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第十四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第十四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第十四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农经济是取代“千耦其耘”集体耕作模式的新模式,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
私田大量开垦是税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27.据清代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
这一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
这种“社会流动”( )
①为民众提供了参与权力的平台②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③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生机和活力④有利于政府网罗人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
【解析】从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中占有一定比重“13.33%”“44%”,可以看出这种选拔人才方式为民众提供了参与政治权力的机会,这样就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而且这种“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能给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故①②③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8.胡适说:
“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
A.《国风》B.《离骚》C.《红楼梦》D.《狂人日记》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
【解析】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符合材料“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等信息,故A项正确;
屈原在《离骚》中大量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深刻揭露了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9.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宣统帝退位后,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手段最后迫使孙中山等承认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
30.(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
“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D.发展急于求成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
【解析】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
建国初期的教育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借助苏联经验,而非照搬,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项错误;
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
31.罗素说:
“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可见,罗素认为( )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可推知罗素认为希腊直接民主有很大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
直接民主局限性不是材料论述中心,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知希腊民主强调个体的参与,故C项错误;
希腊民主时期在人类历史地位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32.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
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故A项错误;
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故B项正确;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而不是决议,故C项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政体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而不是共和派和民主派,故D项错误。
【答案】B
33.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
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元末明初以后,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代;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解析】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明中叶以后,故②错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故④错误;
根据所学,①③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4.“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南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市场盲目乐观导致消费过度,使得生产需求严重失衡,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
经济危机主要是供需失衡,当需求大于生产时,应当实行紧缩政策,故B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主张减少消费,当前欧债危机也要减少消费,故C、D项错误。
35.1964年,约翰逊总统发表演说宣称:
“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
”建设“伟大社会”就成了约翰逊任内的“美国梦”。
由此美国( )
A.完成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B.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的需求
C.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D.把赤字财政作为了经常性政策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
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的需求这是克林顿政府时期采取的经济措施,故B项错误;
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是日本战后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故C项错误;
把赤字财政作为了经常性政策是约翰逊政府的经济措施,故D项正确。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
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
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
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
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
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材料三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
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
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
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
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
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
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
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
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8分)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12分)
【考点】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
”可知,是积极准备,并在赴会之前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由此可见是积极准备。
(2)依据材料二“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
”可知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
依据材料三
“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
”可知日本的所谓借口和意大利态度的变化。
(3)根据整个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大公报》报道十分的详实;
因此可以了解巴黎和会进程。
依据材料三“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
”可见有利于鼓动国民发动爱国运动;
【答案】
(1)态度:
积极准备(或应对)(2分)
说明:
北京政府从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那一刻起,就认识到世界大战结束后将召开和会,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发言,解决青岛问题。
说明最终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并非仓促成行,而是经历了四年的充足准备。
(言之有理即可,3分)
(2)因素:
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
意大利态度的变化;
日本的要挟;
英法美态度的转变;
日本的所谓借口。
(8分,任答四点即得8分,每点2分)
(3)影响:
《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①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②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
③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总之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影响。
(每点3分,共12分)
41.(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
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图1、2反映了茶马古道,图3、4反映了新航路开辟,题干要求比较茶马古道和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
“比较”一般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去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提炼两项信息,即答出两点才能得分,既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要求先提出论点再提供充分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
总归两步:
第一步提炼论点,第二步进行论证。
比较两个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过程、方式、性质、结果、影响等角度去比较。
比如从背景的角度比较,可以提出茶马古道是封建社会农耕文明高度发展下对外贸易的表现,而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下对外扩张的表现;
从性质角度比较,茶马古道是封建经济的交流,而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从方式角度比较,茶马古道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完成的,而新航路开辟是通海上交通和远洋航行来完成的;
从过程比较,茶马古道穿越了中国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是亚洲的经济交流路线之一,而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相同点是茶马古道和新航路开辟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都体现了人们征服自然和战胜自然的精神,不同点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瓦解,而茶马古道没有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一般来说,背景、影响这些角度比较有可比性,可以先选择这些角度进行比较。
选准角度、摆开观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1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
(2分)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示例2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
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
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示例3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4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商鞅变法50多年后,赵国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
他感叹: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他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争论集中在胡服上。
赵武灵王多次劝导反对派,他曾说: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故礼月艮莫同,其便一也。
”武灵王改革后“略中山地……西略胡地……林胡王献马”。
汉代刘向说:
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
”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
秦国商鞅用暴力手段推行变法,虽然成功,最后自身也遭车裂之刑。
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急于求成而兼用暴力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
——摘编自孙开泰《试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
(9分)
【考点】赵武灵王改革
【解析】
(1)赵武灵王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从材料“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也可判定时间为战国时期,故考生可回顾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上的社会表现,并将相关内容进行罗列即可。
(2)从材料“武灵王改革后‘略中山地……西略胡地……林胡王献马’”、汉代刘向说:
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可看出武灵王改革后国家军事实力增强。
“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
”可看出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故可看出有利于民族融合。
“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可看出对后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答案】
(1)背景: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赵国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
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礼崩乐坏,思想活跃,讲求功利。
(2)影响:
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
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改革方式对后世有一定借鉴意义。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