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853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高中新教材翻着课本答高考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B、C选项,必修三第38页,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而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

A选项必修三第36页,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症。

D选项,必修二第90页,抗维生素D佝偻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

第3题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A.选项正确,必修一第47页,见下图。

B.必修一第41页,由课本原文可知,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用高倍显微镜。

C.选项正确,必修一第26页,见下图。

D选项正确,必修一第67页,见下图。

第4题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个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A.必修二第87页,由课本原文可知二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经减数分裂而来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附课本减数分裂图解)

B、D.必修二第86页,由课本原文可知染色体组中确实包含了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B选项正确,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D选项中的DNA的碱基序列不同也是正确的。

C.必修二第36页,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是一种特殊的器官发生现象,实际上是关于雌、雄蕊的发育问题。

对于雌雄异株植物来说,细胞内的性染色体决定了性别分化,如女娄菜的XY型,而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它们的体细胞内不存在性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比较复杂,一般由2个或2个以上基因或复等位基因决定,如玉米。

所以高等植物的染色体中不一定含有性染色体。

第5题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这道题考察了同学们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理解,如果能够清晰的理解水分子可以透过原生质层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的这个原理,再结合课本中的下图所示的资料分析,加上题干中提示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即可知无论是甲溶液还是乙溶液浓度升高均因为水分子被叶细胞吸收,浓度降低则是水分子由叶细胞流出,且可能会引起叶细胞质壁分离,由此得出A、B、C正确。

D答案的错误在于由题目可知甲溶液单位体积糖分子数目是小于乙溶液的(甲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两倍且两溶液单位体积中溶质质量相同), 

若乙溶液浓度升高,说明水分子流向叶细胞,则叶细胞浓度大于乙溶液浓度,更大于甲溶液浓度,所以可能从甲中吸收更多的水,但由于受到细胞壁的限制,无法确定最终净吸水量(一般净吸水量是由溶液的浓度变化量来确定的,在这里也无法确定溶液的变化量)。

第6题

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

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这道题考察了同学们对于群落演替内容的理解。

由于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参考下方三角洲形成图),最初周围是海水环境,所以生长着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三角洲的逐渐形成,水生环境受到淡水的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当三角洲突出水面形成陆地时,草甸植物群落逐渐形成。

课本上提供了利用植物群落演替原理进行恢复生态学应用的例子,强调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适应性。

第29题

29.(10分)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内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

回答下列问题: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GAA

GAG

酪氨酸

UAC

UAU

组氨酸

CAU

CAC

(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

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得到编码的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

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考察了同学们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理解,从必修二课本上63页和66页的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蛋白质合成时需要的核酸分子有三种,除了题目中说的mRNA以外,还有构成核糖体结构的rRNA和携带氨基酸的tRNA。

由于题目中说到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位来说,mRNA的合成也就是转录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mRNA执行功能的部位位于细胞质,RNA聚合酶执行功能的部位在细胞核,由于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合成部位在细胞质(答案出处已在图片中标出)。

第三小题考察了同学们对于密码子简并性的理解,即同一氨基酸可由两个或多个密码子决定。

可以先对应密码子表写出氨基酸序列为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再结合三处碱基替换但氨基酸序列不变的题意,将序列中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替换为另一个密码子保证氨基酸不变但是序列替换三处,得到UAUGAGCACUGG的序列。

第30题

30.(9分)

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波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

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

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填“有"

或“没有"

)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考察了同学们对细胞器功能的理解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题中,由于实验目的是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所以要保证细胞破碎后暴露在B液中的细胞器结构完整不能失活,所以B液可以模拟细胞质基质的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可结合课本中对于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等内容理解如何保持细胞器结构完整功能不受影响。

第2小题中说到将葡萄糖彻底分解,联想到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是可以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所以上清液中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所有物质条件,即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

第3小题中问到若破坏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照光后是否有氧气释放,结合叶绿体结构和光合作用具体反应场所等知识即可回答是可以产生氧气的,因为产生氧气的场所并不是叶绿体外膜和内膜而是类囊体薄膜。

第31题

31.(9分)

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

(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______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

(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

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_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同学们对剧烈运动时身体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的理解,第一小题较基础,在必修一课本上96页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剧烈运动导致氧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

第二问中问及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种类和该激素的功能,均能在必修三课本26页中找到答案。

第三问中问到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什么?

虽然在课本中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但是在必修三课本第1页和第9页的两个提问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补充无机盐或者电解质呢?

必修三课本第5页给了详细的回答。

第32题

32.(11 

分)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 

D/d 

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

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

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

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 

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

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3:

1、叶色的分离比为1:

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

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同学们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给予的条件:

甲与丙杂交,子代均与甲相同,类比孟德尔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甲和丙的性状均不同全为相对性状,说明甲为显性纯合子,甲的性状均为显性性状,丙均为隐性性状,第一问的答案即为甲的三种性状——板叶、紫叶、抗病。

再根据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子代出现了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即每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测交结果。

再结合第一问的显性性状,即可得出每个植株的基因型——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根据第一问的显性性状和第二问丙和丁的基因型,可以推出第三问丙和丁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

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第四问中,利用推出的乙的基因型为AabbDd,通过对孟德尔定律推演过程中熟悉的子一代杂合子自交,自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3:

1和子一代测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即可推出植株X的基因型为:

AaBbdd。

第37题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 

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并对其进行了研究。

(1)在以淀粉为底物测定A3酶活性时,既可检测淀粉的减少,检测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也可采用斐林试剂检测____________的增加。

(2)在A3的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通常会在凝胶中添加SDS,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确定A3的最适pH时使用了三种组分不同的缓冲系统,结果如图所示。

某同学据图判断,缓冲系统的组分对酶活性有影响,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在制备A3的固定化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 

1点即可)。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同学们对酶的理解,第一题比较基础,答案在必修一中已经涉及,分别是碘液和还原糖(或葡萄糖)。

第二题中涉及到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考察了同学们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的作用,在选修一课本中有清晰的介绍(如下图)。

所以功能是消除蛋白质所带静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和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根据题目图中所示,在相同pH时,不同缓冲系统条件下所测得的相对酶活性不同,在排除了pH对酶活性影响后,证明了缓冲系统中的成分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最后一题的答案也在课本中有明确的讲解,如下图所示,不采用包埋法的原因是酶分子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第38题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生态工程的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

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__________。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同学们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工程的理解,第一题的答案在必修三110页,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中有明确阐述。

第二题的内容关于“无废弃农业”,在选修三课本生态工程第一节中有详细阐述。

答案非常的清晰,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

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同时,在沤肥的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主要进行了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所以这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第三题中涉及的污水净化过程在选修三生态工程的第二节中也有明确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比如种植能吸收重金属的水生植物,再从这些植物种回收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