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Word格式.docx
《月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面有请我们的导航主持:
二、主持人:
同学们,我是徐旭东,我是胡玲珑,你们好!
欢迎你们踏上月亮探索之旅,希望我们能共度这段美好时光。
同学们为踏上这次旅程,准备工作为时20天,以月亮文化为主的研究课题分为了神话传说小组,精美语段朗诵小组,诗词赏析小组,名联佳对小组等。
这些天来,同学们借助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都有了自己的绝活。
首先有请神话传说小组。
(一)神话传说小组
组长韩文迪:
大家好!
欢迎来到月亮神话传说驿站,这里是神话语林,美丽的神话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享受。
还等什么呢?
让我们赶紧出发吧!
首先请听:
《朱元璋月饼起义》。
组员朱澄滢: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
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组员朱晶怡:
我来讲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射日英雄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在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后来嫦娥贪恋自己的美貌,想长生不老,自己吞下了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到月宫去了。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祷告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组员毛艳:
说到嫦娥,大家肯定想到了吴刚,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吴刚伐桂》吧!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断。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玉兔捣药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食物拿出来,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总结:
(朱澄滢)关于月亮的故事还有很多,神话般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毛艳)我们要做的只是抱着童心去思考美丽故事背后的真理。
(朱晶怡)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我们探到的只是这茫茫星空的几颗星星。
(全体)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放飞理想的翅膀,散发神话的魅力,共创美好未来。
主持人:
谢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寄寓着古代人们美好的情思,于是月亮也有了许多美称与雅号,你们能说说她的别称吗?
(学生抢答:
玉兔、素娥、冰轮、玉轮、玉蟾、蟾宫、婵娟、玉盘、玉镜等。
)
月亮不仅有优美别称,还有许多精美语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下面有请精美语文朗诵小组。
(二)精美语段朗诵小组(配乐)
朗诵者:
杨恺内容:
诗人余光中的《中元月》:
水银的月光浸满我――床,是童年派来寻我的吗?
……
康世勇内容: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两自然段)
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把我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
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请大家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
(学生点评)
美的文章需要声音来演绎,更需要用心来解读。
下面有请诗词赏析小组。
(三)诗词赏析小组
组长顾嘉月:
欢迎来到月亮诗词赏析驿站!
我是顾嘉月,我们的同伴还有许蓉蓉、方飘逸、方晴程。
自古以来,月亮是永恒的话题,她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冷暖。
千百年来,她一直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在她身上,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
于是,便有了月亮文化,月亮,也就成了我国文化中的一个瑰宝。
就拿李白来说吧!
他就经常月下独酌,赋诗于月。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李白,感受李白与月亮之间那份特殊的感情吧。
组员许蓉蓉:
唐诗我非常喜欢,最喜欢的就是李白的诗了。
我发现,这位浪漫主义大师除了恋酒以外,还偏爱一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那就是天上的明月。
李白作诗,常赋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
我来问问大家,当李白的好友王昌龄被贬官左迁,他作了什么诗相赠?
(邵煌:
是不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回答正确。
当李白看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什么诗句?
(王彬: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很好,请坐。
大家知道李白一生仕途坎坷,空怀大志,有谁知道他用什么诗句来言志抒怀?
(周欣怡:
“欲上青天揽明月”。
)还有当他报国无门,年华虚度,心情惆怅时,便吟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爱月,非但吟咏,他还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明月奴”,并将其妹也唤作“月圆”,说来实在有趣。
后来诗人病逝,只因其平日饮酒成癖和痴迷月亮,后人还盛传他是醉酒后于水中捞月而丧生,且又追月而去了。
至此,一代诗仙真是神了!
李白,诗仙也!
他如一轮皎皎明月,将长久地高悬于祖国诗坛上。
组员方晴程:
欣赏了李白与月亮的传奇,让我们再走进张若虚的月亮世界。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可惜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此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我们先来读一下吧!
(全班齐读)大家知道其中的名句吗?
我非常喜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请大家怀着美好的情感再来读一遍。
(配上琵琶曲《春江花月夜》)
组员方飘逸:
音乐响起(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请大家跟着唱吧。
这首宋词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月抒发思念亲人之情。
那么,大家知道是思念谁呢?
(苏辙)全词想象奇特,运用形象描绘与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官场的失意与对弟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情怀。
大家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句呢?
我是最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它是全词点睛之笔,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现常用于节日祝福亲友,而广为流传。
组长顾嘉月总结:
月亮是星空中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神圣而光洁。
让月亮永存于我们心中,让月亮的皎洁照亮我们的一方心田。
(四)名联佳对
精美的诗歌词赋令人回味无穷,除了诗歌词赋,我国历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楹联文化。
名联佳对,浩如烟海。
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更应从我国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学遗产中汲取营养。
下面我们在屏幕上亮出的是上联,请各小组任选一个,合作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每一副对联中要有月亮的含义,并说出你们的理由。
如果已知道此对联的下一联,请另选一题。
此一环节我们请老师来帮助。
①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②楼高但任云飞过
③满地花阴风弄影
④中天一轮满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⑥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小组合作,四分钟后发表本组创见)
小组一发言:
我们组选择的是――楼高但任云飞过。
我们对的下联是:
江平能让月沉璧。
我们认为,“楼高”一词与“江平”对应比较妥当,因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开阔的江面,“云飞过”是说云儿在头上飞过,充满着动感,这与月儿沉浸在水中如一块碧玉的静感想对应。
“月沉璧”这里我们还用了典故,就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月亮比作“静影沉璧”。
(老师:
再请选择第二句的小组来发表自己的创见)
小组二发言:
人忧乃觉月窥来。
我们是这样想的,一人独上高楼,思念远在天涯的亲人,云随风移,隐在云后的月亮似乎探出头来,望着孤独寂寞的诗人。
此时,月亮与人形影孤凋,惆怅无限。
老师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点评。
最后总结:
同学们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不仅设置情景,还移情于景,有诗情呀!
第一小组同学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典故,不过“云飞过”的“过”是助词,“月沉璧”的“璧”是名词,所以词性没对好。
第二小组的发言对诗句创设的情景可谓合情合理,对仗也很工整。
不过似乎还缺了灵性。
我们来看原句下联吧:
“池小能将月送来。
”请同学们来赏析一下。
学生胡卉:
原诗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小池以人的情思,更启示着一种哲理,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小组三发言:
我们组选择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们组对的下联是“月如无心月早衰”。
原诗句中有两个“天”,那下联中该有两个“月”了,而且“心”与“衰”相连,拟人化,老师刚才说,写诗要有灵气。
(众笑)苏轼《水调歌头》中也写过: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懂人心的。
老师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
学生张京:
我认为,他们有怎样对对联的方法,有两个“天”,对两个“月”,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对的第一个字是“地”,以为和上联的“天”相应,现在想,他们的比我高明,其中上联的“有”又与下联的“无”相对很不错。
老师总结:
大家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本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名句,他的下句是: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有人以为是绝对。
后来曼卿对出了“月如无恨月常圆”,很多人赞叹,认为天衣无缝。
看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要不断地追求更好,继承和创新并举,学出自我。
(以下几例通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积极肯定,相机点拨。
主持人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就月亮文化的探索已让我们获益匪浅,我想,我们今后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揭开了月的神秘面纱。
下面有请人类探月小组
(五)人类探月小组
小组代表陈臻晗:
大家请看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这是我们小组石珂奕同学费尽周折找来的。
(学生鼓掌表示感谢)
(放录像)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月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让人类无法止住前进的脚步。
到如今,距第一次登月已有36年,人类探索月球又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90年代先后发射了两枚探测器,以期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的证据。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制订了新的探月计划,在2010年后要在月球上建基地。
中国探月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计划在2007年前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
争取分别在2010年前和2020年前实现“落”和“回”的目标。
大家有兴趣请上网查询,可查到目前这颗绕月卫星已完成仪器和程序设计,它将乘坐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基地出发去月球旅行。
(展示卫星图片)
时至今日,人类研究月球的历史已近三百年,我们中国比起美国、苏联是晚了些,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仅要学好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学好科学,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赶超世界强国,扬我国威。
三、教师总结
谢谢同学们作了这么精彩的主题汇报,同学们渊博的知识让老师受益匪浅,探索科学的热情也让老师深受感动。
从同学们确立课题到小组合作,从上网查找资料到整理写出课题总结报告、制作幻灯及至今天的汇报交流,同学们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老师发现同学们学会了收集信息,提高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了欣赏神话传说、诗歌词赋,也学会了阅读科普作品,更可贵的是尝试了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索方法。
真正实现了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的目的,语文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一定提高。
这整个过程相信同学们感触很深,课后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记录本上,也可写上你的建议,以后我们还将继续这样的综合实践。
下面我们看着屏幕上这段文字一起朗读,来结束这次探月之旅:
我们从远古时的月亮神话走来,一路听着唐诗宋词,感受着诗人的咏月情结,直到人类登月揭开神秘面纱,这一路探月之旅,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孜孜不倦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真正体验了月球奥秘无限。
现如今人类已向更远的星际――火星开始探索,探索宇宙已迈开了更大的步伐。
是呀,我们人类虽没有展翅高飞的翅膀,但我们有智慧,智慧能使我们思想高飞,智慧能使我们创造无限。
愿同学们都能做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智者,未来属于我们。
案例反思
当看着学生投入地围绕着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时,我感到了一种成功,一种欣喜。
学生完全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主人,你瞧,这一组学生在分工:
“你收集资料,我制作幻灯,他写课题总结,她设计汇报台词……”那一组学生在演练上讲台的小组汇报。
这两个学生在向我询问:
“老师,我们这个专题能再深入研究什么呢?
”一幕幕情景至今想来还令人感动,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会变得如此的好学,这是通常的语文课所难以看到的。
就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始实施到这次课堂展示交流,从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
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这次活动对月亮文化的理解比较全面、准确,是一次“语文味”的实践活动。
其中有:
神话传说、月亮别称、精美语段、唐诗宋词、对联、歌曲等,这些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学性,寓教于乐,使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思想受到了启迪,获得了审美体验。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锻炼了听、说、写、朗读、吟唱等多方面语文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查询资料,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再制作幻灯,组织语言,交流表达,这一系列的过程验证了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过程中。
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而且在这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合作探究,而且采用了让学生做主持人、小组成员合作汇报的形式,可以说老师把整个“舞台”都让给了学生。
整堂课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郁,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在讲故事、吟诵、在对对联活动中都十分投入。
教师则是场边教练,起着归纳、总结的作用,并在需要时做着引导点拨的作用,尤其在巧对对联环节,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独特体验,在肯定中又有中肯的评价,使学习不仅有深度,还有一定的思维广度,锻炼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那就是老师对学生问题探究的深入引导不够。
从神话传说小组展示的报告看,注重了故事的讲述,到底神话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反映的是远古人们一种怎样的世界观等问题没有做深入探究;
而且不同时期对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描述,这都是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又如诗词赏析小组,他们的汇报相对来说较有深度,但如果能从月亮这个“意象”入手,探寻其意象的多元象征意义,找寻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对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会有更多裨益。
案例拓展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
相比之下,我们对学生探求的奇异现象可能所知太少,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参与到研究性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这样,才能及时指导学生往更深的领域探究。
同时,教师要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就需要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因为它极大地牵引着学生的探究热情。
目前,如何使评价有较为可行的公平公正合理性,让评价使各学校都能操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是否也可从英语学科口语测试、自然学科实验测试的形式中获得一些借鉴。
给予学生一定的可供选择的与语文有关的探究范围,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与资料,提供现在人们研究的成果,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探索出有价值的新发现。
探究成果用文字呈现,也可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现。
这是对学生的考查阶段,之后就是教师的评议阶段,还需要设立一套完整的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采用的思路与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与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需要老师细心呵护,更需要有效评价的激励。
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始终如一的探究热情,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所以,对待综合性实践活动,还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才能使学生全员参与,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