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303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0.55

0.847

新闻和12年南京中考11

6

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及应用

0.6

0.623

教材七单元课题1和常识

7

溶解度曲线

0.75

0.627

8

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判断与计算

0.481

9

铁、碳与氧气反应的相关计算

0.45

0.494

22

(1)

化学与生活

0.723

教材十二单元及生活常识

22

(2)

高炉炼铁原理

0.5

0.383

教材下P16

22(3)

酸的通性,碱和盐的性质

10

0.624

教材十、十一单元

23

(1)

物质溶解的热现象

0.578

教材下P29

23

(2)

氧气制取及其产物的分离

0.580

教材上P39,下P87

23(3)

Na与CO2反应生成物的实验探究

0.4

0.663

24

(1)

溶液的配制的计算

0.067

生活常识,教材下P47

24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0.543

(二)试卷结构

1.题型分布

化学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9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三个题,其中第22题包含3小题,23题包含3小题,24题为计算题。

化学科全卷满分70分,其中选择题27分,占学科总分的38..6%,非选择题43分,占学科总分的61.4%。

2.难度分布

容易题(得分率大于0.6)约占总分的54.3%;

中等难度题(得分率介于0.4~0.6)约占总分的37.1%;

较难题(得分率小于0.4)约占总分的8.6%。

3.认知目标分值分布

知道层次共17分,占24.3%;

认识层次共30分,占42.9%;

理解层次共23分,占32.9%。

4.内容分值分布

身边的化学物质共28分,占40%;

物质构成的奥秘共6分,占8.6%;

物质的化学变化共14分,占20%;

化学与社会发展共6分,占8.6%;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16分,占22.9%。

(三)试题特点

1.试题情景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着力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命题素材一部分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如选择题第1、2、6题和非选择题第22

(1)、24题,广泛涉及居家生活、家庭装修、低碳生活、火灾自救、营养膳食、四川泡菜等;

一部分试题取材于工农业生产,如第4、8、22

(2)题,涉及化肥使用、清洁燃料、高炉炼铁等;

还有取材于媒体热点新闻,如第5题湖南大米重金属镉超标的问题。

这种命题导向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试题着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知识覆盖面广,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包括O2、C、CO2、Fe和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水与常见的溶液;

物质的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金属活动顺序,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的学生实验等,这些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

除金属活动顺序未直接考查外,本试题涉及了上述所有内容,并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如第22(3)题,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

3.部分试题紧扣教材,多数试题设问起点低、落点高。

部分试题源于教材,很多试题在教材基础上作了适当延伸。

有些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如第2题,D图直接取至教材上册P22,B图在教材下册P87图11-13的基础上改造;

再如第22

(2)题直接取至教材下册P16,第23

(2)直接取至教材上册P39。

有些试题在教材基础上综合延伸,如第2、4、6、9、22

(1)、22(3)、23

(1)、23(3)①、24等题,都是源于教材的文字和原理,并进行适当的综合迁移,问题设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选拔高中新生,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既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又注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

4.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试卷涉及化学实验的试题包括第3题、第4题D选项,第22(3)①题和第23题,共约24分,占化学总分的34.3%,特别是第23(3)题,充分体现科学探究要素,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5.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本次中考化学计算题包括第8、9、24题,共13分,占化学总分的18.6%。

每一个计算题都是在真实情景下计算,难度梯度明显,都属于重点、热点的化学计算。

第8题要求进行思维转换:

混合物中的碳生成CO2离开固体,铁生成Fe3O4,固体增加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混合物中碳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这就包含一定的巧解因素。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考点覆盖,如:

金属活动顺序,构成物质的微粒,溶液的酸碱性与pH等。

四、考生得分情况分析

2015年全市报考人数为41946人,实际参考41684人。

化学科平均分43.86,难度0.627。

难度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

1.全体参考学生化学部分统计值

满分(70分)

I卷(27分)

II卷(43分)

22题

23题

24题

平均分

43.861

19.082

24.779

10.669

11.261

2.850

难度

0.707

0.576

0.593

0.626

0.407

2.选择题各选项选答率

未选

选A

选B

选C

选D

答案

得分率

第1题

0.09%

1.90%

86.49%

6.55%

4.98%

B

第2题

0.05%

96.74%

0.92%

1.71%

0.56%

A

第3题

0.08%

0.45%

1.77%

4.14%

93.56%

D

第4题

0.23%

2.48%

51.96%

13.96%

31.37%

第5题

0.37%

3.78%

4.08%

84.67%

7.09%

C

第6题

0.11%

21.52%

9.23%

6.80%

62.33%

第7题

0.16%

15.12%

62.66%

13.01%

9.04%

第8题

0.24%

48.06%

22.07%

19.13%

10.49%

第9题

0.69%

15.98%

22.99%

49.43%

10.88%

3.第Ⅱ卷各小题平均分和难度值

22

22(3)①

22(3)②

22(3)③

22(3)④

22(3)⑤

满分

18

2.894

1.533

1.721

1.187

1.236

1.222

0.876

难度值

0.723

0.383

0.861

0.618

0.611

0.438

23

23

(2)前1空

23

(2)后2空

23(3)①

23(3)②

23(3)③

1.735

1.493

1.405

2.054

2.131

1.106

0.578

0.746

0.468

0.685

0.710

0.553

23(③)结论

24

1.337

0.135

2.715

0.669

0.067

0.543

4.化学第Ⅱ卷答卷中的主要错误

第22题:

本题分值分布情况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小题(%)

3.79

1.3

4.59

4.19

5.4

4.4

4.09

3.7

4.3

4.69

5.69

6.5

7.5

9.7

8.1

8.39

(1)小题是化学与生活常识的考查,得分率72.3%。

需要学生对基本营养物质、广泛使用的材料有一个基本认识。

对基本营养物质的认识答题主要错在审题不准,没有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眼“植物蛋白”;

对材料类别的答题错误主要集中在对合成材料认识,错答成复合材料,塑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橡胶等。

(2)小题考查的是高炉炼铁原理及其中产生CO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得分率较低,仅38.3%。

“还原”错答为“置换”的考生很多,方程式书写错误主要集中在对条件的书写不准确甚至不写反应条件,对高炉炼铁原理CO的生成过程理解不准确,审题不准确。

把“高温”写成“点燃”或“加热”;

不知高炉中的CO是在两个区域经2步反应得到,很多考生错写为2C+O2

2CO、FeO+CO

Fe+CO2、Fe2O3+3CO

2Fe+3CO2。

第(3)小题考查的是酸的通性,碱和盐的性质,着重检验初中重要方程式的书写,得分率62.4%。

主要错在对物质类别,特别是“碱性物质”与“碱”理解不清,将“碱”错答成碱性物质;

方程式记不住或书写不规范导致失分。

具体错误:

①个别考生记不住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误答为变蓝或变色。

②部分考生不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错写为Zn、Mn等金属;

有的考生未配平方程式,将硫酸铝误写为AlSO4。

③一些考生对反应类型认识不清,第一空误答为分解、置换,第二空误答为氧化物、酸性混合物等。

④个别考生误答为HCl与Na2CO3反应。

⑤错的较多,主要是未记住烧碱是什么,不知道工业上制烧碱的反应原理。

第23题:

1.5

1.7

3.9

3.5

3.2

5.29

6.59

9.09

10.59

9.8

9.5

7.8

4.5

(1)小题考查的是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得分率57.8%。

要求学生能认识并写出常见仪器的名称,知道常见典型物质溶解的热效应情况。

考生的主要错误是BC两个漏选其一。

(2)小题考查的是O2的制取原理与物质的分离,得分率58.0%。

第一空主要错误是化学方程式书写未配平、缺条件;

第二空主要是错别字,如催化剂的催字误写为“摧”,催字左边的单人旁写为双人旁;

第三空主要是步骤不全或不准,过滤的滤字中“心”误写为“业”。

第(3)小题考查学生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得分率66.3%。

常见错误表现在:

①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凭感觉答题,如装置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错答成检验是否生成CO2、排尽装置中空气以防止爆炸等。

②专用名词书写错误:

如干燥→干躁、浑浊→混浊、水蒸气→水蒸汽等。

③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不配平,元素符号Ca、Cl写得似是而非。

第24题:

29.3

10.3

6.8

4.9

9.3

33.7

(1)本小题是关于溶液的配制的相关计算题,得分率仅6.7%,为全卷之最低。

难点是学生对溶液质量的判断,以及知道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的方法,难度较大,学生错误严重。

常见错误答案及分析:

① 

200 

g

94%x=1000×

18.8%② 

246.3 

94%x=(1000+94%x)×

18.8%

③ 

188 

18.8%×

1000 

g④231 

x=(1000+x)×

许多考生将杂质错误判断为不溶于水,不切合食用盐实际。

(2)本小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相对简单,得分率54.3%。

答卷中的主要错误为:

①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特别是化学式书写错误较多,如:

AgCl2、Na2NO3、ClAg、NO3Na;

②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如:

NaCl68.5、68.8、58.8、35.5、23,AgCl142.5、144.5、108;

③比例式列好后计算错误,如误算为117 

g、11.6 

g、11.5 

g等;

④不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将体积换算为质量,要么直接用70 

mL 

作分母计算导致错误,要么溶液质量误算为70÷

1.1;

⑤将11.7 

g再次加入溶液进行计算:

,误将28.7 

减去:

⑥计算结果未按题目要求保留1位小数,答为15%,15.09%。

五、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保持学习兴趣

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最吸引学生的是趣味实验、应用价值。

本次考试化学实验题得分率比命题预期明显偏高,可能是课标教材修订之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加强,可喜可贺!

化学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

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力武器,还是学生形成化学核心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实验不能只停留在瞧稀奇、看热闹的肤浅层次,不仅要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喜欢化学、热爱化学,更要通过实验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须着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变教师演示为学生动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体验与锻炼。

根据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实验探究环节不一定都要那么完整,探究可多可少,但必须讲求实效。

化学的应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短时兴趣转化为长久动机。

教师在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选取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特别关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比如燃烧与灭火及用火安全、能源问题、新材料、环境保护、化学物质与健康等。

2.活学化学用语,激活化学思维

化学用语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道难关。

化学用语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系统,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可用下图表示:

这些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共同构筑了化学用语的知识体系,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内容的前后联系。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用语,采用听写、默写,人人过关虽然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但一味死记硬背必定使化学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表达训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训练,要整体规划,在理解的基础上辅以趣味活动帮助记忆,并适时用于表达实验结论,描述化学事实,理解图表含义,分析和解释化学现象,定量分析与处理化学问题等训练,这样化学用语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活灵活现。

“化学反应三问”自主复习模式值得一试。

在复习阶段,对于一个典型化学反应,老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自问自答并动手书写:

①该反应属于那种基本类型?

反应物的原子或原子团是怎样重新组合的?

②该反应在教材中有无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实验)?

如果没有,进入下一问;

如有,则反应药品是什么模样?

实验用到哪些仪器装置?

怎样操作?

实验现象如何?

产物是什么模样?

乃至除杂质、干燥、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讨论之列。

③该反应是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环境问题中涉及?

如果不涉及,提问结束;

如果涉及,该反应是如何应用的?

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解决哪些问题?

采用“化学反应三问”的自主复习模式,围绕化学反应的三个角度提问并解答,既复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巩固了化学实验技能,还与化工生产和生活相联系,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变得深刻而有意义,对化学反应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多采用独立复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所提问题如不能回答,就及时翻书、看笔记或查教辅资料,还不能解决的就相互讨论交流。

当然,对于自学能力欠缺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制订计划、督促实施、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并定期总结和检查,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3.把握教学要求,确保循序渐进

化学上有很多概念、定义、定律等,有些要求知道、列举,有些要求认识、识别,有些要求理解、解释。

如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化合价、酸、碱、盐等概念,并不需要记住它的定义,其中很多也很难给出准确的定义,只要知道它们,能够列举、找到即可,这些概念的形成就好像儿童对母亲、父亲、汽车、电视的认识一样,通过反复的接触、应用、感悟,最终就认得出来、说得出来了。

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催化剂、元素、溶解度、纯净物、混合物、溶液、溶质、溶剂、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概念,教材上大多用蓝色黑体字标识,需要学生记住其定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顺序、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则是化学中最重要的规律,需要花很多精力从各个方面予以探究。

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建立一些化学基本观念,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

以微粒观为例,其基本内容包括:

物质的组成是有层次的——宏观、微观;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及其微小的;

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结合方式的改变。

初中化学涉及微粒观基本内容的课题有: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中的离子,《质量守恒定律》,《金刚石、石墨和C60》,《溶液的形成》,《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生活中常见的盐》。

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观念的核心概念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具体化学知识;

从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必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

4.摒弃题海战术,重视知识建构

适量的试题训练是必要的,但题海战术不仅缺乏效率还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整天忙于做题,不给学生时间进行知识建构和总结反思,学生头脑里始终是一团乱麻,怎么学得好、考得好化学呢?

教师必须精选试题,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练习和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要把做题、试卷评讲与知识归纳、方法总结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发展能力。

5.倡导自主合作,加强能力培养

初三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化学学习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不适合开展较深较广的自主学习,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示范性引领。

学生积累一定化学知识后,就可以部分地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包括自主阅读、自主归纳总结,相互批改试卷,评讲作业或试卷前分小组讨论等。

在这些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只要组织得当,学生就能获得更多展示机会,体验成功喜悦,学习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阅读、表达、分析、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