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46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闵行区九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手指必须用大于0.4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手指必须用大于400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8.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9.如图5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

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图5

10.如图6,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

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

   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大于△F乙

   C.△F甲一定小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

(1)

二.填空题(共29分)

11.平时我们常说“油比水轻”,实质上是指油的______(“密度”或“质量”)比水小,在2016奥运会上,我国的乒乓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如果将乒乓球踩扁了(但没破),球内空气的质量______,球内空气的密度将_________。

(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称为压强,它是表示_________的物理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x___pa,表示的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如图7所示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将图7中的阴影部分截去后,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将(8);

若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如图8所示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9),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将(10)。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历史上著名的(11)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热气球上常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将(12)(填写仪器名称)经重新标度后直接显示海拔高度的。

如图9所示是测量大气压的示意图,人们将这个实验称为(13)实验。

如果实验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玻璃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将(14)(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

(16)

(15)

图10

14.2016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特大暴雨,如图10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8×

103c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

103Pa,g=10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__N,下雨的平均深度为______米。

15.如图11所示,一金属块所受的重力为26.5牛,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6.7牛,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18)牛;

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重力为(19)牛。

如果该金属块从弹簧测力计取下,放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为(20)牛。

用此金属制成排水量为1×

107千克的轮船,满载货物在东海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为(21)牛。

当轮船驶入港口卸载货物后,它受到的浮力(22)。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

(23)

16.如图12所示,甲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3,将甲图倒放时如乙图(图中没有画出水的位置),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4,则p1p2,p3p4.(填“>”、“=”或“<”)

图12

图11

图13

17.现将相同体积、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物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13所示,其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25);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最大的是(26)。

18.为了研究球形容器受到的大气压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两个半球组成的球形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A、B、C三个容器中的空气抽出至各容器中压强相等,然后分别用仪器测出恰好将它们拉开时的力FA、FB、FC,且FA=FB<FC,如图14(a)、(b)、(c)所示。

已知实验时半球的横截面积SA=SB<SC,表面积SA′<SB′<SC′。

①分析比较图14(a)和(b)可得:

当球形容器内外的压强差相同时,___(27)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14(a)和(c)可得:

____(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图题(共6分)

19.如图15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100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20.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酒精、水和盐水中,请画出密度计在水中的大致位置。

图15

图16

四.计算题(共25分)

21.将体积为3×

104米3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22.重为5牛、底面积为2×

102米2的薄壁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45×

103帕。

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器。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分别计算了容器中水的重力G水,小明的答案为39.2牛,小华的答案为44牛。

请判断,小明的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小华的答案是____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3.如图17所示,一个重为6牛、容积为V容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S为2×

102米2。

①求该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地面。

②若在该容器中倒入体积为V水的水后,求水面下0.1米深处水的压强p水。

③若将一个体积为V物的金属物块浸没在水中后,讨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变化范围。

(要求:

讨论中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24.如图18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面上,容器高度都为6h,A容器底面积为2S,B容器底面积为S。

A中盛有深度为3h的液体甲,B中盛有深度为4h的液体乙,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

①若液体乙的质量为4千克,体积为5×

10-3米3,求液体乙的密度ρ乙。

②若液体乙的质量为4千克,求水平面对容器B的支持力FB的大小。

③若在A容器中继续加入液体甲、在B容器中继续加入液体乙,加入的液体体积都为△V,此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A′和pB′。

请通过计算比较pA′和pB′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V的取值范围。

五.实验题(共20分)

25.如图19(甲)所示的装置的名称是

(1)。

若用手指按压覆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两边管中的液面应该是

(2)(选填“相平”或“不相平”)的。

现将橡皮膜朝下分别置于图19(乙)容器中的A、B两处,此时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3)的关系。

若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则应再将橡皮膜朝下置于图19(丙)容器中的(4)(选填“C”或“D”)处,并比较它置于图19(乙)容器中的A处时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

26.在“测定一块形状不规则金属的密度”的实验中:

⑴需用的实验器材有:

金属块,天平(带砝码)、烧杯、水和___________。

⑵某同学设计记录表格如下,请在空格处填上栏目。

(注意:

用笔在答题纸上的表格空格处填上栏目)

27.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

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

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20甲)。

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20乙)。

然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

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__牛。

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20丙实验。

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

这时B盆所受浮力:

F浮=GB盆+10N>10N。

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

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A.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为了了解浮力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继续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21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排开液体的重力表示为:

(14),(F1-F2)表示的是(15)。

28.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对支持面压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小汇同学用形状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重物放在水平面上,如图22所示。

改变重物与支持面的接触面积,用传感器测出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17)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得到的结论是:

(18)

③小汇将重物放在一块长薄板上,观察到图(a)所示的现象,将薄板的一端抬高,使支持面倾斜,观察到图(b)所示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初步判断: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可能与支持面的倾角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小汇测出了斜面的倾角θ(注:

倾斜的支持面称为斜面),如图(c)所示,并改变θ继续实验,同时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的压力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0、11、12,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物理学科答题纸

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上虹中学赵黎藜

题号

第一题

20分

第二题

29分

第三题

6分

第四题

25分

第五题

总分

100分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11.

(1)密度;

(2)不变;

(3)变大。

12.(4)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5)压力的作用效果;

(6)104;

(7)每平方米所受的压力为1.5x104牛;

(8)变小;

(9)不变;

(10)变小。

13.(11)马德保半球;

(12)气压计;

(13)托里拆利;

(14)变小。

14.(15)变大;

(16)4000;

(17)0.5.

15.(18)9.8;

(19)9.8;

(20)16.7;

(21)9.8×

107;

(22)变小。

16.(23)>

(24)>

.17.(25)乙和丙;

(26)丙。

18.(27)半球的横截面积相同,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相同,与半球的表面积无关;

(28)当球形容器内外的压强差相同时,半球的横截面积越大,半球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

(2分)

(17);

(1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9.(大小方向作用点各1分)20.(画错任何一个不得分)

四、

计算题(第21题4分、第22题6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25分)

21.V排=V物=3×

104米31分

F浮=ρ液gV排1分

=1.0×

103千克/米3×

9.8牛/千克×

104米31分

=2.94牛1分

22.

(1)

(1)p水=ρgh1分

=1×

0.2米

=1.96×

103帕1分

(2)F容器=p容器S1分

=2.45×

103帕×

102米2

=49牛1分

(3)小明的的答案是_____错误_____的,小华的答案是__正确________的。

(各1分)

23.①p地面=F/S=G容器/S1分

=6牛/(2×

102米2)=300帕1分

②p水=ρ水gh1分

0.1米=980帕1分

③若容器中未装满水,且当物块体积V物块≥V容器-V水时,放入物块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最大,即为:

△p1=ρ水g△h=ρ水g(V容器-V水)/S1分

若容器中装满水,则放入物块后,因水的溢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即为:

△p2=01分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变化范围为:

0≤△p≤ρ水g(V容器-V水)/S1分

24.①ρ乙=m乙/V乙=4千克/5×

10-3米3=800千克/米32分

②FB=G乙=m乙g=4千克×

9.8牛/千克=39.2牛3分

③pM=pN

甲g(3h-h)=乙g(4h-h)

ρ甲:

ρ乙=3:

21分

pA′=pB′

FA′/SA=FB′/SB

甲g(2S×

3h+△V)/2S=乙g(S×

4h+△V)/S

3(2S×

3h+△V)/2S=2(S×

△V=2Sh

∴△V=2Sh时,pA′=pB′1分

0<△V<2Sh时,pA′>pB′1分

(∵△V>2Sh时,B容器中液体溢出。

∴0<△V≤2Sh)

五、实验题(共20分)

25.

(1)U形管压强计;

(2)不相平;

(3)深度;

(4)C。

26.(5)量筒

实验序号

质量

(千克)

体积

(米3)

密度

(千克/米3)

密度的平均值

27.(10)往烧杯中加入水或从烧杯中倒出适量的水。

(11)2.5;

(1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或10牛的水最多能产生多大的浮力或水产生的浮力能否大于自身重力;

要想让少量的水产生较大的浮力,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3)A、C(有错选不得分,全对1分)。

(14)ρ水g(V2-V1)。

(1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8.(16)在接触面积相同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分)

(17)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18)有关。

(19)质量相同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大,压力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