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9712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个人和集体运动

三.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适量运动有良好作用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动能;

增强心肺功;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增强免疫能力;

减肥;

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量的影响

2.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器官疾病;

内脏器官疾病;

代谢障碍性疾病;

其它

四.关节活动技术

主动运动:

改善循环,松解粘连,牵拉挛缩的组织,提高ROM

主动助力运动:

器械练习如体操棒、肋木和肩肘踝关节练习器、悬吊和滑轮练习

被动运动: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关节松动技术和持续性被动运动

五.关节松动技术

1.定义:

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2.基本手法

摆动:

屈伸外展内收

滚动:

近远端骨关节面接触点同时变化

滑动:

远端骨表面的同一点接触近端骨表面的不同点

旋转:

移动骨表面的一点绕轴作圆周运动

分离和牵拉:

两骨的分开

3.手法分级

据手法的幅度分四级

4.治疗作用

促进血液、关节液流动,改善患处营养,加强组织修复,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

通过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来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保持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活动性

5.临床应用

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疼痛肌肉的紧张及痉;

禁忌证:

恶性疾病未愈合的骨折

六.软组织牵拉技术

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改善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从而提高ROM的治疗方法;

同时有预防或降低肌肉肌腱受伤的功能。

1.牵拉种类

手法牵拉:

牵拉的方向,速度,持续时间。

一般10-15秒,重复3-4次。

机械装置被动牵拉:

小强度长时间,大于20分钟

自我牵拉

适应证:

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引起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ROM下降

禁忌证:

感染,新近骨折,软组织和神经损伤,神经吻合术后1月内,严重的骨质疏松

3.注意事项

先评估,了解关节受限原因;

放松体位;

先热疗;

避免过度牵拉

七.肌力训练技术

肌力是肌肉在收缩时表现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现.

1.主动助力运动:

适于肌力低于2级;

徒手助力运动和悬吊助力运动

2.主动运动:

肌力大于3级

3.抗阻力运动:

等张抗阻训练:

向心,离心运动,阻力大,重复次数少,有利于发展肌力;

阻力中等,重复次数多,有利于发展耐力。

渐进性抗阻训练:

(progressiveresistenseexercisePRE):

10RM(repeatedmaximum),1/210RM10次,3/410RM10次,10RM10次。

每周调整。

4RM,6RM,8RM.;

等长抗阻训练(isometricexercise);

5-10秒收缩,20次,20秒休息。

角度影响。

等速运动(isokinetics):

Cybex,Biodex,Kin-com

4.注意事项

心血管反应;

掌握好运动量(痉挛时);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八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treatment,NET;

主要有Bobath技术,Brunstrom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

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以神经的发育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应用多种感觉重复强化训练,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循序,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的过程;

在治疗中强调先作等长练习,后做等张练习;

先练习离心运动,后练习向心运动;

先对称性运动,后不对称性运动。

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多方参与。

脑损伤后常出现的异常姿势和反射

典型痉挛模式:

上肢、下肢

联合反应:

一侧肢体的运动引起对侧肢体的肌紧张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

又前庭反射仰卧-伸肌紧张俯卧—屈肌紧张

共同运动:

活动一关节带动邻关节或整个肢体

九.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relearningprogram

MRP强调早期练习,反复练习,练习越多,功能重组越有效,而缺少练习可致继发性神经萎缩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经突触。

MRP由七部分组成:

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仰卧到床边坐起,坐起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步行

十.运动治疗处方

对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通常由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平时对运动的爱好及对运动的耐受能力,为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

1.运动治疗项目type

耐力性endurance:

跑步步行游泳;

力量性strength;

放松性relex;

矫正性:

脊柱畸形,内脏下垂

2.运动治疗量

(1)运动强度intensity

心率HR,最高心率maximalheartrate,靶心率或适宜心率targetheartrate,submaximal,heartrate

MHR=210-AGETHR=180(170)-AGESHR=195-AGE

MHR达到标准:

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

ST段下移,运动负荷增加而BP下降10mmHg,HR已到该年龄的MHR

机体耗氧量oxygenconsumption最大耗氧量VO2max

强度大小:

大约70%,

中等50%-60%小约40%

运动强度intensity

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亦称梅

1MET=3.5ml/kg.min

主观感觉法

(2)运动频度frequency

大运动量,隔日;

中小运动量,每日

(3)单次运动时间duration

三部分:

准备,练习,结束;

THR时间长于10MIN

3.注意事项

掌握好适应证;

循序渐进;

持之一恒;

个别对待;

及时调整;

局部与整体结合;

动静结合

减重训练

作业疗法occuptionaltherapyOT

定义OT:

职业治疗职能治疗是为复原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作业名称分:

木工编织粘土

皮工制陶手工艺电气装配与维修

日常生活活动治疗性游戏认知书法

绘画园艺计算机操作

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类

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

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

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

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

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

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作业;

用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

常用OT

一、促进身体活动功能的训练

根据机体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有针对性采用适当的作业活动增大关节范围,增加肌力,改善运动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耐力,改善对运动控制。

(一)用于增强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活动

增强肩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治疗方法有挂线作业、打捶作业、穿梭作业等。

(1)挂线作业:

在木框上挂线的活动,可改善肩关节外展内收、内外旋和前屈功能

(2)打捶作业,利用上肢的一上一下惯性运动,改善肩关节前屈、上举、内外旋,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3)穿梭作业:

肩关节处于o位时,利用长梭子、穿梭纬线织物,可改善肩内外旋和前臂旋前、旋后功能。

(4)其它:

油漆、打蜡及擦窗等

 

改善手功能的各种训练活动

柱状或圆盘状插件练习

橡皮筋游戏、及多种电子游戏等

(二)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活动

肌力减退的原因:

常常是因为骨折、术后、或某些疾病长期废用引起的肌萎缩造成的肌力减退。

早期可选择一些增强肌力的活动

方法:

木工、粘土、搬运提举作业等。

这些活动是靠患肢进行重复性活动,可增强肌力及耐力,作业强度可用力臂长度,上下活动幅度和重量来调节。

(三)用于改善协调性的作业活动

训练上肢的肩、肘关节粗大运动和手指关节微细运动的协调功能。

方法包括改善粗大运动协调性作业、改善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改善粗大与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等。

1.改善粗大运动协调性作业

(1)砂磨板作业

(2)拉锯作业:

用横把或竖把的双(单)手拉锯锯木,根据锯台高低,分别取适宜体位。

2.改善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

微细运动是指手指的伸屈、内收、外展、对掌、抓握等运动功能。

(1)方片组装:

利用对掌动作组装塑料方片,拼成立体图案。

(2)镶嵌作业;

将不同颜色马赛克小瓷片粘贴在铁板上。

这需要用于指拾起小瓷片,作很精确的协调动作。

3.改善粗大与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

选择从躯干到肢体,从近端关节到远端指间关节在内的协调运动作业活动

(1)塑型作业:

增强上肢肌力,改善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确能力。

如把塑料泥作成线条状、盘状、板状、圆柱状和球形,分别训练拇屈、伸肌、外展肌、对掌肌、骨间肌、指屈肌、伸肌的肌力、协调性等运动功能。

(2)粘土造形作业:

需要比较粗大运动的协调性,具有增强上肢伸肌的肌力作用。

(四)改善平衡功能失调的作业

套圈作业、滚球作业、推独轮车作业等。

训练重心转移及修正

1.套圈作业要根据患者躯干保持平衡的能力,确定其在坐位还是在站立位进行。

2.滚球作业滚球是木制的。

在投球时,身体向前迈出几步的动作,要求身体保持动态平衡;

在完成投球动作停步时,则要求保持静态平衡。

这一动一静地保持身体平衡动作训练,有利于平衡功能的恢复。

还有如独轮车

(五)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活动

选择符合患者兴趣的作业,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经常转换姿势,或交替做其它工作是使关节得到休息

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包括进食、更衣、用厕、出入卫生间、转移及家务活动等。

首先要评定。

原则:

由易到难,由协助到独立。

几种常进行的训练如下:

(一)活动与转移训练

1.床上运动训练

翻身运动训练:

健侧患侧

卧—坐转换训练:

由仰卧位先翻身至侧卧位,然后将下肢移动到床沿,坐起,卧下。

截瘫可仰卧位坐起。

坐—站转换运动训练:

站起,坐下。

床上转移-仰卧转向侧卧

偏瘫患者:

转向健侧有困难。

训练时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再用健手握住患手,先上举到患侧,然后突然摆动向健侧,利用惯性将躯体翻向侧方,同时用健腿托在患腿下方,帮助患腿完成转移。

床—椅转移运动训练:

包括床上与座椅、床上与轮椅间的往返转移等。

以偏瘫病人从床上到轮椅转移为例,其步骤是:

将轮椅置于病人一侧;

病人取床边坐位,两足沿床边移动,靠近轮椅,双足踏地,两足分开;

健手握住床栏,身体前倾,重心移向健侧腿站立;

健手握轮椅扶手,以健侧为轴心转体,坐于轮椅上。

调整坐姿,然后以相反的顺序从轮椅转移到床。

辅助转移-滑板

四肢瘫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难以支撑躯体并挪动转移时,可以采用滑板(牢固的塑料板或木板)垫在臀下,从滑板上将躯体滑动到轮椅,或滑动到床上。

辅助转移-助力

患者如果上肢肘关节屈肌力3~4级,但手腕无力时不能通过滑板完成转移,则可以用手搂住辅助者的头颈或背部,身体前倾;

辅助者头置于患者一侧腋下,两手托患者臀部,同时用双膝关节固定患者的两膝,使用腰部后倾的力量将患者臀部拉向自己的躯干,使患者的膝关节伸直并稳定,然后侧身将患者转移到床上,或从床转移到轮椅上。

2.室内活动训练

室内活动侧重于病人在室内的转移,包括转移的方式、范围、用具和环境等,如步行、上下楼梯、助行器和轮椅的使用等,家庭用具的高度、空间大小及房屋面积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清除有碍于室内活动的设施。

个人的ADL训练

一般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训练,对特定的动作进行分解,必要时可使用辅助装置,如穿鞋夹、穿袜器等。

1.饮食训练进食和饮水是综合而又繁杂的过程,与咀嚼和吞咽、姿势和体位、体能和情绪都有密切的关系。

(1)进食活动训练

(2)饮水活动训练

2.更衣训练

穿脱衣物和鞋袜需要许多技能才能完成,包括平衡协调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感知和认知的能力等。

训练时要给于充足的时间和指导,大多数病人可独立进行。

(1)穿脱上衣训练:

穿衣时病人取坐位,分清衬衣前后左右位置;

用健手帮助,先将患肢套进衣袖井拉至肩峰;

将上衣另一只袖口从身后拉向健侧,健手穿入袖中,整理好后系上纽扣。

脱上衣时先解开纽扣;

以健手脱至肩部;

先把健手从袖口中脱出,继而帮助脱出患手。

穿套头衫时,则按患手—健手—套头顺序进行

(2)穿脱裤子训练平衡较好者坐—站方式,平衡不好者用坐—卧方法训练穿脱衣裤。

(3)穿袜与穿鞋训练

取坐位,一腿放于另一腿上,将正确的鞋袜套人足上,穿好整理,系好鞋带,必要时使用穿袜器、提鞋器协助进行。

注意:

衣物上的扣件尽可能少,有利穿脱,用带有弹性的袖口和腰带、尼龙扣替代拉链和衣扣,操作起来简便省时;

对严重残疾者,衣着以保暖为主,避免为装饰而穿着多层、繁杂的服饰;

更衣困难者应借助拉衣钩、纽扣器、穿袜器等自助用具完成各项活动。

3.用厕训练 

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能做到坐位与站立平衡、握持扶手、身体转移等。

用厕有坐式或蹲式,尽量让病人采用坐式,两者训练方法基本相同。

步骤:

病人站立位,两脚分开;

一手抓住扶手,一手解开腰带,脱下裤子;

身体前倾,借助扶手缓慢坐下(或蹲下);

便后处理,进行自我清洁;

一手拉住裤子,一手牵拉扶手,身体前倾,伸髋伸膝,站立后系上腰带。

4.大、小便控制

大、小便失禁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处理得当会给病人减轻很多痛苦。

作业治疗师应该教给病人和家属有关的知识(如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导管的使用方法等),同时,应就病人穿衣、用厕的环境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使其能方便地使用洗手间的一切清洁用具。

5.个人卫生 

洗脸、梳头、剪指甲

洗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洗澡可以取坐位和站立位的淋浴,也可使用浴缸。

 

使用浴缸浴时步骤如下:

准备好洗浴用物和用水后,坐在紧靠浴缸的椅子上,脱去衣物;

用双手托住患侧下肢放入浴缸,随之放入健侧下肢;

也可用健侧手抓住浴缸边缘或扶手,将身体转移到浴缸内,再沿浴缸槽缓慢坐下,截瘫者可用双臂支撑,从轮椅中摆动到浴缸内。

洗涤时,可借用手套巾、长柄浴刷、环状毛巾擦洗;

洗毕,出浴顺序与前面步骤相反。

(三)家务活动训练

训练前应先对病人的能力进行评估,如活动范围、移动能力、安全性,教会病人用替代的方法对特殊缺陷进偿。

例如,固定在墙上或橱上的开瓶器、持刀器、针扳等。

必要时对家庭设施进行适当的改装。

烹调配餐:

如配备蔬菜,切割鱼、肉,敲蛋,煮饭和洗涤等。

清洁卫生:

如洗衣、使用扫帚、拖把,擦门窗,

其它:

如使用家用电器,洗熨衣服,上街购物

(四)社区活动训练

亲友参与,选用易懂易学的康复技术,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因陋就简的康复辅经常持久的进行训练。

在社区可经常进行室外运动训练,此项活动是让病人了解室环境。

如观察斜坡、台阶及障碍物;

识别路标、指示牌、安全标志;

训练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安全跌倒与爬起的技术等,这对截肢、截瘫者尤其重要。

气功三调:

调姿调心调息;

动静结合;

关于外气;

远距离治疗;

放松功

太极拳

按摩

作用:

解痉改善循环纠正错位止痛;

适应证禁忌证;

手法种类

麦肯基力学疗法

悬挂减重训练

悬挂减重训练是指通过器械悬吊的方式,部分减轻患者体重对下肢的负担,以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PartialWeightSupport,PWS

PartialWeightBearing,PWB

1958年:

悬吊疗法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导致的下肢神经瘫痪,康复目标是恢复独立或辅助步行能力的患者,包括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后偏瘫、Parkinson氏综合征、外周性下肢瘫痪、多发性硬化症、脑瘫。

也可试用于下肢骨关节炎和手术后、截肢的步行训练。

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协调和姿势控制障碍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

由于患者身体有减重吊带的保护,可以降低患者对跌倒的恐惧心理,从而有利于各种直立训练活动的早期进行。

【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

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

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仪器设备】

悬吊杆升降控制,即悬吊杆可上下移动,而悬吊绳和固定带不动。

悬吊绳升降控制,即悬吊杆不动,而悬吊绳可上下移动。

上述两种模式都可以采用电动和手动的方式。

悬吊臂有单臂和双臂两类。

两种减重训练仪都可以配置测力装置,并显示各个状态时身体减重量。

训练时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采用地面行走或活动平板行走。

悬吊带的着力点一般在腰部和会阴部,不宜在腋下或大腿。

常规操作

向患者说明悬挂减重训练目的、过程和配合事项。

检查悬挂减重机电动或手动升降装置,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如果使用活动平板训练,必须使平板速度处于最慢(最好为静止状态)。

确定悬吊带无损伤,各连接部件无松动或损伤

给患者佩带悬吊带,注意所有连接部位牢靠。

将患者送到减重悬臂下,连接悬吊带。

采用电动或手动方式,通过减重悬臂将患者的悬吊带上拉。

根据患者能够主动或在协助下迈步的情况,确定减重程度。

让患者站在训练场地或活动平板上,保持身体稳定2~3min,使患者适应直立体位。

开启平板活动开关或从患者站立的地面,由患者主动或辅助的方式向前迈步。

活动平板的速度逐步加快到患者可以适应的最快节奏。

达到训练时间后逐步减速,最后停止。

准备好坐椅或轮椅,逐步降低悬吊带,让患者坐下。

解除悬吊带。

关机,让患者休息3~5min,完成治疗过程。

常用治疗方案

减重程度:

一般为0~40%体重左右。

训练时间:

30~60min/次,每次治疗分为3~4节,每节时间不超过15min,各节之间适当休息。

严重患者每节时间可以缩短到3min,休息5min。

训练频率:

门诊治疗1~2次/周,住院3~4次/周。

疗程:

8~12周。

【注意事项】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也要注意避免局部过分压力而导致压疮。

男性患者特别注意吊带不能压迫睾丸。

悬吊重量不能落在腋下,以免造成臂丛神经损伤。

吊带一般也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响步态。

减重程度要适当,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40%。

过分减重将导致身体摆动幅度增大,下肢本体感觉反馈传入减少。

而减重不足将导致患者步行困难。

悬吊装置必须可靠,避免吊带松动或滑脱而导致患者跌倒。

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

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平衡训练

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反射的整合。

平衡训练分为: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平衡练习要求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适应证

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

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

禁忌证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仪器设备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治疗球;

泡沫筒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坐椅;

治疗台;

治疗球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平行杠;

平衡板;

体重秤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滑板;

踩踏板;

水疗泳池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静态平衡训练仪;

动态平衡训练仪

操作程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支持面:

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

体位: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

位顺序大致为:

前臂支撑俯卧位;

前臂支撑俯卧跪位;

前倾跪位;

跪坐位;

半跪位;

坐位;

站立位

状态

静态平衡训练:

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

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

动态平衡训练法: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

调整肌张力;

改变姿势或体位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

移动的方式:

自我移动;

外在移动

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附加的运动模式:

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向的摇摆可进一步增加平衡训练难度,其中包括

上肢各种姿势(上肢外展、前屈、双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躯干旋转

头的姿势改变(旋转、侧屈)

PNF技术中的剁劈、提举等躯干旋转动作

对干扰的预知性:

预知干扰时,预知的输入导致对运动反应的预先正反馈;

未知的干扰则使患者被迫应答

干扰的力量:

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

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

视觉;

前庭;

本体感受器、触觉

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

运动策略: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保护性抓握

2.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顺序:

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

最稳定体位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

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

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训练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