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3753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2、质量的可变性

3、空间位置的固定性

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

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学、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

联系学科:

1、土壤学与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土壤学与农学、农业生态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土壤学与环境科学联系密切。

5、目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

来自人口膨胀的挑战——如何保证粮食的持续增产

来自全球生态环境的挑战——如何保持土壤的生态健康功能,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来自土壤学自身发展的挑战—加强基础研究,加速新技术在土壤学领域内的应用

社会对土壤学认同的挑战—强化土壤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立脚于为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和环境健康问题服务。

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二)综合、交叉研究

(三)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结合

(四)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地学基地

1、矿物:

矿物:

指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原生矿物:

由地壳深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矿物

3、次生矿物:

由原生矿物风化演变而形成的新矿物,又称次生粘土矿物。

4、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而遭到破坏,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5、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6、物理风化:

指岩石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机械地破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7、化学风化:

指岩石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改变其化学成分,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8、生物风化:

指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

1、河流冲积物有何特点?

平原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平原常为新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区,平原河流多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流在其自身堆积的松散冲积层中发育,水流得以自由摆动以塑成适应其水力和泥沙条件的河床形态。

①弯曲型河流②微弯型河流③游荡型河流

山地河流地形及冲积物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坚硬的岩层的影响,河床的演变不再单纯地由水流和泥沙因素所控制。

①河谷地形宽谷与峡谷

宽谷与峡谷是山间河谷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二者于沿河是呈交替状态分布的。

②山间河流的冲积物

上部的河漫滩常是砂土,下部的河床常是砾石层。

2、岩石的化学风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水的作用

(1)溶解作用

(2)水化作用

2、二氧化碳的作用

3、氧化作用

3、试述常见的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一、内力地质作用和地形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1、平原2、山地

二、外力地质作用和地形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

流水地形,堆积地形,侵蚀沟,冰川地形,风蚀地形,风积地形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同晶替代:

指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代替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发生同晶替代后,硅酸盐矿物产生负电荷

1、土壤在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

一、元素组成

1、几乎包括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

2、O、Si、Al、Fe为主,四者共占88.7%以上;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含量低,分布不平衡。

二、矿物组成(Mineralcomponents)

(一)原生矿物(Primalmineral) 

1、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为主 

以氧化硅和硅酸盐矿物占绝对优势。

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2、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

 石英最稳定,是粗土粒的主要成分;

白云母和长石较稳定,在粗土粒中较多;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暗色矿物易风化。

3、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Ca、Mg、K、P、S等

(二)次生矿物(secondarymineral)

 原生矿物分解转化形成的矿物。

以粘土矿物为主,又以结晶层状硅酸盐矿物为主;

此外有Si、Al、Fe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2、试述各类硅酸盐矿物的特点。

1、高岭(石)组(Kaolinite)

包括高岭石、埃洛石、珍珠陶土等

特点:

(1)1:

1型单位晶胞(层)化学式:

Al4Si4O10(OH)8

SiO2/Al2O3=4/2=2

硅铝铁率:

土壤粘粒部分的SiO2和Fe2O3、Al2O3(R2O3)含量的分子比

硅铝率:

土壤粘粒部分SiO2和Al2O3的分子比

硅铁率:

土壤粘粒部分SiO2和Fe2O3的分子比

2、蒙脱石组(Montmorillonite)包括蒙脱石、绿脱石、蛭石等 特点:

(1)2:

1型单位晶胞的理论化学式:

Al4Si8O20(OH)4·

nH2O

蒙脱石理论硅铝率SiO2/Al2O3=8/2=4

(2)膨胀性大

晶层以分子引力联结,晶层间距:

蒙脱石0.96~2.14nm蛭石0.96~1.45nm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4)颗粒较细,呈片状

可塑性、粘结性、吸湿性、粘着性显著,对耕作不利

蒙脱石在我国北方土壤分布较广,蛭石分布在风化不太强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3、水化云母(伊利石)组(Hydromica)(又称2:

1型非膨胀性矿物)

(1)2:

1型单位晶胞化学式:

K2(Al·

Fe·

Mg)4(Si·

Al)8O20(OH)4·

nH2O

SiO2/Al2O3:

3~4

(2)非膨胀性晶层之间吸附的K+的强吸附力,层间距1.0nm

(3)电荷数量大

同晶替代现象普遍,主要发生在硅片,电荷量较大,但部分被层间K+中和,有效电荷量少于蒙脱石

(4)可塑性等性质介于高岭组和蒙脱组之间。

 伊利石主要存在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土壤中

四川盆地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一般以伊利石为主

绿泥石组(Chlorite)

(以绿泥石为代表,富含镁、铁)

特点:

1:

1型 三八面体,化学式为Mg·

Al)12(Si·

Al)8O20(OH)16

(2)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硅片、水铝片和水镁片上均有发生,硅片中Al3+代Si4+、铝片中Mg2+代Al3+产生负电荷,水镁片中Al3+代Mg2+产生正电荷,两者相抵为净负电荷,介于伊利石与高岭石之间

(3)颗粒较小可塑性、粘结性、吸湿性、粘着性居中

 土壤中绿泥石大部分来自母质遗留,沉积岩和沉积物中较多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有机质矿质化:

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2、有机质腐殖化: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3、有机质矿化率:

土壤有机质因矿质化作用每年损失的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4、有机质腐殖化系数:

单位重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

5、激发效应:

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

激发效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6、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一类性质稳定,成分、结构极其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影响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temperature)

25-35℃条件下,M活动最为旺盛,利于OM矿质化分解,提供作物所需养分。

2、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soilhumidityandaerationstatus)

好气:

水少气多,M活动旺盛,OM矿质化分解,释放养分

嫌气:

水多气少,M活动受抑制,OM腐殖化合成腐殖质

3、干湿交替(wettinganddryingcycle)

一方面增加土壤呼吸作用,破坏土壤结构体,利于OM的矿质化分解,另一方面干燥时引起M死亡,又不利于OM分解。

4、有机残体特性(specificityoforganicrelict)

(1)物理状态(physicalstate)

多汁、幼嫩绿肥易于分解,磨细粉碎易于分解。

(2)C/N  大,不易分解小,易于分解

(3)硫、磷等元素缺乏也会抑制土壤有机质分解

激发效应(作用)(primingeffect):

5、土壤特性(soilspecificity)

(1)pH中性条件下利于OM分解

(2)质地质地愈粘重,腐殖化系数愈高,愈难分解

5、试述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physicalproperty)

1、分子量、形状、颜色

A、分子量 很大。

分子量大小与单体和聚合度有关;

B、形状  球形结构,疏松多孔,似海棉;

C、颜色  分子量愈大,颜色愈深

(HA分子量大,褐色;

FA分子量小,呈淡黄色)

2、溶解性与吸收性

A、溶解性(dissolution)FA、HA都溶解于碱,HA不溶于酸,

而FA溶解于酸。

B、吸收性(absorbency)亲水胶体,吸水能力强,吸水量可达

其重量的500%。

计算题

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

(1)土壤孔隙度。

(2)1hm2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

10000×

0.2×

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的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2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

100=(1-1.32/2.64)×

100

          =50%

  灌水理论值:

0.5×

(20%-12%)=80(t)

计算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是1.2g/cm3,取一定体积的该田间土壤称重为84g,烘干后的重量为70g,问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是多少?

土壤含水量(%)=(84-70/70)×

100=8.57%

土壤总容积=70÷

1.2=58.3cm3

  土壤水容积=84-70=14cm3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

            =(14/58.3)×

100=24%

2、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3、容重是1.3g/cm3,该土壤的最大毛管含水率20%(质量百分数),问该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是多少?

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1-1.30/2.65)×

100=50.94%

  非毛管孔隙度%=50.94-20=30.94%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

(g/cm3)

2、土壤比重:

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

一般取2.65。

3、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体(含粒间孔隙)的重。

(g/cm3)

4、土壤孔度:

土壤全部孔隙容积(porevolume)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6、土壤质地:

7、土壤结构体8、土壤结构性

1、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不同粒级的土粒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何差异?

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4、质地不良土壤如何改良?

5、影响土粒粘聚形成结构体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7、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义?

第五章土壤水

1、吸湿水2、膜状水

3、风干土4、烘干土

5、毛管水6、毛管上升水

7、毛管悬着水8、重力水

9、吸湿系数10、凋萎系数

11、田间持水量12、毛管持水量

13、饱和持水量14、有效水

15、相对含水量16、土水势

17、水吸力18、pF

19、比水容2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1、机械弥散

1、吸湿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吸湿系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

3、计算土壤含水量时为什么要以烘干土为标准?

4、土水势由哪些分势构成?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

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利用?

6、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适当的导水率?

7、试述农业生产中“中耕保水”的理论依据。

8、土面蒸发可划分为哪些阶段?

各个阶段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9、现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10、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11、土壤容重为1.2g/cm3,计算其含水量为25%时的固、液、气三相比。

(比重2.65)

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1、土壤呼吸强度2、土壤重量热容量

3、土壤容积热容量4、土壤导热率

5、土壤热扩散率

1、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组成上有何差异?

2、土壤空气含量及其组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4、土壤空气与大气痕量温室气体有何关系?

5、反映土壤通气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6、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

7、土壤热容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8、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七章土壤形成和发育

1、土壤母质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4、土壤发育

5、土壤剖面

1、土壤形成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

2、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第八章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1、阳离子交换作用     2、交换性阳离子

3、阳离子吸附       4、阳离子解吸

5、CEC          6、BS

7、阴离子专性吸附

1、产生可变电荷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电荷数量?

3、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征?

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

6、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7、农业生产中集中施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活性酸2、潜性酸

3、交换酸4、水解酸

5、碱化度6、土壤缓冲性

7、缓冲曲线

1、为什么通常pH水>

pH盐?

2、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有何关系?

3、土壤碱化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各有哪些?

5、实验中测得的水解酸为什么可以代表土壤总酸度?

6、土壤酸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7、我国土壤酸碱性有何分布规律?

原因何在?

8、土壤氧化还原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9、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有何特点?

10、土壤缓冲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11、如何改良酸碱性不良的土壤?

12、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适宜在中性条件下生长?

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

1、土壤养分2、氨基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1、典型的养分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2、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4、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途径。

5、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6、为什么磷肥在土壤中有效性很低?

7、为什么中性条件下磷肥有效性最高?

8、如何提高磷肥有效性?

9、土壤中钾的固定及释放主要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10、简述我国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及其调节途径。

11、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十一章土壤分类和分布

1、土壤水平地带性2、土壤经度地带性

3、土壤纬度地带性4、土壤垂直地带性

1、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何在?

2、土壤在陆地表面为何会呈地带性分布?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土壤耕作2、土壤粘着性

3、土壤粘结性4、土壤可朔性

5、朔性值6、宜耕期

1、土壤粘着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哪些?

3、土壤可朔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十三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1、土壤污染        2、土壤自净作用

3、土壤背景值       4、土壤环境容量

1、土壤污染有何特性?

2、研究土壤背景值有何意义?

3、氮肥、磷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1、土壤退化

2、土地退化

3、土壤质量

1、我国土壤退化主要类型有哪些?

2、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

第十五章中国土壤类型简介

1、简述红壤的基本特点。

2、如何合理利用黄壤?

3、紫色土形成过程有何特点?

4、为什么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比较低?

第七章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三章

第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