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250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生不息的真空管Word格式.docx

1906年底,他在二极管中多加入一个栅极,让真空管具有放大与振荡的功能,他同时委托灯泡工厂生产,称为Audion。

此专利在1908年2月18日通过,但我们通常认定1906年是真空管元年,而LedeForest就成了「真空管之父」。

专利权一争十几年

获得专利后,他立刻成立无线电电话电报公司,销售使用三极管的通信设备,这是首次将含栅极的三极管作为一般用途,真空管则请McCandless制造。

可惜这位真空管之父是音响史上著名的倒霉鬼,他制作了三极管,但不知道三极管究竟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就被马可尼公司一状告上法庭。

1914年McCandless被西屋公司并购,LedeForest的生产线中断,只好自己在纽约开设HighBridge工厂,从1915年起生产球型三极管与振荡管(发信管),1916年起也生产管状的三极管。

正当工厂日渐上轨道之际,马可尼公司控告他侵权,工厂停业,连马可尼自己的球型三极管也禁止生产,于是美国收信真空管的制造完全中止(马可尼的佛莱明管仍继续生产,不过找不到买家),这种情况持续到1917年美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才解除。

1918年战后LedeForest独力开发制造了Type20,这是首次使用软式灯管的检波管,属于氧化膜灯丝低电力消耗真空管,他的创造力令人佩服。

但在1920年他面临经济危机,必须把旧金山工厂卖给Moorhead,而后专心从事电影音响研究。

1926年LedeForest重整公司,1928年破产,1933年被RCA合并,自此永远消失。

由deForest发明并实际运用于成品的三极管,独霸市场多年,直到1915年另一名美国人Cunningham在西岸推出名为AudioTron的新型检波真空管为止。

AudioTron灯管的外部连工厂的名字都没有,大概是避免卷入专利权纠纷中。

LedeForest的助手Moorhead后来也独立当家,以ElectronRelay的品牌在1915年推出三极管,它与AudioTron同时受到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青睐。

1917年,Moorhead为了避免专利权问题而将三极管做了改型,阳极上标示Moorhead-PatendPending等字样,这是制造商将工厂名称打在产品上而无法涂销的首例。

因为专利权关系,最后马可尼、Moorhead与LedeForest同意联合销售真空管。

但Moorhead提供给马可尼的成品不良率太高,光挑选品质合格的真空管就是一项大工程,所以三家公司的契约虽然到LedeForest专利权截止的1925年,不过实际上合作一年就彼此分手了。

RCA成立后,Moorhead再度卷入诉讼,但他在1923年遭逢意外死亡,事业就此落幕。

真空管的改良

最早的真空管都是采用直流电,只能在业务与及少数业余玩家间流通,因此真空管的第一次改良就是让它省电。

不过电池实在不方面,而且价格也高,所以第一次大战后就有人尝试让真空管以交流电来工作。

为了解决哼声问题,包括使用钨氩灯管、灯丝DC点火,用大型管如210发射射线以高周波点火等,都被拿出来实验。

GE公司为了提高电话线安定性,从1913年起着手研究交流真空管,终于在1923年获得专利。

西屋公司也在1921年获得不同样式的专利,并由McCullough在1925年推出第一号成品。

之后两年,有许多改良式收音机推出,但基本上还是电池式,只是加上旁热式变压器与线路,方便直接使用AC插头而已。

西屋公司早于1913年开始研究旁热管,并在1915年提出申请,不过一直到1927年,RCA才推出旁热管UY-277(成为美国旁热真空管的标准规格);

英国MOV也在同年推出CosmosAC/R(建立世界旁热式真空管的标准制造方式),使交流器材得以普及化。

最早GE从事电灯泡制造,藉此之便,他们将钨丝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钍。

有一次,这个配方被误用在真空管中,结果却使放射能力大增。

1921年IrvinLangmuir开发出钍钨灯丝,大大的提高了电子发射能力,但是用了这种灯丝,如果管内有残余氧气,效果立即打折,最后又研究出各种收氧剂来改良真空效果。

当时西屋推出的UX-245、250与245,都已经不是球型灯泡管了,而是气泡状的玻璃管,之后再改良才变成后来所看到的可乐瓶型形状ST管。

多极管陆续出现

另一波改良是多极管的出现。

德国西门子很早就开始动作,希望推出电压更低、动作更有效率的空间电荷栅极管(SpaceChargeGrid),西门子的萧特基博士发明双栅极管,一次大战后1923年正式推出作为手提收音机的检波管。

马可尼公司则为了减低栅极与屏极间容量,提高放大率,开发了廉栅极(ScreenGrid)高频放大用四极管。

四极管可用于高周波放大,却无法用在低周波上,荷兰Philips在1927年实验将廉栅极和阳极中间插入另一条栅极,成功开发五极管。

第一号产品是B443,为电池式收音机的输出管,和该公司的2502型收音机一起销售。

得力于B443的成功,Philips在1929年推出AC电源用的C443直热管,巩固了其输出管的领导地位。

图2>

1926年德国Loewe发表了2HF与3NF的复合管,成为复合管的鼻祖。

所谓复合管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空管装入一个管子内,同时各自有其独立的功能。

由于德国使用收音机必须课税,课税标准以真空管数量为标准,为减低管数,所以有了复合管的诞生。

此外英国的Ediswan、美国爱默生的Multivalue也都生产复合管。

一次大战后英国的MOV开始开发金属管,希望改善玻璃管易碎的缺点,第一支发信管CAT的推出是一项重大突破,美国RCA从CAT偷学技术,1935年也推出金属管,之后还有GE与许多小厂加入,但金属管复杂且昂贵,所以很快就消失了。

英国真空管发展

1838年,英国法拉第对1mm/Hg低压空气放电、发光、电导度等加以研究,可以说开启了真空管技术的序幕。

二极管的发明人佛莱明也是英国人,他在马可尼公司从事横越大西洋传讯实验时,收信装置相当原始。

他试制作磁石收信机,但无法使用:

佛莱明的听觉不佳,所以还开发了把收信机讯号记录,用眼睛解读的装置。

当时感度最高的电流指示计为德逊保指示计,为了利用它,必须有能将高频率电流转换成直流的整流机,但他尝试过各种低周用整流器都没有用。

1904年他把爱迪生实验用装有电极的电灯泡拿来改装,发明了二极管(他称为振荡管),现在英国以Valve称呼真空管,即引用佛莱明的命名。

当时已经知道管内的真空度越高,整流作用越佳,但只能以加热方式排出管内空气。

图3>

最初佛莱明检波器与矿石检波器一样没有阳极,不久就加入电阳极,可惜提出专利的时间比LedeForest稍晚,把真空管之父的美誉拱手让人。

由于英国不像美国那么迫切需要长途电话,所以真空管的开发脚步并不急。

1911年马可尼公司的兰尼首度开发出三极管,多用于军方的无线电收信机,但由于管内真空无法长期保存,工作很不稳定,后来从美国引进球型真空管的排气,才改良了安定性。

1916年BTH推出TypeR管,与法国的TM管几乎一样。

一次大战中,英国海军致力开发发信管,生产大型真空管,1917年Marconi-OsramValve所生产的TypeT1,是最早的大型发信管。

1937年,与RCA有关系的马可尼与GEC两家公司,发表了InternationalOctal系列真空管,以KT(KinklessTetrode)这个型号加入束射功率管的行列,也为英国真空管开辟了另一片天空。

不论与6V6同级的KT61,或者与6L6相近的KT66,都获得许多人的喜爱。

稍后所开发的KT88,成为与RCA6550鼎足而立的产品。

法国的真空管

1908年,LedeForest到法国宣传他的新球型管Audion,会见当时法国通信部队负责人菲力上校,争取到在巴黎艾菲尔铁塔上展示发射机的机会。

菲力上校对三极管很感兴趣,但示范并不成功,所以没有采用。

不过法国本身没有设计真空管的经验,而德国军力扩充迅速,随时有爆发欧战的可能,通信部队的需求迫在眉睫。

1914年大战前夕,一位美国人保罗皮森,受德律风根的指派在美国收集最新通信器材情报,当他准备返回德国而在伦敦过境时,德国已经对法宣战。

保罗潜入法国被捕,他被引见菲力将军,并从口袋拿出Audion真空管详述其优点,菲力将军立刻安排他在通信部队成立真空管紧急开发项目,这是法国真空管的起源。

保罗找到里昂一家灯泡厂Grammont合作,推出原筒型的三极管,成品称为Fotos。

虽然法国很晚才加入,但Fotos中的设计精巧,充分发会法国人的创意天分,所以推出后订单如雪。

另一家曾试做过佛莱明管的GeneraledesLampes公司也紧急加入生产,产品命名为Metal,而产品编号就以负责开发的法军通信队的缩写-TM(TelegraphMilitary)命名。

TM管是一次大战中公认最好的三极管,英国马可尼公司战后买下专利生产。

它所采用的管座/插座设计,可轻易的分离开来,也是真空管的一大突破,四脚结构也在欧洲被长期采用。

德国真空管的起源

1903年,德国人威奈特将放电管上面涂以钡钙等碱性金属氧化物,开发出氧化膜热阴极的原型,这项发明对后来的佛莱明二极管有很大的启示。

1906年利班由Braun管得到灵感,以阴极射线Relay的名称申请专利,日后经过多次改良,在1911年8月发表了新的真空管。

新真空管在柏林大学举行发表会,结果AEG/德律风根、西门子等公司愿一起合作进行改良,他们的完成品叫LRSRelay。

LRSRelay易受温度等外在环境与电源电压的影响,杂音多,灯丝氧化膜也容易剥落,但一次大战前却是长距离电话线的主角。

图4>

德国在1914年决定为民间电话线路开发新真空管,克服LRSRelay的缺点,最后西门子的TypeA获选。

TypeA师承球型三极真空管,1916年开始发售,一部份用于战场上窃听敌军通信用的手提放大器。

之后德国真空管就由西门子与德律风根两家公司为主导,陆续推出许多真空管。

美国西屋公司的贡献

美国由于幅员广阔,对长距离电话特别需要,国营的AT&

T与他的制造商西屋电器WH(Westinghouse),也因此很早就投入相关研究,甚至将触角延伸到欧洲。

西屋公司曾是家电大厂也参与最早的有声电影开发,并积极介入电话相关制造业。

LedeForest尝试把他的三极管用在低周波放大而没有成功,直到1912年终于有些成果,他立刻把中继放大器权利卖给AT&

T/WE,并向西屋公司展示其Audion。

当时Audion讯号增强会有失真,管内残留气体,阳极电压提高后容易失控,灯丝寿命极短,物理特性不易维持,每个Audion规格都不固定。

这个情况对电话中继放大器并不合适,曾经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真空技术,同时在西屋公司从事水银弧光灯中继器研究的阿诺博士,却看出Audion的潜力。

阿诺博士首先强化Audion电极的结构,再采用氧化皮膜灯丝,降低工作温度,提高真空度,结果使Audion寿命提高到一千小时。

1918年10月,这项成果实际用于费城、纽约、华盛顿间的电话线上,这是世界首度将真空管运用于商用通信电路中,真空管的编号为TypeA。

之后西屋继续研究,推出广为收音机使用的UV管(UnitVacuumTube),比欧洲的四脚管早一年。

第一个附有管座的TypeM,用于1915年开放的纽约-旧金山大陆横断电话线路中,寿命约400小时。

1915年推出的TypeL灯丝为TypeM的两倍长,寿命则延长为4500小时。

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责成西屋优先投入军用真空管开发。

军用管需承受严酷的温度变化、震动、电压不稳等考验,西屋公司最有名的军用管为VT-1与VT-2。

最初西屋的电话真空管称为TelephonoRepeaterElement,军用管则称VacuumTube。

1920年匹兹堡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无线广播局,在KDKA开播,引起很大回响,西屋以Aeriola的品牌投入家用收音机制造。

不过以西屋为名所开发的真空管数量并不多,美国主要的直热式三极管都是Radiotron的产品,有人认为是RCA制造,实际上像112、171、250、245等都是出自西屋手中,西屋在低周波功率管方面技术领先。

通用电器与真空管

通用电器以制造直流发电机、电动机、汽车引擎等而闻名,他们介入无线电通信也是从高周波发电机开始。

初期无线电公司为得到高周波连续功率而煞费苦心,最初使用电弧式发信机,但工作不稳定。

后来想到利用电力交流发电机,并委托通用电器生产,1906年完成的产品只能达到10KHz频率。

不过通用预见此后的发展,于是积极投入,1913年完成200KHz,数KW出力的发电机。

另一方面,通用的研究室也很快开发出真空管,Pliotron(希腊语,多的意思)与Kenotron(希腊语,真空之意)为通用早期真空管的名字。

Pliotron很快朝大型化发展,1914年使用于67KM长距离小型高周波发电机调变实验成功;

而通用也发展出200KW的大规模调变发电机。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把技术加以活用,以克里夫兰的工厂为中心,生产了多种真空管,大战中约生产了20多万个,而西屋责生产了50多万个,对军方贡献良多。

后来居上的美国RCA

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征收了大西洋横断无限电信局(原隶属于美国马可尼无线电信公司),并致力扩充规模,将原来50W高周波发射机改为GE制造的200KW机器。

这部机器由GE免费提供,对当时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战争结束后,英国马可尼等待军方归还电信局,并计画在美国、欧洲设立多处据点大展鸿图。

美国海军得知马可尼的企图,于是说服GE公司,干脆买下美国马可尼,于1919年10月先成立RadioCorporationAmerica(RCA),第二年正式并购美国马可尼。

由于这层特殊关系,RCA顺利取得GE真空管销售权,同时积极投入无线广播业务,开发家庭用的机器。

1921年RCA推出纯钨灯丝的UV-216,成为一般收音机、留声机所用的整流专用真空管鼻祖。

图5>

1920年RCA/GE联合与AT&

T/WE缔结互相使用专利权的契约,次年WE加入这个Radio集团,以Radiotron的品牌销售真空管,并努力扩展真空管的用途,使得美国成为真空管的大本营。

GE制造由RCA负责销售的Radiotron,最初型号为UV-200、UV-201,外型和GE军用管类似,内部电极则完全更新,这些GE改良版,成为后来直热式真空管的标准形状。

由于上述复杂的协议关系,当西屋以自有品牌销售真空管时,引起RCA强烈不满,经过长期协调,1925年决定AT&

T与WE只能局限于民生用无线电收信机的制造和销售,西屋则另外成立一家格雷堡公司经营一般消费用的家电。

至于广播用发信设备、录音室用机器、电影音响系统、航空船舶的无线电器材,西屋另外成立Non-Associate公司来销售真空管。

1930年美国实施反市场垄断法律,这几家公司组成的「RadioGroup」宣布解体,有先见之明的RCA则早一步成立RadiotronManufacturing公司,买下GE的哈里逊工厂,开始自己生产收信管。

在Group解体时大家有共识,RCA在1935年以前可生产真空管,而GE与西屋在1935年后才能投入生产。

RCA为避免独占地位遭非议,1929年起开始授权给中小厂商参与制造真空管,这使得美国制真空管互换性良好,插座种类降到最低,比起欧洲真空管流通性更佳。

1936年,RCA发表了最早的束射管6L6,为业界带来一阵鼓舞。

束射管新增阴极同电位之束射形成电极,同时控制栅极与廉栅极的结合,虽然是从四极管发展而来,但它比五极管有更低的阳极特性、更高的效率,以及廉栅极电流低等特性,可以算是真空管发展史上的大跃进。

最早的6L6是黑色金属管,后来才变成玻璃管,被许多大型电唱机和扩大机所采用,输出规格为6.5瓦。

1937年底RCA同时发表输出4.5瓦的小型6L6,型号为6V6与6V6G,用于一般的收音机中。

以民生为导向的Philips

1891年在荷兰安特奥芬乡下由父子共同创业的Philips,到1903年已经成为欧洲第四大灯泡厂。

由于荷兰并未参加一次大战,所以并未投入军用管开发。

战后一位无线电工程师Idzerda要求替Philips制造第一号真空管,并以其名字IDZ命名,此人日后成立了无线电台而相当著名。

IDZ也是根据Audion改造而来,得到许多业余玩家的青睐,Philips在1919年改良为A、B、C三种型号,正式介入真空管制造与发展。

只做专业用真空管的WE

由于WE(WesternElectric)是世界最大电话公司AT&

T的制造部门,所以他们制造的真空管都以专业用途为主,几乎没有民生用管。

九0代兴起的300B热潮,把WE的300B捧上天空,这大概也是WE始料未及的。

WE很早就因应市场需求,推出104、205、211、212等三极管,同时还把205D、211D等运用在当时几乎独占市场的电影院扩大机上(Type42、43、46等型号)。

WE早期的直热式三极管,阳极为金属网(后改为黑色金属板)、氧化膜灯丝,电极顶部有陶瓷的支撑板,制作非常坚固。

1937年发表最早的超短波用真空管316A,戏剧性的将300MHz的传统界线一举提升到UHF频带,此真空管用于飞机的敌我识别系统,可见得WE在这方面的实力。

1938年,WE的300B问世,比RCA的2A3晚了几年。

这时已接近三极管的末期,但因累积了过去的技能,所以产生平衡性极佳的杰作。

300B和同厂的252A相比,只用6W的灯丝电力,阳极最大定格(450V/80mA)时可得到将近18瓦的功率(252A输出8瓦)。

比300B稍早的300A在1933年推出,300A的接脚是刺刀式的,为了与2A3竞争因此改成四脚的300B,它们构造、尺寸、特性完全相同。

由于300A/300B的优良性能与高信赖性,还有长寿命,不仅是用在WEType86、91、92等扩大机上,定电压电源等工业用、军用器材也都有使用,直到六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内的仪器都还用300B做电源稳压,它是美国直热式三极管告别世间珍存的一颗耀眼巨星。

1996年WE重开坎萨斯城的生产线,重整旗鼓让300B复出,但350美元一支的定价早已今非昔比。

其它经典真空管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真空管外,历史上还有许多经典名作。

WE284A,这是1937年WE为了对抗RCA的845所推出大型直热式三极管,当时WE86使用300B推挽输出有15瓦输出功率;

WE87则使用284D推挽输出得到53瓦功率,是当时有名的巨无霸。

WE的杰作还有军用直热式三极管VT52,输出只有2瓦,但声音与300B很像。

1940年WE为6L6束射功率管所做的专业版350B,也是久为人所津津乐道,外型与6L6G相似,声音浓密厚重。

在300B推出前的十年间,WE205D担任功率管的重责大任,它的声音是WE管中的佼佼者,但输出只有1.4瓦!

比205D更早的212A,在1921年开发完成,1937年改成212E,声音浓密又纤细,非常有特色。

211E则是在1921年开发完成,26年改成211A,在WE43扩大机上推挽可得9瓦的功率,声音快速雄壮。

美国另一家大厂RCA在1935年开发的6F6五极管,推挽输出有11瓦功率,可以说是后来6系列的开始。

1936年划时代的6L6推出,在McIntoshMC-240扩大机上有极佳的表现:

第二年推出的6V6输出功率4.5瓦,与三极管声音形成有趣的对比。

1928年开发的RCA250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支音响专用管,声音雄壮豪迈,它的出现刺激了WE开发252A与300A。

RCA845也是名管,是在VT4C(211)基础上开发的大型直热三极管,出力15瓦,鲜艳温暖有力的声音仍深受今日音响迷的喜爱。

而GE开发的VT4C(211),原本作为发信用发振管,出力19瓦,声音辉煌灿烂,与WE的211同样青史留名。

英国部份也很精彩,GEC(TheGeneralElectricCo.ofEngland)所推出的KT66与KT88,可以说是六0年真空管黄金时代最著名的产品之一,McIntoshMC275就以KT88为输出管,Quad以KT66为输出管,今天一支全新的CECKT88可抵金价。

GEC另有输出功率达30瓦的大型直热式三极管DA100(大小与GE211相仿),但留下的并不多。

Mullard的EL84/6BQ5与EL34/6CA7同样是杰出的高灵敏度五极管,EL84输出6瓦,EL34输出11瓦,甜美的音质令人难忘。

Osram所生产的PX25具有阴柔透明美感,与稍早的PX4都是英国著名的直热式三极管。

德国Telefunken在1930年代开发的三极管RS237、1960年代开发的EL156(推挽输出130瓦),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理性的特质,他们的小型管6DJ8也成了音响迷追寻的目标。

直热式三极管风潮二次大战后唯一使用WE300B真空管的家庭用扩大机是Brook10C。

这部机器备有2.4V和5V的灯丝组,可以替换使用2A3与300B,由于早期RCA的2A3物美价廉,又跟300B一样都是单一屏结构,除了输出功率较低外,音质相差不多,所以大多时候都用2A3。

后来为了降低成本,RCA把2A3改成双屏,音质有了变化,只剩300B独领风骚。

六0年代中期,虽然扩大机已经是晶体管的天下,一群法国发烧友却发现用单端直热式300B推高效率的号角喇叭,用来回放爵士BigBand演奏简直令人陶醉。

这个发现只在极少数音响迷中间流传,七0年代一位法日混血儿JeanHiraga把WE300B的玩法带到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回响,1973年「MJ无线与实验」杂志把WE称为梦幻管球,它的地位与日遽增。

1989年美国RichardernElectronics推出Cetron品牌的300B,更助长直热式单端三极管的热潮,连带的805、211、845、810、811等大型直热式三极管也从仓库中被挖了出来。

1992年大陆曙光厂也推出300B,然后九0年代重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