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64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生资料文档格式.docx

科研机构;

理论研究;

性教育;

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二.主要学说道、儒、释、医、武、杂、墨、法——佛家的融合

(一)儒家养生学

1.核心仁义道德、行为约束规范

2.主要人物

孔子——儒祖①提出“智者寿乎、仁者寿乎”

②为《素问》饮食、起居、劳逸三种养生提供了基本内容

③对自然六气、雷电变化应变,故《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④重视食养“食勿求饱”“色恶不食、恶臭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浆不食”

子思——孔子之孙著《中庸》强调养生“中和”,是调节情志法,

《内经》病机十九条由来

孟子——孔子的学生充实精神养生内容

①不动心先静神,静能生动②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

③思诚与天地一致,精神与自然一体④养浩然之气

荀子——孔子的学生提倡根据实际适当满足欲望,“从所可”

(二)道家养生学说

1.核心虚静无为、效法天地——强调与自然一体、返朴归真

2.主要人物:

杨朱—晚于孔子、先于孟子,春秋战国人,孟子之世孙、杨、墨三学斗之一

强调不为利、淡名利。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老子—提出①虚恬淡虚无、去欲②去欲少私寡欲、不贪“不欲则静,天下大定”

③静静以制动、制躁④去己忘我(不介意生死方能生)

庄子—提出恬淡虚无、任乎自然。

其理论较完善李约瑟评价其为世界科学源头

复习思考:

1.中医养生始成于何年代?

2.儒道两家养生学说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代表人物有哪些?

第三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命

(一)生命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生命观提问:

中医是否科学?

1、生命起源的物质观

2、人是自然物质的产物

①诞生于自然物质变化②生存依赖于自然物质

“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类生命源于天地日月,特别是太阳的火、地球的水;

人类生存水火仍是基础。

“四时之法成”:

人类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天人为整体、

认识和改造自然是生存基础。

(二)运动形式

1、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气”的聚散、散、离、合

2、最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三)维持与死亡

1、阴阳是生命的根源①人本于阴阳②养生之要协调平衡阴阳

2、五行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及协调系统

①阐明人的物质性与整体性②疾病、衰老及死亡与五行相关③养生之要协调平衡五行

3、脏腑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①五脏为龙头的五大功能单位推动生命活动的进行

②脏腑与养生激发、增强各脏腑功能,协调平衡脏腑之间功能

4、精、气、神是生命的三宝

①精影响人的生长、生殖与繁衍及壮、老、已;

影响人的脏腑功能活动

②气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表现为原动力,关系生长壮老已,激发脏腑经络功能

③神主宰生命活动、促进精气化生

④养生与精、气、神的关系

共同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精:

决定生命体形成与存在三者充足

气:

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生命力旺盛

神:

主宰生命活动健康长寿

相互关连、互为生存精气

↖神↗

养生之要积精、聚气、全神

5、经络是生命的联系与运输系统

①作用运行气血、供养全身;

联系全身、使结构完整;

协调平衡人体阴阳

②病理经络不通、气血不足关系病、衰、亡,

是阴阳失调、五行紊乱、脏腑衰退、精气神不足基础

③养生之要保持经络通畅、经气旺盛

二、天年

(一)概念

1.寿命指自然界一切生物固有的生存过程。

2.平均寿命指某一范围的生物群体的寿命均值。

3.天年是天赋的年寿,指人的自然寿命限数,又称人类寿限。

(二)天年及寿命推算

1.估计现代医学:

较为统一的是120岁

2.个人推算(粗略法)

个人寿命(L)=当时当地人均寿命年(ML)+(±

)寿命系数(K)

(三)生命过程中的寿命积累

1.家族积累婚姻\生殖:

父22~40、母20~38岁间

受孕:

生物节律最佳期。

孕育:

母注意行为生活和胎教

幼儿护养:

重视营养、行为习惯

2.自我积累注重养生育体,优化行为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宣布:

健寿因素,60%自己,15%遗传,10%社会,8%医疗条件,7%气候

最近认识:

良好的教育是重要因素

(四)健康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均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

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

2、心理特征精神愉快、记忆良好、适应社会等。

三、衰老

(一)概念

1.定义是一切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的必然过程,表现为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

和机能的衰退过程。

衰老是老化的结果,老化是衰老的动态过程。

自然生理性\病理性

2.生理衰老划分古代:

﹥50岁联合国规定:

﹥65岁

现代:

老年前期45-59岁青年老人60-74岁

老年老人75-84岁高龄老人﹥85岁

(二)原因

1.早衰因素社会因素、体质秉赋、七情太过、自然地理气候环境、

饮食起居劳逸失度、疾病

2.原因机制

[中医]①阴阳失调自身阴阳偏胜偏衰及低水平平衡(二衰);

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失调

二学说:

阳常不足(人动多静少)

阴常不足(精易损难成)有调查表明:

占自然衰老62.8%

②先天不足,肾精气虚衰女七七、男八八;

纵欲加快损耗,造成阴阳失调

③后天失养,脾胃虚损饮食、起居、运动、劳逸等均由脾胃及衰老

④脏腑自然亏虚心(50-60岁难主神)肝(50岁阴气衰,七八衰)

肺(80岁气弱)脾(70岁气虚)肾(90岁焦)

⑤精衰、气耗、神伤是根本原因固精派、调气派、静神派

⑥疾病加速衰老进程

[现代医学]

①大脑衰退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学说)②免疫学说③自身中毒学说④自由基衰老学说⑤生物钟学说⑥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⑦体细胞突变说⑧遗传误差学说⑨衰老色素学说⑩蛋白质交联学说⑩溶酶体膜损伤学

(三)征象

1.一般表现2.衰老程度评定表

程度症状

1分

2分

3分

4分

精力

健忘、能适应不同环境

胆怯,不能处理突发事件

精神忧虑,不能处理日常事物

独自居处,怕与外界接触

体力

可做轻体力劳动,易疲劳

可做轻体力劳动,休息后仍疲劳

不能做一般家务劳动

生活基本自理

动作

精细动作欠准确

行走0.5公里劳累或上下楼吃力

腰弯背驼,行走不稳

行走头摇肢摆不能外出

语言

迟缓

欠流利

重复

经常失误

睡眠

约6小时,无不适

约6小时,多梦乏力

约4小时,头晕乏力

睡眠不实,多梦乏力头晕

饮食

日5-6两,无择食

日4-5两,择食

日3-4两,易饥易饱,择食

日3两以下,择食,多餐易饥

两便

夜尿1-2次,量少

夜尿2次以上,便溏或便秘

夜尿3次以上,不畅,便溏或便秘

夜尿3次以上,淋漓不尽

皮肤

皱纹较多

松弛,弹性差

松弛,弹性差,粗糙无光泽

松弛,弹性差,无光泽,静脉隆起

老年斑

量少,隐约可见

量少,较明显

量较多,明显可见

量多,明显可见

脱发

毛发稀疏

前或后顶脱发

前后顶均脱发

全头毛发稀少

齿脱

齿松未脱,牙龈无萎缩

齿松有脱,牙龈轻度萎缩

齿松脱多,牙龈无中度萎缩

仅有几颗齿,牙龈重度萎缩

白发

白两鬓

花白,黑多白少

花白,白多黑少

性功能

女子经闭,男子性功能减弱

性功能低下,女子乳房萎缩

性欲减退

性欲消失

听力

耳鸣耳聋

需大声交谈

交谈困难

耳聋

视力

眼花300度以下,或视力0.7以上

眼花300度以上,或视力0.4以上

眼花500度以上,或视力0.4以下

眼花800度以上,或视力0.3以下

抗病力

不耐寒冷

易感冒,不耐寒冷

易感冒,不耐寒热

不耐寒热,感冒不易治愈

本表根据衰老常见十六个症状和征象,以其表现轻重划分四级,按1、2、3、4分计算分值,最高分值64分,累计分超过30认为进入老化期,积分越高衰老程度越重。

四、天人相应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相关。

(一)生气通天

1.四时变化与人体关系与情志、气血、脏腑经络、发病相关

2.昼夜晨昏与人体相关阳气白天趋向表,夜晚趋向里

3.日月星辰与人体关系生物节律受月的盈亏影响,因月球引力对海潮影响,同样影

响人体的体液(生物潮——强大的磁力)。

4.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体质和疾病差异

(二)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1.遵循自然界正常变化规律

2.慎防异常自然变化影响自养、远害、改造——“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

(三)人和社会的统一观社会——心理——医学

五、形神合一

有形组织器官及精气(形)等人体物质调养与精神情志思维(神)心理活动养护相结合,互相为用、协调统一

(一)生命观

1.神为生命之主

2.形为生命之基

3.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二)形神共养

1.守神全形调神第一2.保形全神重点保养精血3.共同协作动静结合养生

六、动静互涵动不离静、静不离动,动静相互对立与依存。

(一)生命观

1.静是生命的内质

2.动是生命的外质

3.动静结合与适度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二)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

1.静以养神2.动以养形3.动静适宜不妄作劳、常欲小劳

七、协调平衡

指机体各部分自身生理功能动态平衡;

机体功能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

(一)与生命活动

1.自身

2.天人物质的出入排泄;

天地的变化和人体的功能状态平衡。

(二)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

1.传统法诸多养生保健围绕

2.新方法元素平衡保健法:

强化营养(基于五行学说)

交替运动平衡法:

体脑交替;

动静交替;

上下交替;

左右交替;

前后交替

八、正气为本

指中医养生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以达健

康长寿的目的。

(一)与生命正气是生命之根

1.是机体健壮的根本所在

2.抵御外邪、防病健身、促体康复的根本要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保养正气重在保养脾肾养外不如养内,养内突出精血,重在脾肾

1.保精护肾2.调养脾胃

1.根据中医的生命与生命基础理论,认为养生之要在于什么?

2.精、气、神在生命中居于何地位?

3.解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4.天年、衰老、寿命、平均寿命的概念如何?

人类天年的估计值是多少?

5.中医如何解释衰老的发生?

现代医学有哪些衰老学说?

6.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的养生含义是什么?

养生重点如何?

第四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一)含义协调脏腑是中医养生学的指导原则,是使各脏腑之间保持功能的平衡。

(二)原理脏腑互相相关、藏和泻有序

(三)要求

1.强化脏腑协调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活力

2.脏腑失和则及时调整,纠正偏差

二.畅通经络

(一)含义养生应注意使经络气血畅通,经气充盛

(二)原理经络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以通为用,其畅通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三)要求(方法)

1.活动筋骨以求气血畅通

2.开通任督两脉,营运大小周天

三.清静养神

(一)含义养生活动中应时常注意静而不思、养而不用和用神不过。

(二)原理神易动难静,极易耗伤

(三)要求运用各种养神方法,其中以“恬淡虚无”、“少思虑以养神”、乐观专一为要

四.节欲葆精

(一)含义养生应以节制欲望,保养人体全身精华和肾精为要旨

(二)原理精是生命的核心

1.节欲不纵欲2.保精通过各种养生保健促进精的充足

五.调息养气

(一)含义注意应用调整呼吸对人体养气的作用

(二)原理正气包含内容诸多,养气从保养元气和条畅气机入手,调息可条畅气机

(三)要求调息与导引等方法结合,互相促进效果

六.综合调养

(一)含义养生必须整体和局部着眼,注意生命活动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二)原理整体观

(三)要求

1.养宜适度恰到好处,合其常度。

2.养勿过偏方法不偏。

七.持之以恒

(一)含义养生的经常化和始终一生

(二)原理日常生活反应和影响人的精神、物质及行为,是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的综合

1.养生贯穿一生2.练功精专3.重在生活化

八.适应自然

(一)含义养生应与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及地理环境等自然现象和条件相适应协调

1.天地万物一体2.人自身为整体3.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1.顺应天时①顺应四季②顺应昼夜

2.适应环境①适应地理环境②利用特殊环境

3.预防气象病①预防季节流行病②气候突变诱发病③冬防老人易亡病

九.预防疾病

(一)涵义指养生延年益寿之先决条件是重视疾病预防。

(二)原理疾病是人体阴阳五行、脏腑失调、精气神形损伤的最重要而直接的原因

1.扶助正气2.控制病邪与诱因①预防用药②起居卫生③饮食卫生

3.已病速治

1.各养生原则的涵义是什么?

2.各养生原则实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五章精神养生

一.精神养生的概念和精神的内容

(一)概念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指导下,通过颐养心神、调摄精神、调济生活

等法,保护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二)内容

1.精神状态广义的神—思维意识、精神神识、感知运动及其反应心神为主导

五种神志的综合反应—神、魂、魄、意、志,具此五者为人

2.精神情绪(情志)人对客观外界事物通过大脑反应出来的外部表现:

七情——情感

二.情志变化

(一)情志变化的保健作用

1.正常适度益于健康——过久过剧最使人短命

2.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病理因素

3.对健康的影响

(一)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

性质分类良性——喜恶性——其它

程度分类爆发性——气血逆乱——暴病、急病、甚至夭亡如暴盲、暴聋、卒死

渐渐性——气血失调——积郁成疾

(二)个体差异

1.体质2.性格3.年龄4.性别

三.原理

(一)精神与五脏相关,养精神即养五脏

1.五脏藏精化神,神定益、乱则害五脏

肝藏血,血舍魂五脏强盛精气充足——精神充沛、五志正常重在清

脾赃营,营舍意神定魂清意安魄宁——精不走舍、益于五脏静养神

心藏脉,脉舍神不被外

肺藏气,气舍魄物所困

肾藏精,精舍意

2.七情生于五脏,情志过适益害五脏

肝志在怒五脏正常则七情适度,失常则七情异常(肝气虚恐、实怒

心志在喜心气虚悲、实笑)

脾志在思七情调五脏,调情志则心静,五脏正常。

过急则内伤五脏

肺志在悲

肾志在恐心为大主

(二)精神与气血相关、养精神即调气血

1.生理气血充养精神精神驾御形体、调节气血的生成与输布

2.病理气虚神疲,气逆(滞)则烦;

血虚神不安,失血神厥;

气血逆乱则神志失常

精神过用情志不节,则气血受耗神气不足;

气滞血瘀五志化火百病生于气

(三)祛疾御形

1.祛疾精神创伤通过精神养生降低其负作用

良性情绪促进疾病好转、全愈、缩短病程

2.御形神御形

通过精神意志使人按规范和准则工作、生活和学习,保护形体、保持健康。

故养精神、练意志、陶冶情操十分重要。

四、精神养生原则——“精神内守”即“独立守神”“形神统一”

(一)含义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精神神识)及心理状态(情志)进行自我锻炼(不

依靠外力)、控制和调节,使之与机体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增强。

(二)作用1.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既病守神助疗益复

五.调摄方法

[调神养生]

(一)清净养神要点:

首在静养

1.少私寡欲减少私心杂念、减低对名利物质的嗜欲

明确私欲危害,以理收心

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

2.养心敛思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二)立志养德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活目标和追求,通过道德风貌精神调摄,促进身心健康

1.坚定信念2.道德修养

(三)开朗乐观

1.性格开朗2.情绪乐观

(四)保持心理平衡

1.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

2.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调摄情志法]

(一)节制法调和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

1.遇事戒怒2.宠辱不惊

(二)疏泻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尽快

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

1.直接发泄2.疏导宣散

(三)转移法(移情)改变思想焦点,或改变周围环境,或脱离不良因素接触的方法。

1.升华超脱2.移情易性

如:

棋琴书画

(四)情志制约法(以情制情)

1.五脏情志制约怒制悲、思、忧;

喜制怒、忧;

恐制喜;

思胜恐

逗之以笑、激之以怒、惹之以哭、引之以恐——因势利导

2.阴阳情志制约阳性情绪:

喜喜怒惊怒喜喜爱

阴:

悲怒恐思思忧恶恨

3.运动移情

[综合调理法]

(一)保持乐观

1.主观上清净养神

①适嗜欲、忌过嗜②慎劳神——抑目掩耳\神用专一

2.与客观环境相适应①善于思②随其俗

(二)调和喜怒使喜有节、怒有度

1.养精保神和喜怒

①不为一事喜、不为一事怒

②少言少语少劳心善养五脏、不乱耗精费神

③举止适宜,不为纠葛所累

2.调心养性控喜怒

①调心性豁胸心②养德性

3.虚静怡神制喜怒

①休闲怡养制过喜怒②神用专一、淡薄名利

(三)消除忧愁

1.养性除忧①客观看待自己②多予少取③宽仁为怀

2.增智排忧①思虑有方②果断处理③顺其自然

(四)减少思虑

1.劳逸结合2.清心寡欲

(五)避免惊恐

1.安定平和的生活环境2.为人善良、光明磊落而正直3.排除人为惊恐因素

1.何谓精神养生、精神内守(独立守神)?

2.精神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根据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可以将情绪分为哪些种类?

4.调摄精神和调摄情绪有哪些常用方法和措施?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一.养生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一)定义养生环境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外部条件。

(二)分类形成划分:

自然、人工

性质划分:

物理、化学、生物、社会

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一)对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

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

海岛、多林木风景优美地区

(二)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

地壳化学因素分布异常;

有害的放射性物质

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能源利用的五大物质——SOxNOxHcCo颗粒物

水源和土壤污染:

污物

危害:

1.急、慢性中毒2.致癌作用3.致突变作用4.致畸作用5.免疫功能下降或异常免疫(变态

6.其它

三.居住环境与健康

(一)住宅环境

1.选址依山伴水最佳

2.朝向座北朝南(调节室内温度利于采光2.5-4h/日)

3.因地制宜符合各地区和不同风格的房屋结构。

(二)主要的不良环境因素举例

1.异臭2.噪声

(三)预防保健措施

1.绿化环境2.搞好环境卫生3.治理污染

四.室内环境与健康

(一)理想的居室环境

1.结构

2.微气候

夏季:

温度21-32℃,最适范围24-26℃;

气湿为30-65%;

气流速度0.2-0.5m/s,﹤3m/s

冬季:

16-2030-450.1-0.5

3.采光自然光照:

北方应南向居室,﹥3小时;

人工照明:

照度足够,稳定分布均匀、避免刺眼、光谱近自然,防过热和空气污染。

4.通风厨厕通风应良好;

主室夏季能形成穿堂风。

(二)不良的室内环境

1.潮湿阴暗2.空气污浊

1.改良房屋结构

2.搞好自然通风

3.防治室内污染

4.美化居室

5.香味净化空气

何谓养生环境?

居住环境和室内环境的主要预防保健措施有哪些?

第七章起居作息与养生

起居调摄主要指对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以达到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起居有常

(一)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1.调养神气2.提高人体适应能力

(二)失常的危害早衰和短寿

(三)建立科学的作息制度

1.四季规律起居与四季阴阳、寒热相应,符合自然规律

2.一日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行夜卧与自然相应

3.每日合理作息

①晨起与日俱兴

②劳作8小时工作,脑体调节、姿势变换符合要求;

定时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