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604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课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来源

古希腊文学在神话、史诗、戏剧、抒情诗、寓言、文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古希腊的原始初民通过这些形式表达着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其中神话是最为古老的古希腊文学形式,不少史诗、戏剧等都以神话为题材,神话故事也在抒情诗与文艺理论论著中频繁出现。

其次,神话是最典型的古希腊原始初民的集体创作。

希腊史诗虽然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但传说是由一位名为荷马的诗人加以整理,将史诗的最终形式确定下来。

而戏剧、抒情诗和文艺理论都有特定的作者。

解读神话将能更清晰地了解作为西方文化起源的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2、古希腊神话的世界观

古希腊神话的主人公形象主要有两类,即神和英雄。

这是古希腊人勾勒出来的关于世界的粗浅轮廓,世界是由人和超越于人之上的另一种存在所构成的。

古希腊人就是在这一轮廓中来理解自我与自我之外的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古希腊神话的宇宙观

宇宙观指的是对世界起源及宇宙运动的看法,通常所说的宇宙观是指上升到哲学高度的宇宙观。

我们这里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古希腊人运用神话形式来表示,在对自身之外的世界有所意识后,好奇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自身之外的世界的来源与奥秘。

“神人同形同性论”:

天神与人类的区别只在于天神能长生不老和上天入地,能够随意变换身体形状,有着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虽然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类的生死祸福,但却能预知自身和人类的命运。

天神与人类一样有善恶和计谋,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经常干预人间事务,也会经历情感的酸甜苦辣。

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只是在自然能力方面比人类强大,但并不具备完善的精神气质与道德品性来充当人类行为的典范,也并不具有超越于感性世界的超验属性。

所以,古希腊人对天神的崇拜更多的是对一种比自身更为强大的自然力量的崇拜。

(2)古希腊人的人生观

A、生命的来源

古希腊人认为,人类是由普罗米修斯与雅典娜共同创造的。

人类是物质性肉体与智慧的结合。

人类的物质性肉体来自泥土和大地,大地也是生命和力量的源泉。

古希腊神话表现出了早期古希腊人生存、取得文明与进步的重重艰辛。

对于人类经受的种种苦难,古希腊人想象为这是神对人类的惩罚,或者是人类失去神的保护后必然遭到灾难。

古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的神的形象的塑造,更表达出人类初民对没有痛苦与疾病、灾祸的幸福生活的憧憬,也传达出人们对为解除人类痛苦而努力奋斗的人的期盼与崇敬。

(3)命运观

古希腊人对生命的历程是有着朴素的看法。

他们认识到人类的生理成长过程经历着幼年、青壮年、老年的三个发展阶段。

斯芬克斯之谜。

但古希腊人认为人类并不能悟透生命真正的奥秘。

古希腊神话体现出古希腊人努力建立与神的关系,表明了他们要把握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

古希腊人感到人类仿佛受到某种不可知力量的主宰,这形成了古希腊人特有的“命运观”。

人类的命运是被注定的,人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连神也不能违抗命运女神对凡人命运的安排。

人只有服从命运的安排,任何逃脱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只会是进一步落入到命运的魔掌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命运是邪恶的,总是使人走向毁灭。

但古希腊人对生命的意义却有着积极的理解。

人类受到命运的摆布,死亡无所不在,生命是短暂的,但这更激发出古希腊人的生命激情。

生命的可贵和美好在于,人类应当充分运用智慧、勇敢、武力赢得权力、荣誉、爱情,使短暂的生命绽放最灿烂的光辉。

从古希腊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和对个体生命的重视。

但古希腊人并不认为人们可以在享乐中耽溺一生,生命的价值是在短促的人生建立丰功伟绩,有所作为。

(4)古希腊人的人性观

古希腊神话以一个个故事来勾勒出人性的各种特点。

如,由于自不量力而遭致自身的毁灭,如情欲的可怕,男人的喜新厌旧与女子爱情受到侮辱并遭到抛弃后的复仇心理,狂妄的骄傲导致悲惨结局,酒神在迷狂中转化为快乐,展现出生命的另一重境界。

古希腊人逐渐开始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并将这种复杂性归为神意的作用使然。

第二节古希腊悲剧

一、古希腊悲剧的成因

二、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

代表作《俄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三部曲)

三、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四、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

代表作《美狄亚》

五、古希腊悲剧的特征

1、题材主要取材古希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反映古希腊人世界观和价值观念。

从世界观来说,古希腊悲剧渗透着命运观;

从价值观念来说,古希腊悲剧反映古希腊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如责任意识。

两者的冲突构成古希腊悲剧的张力。

3、古希腊悲剧有着较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如结构上逐步紧凑精巧,使用“突转”“悬念”等艺术手段增强艺术效果。

4、从恢弘的外部环境的表现转向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出人类的生活激情以及遭到挫败的生存痛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况

一、中世纪概况

1、中世纪的历史状况:

战争频仍,民族混战。

2、中世纪的文化状况:

教会对文化的保存,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并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

二、中世纪文学的类型

1、教会文学:

教会中修道士和修女的作品,主题以圣经故事和圣徒故事为题材,体裁主要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主要表达宗教情感和宣扬宗教信仰。

艺术形式上,或表现上帝和天使所行的奇迹,或描写主人公追求天国的梦境经历,作品并不注重人类的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2、民族史诗:

民族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创作,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3、骑士文学:

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著名的骑士传奇有亚瑟王故事系列。

4、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

韵文故事有《驴的遗嘱》、《农民医生》,叙事诗有法国《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等。

(4)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1、文学的社会阶层性很强。

2、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较深,现实生活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基督教信仰交织在一起,色彩瑰丽,充满奇情幻想。

3、文学的象征意味、道德说教、宗教劝诫相杂糅,表现出文学自身的包容性、自由和灵活,为后世文学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艺术形式。

4、文学有着传奇性和趣味性。

骑士传奇情节浪漫,故事离奇,尤其注重刻画人物的爱情心理;

城市文学文风活泼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有着一定的讽刺性,但是也充分反映市民的生活情趣和道德观念。

5、文学形式多样,象征、寓意、隐喻、梦幻等手法丰富着文学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但丁与《神曲》

《神曲》,[意大利]但丁著,王维克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一、但丁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但丁(1265-1321)的代表作是《神曲》。

在此前,他担任过佛罗伦萨市的执政官,由于内部政党和派系斗争,1302年但丁被判处永远流放,开始流亡生涯。

但丁发表文学作品《新生》、学术著作《飨宴》《俗语论》《王国论》等。

《神曲》于1307年左右开始写作,历经10年。

但丁经历过政治上的挫折与人生的磨难,《神曲》倾注着但丁对民族命运的忧患之情和对当时事件的态度。

但丁生活在中世纪,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深深地刻上中世纪文化的烙印。

二、“温柔的新体”诗派

1、继承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的传统,细腻地刻画爱情心理和爱情对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

2、诗派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对女子的爱情,主要抒写真情实感,有着浓厚的市民情调,淡化宗教、忠君的意味。

3、虽然诗歌表达摆脱禁欲主义、渴望人间情爱的情怀,但是诗歌倾向的是理想和精神的爱情,并思考爱情的发展以及爱情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有着丰富的哲理内涵。

4、代表作有但丁的《新生》等。

三、《神曲》的内容介绍:

《地狱》、《净界》和《天堂》。

1、《地狱》的结构设定的理论基础

但丁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对人类罪恶的划分来安排地狱的结构。

《伦理学》将罪恶分为三种:

不能节制的、有恶意的、有暴行的,地狱越是处在更深的层次,表明罪行更加深重。

但丁在人生的中途迷失在黑暗的森林里。

黑暗的森林象征着人生的艰险。

在山坡上,但丁遇到豹、狮、母狼。

豹“五色斑斓”“眩目”,象征着感官的诱惑,狮象征“野心”“凶暴”,母狼象征着“贪欲”,“我们从这里望见所有的牧场上充满穿着牧人衣服的贪狼”。

(470页)这时维吉尔出现,引导但丁脱离险境,并引导但丁经过地狱、炼狱。

维吉尔告诉但丁,在炼狱尽头将会有贝阿特丽采引导但丁进入天堂。

维吉尔诞生在基督教产生之前,他在生之时没有信仰,因而无法引导但丁进入天堂。

维吉尔与但丁往上走,回到光明的世界,“我们就从那里出去,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

(153页)。

《神曲》三部,都以“群星”作结,象征由黑暗趋向光明,由卑下趋向高尚,由罪恶趋向至善。

2、《净界》:

人类在净界山净化灵魂,便有上升天堂的资格。

《净界》篇中那种幽暗和阴郁的气氛一扫而光。

这里景色旖旎,色彩明丽,空气清新凉爽,群星灿烂,光芒四射。

净界山有七个区域。

贝雅特丽齐引导“我”经历净界和天堂。

根据爱的性质,爱分为节制和适度的理性之爱,否则由于趋向不正当、不及或太过。

1、1-3层,有理性的人的爱之趋向不当,即骄傲、嫉妒、忿怒。

2、有理性的人的爱之不及,即懒惰。

3、有理性的人的爱之太过,即贪奢、贪食、贪色。

4、《启示录》的景象;

用神车的变迁来表示教会的忧患

神车突然遭到尤比特大鸟即鹰的猛烈袭击,表示基督教曾经遭到罗马皇帝的迫害。

母狐跑入车内被赶出,表示邪教对教会的威胁,后来为教父们的著作和教会的严厉处置而被清除。

鹰的第二次下降表示罗马皇帝将世俗权力交给教皇,但丁认为这滋生诸多罪恶。

地面爬出一条龙钻进车子,后来夺取一部分车底扬长而去,指撒但总是伺机出击,毁坏基督教。

羽毛的再度赠与,指矮子丕平和查理将土地赠与教皇。

娼妓和巨人的暧昧关系象征着教皇与国王的相互勾结或反目。

三、《天堂》

“一切之原动者的光荣渗透了全宇宙,于是照耀此处多一些,彼处少一些”。

(331页)这是中世纪宇宙观的体现,也是但丁构筑《神曲》全篇的基础。

原动者即上帝。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世界中的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一因的推动作用,第一因是宇宙与事物运动的终极原因,它推动其他事物运动,而自身是不动的。

光是由上帝散发出来,原动天反射出来形成光海,同时原动天获得光明与能量。

贝阿特丽采引导但丁来到天府后,回到上帝那里。

在但丁看来,贝阿特丽采把但丁“从奴隶的地位释放做一个自由人”。

而后由圣伯尔纳带领但丁游历至于终点。

二、《神曲》的主题思想

1、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1)信仰高于理性,“神智”高于“人智”。

信仰与理性都是人们抵御人性劣根性的智慧。

理性作为人智,可以明白罪恶的可怕。

维吉尔为“人智”的代表,引导但丁进入地狱认识罪恶的可怕,鼓励人养成洗心革面的精神。

人智对于认识神圣真理是有限的。

维吉尔感叹“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妙,真是非愚即狂。

人类呀!

在‘为什么’三字之前住脚罢!

……古往今来有多少哲人的欲望里都没有得着结果,他们的好奇心非但不能满足,反而堕入永久的怅惘。

”(168页)

人智需要得到神智的引导,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认识真正的善和获得幸福。

没有理性的信仰是迷信。

没有信仰的理性是罪恶。

2、强烈的现实关注精神。

作品的社会维度和道德向度。

3、探求人类灵魂的发展与提升。

“神的喜剧”,一指戏剧本身的意味,二指戏剧的文体是口语写成,比较通俗。

但《天堂》则很高雅。

但丁称为“神圣的诗”。

三、《神曲》的艺术特色

1、运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作品的象征意味浓厚。

2、以基督教赋予特殊数字的寓意作为作品的结构要素。

3、构思的精妙与恢弘的气势。

《地狱》《净界》《天堂》涉及的三境界都是但丁凭借诗人伟大的想象力而设计出来的,并显示但丁的博学多才。

3、运用大量的情景式譬喻。

一为但丁继承古代文学荷马史诗的传统。

二是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在诗歌领域内的运用。

4、对艰深的问题的探讨都是通过对话展现出来的。

5、形象鲜明生动,场景描绘丰富多彩。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概述

1、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特征:

(1)社会特征:

资产阶级的出现。

(2)社会运动:

宗教改革

(3)地理发现。

人们要求新的价值观念和时代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特征:

(1)文学颂扬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充分显示出人类对自身的信心。

文学塑造巨人式的文学形象,或充溢着欢快乐观的情绪,并对僵化的教条主义加以尽情的嘲弄。

(2)文学将上帝的观念融入对人性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

上帝对人类的创造就在于让人类拥有更健全的理性和更真挚的情感,让人类充分享受生活的幸福和认识自身生命的价值。

如彼特拉克的爱情抒情诗、卜伽丘的《十日谈》中和莎士比亚的喜剧。

(3)具有反教会的倾向,抨击教会的腐败。

《十日谈》中的“杨诺劝教”。

讽刺教会中神职人员的道德败坏和堕落,谴责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4)文学注重描写现实,更多地采用生动活泼的写实手法,充满现实生活的气息,反对使用梦幻、象征、隐喻和寓意等手法。

(5)文学形式的发展和多样化。

这个时期的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都有着新的发展。

A、小说,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都达到很高的创作水平。

a、长篇小说规模宏大,摇曳多姿,但是枝蔓横生,结构较为松散,如《十日谈》。

然而《堂吉诃德》却颇为现代叙事学所重视。

其中作者不断插入其中,使得作品中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之间发生间离,不同于后代小说中竭力将作者、叙述者与主人公同一的倾向。

b、短篇小说。

《十日谈》不仅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取得很高的成就,而且构建短篇小说集的艺术形式。

作品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虽然故事繁杂多样,然而作品的主题明确集中,各部分之间相互呼应,使作品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B、戏剧。

a、喜剧、悲剧的形式不但走向完善,而且达到鼎盛高峰。

喜剧既吸收世态喜剧的特点,以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情为题材,表现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念。

然而喜剧一方面脱却闹剧的低俗,一方面吸收其中的插诨打科、阴差阳错的因素增强戏剧本身的喜乐气氛。

与以往的闹剧和笑剧相比,这个时期的喜剧情趣典雅优美,注重抒情性和趣味性,充分表现世俗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b、悲剧。

悲剧仍然以王侯将相为主人公,但是将他们的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加以表现,展露的是人类的生存痛苦。

这个时期的悲剧不像古代悲剧表现命运悲剧,而是转向性格悲剧。

主人公的性格缺陷和弱点不仅造成个人的痛苦与不幸,而且导致国家的覆亡和民族的灾难。

作品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理性精神。

悲剧特有的崇高和庄重也是与这种理性精神密切相关的。

c、历史剧。

历史剧与这个时期的时代需要有关。

历史剧虽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但并非单纯地上演历史事件,或是为王室歌功颂德,而是作者将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渗透其中。

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文学发展状况。

(1)意大利: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卜伽丘的《十日谈》。

(2)法国:

龙沙等人的“七星诗社”、拉伯雷《巨人传》。

(3)西班牙:

小说的产生“流浪汉小说”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流浪汉小说”:

最早的小说是流浪汉小说《小癞子》(1554)。

A、主要内容是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顽强求生、最后终于得以立足社会的故事。

B、作品的伦理倾向:

作品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却认可主人公的欺骗和偷窃行为。

C、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主人公的性格基本上没有特别鲜明的特征,没有生活目标,在情节展开中性格通常没有多大发展,人物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力争谋得衣食无忧、安康稳定的生活。

D、作品结构特征:

以主人公流浪的经历作为作品的线索,通过其所见所闻表现社会生活的万象世态。

(4)英国:

“大学才子派”:

李利、格林、基德、马洛。

马洛的《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第二节莎士比亚(1564-1616)

一、创作阶段

1、第一时期(1590-1600年):

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1)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亨利六世》(上、中、下篇)与《理查三世》;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历史剧表达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理想,谴责昏聩无能的君主,赞扬明君贤主(继承合法,体察民情,英勇善战,治国有方,御敌有力,知人善任),拥护中央集权。

(2)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

A、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他们敢于与各种尘俗陋见做斗争,惩恶扬善,热情地追求自由、幸福,表现出新时代的气息。

B、作品中的主人公不限于王侯将相,甚至将平民青年作为主人公,将他们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予以歌颂和赞美。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其光彩夺目,聪慧美丽,机智果敢,坚毅忍耐,忠于爱情,追求执着。

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对社会等级观念提出质疑,反映着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作品的情节起伏跌宕,但是结局完美,使作品具有传奇和浪漫的特征。

C、作品对社会中受到压制和不平待遇的人们抱有同情怜悯之心,同时温和地讽刺社会中陈腐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高利贷者的贪鄙等。

但是其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

D、语言既典雅优美、凤趣灰谐,又有通俗喜剧的粗俗滑稽、嘻笑打闹。

同时运用灵活,乔装、误会、偷听、偷看、戏弄等等富有喜剧效果的技巧。

这样喜剧成为大众化的喜剧,雅俗共赏。

2、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1)罗马剧《尤利乌斯·

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的历史剧。

(2)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

A、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构成悲剧的主要冲突。

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王侯将相或者身居高位的贵族,他们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不但给自身带来个人生命的毁灭,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莎士比亚的基调由积极乐观明快走向凝重沉郁悲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的未来结合在一起,有着对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B、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的“延宕”;

奥赛罗的轻信与怀疑的致命弱点杂糅在一起;

李尔王的刚愎自用、昏聩无能,在权势的光环下失去清醒的判断能力,而在失去权势沦落荒野时,经受艰苦的磨难,人应有的理智本性才得以恢复;

麦克白的野心促使他堕入众叛亲离、万劫不复的深渊。

(3)“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作品中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

三、第三时期(1608-1613):

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1)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般的桃源世界。

(2)作品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超自然的力量即魔法、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3)作品充满奇情异彩,浪漫情调,不过充满幻想色彩。

莎士比亚还与他人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

一、十七世纪的社会、文化状况

二、十七世纪的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

三、古典主义文学

1、思想特征:

(1)古典主义文学是具有政治倾向的文学,与政治结合紧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依附王权。

(2)古典主义文学注重理性,理性具有多重含义。

A、古典主义文学中的理性有着强烈的家族责任、集体意识和国家观念。

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的涵义主要体现为,人们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发生的冲突中对后者的抉择。

B、古典主义文学中的理性表现为人类情感能力的合宜,能适度地处理国家危机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非理性则表现为人类情感能力的过度和不足,给国家和家庭带来灾难。

这类古典主义文学多为喜剧,具有风俗喜剧的意味,嘲讽人类的各种劣习和性格缺陷,语言俏皮活泼,具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

(1)古典主义文学模仿古代经典作品,这是古典主义文学得名的由来。

A、取材上,古典主义多取材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但是表达的是十七世纪人们的时代情感。

B、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古典主义文学塑造的是王侯将相,但侧重于他们承担着保卫国家之使命的责任感,而非像古代文学那样表现他们受到命运的磨折以及由此经受的生存痛苦。

C、从形式上,古典主义文学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上,这就表现为严格的“三一律”的戏剧形式。

(2)古典主义文学表现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因而古典主义文学注重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激烈斗争。

如拉辛的《费德尔》。

四、《伪君子》的古典主义喜剧艺术特点

1、《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结合的杰作。

莫里哀创造性地运用了“三一律”:

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没有一点旁驰,地点始终是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

莫里哀在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具的近代喜剧,既严整均衡、单纯集中,又曲折活泼,富有情致。

2、精巧紧凑、层次分明的情节结构。

全剧五幕完全围绕着塑造达尔杜弗的虚伪性格来安排。

第一幕、第二幕采用了侧面烘托、人物及“虚出”的手法,以家庭成员的冲突引出主要角色。

第三、第四幕是全剧冲突的的展开和高潮,正面展示达尔杜弗的虚伪性。

最后的结局在戏剧到达顶点时又突然峰回路转。

整个戏剧节奏急促,高潮迭起。

3、打破古典主义关于悲、喜剧严格界限,在喜剧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把戏剧冲突一步步推向高潮。

爱情悲剧、家庭悲剧接连而至,陷入绝境。

而结局则急转直下,以大团圆收场。

这使情节结构变化跌宕,层次分明,更具吸引力。

4、戏剧的语言生动灵活,富有个性化色彩。

达尔杜弗矫揉造作,长篇大论,言必称上帝,符合他的伪善性格。

奥尔恭的语言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