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21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猜想假设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了解食物)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米饭面条……(面食)

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

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

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猜想假设)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

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三、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

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2、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

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

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展示交流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

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

四、拓展延伸

学生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1、学生准备:

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

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2、教师准备:

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

(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同时板书课题:

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

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

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

(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假设,制定方案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

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

打算怎样研究?

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实施探究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

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展示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

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

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

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

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拓展创新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

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2、我们的营养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饮食与健康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身上并无疾病)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

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二、小组活动,实施探究

1、交流饮食习惯

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

生一定会笑着答会

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

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

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

2、怎样搭配食物

接下来,我们通过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拜托,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下面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

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展示给大家看。

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

早餐:

1杯牛奶﹢1个苹果;

午餐:

高蛋白食物为主﹢1份水果;

晚餐:

少油少调味为主﹢1份水果。

师并板书

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

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生小结:

1、合理分配三餐;

2、荤、素搭配;

3、不挑食、不偏食;

4、不暴饮暴食。

5、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6、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7、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等等

四、拓展创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

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编辑《营养与健康报》。

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了同学们:

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

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

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

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

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

板书设计 

3、饮食与健康

早餐:

午餐:

晚餐: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

《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

4课时

4、水变咸了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

水变咸了)

二、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

(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

食盐——>

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

”、“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

”等问题。

(针对小现象提出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

白糖、味精也不见了。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

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

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教师板书:

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

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回答出:

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

再如:

“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

”、“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

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

教师板书:

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针对“怎样加快溶解”,由于时间问题,教师可放到下节课让学生去学习,因为下节课我们将学到《怎样加快溶解》。

六、拓展创新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课下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4水变咸了

不见了

白糖、味精——﹥也不见了

高锰酸钾——>溶解

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5、怎样加快溶解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

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

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师随机板书课题:

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猜想假设:

1、教师设问:

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

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5、教师再设问:

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

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

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

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

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

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

教师谈话小结。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谈话:

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

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实施探究: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

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

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五、展示交流:

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六、拓展创新:

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板书设计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苹果粉玻璃棒小勺小瓶盖一杯开水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一、提出问题: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

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

(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

为什么?

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

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

(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

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比较好喝。

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

(生猜测)

师总结:

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

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

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

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

汇报:

水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苹果粉

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

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

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