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扶贫开发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开发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基本镇情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东依“兰白都市经济圈”,北临“金武一体化核心经济区”,是我省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集镇。
现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全境面积2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6万亩,播种面积7.66万亩,其中滩旱地1.19万亩,井库灌地1.12万亩,黄灌地5.35万亩,该区域海拔在1823——2330米之间,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250㎜左右,年平均气温8.2℃,土壤主要是荒漠灰钙土,含盐量低,适于农作物生长,属石羊河流域之大靖河流域和黄河提灌工程灌区。
二、大靖镇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大靖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省市县相关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扶持,结合当地实际,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种养、劳务输出、移民搬迁的扶贫开发路子,全力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扶贫开发充满信心,对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政策充满期待。
(一)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2011年,以樊家滩村为中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片区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占地108亩的樊家滩村新农村住宅小区1处;
在长城等村,新修灌溉渠道43公里,硬化乡村道路46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56公里,五年来完成危旧房改造3150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强化产业建设,着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完成了的长城村连片1000亩枸杞种植和下庄村130栋养殖暖棚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示范带。
(三)加强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镇以“雨露计划”等扶贫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产业格局,年均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上亿元。
近三年重点完成了红柳湾等村劳务移民34户、136人。
(五)加强措施协调,着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一是充分利用区域支农政策,优先考虑贫困村,支持扶贫开发。
如退耕还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沼气工程、人饮解困工程、中小学“两免一补”、少生快富工程等政策。
二是积极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推进扶贫开发。
项目自2010年实施以来,按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节水农业、突出特色种养、加快产业培育”的思路,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组织、农牧、交通、水务、农电、建设等部门资金,完成日光温室等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
为各村配备文化共享设备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筹资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
危房改造、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解决了妇女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我镇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
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今后的扶贫工作信心十足,但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实际出发,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政策。
党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计划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公共财政阳光不断照耀到农村。
2010年《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将大靖镇确定为核心区副中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将大靖镇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这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政策机遇。
从挑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群体规模依然较大。
据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数据汇总,现有贫困人口25278人,贫困面达到65.1%,有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且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脱贫致富难度大;
产业更迭缓慢,脱贫致富缺乏产业支撑;
科技文化相对落后,扶贫开发后劲不足;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面貌改变难度大。
二是部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镇域范围内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自救能力弱,加上水资源短缺,农产品市场波动,农业收入很不稳定,尤其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技术应用不广泛,农产品品质不高,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群众收入的正常提高。
三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
部分贫困农户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观念陈旧,等靠思想严重,致富办法不多,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加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底子薄,致富心切但力不存心,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四是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贫困村扶贫开发求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
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低保制度不能代替扶贫开发。
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农村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
五是贫困的复杂性和反贫困的艰巨性,呼唤制度性、整体性扶贫政策体系。
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制约,也有人力资本落后的原因,既有制度性缺陷,也有机制方面、具体工作层面的不足。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医疗、居民养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设计,对促进贫困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践情况看,帮助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需要贫困地区立足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做好规划,还需要政府对贫困地区做出更多的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三、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统筹兼顾和科学谋划,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结构调整为主线,扶贫项目为引擎,劳务移民搬迁为途径,农民素质提升为手段,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脱贫致富为目标。
提高广大群众不甘落后、抢抓机遇、争先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抢抓政策机遇,以城镇建设为扶贫开发突破口。
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以大靖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为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扩大城镇规模,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事业,改善投资、创业、人居环境。
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定居。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稳定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形势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要求大靖镇全方位加快扶贫攻坚的力度。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扶贫开发主攻方向。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四五四”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培育壮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以大谭路为主线,平均每年发展全膜垄作沟播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以长城片、花庄片为主,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力争“十二五”末,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万亩;
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扩大种植以枸杞、皇冠梨、玫瑰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力争“十二五”末,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3.5万亩。
形成以全膜垄作玉米、洋芋、精细蔬菜、枸杞、食葵、蔬菜种植,暖棚养畜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实施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2012年,依托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对龙岗等5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新修渠道2公里;
铺设引水管道12公里;
新修井渠5公里;
平整土地300亩,建成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超前规划的新农村示范点1处;
配套日光温室卷帘机140套,硬化道路4公里。
通过项目的实施,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四)组织实施好劳务移民搬迁,拓宽扶贫开发的途径。
通过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和“两后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拓宽劳务输转的领域,每年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向新疆、安西、玉门等地移民,在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上争取一定数量的土地,重点安置花庄片、城区片耕地紧张的人口。
(五)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养老问题。
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补、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五)以基层党组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创业的引领作用。
四、对扶贫工作的几点请求
一是建议上级帮扶联系部门,能给予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帮助指导,并在资金和对口项目上能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二是我镇黄灌区支渠斗渠破损严重,黄灌水利用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上级帮扶部门争取项目加以维修改造。
三是请求上级部门对所联系村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脱贫路子给予切实的指导,干部对所联系的贫困户重点在脱贫致富的措施上给予长远的帮助,真正达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