为每昼夜小于10mm。

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并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

2.2.5、提交成果

观测成果在观测资料整理后1天内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附近加载情况。

2.2.6、关键技术环节

地表沉降标数据的准确与否的关键在于保证沉降标的垂直度和保证工作基点的准确。

2.3分层沉降观测

2.3.1监测点布置

在陆域区按设计图纸相应位置布置一个分层沉降观测孔,各个测量磁环的埋设分层深度对应不同土层,分层沉降管底部要求进入稳定土层(粉质粘土层底部),共布置6组分层沉降观测孔。

2.3.2仪器设备

采用DSZ2水准仪联合电磁式分层沉降仪进行测量。

2.3.3仪器的埋设和观测方法

①分层沉降的埋设在铺设砂垫层及插设塑料排水板后开始进行。

②埋设时,在指定位置钻孔至相对稳定层,然后安装导管和磁环,,测量磁环的埋设深度对应不同土层,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位置宜埋设对应的磁环,当分层土层深度较大时,在分层土层内加设测量磁环,埋设间距为每间隔3m埋设1个磁环。

③安放好后,测量并记录数据,检查埋设是否正确,对测点设置保护装置并在测点周围做明显的警示标记。

④分层沉降仪埋设完成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沉降环的深度,计算出各磁环标高,连续观测数次,取得磁环的初始标高。

以后每次观测时,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以下沉降环的深度,数据记录在分层沉降观测表内(分层沉降监测原始记录表后附表),换算成各沉降环的标高,计算出地表下不同土层的沉降值及压缩量。

随着堆载的进行,逐步加高分层沉降管和保护管。

2.3.4测量频次

观测频次与表层沉降板一致,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中间测算各土层的固结度。

如发现异常,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

2.3.5提交成果

观测成果在整理后按要求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相关情况。

2.3.6关键技术环节

分层沉降数据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保证钻孔垂直度和管口高程准确。

2.4边桩位移观测

2.4.1监测点布置

沿围堤轴线约50~100米布置一个观测点,埋设在围堤外侧2米平台处,共布置8个边桩观测点。

2.4.2仪器设备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2.4.3仪器埋设与观测方法

①边桩采用2.2m混凝土桩,入土2.0m,桩顶设置专用观测点。

②埋设完成后,用全站仪测出初始坐标值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出即时坐标值,与初始值比较得出水平位移量。

2.4.4测量频次

观测频率为:

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边桩位移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如发现位移量明显增大,位移速率超出控制标准等异常情况,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

2.4.5提交成果

观测资料在整理后及时提交工程师。

2.5孔隙水压力观测

2.5.1监测点布置

陆域区按设计图纸指定位置布置6组孔隙水压力监测点;

每组监测点在吹填层和淤泥层中按深度方向每向下2米埋设一个孔压测头,直至软土层底部。

2.5.2仪器设备

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用数字式频率计进行观测。

2.5.3埋设方法和观测方法

①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在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成之后开始埋设。

②埋设前,先将传感器上的透水石取下,放入水中煮沸15分钟,自然冷却后浸泡在水中超过24小时。

③在指定位置钻孔至埋设标高以上0.3~0.5m,钻孔饱水,将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压入指定位置,在压入的过程中,保证传感器饱水。

放置不透水材料至上一个传感器位置下0.2m,再用中粗砂填至埋设标高,置入孔压传感器,如此重复直至最后一个传感器埋设完成。

用不透水材料将孔口密封。

④埋设完成后,将每组的导线绑扎在一起,做好防潮、防水措施,设置保护装置并作明显标记进行保护。

⑤用数字式频率计测出各孔隙水压力观测传感器的即时频率或模数,将每次观测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表内,计算出该点的即时孔隙水压力。

2.5.4测量频次

加载期间每天观测1~2次,恒载区每周观测2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测量成果当天计算,并做好记录(孔隙水压力监测原始记录表见后附表),如发现孔隙水压力值明显增大等异常情况,适当增大观测频次,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及施工方,以及时改进工程措施

2.5.5提交成果

观测资料在整理后及时提交监理工程师,并提供观测点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