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明确以下几点:
①《同步》体现出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
获得和提高什么能力?
设计哪些梯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
如何安排学生的练习与互动?
②如何批阅《同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③如何给学生设计安排“先学”的时间、内容。
④如何做好定时练习,充分暴露与督促学生双基落实状况”。
明确了市编《同步》使用的几个原则:
全面使用、全程使用、优化使用、灵活使用。
这样,教学重心就由原来的重备课转向现在的重导学;
由原来的重内容处理转向现在的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活动的设计上来。
教学任务发生的上述变化要求我们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同步》的教学效益充分挖掘出来。
通过《同步》导学,深化《同步》导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使用市编《同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要优化、灵活使用。
在使用市编《同步》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情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对于其中设计的探究性问题、练习题以及单元检测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增减和整合。
(2)、具体落实《同步》的方式与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形式,如个人自学、反思、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
(3)、不流于形式,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落实《同步》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4)、加强学法指导,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通过以上对《同步》的认识与指导,学生可以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也可以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从而提高求知欲望。
教师通过对《同步》的收批以及课堂巡视、检查、指导等方式,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疑点和困难点,以便使后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这样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过程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一)、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指导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获取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因为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源泉。
初三学生初学化学,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化学名词、术语,尽快掌握化学用语,强调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这是学习的关键。
要尽可能在观察自然或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基础上阅读课文,通过分析、对比、综合形成概念。
对容易混淆的要领用对比方法找出差别。
1.指导阅读理解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抓好大课堂(课前、课上、课后)的阅读三环节。
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在前一节课时告诉学生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布置学生结合同步自学阅读,此时必须明确课题内容,并分清课题内容的主体类别属于哪一类。
如“基本概念、原理”或“物质性质”或“物质制取”等,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其目标和学法有较大的差异,只有明确了内容所属类型,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明确课题目标,找出重、难点,用最佳的学习方法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
②课内精读,多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阅读某部分内容。
教师重点抓好课内阅读指导。
课堂上的精读很重要。
学生必须重点阅读课本的重要概念、原理和定律,才能掌握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对关键的字和词要注意标记和理解。
如“氧化物”要领的“两种元素”“氧元素”和“化合物”就是三个关键的字词,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准确。
阅读中要做记号、划重点、记要点、多思考,多提疑问。
课内阅读可采用边读边议(前后左右位同学之间)、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
议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阅读中提出的疑问、教师在学生阅读中了解到的问题以及教师拟定阅读提纲的问题。
议论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互相启发,通于探索,是调动学生主动和进行自学阅读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③课后阅读。
课后要指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课堂上听课与讨论的情况,反复阅读重、难点内容,既要读懂新内容,又要联系旧知识,新旧结合,加强联系。
同时整理好笔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
如学完“元素”的概念后,就要以通过阅读和思考,把“元素”和“原子”“分子”进行列表对照,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将知识系统化。
2.指导阅读感悟其规律
一句歌诀说得好: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初中化学的学习让一些学生感到杂、乱,不便记忆,记不准确又不全面,而且容易忘记。
所以我们要深入探究其知识的规律性,使其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比如:
元素、化合物学习(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学习是固定的思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制取。
(1).物理性质(自身所体现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我们引导学生将酸碱盐的知识整理在自己的手指上,伸出手就可以用化学语言复述一遍,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普遍感到既实用又新颖有趣。
(左手心代表酸,拇指代表指示剂,依次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右手类推,两手一合,酸碱盐化学性质就齐全了)
(3).物质制取
①试剂选择②反应原理③装置图(制取装置、发生装置、除杂装置)④实验其性质
3.重视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课本的阅读回归
初三复习的目的是通过强化训练,落实主干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因此复习过程中绝对不能抛弃课本,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演示实验,一些经典、标准、原始的语言表述都源于课本,试题的源头、基础都出自于课本。
所以复习时应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把知识、习题与课本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阶段的学习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策略实施中基本的学生活动组织形式。
一段时间来,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合作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帮互学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集体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需要相互沟通、支持、配合、促进,才能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合作意识应从营造合作氛围开始。
比如,试卷讲评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组间对抗或竞争的气氛,来驱动组内对问题的研究分析。
这样一来,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合作活动过程中必然会提高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能力。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引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工和需要承担的个人责任。
比如,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情况及形成的结论,资料员负责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报告员负责汇报学习成果。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合作学习中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承担学习任务的弊端。
例如,教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这种知识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具体方法是:
(1)引导学生确定需要搜集的资料;
(2)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3)引导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
(4)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即确定“谁负责搜集资料”“谁整理搜集到的资料”“谁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行为和结论”“谁在课堂上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等。
值得注意的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尽可能地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轮流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
2、讨论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
课堂上,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方式是小组讨论,但其不能多而滥。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交流中开拓思维,获取新知。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很好地掌控讨论时机、次数和过程。
把握教材重、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然后让各小组把讨论后获得的结果在班上作概括性汇报,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3、加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有形而无实”的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严重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地讲,教师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必须搜集并整合相关的信息才能解决。
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使用搜集信息的工具,以及搜集和整合信息的方法。
(2).讨论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学生只有让对方听明白,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不仅是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每个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通过恰当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交流阶段的学习指导
继合作探究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讲解,要放手组织学生、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一个平台,通过商量、讨论等方式,将自己的思路、观点和认识以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呈现在同学面前。
展示交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与技能层次,更在于落实新课程所确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要通过展示交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自我;
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促进。
教师要注意捕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高后续讲解的针对性。
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把二氧化碳吹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究竟是否发生反应了呢?
这一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习很难理解,而小组合作后经过展示交流,有小组提出再加入几滴稀盐酸,有小组认为加入几滴酚酞试液,也有小组提出设计一个密封装置,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另一边小橡皮球是否膨胀变大……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
学习小组内,组与组之间共同探讨交流,并请同学结合实验展示。
学习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们不仅找到用加入盐酸的方法可以,而且也可用设计的装置观察小橡皮球变大了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法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热烈的掌声。
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又如在选择题中“能否用氢氧化钠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
”,在交流展示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将盛有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方法,从而改变了同步上的答案,也再次加深了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理解。
当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交流展示自己的平台搭建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讲课了,而又区别于原先的讲。
在精讲归纳环节,教师要讲学生所需,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启发点拨,释疑解难;
抓住要害,讲深讲透。
归纳是精讲的延伸、巩固与深化,也是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科学而有效的归纳小结将使得课堂教学环节更完整。
巩固训练环节以小结、练习等形式检查落实学生对概念理论的掌握情况。
巩固练习不宜过难、过多,但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课下也必须定时训练及规范答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强课堂知识生成性的相关指导
学生的学习虽然说主要是通过模仿来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但是这些人类发现的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新颖生疏的。
学生每获得点滴知识,都必须在模仿中经历前人的创造之路,而且只有创造性高、创造力强的人,才会高效地迁移应用有关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因此,培养创造精神,开发创造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
这种创造精神与创意的体现,在课堂上就表现为知识的动态生成。
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指导提问方法,训练思维广度。
化学教学中,仅是单纯的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的做法是不够的,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模仿相应的练习题目,抓住重点知识,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抓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出题。
2、指导思考方法,训练思维灵活性。
如:
指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认识同一物质及其属性,训练发散思维;
指导学生从多种物质及其属性可能具有的相似性的思考进行思维集中训练,指导学生从结论出发思考解决问题,训练逆向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3、指导提要方法,训练逻辑思维。
化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编拟实验步骤、实验方案等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4、指导评价方法,训练思维批判性。
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的优劣、解题方法的繁简以及学生答题的正误进行评价,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如,如何评价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5、指导想象方法,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针对有些学生易把氧气具有助燃性误记为可燃性,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氧气可以燃烧,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又如,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某一装置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不要这一装置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或加上某一装置是否更合理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在练习和解题时运用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要给予肯定,不要打击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标新立异”。
在习题解答中,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必将使学生由模仿走向创造,学会自主学习。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习的指导
随着学校微机数量的增加,一些学校积极尝试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技术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考试检测、教师管理”等环节的应用。
但也应该发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实际利用微机的状况是相脱节的,更多学生缺乏利用计算机去搜集资料、科学探究、拓展知识视野或进行知识训练的意识、能力、习惯。
我们从驾校考试中得到启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以及一人一机的个性化教学可能,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补差学习的尝试,效果较好。
此外,我们积极调查学生家中计算机配备及上网状况,有计划地给有条件的学生布置一些需要网络来进行的探究调查,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交流,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肯定,学生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四、复习过程中的规范化指导
化学是一门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考查的知识点很零碎,学生学起来感到很困难,不容易得高分,主要原因是会做的题不能得满分。
我校生源一般,要想在分数上有一个大的突破,那就要求学生会题不错。
如何才能会题做对呢?
可以通过规范审题、规范思维、规范答题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
指导审题规范化,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在化学的题干中,常有选择“错误的”、“不正确的”、“不符合实际的”、“不同意的”,这样的字眼,连续出现几个判断,使本身就紧张的学生头脑容易出现“低级错误”,我们建议学生采用诸如草纸标记法、“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思维等方法来克服。
填空中,是填序号还是名称或者符号,就化学用语而言,是元素名称,还是元素符号,是用语言表述,还是用化学方程式,这都必须按要求作答,否则一分不得,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不仅要加强化学用语基本功训练,还要强调审题意识,克服思维定势。
指导思维规范化,提高答题速度。
明确了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就要快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物质的检验,一般思路:
按照取样——试验——现象——结论来叙述。
指导答题规范化,提高做题命中率。
考试中,会题做错了,容易题不能得满分这种现象很普遍。
例如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就计算,再如做简答题时,经常出现答非所问,逻辑混乱,语言不专业、不条理、啰嗦等现象,这些都需要平时通过规范作答来克服。
另外,试卷做完后,对试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检查也能提高做题命中率。
另外学生经历了学习体验后,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学得好要总结一下经验,学得不好要寻找一下原因。
学生就要学会自查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已经具备的学习习惯的得与失,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下一步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并使之成为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无定法,教无止境。
我们要牢记新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探究的氛围充满每一堂课;
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充分交流展示自己,实现学生真正的参与、合作与探究。
新课改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实践教育新思想,素质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让我们用青春去浇灌素质教育这支神州奇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