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3736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8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中海东侧道路位于中海地产东侧,呈南北走向,起点接建新西路四期,终点接现状的北滨一路。

道路全长约1.18公里,为城市次干道,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

本次施工为建新西路四期(石门至中海段),共包含两段,其中:

(1)起点至K0+745.116为建新西路四期石门至中海段;

(2)K0+745.116至终点为中海东侧道路段。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江北区大石坝街道,拟建重庆市江北区建新西路四期石门至中海段及中海东侧道路工程起点接已建江北区石门立交主线,终点接已建北滨路,有市政公路可以直达场地,交通条件良好。

场地地理坐标X=68850~69640,Y=55735~56595。

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勘察区位于嘉陵江北岸,地形上表现为斜坡地形,北高南低,场地内最高标高250.84m(K0+080左侧),最低标高194.82m(K1+180.101已建北滨路三),相对高差为56.02m,总体地形坡角10°

~25°

,局部陡坎及陡坡地段达80°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原始地貌已不可辩,现状为原有居民房拆迁废墟及临近建筑物的施工场地以及部分已建道路。

经现场访问调查,拟建场地内斜坡、边坡现状处于稳定~基本稳定,未发现破坏变形迹象的出现。

总体上勘察区场地地貌、地形条件较复杂。

2、气象水文

该勘察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

常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4.3℃(2006年8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3.7℃(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3mm,由于受季风环境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暴雨多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93.9mm,日最大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江北区),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江北区),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常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7.6m/s。

根据地面调查,评估区位于嘉陵江北岸,高于现状嘉陵江水面20.0m以上,地下水较为贫乏。

评估区现状基本上为居民住宅区,表层被素填土或粉质粘土所覆盖,素填土厚度约为10.0m以内,最厚处为28.30m,(为ZY19

(1)),下覆基岩主要为泥岩,偶可见砂岩出现,呈薄层状或透镜状。

经现场调查,评估区无井泉出露和地表水分布。

3、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处金鏊寺向斜南西翼。

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40°

∠9°

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地层连续,岩层产状稳定。

在场地基岩露头中可见两组裂隙:

①组产状258~263°

∠75~82°

,优势产状260°

∠80°

,凹凸不平,闭合,胶结较好,间距3.0~5.0m,延伸长10.0m以上,无充填,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②组产状30~45°

∠70~80°

,优势产状40°

∠75°

,凹凸不平,微张1~3mm,间距3.0~8.0m,延伸长10.0m以上。

裂隙面局部充填泥质,结合很差,为硬性结构面;

场地岩层层面(砂、泥岩分界面)地表观察局部可见张开1~3mm,钻探揭示岩芯有沿层面分离的现象,多充填有泥质,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

以上场地内结构面为统计结构面,综上所述,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

4、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勘察区岩土性质差异较大,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粘土(Q4al=p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粉砂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3.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

(1)素填土层(Q4ml):

紫红色、黄褐色,其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局部为已建房屋基础,块碎石直径3~50mm,含量占40~60%,结构松散~稍密(为原房屋基础段),稍湿~干燥。

K0+000~K0+040段主要为临近石门立交修建时堆填而成,为机械抛填,未经碾压,堆积时间1年以内上;

K0+040~K0+300段为当地居民房屋修建时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10年以上;

K0+300~K1+000段,为修建中海北滨华庭小区修建时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年左右。

钻孔揭露厚度0.0~28.3m(ZY19

(1))。

(2)粉质粘土(Q4el+dl):

褐黄色,为粉粒和粘粒组成,为残坡积形成,局部夹泥岩角砾,一般呈软塑状,无摇震反应,切口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于斜坡上,其厚度一般0.0~5.3m(SK39(3))。

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

(1)泥岩(J2s-Ms):

暗红紫色,由粘土物质组成,泥质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偶可见绿色砂质条带出现。

岩石强风化段较为破碎,强度低,经机械搅动,岩芯多呈泥状或碎块状,中风化段岩石质较硬,脱水后易呈网状崩解。

该层分布广泛,为勘察区主要岩层。

(2)砂岩(J2s-Ss):

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粒结构,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偶可见暗红色泥质条带。

岩石强风化段较为破碎,强度低,经机械搅动后,岩芯多呈粉砂状、碎块状。

中风化粉砂岩岩体较完整,一般呈短柱状。

该层与泥岩在区内呈不等厚互层状产出,为该地区次要岩层。

该勘察区域岩土界面倾角一般为10~40°

,较为陡倾,局部岩土界面较陡,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

5、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内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

拟建线路经过的微地貌主要为斜坡。

其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后汇集于沟谷向低洼处排泄。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由高至低向低洼处排泄。

钻探施工完毕后对全部钻孔作了水位观测,在斜坡上钻孔,提干后水位回升很慢或没有回升,为干孔,由此推断斜坡地段钻孔内水体为钻探循环水,表明斜坡地下水较为贫乏。

另据现场调查,勘察区范围未发现泉井等地表下水露头。

综上,该场地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勘察区地下水较贫乏。

6、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据收集资料、地表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成果:

勘察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种类较简单,在勘察区内存在的填土边坡或岩质边坡大部分已进行支挡,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出现,现状稳定;

在勘察区内存在两个防空洞,现状稳定,在其洞内干燥,未见滴水情况出现。

7、场地稳定性评价

通过本次勘察查明了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经访问调查,在拟建道路K0+160~K0+255段,其地下存在2个防空洞,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待拟建道路修建好后,必须对该两个防空洞进行加固或直接填埋处理,经必要的处理后,该两防空洞对拟建道路不会造成影响。

(一)、编制依据

1、重庆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5);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9、《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10、《设计施工图(道路、结构)》;

11、《质量技术管理手册》(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安全生产管理手册》(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范围 

方案适用于建新西路四期(石门至中海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支挡工程、排水工程、人行地通道、防空洞加固、照明工程等附属工程)。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1)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2)项目部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将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个班组或工种,凡责任区不符合规定的,本月工程量不予结算,并限期整改。

(3)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组织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安全技术教育,大力提倡文明与卫生,树立工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4)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经常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所在社区和其它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信息、采纳意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提高项目部整体文明施工水平。

说明:

a—培训;

b—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c—技术、安全交底;

d—监督、指挥;

e—规范、标准、管理制度;

f—管理方案

表1:

作业活动

序号

危险源

危险源类型

判别依据I~V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安全管理活动

1

无安全生产责任制

管理缺陷

V

2

15

30

ef

未进行安全教育

3

未进行班前安全活动

d

4

无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

I

bf

5

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未经审批、审核就采用

7

42

e

6

设备设施未经验收

df

无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

f

8

未按要求做安全检查

9

允许无证人员操作

违章指挥

10

违反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违章作业

90

cd

11

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IV

ad

12

施工管理人员无证上岗或过期未培训

13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作业

14

使用未成年人、童工

文明施工活动

现场围挡材料不坚固、不稳定或没有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

16

无门卫和无门卫制度

17

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

54

18

施工作业区与生活区不能明显划分

19

未建立治安保卫制度、责任未分解到人

20

厕所不符合卫生要求

21

无保健急救资源和措施

22

无防尘、防噪音措施

23

冬季严寒天气施工无防护措施

作业环境不良

ed

24

未及时清扫积雪、冰霜

25

高温作业无防暑降温措施

26

建筑材料码放不整、超高且未按规定码放或堆放

27

消防重点部位(木工、油料场所、配电室或仓库等)未配备消防器材

126

28

施工现场内住人或地下室住人

施工准备活动

29

未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方案(防范措施)进行全面技术交底

临建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不合格

45

bd

31

未按照用电方案布线、布设备

32

专项安全措施未审批

63

33

使用有害建筑材料,如石棉瓦等

34

临时设施施工防护不到位

防护缺陷

物资采保

35

装卸工野蛮装卸

36

装卸水泥、粉煤灰、速凝剂等粉状材料无防护措施

37

围档、堆料架等的支护不当

c

38

存放水泥等袋装材料或片料等散装材料靠墙码放

39

物资对围墙侧压力过大

40

物资存放地面不平

41

作业面材料超量存放

120

高处抛扔料具

43

木材离火源太近

44

在脚手架下方堆码材料

基坑周边1.5米以内堆放物料

46

配电箱(盘)下方堆放物品及废料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47

传递物料配合不默契

操作失误

脚手架搭拆

48

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扣件

49

脚手架基础未平整夯实,无排水措施

违章作业/管理缺陷

50

脚手架底部无垫木和扫地杆或不符合要求

be

51

架体与建筑物未按规定拉结或拉接不符合设计要求

52

未按规定设置剪刀撑或剪刀撑搭设不规范

53

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网或安全网设置不符合要求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间距超过规定要求

60

55

未使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子内侧进行封闭,网之间连接不严密,未与架子固定

70

56

操作面未满铺脚手板,下层未兜设水平安全网,有探头板、飞跳板

57

操作面未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或立挂安全网

58

建筑物顶部的架子未按规定高于屋面,高出部分未设护栏和立挂安全网

59

架体未设上下通道或通道设置不符合要求

不按规定拆除脚手架

61

拆除脚手架时,没设警戒线、无人看管

62

非架子工操作

架子工疲劳作业

64

脚手架荷载不符合设计规定

65

无脚手架搭设方案或方案未审批

80

66

现场未按方案施工

67

未将搭拆工具及零配件放入工具袋或系挂牢靠

68

六级以上大风、雨天、雪天进行搭拆作业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9

脚手架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

cde

脚手架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

模板支拆

71

现浇砼模板的支撑系统无设计方案或支撑系统不符合设计要求

bef

72

放置时压住电线或气焊管线

73

未按规定要求支拆模板

74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竖向模板时未搭设操作平台,3m以下未使用马凳

75

在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面上行走

76

模板立柱支撑未设牢固拉杆

77

各种模板存放不整齐、过高等现象不符合安全要求

84

78

清扫模板和刷隔离剂时,未将模板支撑牢固

79

模板上施工荷载超过规定或堆料不均匀

模板支撑固定在非承重架上

81

拆除模板时未设置警戒线和无监护人看护

bcd

82

模板拆除前无砼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

83

临边、洞口不按规定防护

高处作业临边防护未按规定高于作业(点)

85

未经批准拆改防护设施或拆改后未及时复原

135

86

物料不按规定堆放

87

高处向下抛、扔物件

88

吊运重物捆绑不牢

270

89

立体交叉作业无防护措施

未按要求支设水平(立)安全网或兜网

91

安全网和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

设备设施缺陷

92

密目安全网不阻燃

93

安全网绑挂不牢

94

2米以上高处作业人员未系挂安全带

违章操作

95

未按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标志缺陷

96

铁凳、木凳不牢固有摇晃现象,两凳距离大于2米,且凳上未铺至少两块脚手板,凳上允许两人(含两人)以上的操作

防护缺陷/违章作业

97

吊运零散物件未使用吊笼

98

酒后高处作业

99

不使用或未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100

楼梯未搭设临时扶手

施工用电

101

无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未审批

102

未按临电施工组织设计设置临时用电

103

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分级保护

104

未使用三相五线制

105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

106

保护零线装设开关或熔断器,零线有拧缠式接头

107

保护零线未单独敷设,并作它用

108

使用保护零线作负荷线

109

保护零线未按规定作重复接地

110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于10欧姆

112

电力变压器的工作接地电阻大于4欧姆

113

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

114

固定式设备未使用专用开关箱,未执行“一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