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90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实词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1.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

1.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得到,取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2,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表示反问,可译为“莫非,是不是”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推测,估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衡量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

副词,不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副词,又,再

而复问其妾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复行数十步

不复出焉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复到舅家问焉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恢复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3,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

1,用脊背背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

1.副词,表猜测,大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大苏泛赤壁云。

2.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缘故,原因。

楚王问其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既克,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数读作shuò

)谏故,上使外将兵。

马无故亡而入胡。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连词,所以,因此。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天将降大任⑧于是人也⑨

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逐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

3,故意,特意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4,原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拜访

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1,从来,素来

吾义固不杀人。

2,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本来,原来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归附

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集

云归而岩穴暝,

3,返回,回来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1,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

2,经过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

及鲁肃过寻阳

3,过失,错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过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超过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1,什么

夫子何命焉为?

宋何罪之有?

此为何若人?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以战?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何苦而不平?

1,怨,不满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遗憾,抱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作状语,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1,灾难,祸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2,忧虑,担心

又患无研师、名人与游,

1有的人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置酒而招之。

或以钱币乞之

2.有时,间或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3,或者

而或长烟一空,

4.大概,或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或王命急宣,

1,缺点,毛病

“必为有窃疾矣。

2,病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迅速,敏捷

1,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公也!

2,到,到达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到┄时候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1,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余幼时即嗜学。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书诗四句,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即公大兄无奕女

1,已经

吾既已言之王矣。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出,得其船,

2,不久

既而渐近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既而儿醒,大啼。

1,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虚假,不真实

1,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间或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暗中,悄悄地

又间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一定时间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一定的空间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间之朝暮也

6.离开,隔离

遂与外人间隔。

7.夹杂着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会见

见公输盘。

2,使┄见

3,拜见

子墨子见王

庄子往见之。

曹刿请见。

乃入见。

4,召见

于是见公输盘

5,显露。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了解,见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解开,脱下

子墨子解带为城

解衣欲睡

2,解释,解答

先主解之曰

3,理解,懂得

好读书,不求甚解。

4,解冻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1,举用,选拔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举行,施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尽,完

虽杀臣,不能绝也。

2,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

3,停顿,间断

猿则百叫无绝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断绝

沿溯阻绝

6,消失,尽,完

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7,极点,非常

以为妙绝。

1,战胜

故克之

然操遂能克绍

1,依类相推的道理

不可谓知类。

2,类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怜爱

楚人怜之。

1,不

宋莫能守

时人莫之许也

2,没有什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没有人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不要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1,满一年

期年之后

2,期限

度已失期。

3,期望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相约

与人期行

1,奇妙

2,奇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表零数,余数,零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以┄为奇

邑人奇之,

1,降职远调的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请允许我

请献十金。

2,请求

吾请无攻宋矣。

3,请教

俯身倾耳以请

1,贫困,穷困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欲穷其林。

3,深冬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1,离开

委而去之

曾不吝情去留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

少时,一狼径去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

1,勉励

孙权劝学

1,及,比得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又弗如远甚

2,如果,假使

3,像,如同

思贤如渴

诚如是,

亲旧知其如此,

闻水声,如鸣佩环

悉如外人

手指卷,如有所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孰若孤?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像,如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猛浪若奔。

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

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夫霪雨霏霏,

若听茶声然。

否,非若是也

3,人称代词,你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好

善哉!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善行,优点

3,好的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4,擅长

吴儿善泅者数百,

京中有善口技者。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1,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

2,年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不多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缺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获胜,取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尽

不可胜数。

3,经得起

臣不胜受恩感激。

4,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

认识

未尝识书具

使

1假使

2,让,叫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出使

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前面的使是“让”的意思,后面的“使”是“出使”之意)

3,派遣,命令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这,这样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非若是也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是日更定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表判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文书,公文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写

即书诗四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3,书信

得鱼腹中书,

答谢中书书

1,表疑问,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类,种类

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部属

召令徒属曰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4,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1,几

又数刀毙之

2,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3,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

1,率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勉励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1,解说

请说之。

2,高兴,愉悦

秦王不说。

1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平素,向来

吴广素爱人

2,白色的

天下缟素

1,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

1,眼泪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门徒

2,光着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只,只是

徒以有先生也。

4,步行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灭亡,亡国

国恒亡

且秦灭韩亡魏,

2,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3,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

1,远看,向远处看

登轼而望之

2,名声,名望

先达德隆望尊,

3,农历每月十五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1,厌恶

死亦我所恶

1,轻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2如果没有,表假设

3稍微,略微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全部,全都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1,道歉,谢罪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诚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相信

忌不自信

3,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

1兴盛,复兴

大楚兴,陈胜王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行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2,品行,德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3,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长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治理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答应

安陵君其许寡人!

时人莫之许也。

遂许先帝以驱驰。

2,表概数,左右,上下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3,地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通“邀”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应当,应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遗留,留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Wè

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赠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交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子墨子起,再拜曰:

3,两次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1,知道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了解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招纳,引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询问,质询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惩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

2,各

诸郡县苦秦吏者

1,宗族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士兵

爱士卒

卒买鱼烹食,

2,副词,终于

卒之为众人,

1,跑

录毕,走送之,

夸父与日逐走

2,逃跑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坐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2,通“座”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例举

一、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菊,花之隐逸者也。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公将鼓之。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③怅恨久之。

二、作代词用。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①具答之。

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又数刀毙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①渔为甚异之。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三、作动词用。

相当于“到”、“往”、“去”。

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寡助之至。

四、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其格式为:

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①马之千里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

3.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4.虽不能察,必以情。

//策之不以其道。

——根据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而”;

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4.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1.皆以美于徐公。

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表示两个动作有先后的顺序。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学而不思则罔

一、代词

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③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②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其:

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译为“可要”。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②皆以美于徐公。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三、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