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74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公式: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特点:

原理: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帕斯卡原理:

应用: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互相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三、实验探究

(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演示: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

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橡皮膜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

总结:

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教师点拨:

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

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猜想。

(对每个学生的猜想都给予肯定的回答,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面的距离。

2.准备器材:

教师:

实验室里有一种专门研究液体压强的器材——压强计。

教师介绍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用手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

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

(让学生亲手实验,引起很大的兴趣)

结论:

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表示液体内部有压强,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设计实验: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可以采取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1)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器材:

压强计、烧杯、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金属盒的

深度/cm

金属盒

的方向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cm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金属盒在水中/cm

金属盒在盐水中/cm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

静止在连通器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在同一高度

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

2.应用:

茶壶、船闸

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介绍微元法,演示实验,说明原理。

(教师引导)

(2)帕斯卡原理:

1..液体压强的传递:

自学阅读,师提问:

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

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存在的困惑。

五:

诊断评价

1.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

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下图中最接近

实际情况的是()

2.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ρ甲<

ρ乙<

ρ丙,,p甲=p乙=p丙

B.ρ甲<

ρ丙,,p甲<

p乙<

p丙

C.ρ甲>

ρ乙>

D.ρ甲>

看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

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

介绍压强计的使用

填写实验数据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总结结论

合作交流,实事求是

观察连通器的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

总结所学内容

巩固练习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

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

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皮碗一对、玻璃杯、硬纸片、水、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米尺、抽气机、马德堡半球、螺丝刀、黄油、大小二个试管,金属盒气压计(配打气球)、水银气压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介绍或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拔火罐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思考。

并提示已经学过的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那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

二、新课学习

大气压强(板书)

1.演示与观察教材P39图9.3-1,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地球周围的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且有流动性。

3.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演示

播放视频:

马德堡半球实验(参看课后动手动老学物理第2题)

  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但它到底有多大啊?

我们有没有办法测定大气压强呢?

  大气的测定(扳书)

  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课本"

想想做做"

  2.通过演示或介绍"

托里拆利实验"

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他是伽利略的学生。

观看或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一面演示,一面讲解。

  教师讲述:

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尝试下列的操作,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体验。

  提出问题:

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

  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

怎么计算?

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103kg/m3×

9.8N/kg×

0.76m=1.01×

105Pa。

告诉学生,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10牛的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比大象躺在地上的压强还要大。

解释我们为什么感觉到这么大的大气压呢?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气压的测定是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层越薄,空气的密度也越小,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即将近9千米,大气压约为31千帕,而海平面大气压约为101千帕,两者之比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是通过读出水银柱高度差,金属盒气压计在生活中很常见,氧气瓶、灭火器上都有。

介绍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作用:

  

(1)抽水机:

介绍抽水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书中的工作原理图,

  

(2)用吸管吸饮料

  三、本节小节

  

(1)大气有压强吗?

它有什么特点?

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

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

有哪些方法?

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通第三节大气压强

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分析推理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认识“升力”。

教学方法:

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中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电吹风机一个、乒乓球一个。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筷子一双、吸管一支、小纸船、水、纸、硬币、水槽、

一、引入

演示实验一:

一张拱形纸,在纸下吹,(先猜想,后操作),观察现象

教师讲述:

这个现象涉及了“流动气体的压强与流动速度的关系”。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授

(一)压强与流速关系

1、流体的概念

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板书)

2、流动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学生实验二:

吹纸实验(学生一起操作)

学生实验三:

漏斗(用可乐瓶子做)吹乒乓球实验。

(学生上台操作)

教师分析实验一:

从压强相比,没吹时,纸上方和纸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压强相同,当用力在纸下吹时,纸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

纸上、纸下的合压力向下,所以纸被压得趴了下去。

学生分析实验二、实验三。

归纳得出:

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2)分析现象:

演示实验:

喷雾器实验(先猜想,后操作)学生分析现象。

分析图片一:

杜甫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层茅”

分析图片二:

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

3、流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图片三和flash1:

连通器中水,比较液体静止和流动时管中液成的高低。

学生分析得出:

在流速快的地方,液体的压强小

演示实验:

当水从一个大可乐瓶(倒置)中流出,观察下流的水柱的形状。

学生分析现象。

(2)分析现象:

图片四:

同方向,快速行驶的两船为什么相撞?

归纳得出板书:

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1、升力的由来

录相:

飞机起飞

设问:

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秘密在哪儿?

Flash:

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

学生再陈述原因。

用力对着机翼模型吹风,观察机翼的受力情形。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鸟儿的滑翔

观察鸟儿的翅膀的形状

鸟儿获得升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机翼模型演示)

提出问题:

飞机是顺飞还是逆风起飞?

飞机怎样才能下降?

3、另类机翼

草原鼠的空调系统.

跑车的气流偏导器

三、课堂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1、流体:

流动性的气体或液体的统称为流体

2、规律:

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3、飞机升力的由来:

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