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2682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提升试题C卷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C、布卢姆

D、布鲁纳

4、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的例题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促进学生哪种思维的发展?

()

A、动作思维

B、直觉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5、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6、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7、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段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8、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9、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

D因材施教

11、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12、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

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类化

D.刺激消退

13、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14、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5、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17、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1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20、“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A、古代社会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21、小华认为:

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习的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3、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4、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

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

你说咱们已经快要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

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

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最近一段时间,我情绪似乎失控了。

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

不光这个,有时高兴起来,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

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我特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问题:

(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老师,你会对他们提出哪些建议。

2、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

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B

2、D

3、答案:

A

4、D

5、D

6、D

7、D

8、B

9、【答案】C

10、D

11、A

12、【答案】B

13、C

14、C

15、B

16、答案:

A生产力发展水平

17、D

18、D

19、D

20、答案:

D

21、答案:

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解析:

此观点错误,题干中所述的学习材料难度越大,就很难产生迁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所产生的影响,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两个知识之间能够产生影响就能发生学习迁移。

2、【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所构成。

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正确的。

4、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3)学习程度。

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

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4)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2、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1)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美育能够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修养超越生死、不计功利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2)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以开发大脑的潜能。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可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广范的兴趣和创造的精神。

(3)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和从事劳动的基础。

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

一方面美育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另一方面美育可以促进的形体美和体育技巧的提高。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反映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

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关注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我体验深刻,自认成熟,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独立并产生反抗心理;

在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

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

②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

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

内向性与表现性并存,情绪动荡。

(2)建议如下:

①引导学生认识到适宜的情绪状态

用言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境,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情境下的情绪体验,做到“临场不乱”。

③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理解、解释,所以很容易遭受挫折。

2、

(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

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