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3191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Word下载.docx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一般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产后服务功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打造农民需要的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为农户开展“五代”服务。

为更好地指导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规范建设和验收工作,我们结合湖北实际,对国家粮食局编制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了本指南(试行),供各地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参考。

第1章总则

一、基本功能

(一)应具备为农户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的基本服务功能。

有条件的,宜具备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功能,并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发展“粮食银行”等业务。

实施粮食市场化改革地区的服务中心,为农户代销售应作为基本服务功能。

(二)应具备为农户提供专业化、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粮食计量、快速检验、清理、干燥、分类储存保管等服务功能,提高粮食保质能力。

(三)能够有效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标准,有条件的可满足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的市场需求,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宜配备交易终端等设备,与销售平台联网,可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服务,为农户直接开展网络售粮。

(五)宜具备代运输、代装卸功能,在偏远、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配备必要的收粮运输工具,开展上门收粮业务。

(六)可与农户科学储粮新装具新粮仓应用结合和对接,并提供产后技术服务指导。

二、服务流程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流程图:

原粮整理干燥储存运输服务

三、主要建设内容选择范围

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主要以整合盘活我省已建成的仓储物流和2014年以来省支持建设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储粮设施(含粮食收纳中转库和烘干设备等)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为重点,以建设完善粮食干燥、整理设施设备为主,在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前提下,结合实际需要,配套完善其它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功能,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

基建部分以维修改造为主,维修改造主要是功能升级,国有中心粮库和服务功能较全、有高大平房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准低温和低温库改造可纳入建设和补助范围,以满足低温绿色优质储粮和分等分级分仓储存需要。

一般不得新建仓容。

原则上对新建仓容不予补助。

鼓励推广使用先进的粮食处理新技术、新设备。

(一)清理和烘干系统:

配备满足清理效果要求的清理筛、色选机、烘干系统或移动式烘干机(成套设备,含输送、除尘、热源、配电、控制、烘前和烘后缓冲仓)、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系统、配套硬化地面、罩棚、配电及除尘用房。

烘干系统应满足环保、绿色的要求,烘后粮食水分适中,符合储藏要求,要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出现焦糊粒等新的粮食损失。

(二)粮食(湿粮)接收设施:

建设粮食接卸、输送、存储设施和适用车型计量的汽车衡(30t-100t),其中国有收储企业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计量设备及收购周转仓,农民合作社可因需建设部分配套晒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结合粮食收获需要,选择性配套部分与机械收割匹配的运输车辆。

(三)配套改造仓储设施:

要充分利用的已有仓储设施,原则上只利用和改造已有的仓储设施。

对于确因功能需求需新建周转仓房的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类型的产后服务中心,可根据实际年烘干量配套建设周转仓。

根据需要,可对仓房的屋面保温防水、地面防潮、墙体防潮气密、门窗、电气进行改造,有必要的可进行准低温、低温库改造升级,对配套进出仓设备及信息化管理进行功能提升。

(四)配套道路及外网:

满足服务中心内外运输交通、水、电、通讯配套要求。

(五)快检设备及检测室:

满足粮食分等定级常规指标的检测要求,有条件的宜配备粮食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设备。

(六)交易销售系统:

应配套可与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连接的交易终端。

根据交易要求提供品种、数量、生产年份、等级,近期的水分、杂质等主要质量指标和规定的其他质量安全指标,可及时提供交易出库、装车、计量等销售配套服务。

(七)加工厂房及设备改造:

对于具备代加工功能的服务中心,可结合已有加工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或新建满足适度加工要求的相关设施。

(八)农户储粮分散式储粮装具:

为满足农户收获后、销售前的短暂储存、不坏粮的需求,适应土地规模化流转的需要,保证粮食品质、减少损耗、提高效益,支持主产区有需求的农户配置或自建经省级及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审、认定、咨询论证或取得专利授权的,实用、经济、安全、可靠、先进的科学储粮新粮仓、新装具,如“地趴粮”改进型组合仓、自然干燥通风降水储存仓、旋转式干燥机等分散式储粮设施,配备必要的通风干燥系统。

(一)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连续式烘干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日烘干能力

年烘干能力

输送、清理能力

烘前、烘后仓

道路地坪

罩棚

汽车衡

检化验设备

供配电设备

(t/d)

(t/y)

(t/h)

(t/仓)

(㎡)

(台)

(套)

1

500

30000

100

≥750

3000

1500

2

300

18000

50

≥450

2500

1200

3

200

12000

30

≥300

2000

1000

4

6000

≥150

1800

800

(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批式循环烘干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钢结构罩棚

供配电设备

7500

240

≥240

180

4500

≥180

120

≥120

5

60

≥60

13

(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批次烘干能力

铲车

(t/批)

(m3/斗)

960

≥1.3

600

80

640

400

40

320

(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设施改造、功能提升内容一览表

项目

建设内容

新增设备

输送、清理、色选、除尘、脱粒等设备、运输车辆、检化验设备、网络交易终端等

设施设备维修改造

准低温、低温库改造;

输送、清理设备、烘前烘后仓、烘干机及热风炉、脱硫除尘系统、水份在线检测等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性能维修改造等;

分散式农户储粮设施设备

土建改造

道路、地坪、罩棚、仓房等维修改造等

四、建设选址

(一)充分考虑结合现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国有中心粮库和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仍然能够长期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基层收储库点,并结合粮食生产、流通布局,以方便农民售粮为目标。

(二)宜优先选择具有现有粮食仓储设施优势(可满足一年以上安全储粮条件)、现有空置场地优势及人员技术优势的建设主体。

(三)应优先考虑在粮源稳定、商品量高、土地流转程度高及收储干燥清理等产后服务能力不足的区域,与规模化种植区域和优质粮种植区域衔接。

(四)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高压走廊、已有管线及暗沟渠;

场地避免洪水威胁,远离易燃易爆场所,远离污染源。

(五)应具备公路运输条件,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条件,并尽量兼顾或依托乡村、城镇的交通运输、设备维修、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六)应综合考虑合理的粮源辐射范围及运距,避免扎堆建设和重复建设。

(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其服务能力应与需求相匹配。

五、建设原则

(一)实事求是,需求导向。

坚持需求导向、为农服务、面向基层、便民利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际需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功能和建设规模。

(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依托规模大、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等主体,每个县建设1-2个或少量“五代”服务功能齐全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辐射不少于5万吨粮食产量、年服务能力不低于1万吨。

同时,建设满足粮食产后干燥、清理、输送等主要需求的粮食产后服务机构(也可称中心)。

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粮食产购加销等各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后服务全功能,从而达到整县产后服务全覆盖。

(三)利用基础,避免浪费。

充分利用现有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整合资源,填平补齐,避免浪费。

以粮食干燥、整理设施设备建设为主,一般不新建仓房。

(四)合理用地,依法依规。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应依法依规用地。

原则上不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尽可能使用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充分利用现有粮库空余用地;

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依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对于农民合作社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临时存放场所等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规定,可按设施农用地管理。

(五)改造完善,留有余地。

应平衡和利用好现有功能,进行改造完善,兼顾远期功能需求的预留,为延长服务产业链,向多功能拓展提供动态发展空间。

(六)注重效益,节能环保。

应通过合理设计及配置,确保清理、烘干系统等主要功能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要求。

(七)质量优先,适合需求。

应优先选用先进、高效、低耗、环保、经济、安全的设备。

机械化设备及运输工具的配备应充分考虑实际以及业务发展需求,兼顾各自区域散粮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特点。

(八)搞好配套,互联互通。

应注重系统的完整性,做到设备配套(烘干、清理、色选、快检、输送、计量)、设施配套(配电、除尘、热源、必要的仓储)、道路配套等三个基础配套,同时应考虑各地产后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九)创新驱动,防控风险。

为引导和鼓励粮机企业和科研院校等加强粮食产后科技创新,鼓励推广采用已经省级及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审查鉴定、检测,或取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实用、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粮食产后处理新技术、新设备。

突出结合当地实际需要,要进行科学论证、集体研究决策,确保技术先进和风险可控。

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安全和保质、环保、节能的粮食干燥新技术、新设备。

第二章技术要求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包含“五代”功能,本章节重点对建设的清理系统、烘干系统提出有关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一)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的建设、验收、日常操作维护以及安全生产等均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二)仓容量、输送量和干燥机容量的容重计算参数:

玉米730kg/m3、稻谷550kg/m3、小麦750kg/m3。

(三)计算仓房结构和设备荷载:

按800kg/m3计。

(四)风载、雪载和地震荷载,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二、装备系列

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针对稻谷、小麦、玉米等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水分,以及农民合作社和粮油加工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的多种功能及不同规模需求,优选出不同系列供参考选用。

(一)各系列配备原则。

1.连续式干燥机应为顺混流、顺逆流、顺逆混流和混流(带缓苏段)形式。

其中用于稻谷干燥时,应为多段干燥、多段缓苏的连续式干燥机。

2.对于稻谷产区,宜优先选用批式循环干燥机或混流(带缓苏段)连续式干燥机。

3.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系统,宜优选中低风压、大风量的混流风机。

4.应注重清理除杂效果,实现净粮储存。

清理设备宜优先选用具备清除大杂、小杂和轻杂功能的组合清理筛,或采用初清、清理的两级清理流程。

5.所有输送稻谷、玉米的输送设备,均应尽可能减少对粮食的破碎。

6.系统应配备容量匹配的缓冲仓、周转仓,并可根据实际需求配备晒场和罩棚。

(二)主要系列。

烘干系统生产能力(按照稻谷、小麦5%,玉米15%标准降水)确定:

连续式烘干机烘干期按照60天计算;

批式循环烘干机日烘干能力参照农业部规定的装机容量*2批次,年烘干能力为装机容量*50批次计算;

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年两季干燥能力按设计产能*8批次计算。

输送、清理设备产量与烘干机作业能力相匹配。

清理除杂系统生产能力确定,与烘干系统配备的输送、清理设备产量成系列。

连续式烘干系统(含配套清理、输送)推荐系列一览表

日烘干

能力

降水幅度

(%)

烘前、烘后仓

输送、清理备产量(t/h)

道路地坪(㎡)

罩棚(㎡)

稻谷、小麦:

玉米:

15

≥100

≥50

≥30

循环式烘干系统(含配套清理、输送)推荐系列一览表

降水幅度(%)

输送、清理设备产量(t/h)

道路地坪(㎡)

稻谷:

注:

1.烘干机生产能力确定,应根据烘干总量、批次、入机粮的品种和水分等的不同,进行合理组

合,提高烘干机的利用率,同时满足分批次烘干的要求。

2.优先选择:

10t/批、12t/批、15t/批和30t/批进行组合。

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系统(含配套清理、输送)推荐系列一览表

道路地坪(m2)

罩棚(m2)

一组风道处理粮食20吨(按稻谷容重计算,小麦和玉米的处理量乘容重系数),占用罩

棚面积100m2,应根据烘干总量、处理批次、罩棚面积、粮食品种和水分等的不同,进行合

理组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满足分批次烘干的要求。

清理除杂系统推荐系列一览表

生产能力(t/h)

初清

二级清理

备注

圆筒初清筛

振动清理筛

或选配有同等除杂效率的组合式设备

振动初清筛

同上

三、典型工艺流程

(一)烘干系统。

1.连续式烘干系统

输送机(或卸粮坑→提升机)→初清筛→提升机→烘前仓→输送机→

提升机→干燥机→输送机→提升机→烘后仓→输送机→汽车热风炉→引风机→脱硫除尘设备→烟囱

2.循环式烘干系统

输送机(或卸粮坑→提升机)→初清筛→提升机→烘前仓→输送机→提升机

→输送机→干燥机→提升机→输送机→烘后仓→输送机→汽车热风炉→引风机→脱硫除尘设备→烟囱

连续式烘干系统和循环式烘干系统均应具有干燥机循环烘干的功能。

可根据使用需要及场地情况,在上述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热泵辅助加热通风干燥系统

覆盖地上笼风道→通风干燥→铲车翻动粮面→批次干燥结束→输送机→清理筛→输送机→汽车→下一批次

本干燥方式,干燥粮种适合南方的稻谷,中小规模大农户(种植100-500亩)干燥处理,系统可直接完成粮食的干燥;

规模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种植500亩以上)与机械烘干配套,使高水分粮可通风状态下短期安全储藏,为机械烘干延长作业时间,提高日收获量,同时储藏期间降低部分水分,减小烘干机的降水幅度,提高烘干机的产能。

(二)清理系统。

1.固定式清理系统(适用于中型、大型规模)

来粮→汽车衡→输送机(或卸粮坑→提升机)→圆筒初清筛→振动清理筛+垂直吸风道→提升机→缓冲仓→输送机→汽车

2.移动式清理系统(适用于小型规模)

来粮→汽车衡→移动式接粮机→移动式胶带输送机→移动式圆筒初清筛(移动式振动清理筛)→移动式胶带输送机→汽车

四、设备选型要求

为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本着安全、节粮、节能、环保等的原则,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可选用国家或本地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设备,或经省级及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审查鉴定的新设备新产品。

同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运行成本、服务、市场覆盖率等因素,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质量稳定可靠、运行成本较低、服务完善优质、市场覆盖率较高的设备。

设备产品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标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

(一)清理设备。

1.圆筒初清筛

(1)圆筒初清筛筛面一般分为单层和双层两种,两种筛面均应由冲孔的耐磨钢板制成。

(2)圆筒初清筛应能在满负荷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24小时,可以不停机进行人工清理筛面。

任何连续24小时工作后,筛面的堵塞面积不超过20%。

(3)大杂清除率≥90%;

双层圆筒初清筛小杂清除率≥60%;

下脚含粮率≤2%。

(4)其它要求应符合标准《双层圆筒初清筛》(NY/T2844-2015)和《圆筒初清筛》(LS/T3503-1988)。

2.振动清理筛

(1)振动清理筛应选用双层筛板,筛板为冲孔耐磨钢板。

振动清理筛一般配垂直吸风道。

(2)振动清理筛应能在满负荷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24小时,可以不停机进行人工清理筛面。

(3)振动清理筛大杂去除率≥85%,小杂清除率≥60%,下脚含粮率≤2%。

(4)其它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粮油机械振动清理筛》(GB/T26894-2011)。

(二)干燥机。

1.干燥作业条件

(1)设备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10℃(以当地烘干期环境温度为准),相对湿度为70%,大气压为101.325kPa。

(2)入机物料条件:

入机含杂率不大于2%,其中:

长茎杆(≥20mm)含量不超过0.2%,不含有直径(或当量直径)在8mm及以上的硬质杂质。

2.干燥技术指标

(1)烘干温度推荐值

粮食允许受热温度及干燥机热风温度推荐值

粮食种类

允许受热温度(℃)

热风温度(℃)

循环式干燥机

顺流干燥机

混流干燥机

食用玉米

≤50

55-60

100-120

55-65

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

≤55

60-65

115-135

60-70

饲料用玉米

≤60

65-75

135-155

70-80

小麦水分>17%

≤46

45-50

80-90

小麦水分≤17%

≤54

50-55

90-100

6

加工大米用稻谷

≤40

45-55

注:

1.干燥优质强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