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1098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Word文件下载.docx

32. 

《儒林外史》吴敬梓 

33. 

王士禛“神韵说” 

查慎行、赵执信“南查北赵”沈德潜“格调说” 

翁方纲“肌理说” 

袁枚“性灵说”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南戏里的四大传奇:

《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

4、四大奇书:

神魔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英雄传奇《水浒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5、《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3、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主要的、完美的、甚至唯一的体裁。

主要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特点是:

分回标目,成为一种段落整齐,又前后连贯的结构模式。

它是通俗小说的直接源头,明代小说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获得巨大发展的。

试述“三言”在文学价值方面所表现出的三大贡献、二大特征 

三大贡献:

①塑造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娴熟的刻画人物技巧②通俗化、大众化、民间口语化,开创我国白话文学运动先河③面向现实生活作品,对城市生活、市民生活进行深远描绘,有时代感、生活气息,是小说与现实生活距离缩短,开创文人白话短篇小说的优良现实主义传统。

二大特征:

①高度的道德追求,大智大勇,至仁至义,真爱真谊,极忠极孝。

②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为了吸引读者,事情的诗词在之前盛行,对小说不是很受重视,因此为吸引人对小说的兴趣,使情节更曲折。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二拍”题材具体有哪些方面?

商题材,通过商人海外冒险表现商业发展,资本之一萌芽②1/3婚姻爱情,从情的角度写,是非曲直明确③1/6公安类,封建官吏草菅人命,贪赃枉法,利用职权冤枉他人。

妓女受屈却不诬陷他人,直接揭露社会现象。

“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

—1053?

),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曾任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

有《乐章集》传世。

柳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体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

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二、柳词题材内容方面的特色(P34-36) 

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再次,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第四,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第五,羁旅行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复杂心态。

三、柳词的艺术特色(P36-38) 

1、语言俚语、口语化,呈现出浅近俚俗的特点。

2、在表现手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总体说来,风格分别以豪健清雄、清旷简远、平淡自然为主。

苏轼的诗歌创作 

一、题材内容 

1、题材分类 

(1)社会政治诗(P59-60) 

《吴中田妇叹》、《荔支叹》等。

(2)精神生活诗 

包括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等。

2、苏诗思想内容的特点 

(1)批判现实一贯性 

(2)思考人生哲理化 

或感慨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或自我剖析,重视个体心灵的体认和内省,或超越苦难,超然物外,表现为宠辱不惊、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

(3)日常生活情趣化 

(4)文化生活艺术化 

二、苏诗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

2、以才学为诗 

(1)学博才高,触手成春。

P61 

(2)构思布局波澜起伏、变化开合 

3、以议论为诗 

苏诗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苏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毫无愧色,甚至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但柳词也有缺憾:

其一,一些慢词过于浅近俚俗,语言有时失之粗糙。

其二,一些情事的叙写,格调较为低俗。

初唐:

初唐四杰:

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并称,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才高位低,名大官卑。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糜,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糜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

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初唐四杰的杰出成就:

陈子昂:

A: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

风雅兴寄与建安风骨相合(既有美刺比兴,又不乏慷慨,注重声律、辞采之美,提倡健康而瑰丽的文字)

B:

《感遇诗十八首》上承阮籍,下启张九龄;

(十五):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C:

《登幽州台歌》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唐诗杂论》“以孤篇压全唐”

诗歌意境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

1、以月起题,以月结,使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

2、予旧题以新意,融诗情、画意与哲理为一体

盛唐:

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一、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常建、丘为等人。

他们的创作受陶潜、谢灵运的影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比较接近:

多偏重于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上偏于恬静、清淡,在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

他们的创作是继陶谢之后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一次新发展,创造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美境界,表现出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一种独特风貌。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区别: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三、评价“诗中有画”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2、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

3、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五、盛唐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这一诗派以描写边塞生活,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光为内容,抒写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的人生追求,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其意境雄浑开阔,其情调激越悲壮,诗体的运用上各体皆用,以七言歌行、七绝为主,代表作家:

高适,岑参,两人并称“高岑诗派”。

六、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特色

答:

[1]内容上,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壮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风格上,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

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

[3]抒情方式上,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

[4]语言上,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

岑参尚奇巧,刻意追奇追新,以新奇俊逸动人。

[5]形式上,高诗严整,对仗工稳;

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

[6]创作方法上,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七、七绝圣手王昌龄:

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八、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主要内容为:

(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如《将进酒》、《行路难》。

(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九、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

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十、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

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

一有感触就悲慨满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变沉郁顿挫之风,全诗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如其《哀江头》、《月夜》等。

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

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就有八层含义,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

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

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

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如《登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法度森然,又在严整的法度中有变化曲折、峰峦起伏。

十一、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

(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

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

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

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

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

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

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十二、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

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

(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要点是要求诗歌归于“雅正”,即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

尽管这种文学观念的提出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要,但把文学的实用功能强调到极端,忽视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容易造成艺术上的粗糙。

元结的诗歌理论代表了一种倾向,后来白居易等人的诗歌理论,就是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

元结的诗,一变盛唐诗人诗中的理想色彩,转向写人生悲苦和社会现实。

他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显示了元结的同情百姓的深厚人道主义精神,得到杜甫高度赞扬。

但他的诗有思想深度而缺乏艺术力量,如语言草率,质木无文,缺少美感。

十三、杜甫的律诗

(1)拓宽律诗表现范围和手法。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形式,即以律诗写组诗。

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律诗精品《诸将五首》等

(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晚节渐于诗律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4)篇法:

四联全对,尾联对结

(5)律诗的自由创作境界:

拗体。

总体意思:

既讲求音律又追求变化,其原则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代表作:

《题省中院壁》、《昼梦》、《白帝城最高楼》、《愁》、《至后》等

十四、李杜诗歌的异同:

1、创作思想不同:

李白的诗歌主要抒发报国无门,仕途坎坷的愤懑以及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

杜甫的诗歌由于生活的困顿与乱离的经历,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且对他们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杜甫也写了不少暴露黑暗政治的诗,但他写国家灾难和人民疾苦得到诗,占着很大的比重。

2、创作方法不同:

李白善用“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代替生活的逻辑,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杜甫善杜甫善写实,1,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如《兵车行》写咸阳桥头哭夫别子送行的场面,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天宝后期拓边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群众对拓边战争的态度与心情。

2,对客观世界观察的细微,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濛濛雨雾,无声无息地飘落,用一个“潜”字,一个“细”字,真是把春雨的神韵全传达出来了。

3,常常用描写与叙述,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3、创作风格不同:

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

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

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

他常常是一气直下,大有欲止不能之势。

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而且常常瞬息万变,驰骋于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来去无踪。

前人说他“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指的正是这一点。

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

你看他写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境界何等壮美!

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他有一首《登岳阳楼》,开首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登楼所见的一派壮阔景色。

接着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他骤然百感交集:

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

对于离散亲朋的眷念;

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

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是没有千言万语,只说出了一句: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强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涌流出一股潮水。

但这已经够了,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吐露出来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

4、创作领域不同:

(一)李白诗歌地位—承前启后。

1,李白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2,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指出建安以后的六朝“颓风”和梁陈“伪体”背弃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并有了更大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二)杜甫诗歌地位—继往开来

1,集古典诗歌的大成。

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与屈原相似的深沉忧思。

屈原与杜甫当然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表现的忧国忧时却同样至诚。

在杜甫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

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面对史实而不回护,正视历史。

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

小雅》的影响。

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显然又与《离骚》相近。

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他的诗也和前辈诗人有各种联系,如《前出塞九首》中“驱马天雨雪”,来自鲍照的“北风驱雁天雨霜”。

2,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杜甫在现实注意诗歌上继承了《诗经》的特色,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

可以说他的写实风格发展到了我国诗歌的顶峰,上面写杜甫写实方面已经讲到,在这方面他达到了极高成就,堪为典范。

3,新乐府诗歌的开拓者。

白居易的乐府诗成就是伟大的,但他是在杜甫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杜甫的新乐府思想极大影响了后世创作。

中唐:

二、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发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这一诗派突出地体现了中唐诗歌求新求变的追求。

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在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三、韩孟诗派理论主张:

1、不平则鸣说:

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揭示创作原因,肯定特定创作心理;

2、笔补造化:

a、创造性的是个思维;

b、对物象、主观裁夺,随感情而选择意象,任己驱遣;

c、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

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五、新乐府运动:

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这类诗的特点是:

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六、长吉体:

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

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七、李贺诗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

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