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033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河北版中考语文 教参备用题库 9Word格式.docx

(11分)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

(二)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②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③笥④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

  [注] ①濮水:

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②往先:

前往表达楚王聘请之意。

③巾:

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锻包裏。

④笥(sì

):

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北冥有鱼      冥:

同“溟”,海

B.怒而飞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C.去以六月息者也去:

离开

D.亦若是则已矣已:

停止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语段

(一)中“野马”和“尘埃”是靠什么运动的?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3分)

4.两个语段表现了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虽有嘉肴》

三、(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2—16)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 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庵:

茅草小屋。

④荆:

灌木名。

⑤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选自《礼记·

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伯牙善鼓琴》

四、(2018福建,6—9)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汤问》)

[乙] 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 ①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

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

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     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

(3)皆宜远观宜:

(4)悉是晚景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

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谢中书书》

五、(2016重庆A卷,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河中石兽》

六、(2016湖南常德,19—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湮于沙上       

(3)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        

(2)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

论语>

十二章》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借光》)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说

B.乐

C.故

D.仁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语段

(一)中,论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是哪句话?

4.语段

(一)和语段

(二)都是关于学习的,两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湖心亭看雪》

八、(2014江西南昌,9—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    )   ②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陋室铭》

九、(2015山西,6—10)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调素琴     

②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     

②有仙则名     

3.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5.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 名

     

梦 得

朝 代

唐 朝

主要经历

①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

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 品

《陋室铭》              

《马说》

十、(2015吉林长春,9—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执策而临之(     )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英雄无路。

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

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一、(2018天津,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9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拂:

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告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

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鱼我所欲也》

十二、(2016天津,9—11)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死亦我所恶      恶:

凶恶

B.蹴尔而与之蹴:

用脚踢

C.妻妾之奉奉:

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停止,放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三峡》

十三、(2016北京,7—10)阅读《三峡》,完成问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溯:

(2)属引凄异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

《岳阳楼记》

十四、(2015北京,10—1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8分)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容色变得忧惧)然以悲,泫然(流泪的样子)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2)则有去国怀乡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春和景明。

(2)时有小舫往来。

3.【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①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③  

 。

(4分) 

《小石潭记》

十五、(2015广东,6—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3)不可久居(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六、(2016浙江宁波,14—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8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