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市高补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复习模拟题五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山东滕州市高补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复习模拟题五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滕州市高补学校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复习模拟题五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
Cr2O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Na2Cr2O7·
2H2O),其主要反应为:
⑴4FeO·
Cr2O3+8Na2CO3+7O2
8Na2CrO4+2Fe2O3+8CO2
⑵2Na2CrO4+H2SO4
Na2SO4+Na2Cr2O7+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⑴和⑵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⑴的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O·
Cr2O3
C.高温下,O2的氧化性大于Fe2O3小于Na2CrO4
D.生成1mol的Na2Cr2O7时共转移5mol电子
9.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是还原产物,反应中1molCuSO4失1mol电子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10.如图,a曲线是298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 ΔH=-92kJ·
mol-1
B.b曲线是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298K、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
Q2>
2Q1
11.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参考下表键能数据和晶体硅与二氧化硅结构模型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
化学键
Si—O
O==O
Si—Si
Si—Cl
Si—C
键能kJ·
460
498.8
176
360
347
A.-989.2kJ·
mol-1B.+989.2kJ·
C.-61.2kJ·
mol-1D.-245.2kJ·
12.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或生成某些化学键的能量关系如下表:
断裂或生成的化学键
能量数据
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
吸收能量436kJ
断裂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
吸收能量243kJ
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
释放能量431kJ
对于反应:
H2(g)+Cl2(g)=2HC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H>0
B.生成1molHCl时反应放热431kJ
C.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D.相同条件下,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高于氯气分子具有的能量
13.J、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
已知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J和氢组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可能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B.M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C.R、T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D.J、M、R、T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TO4
14.“类推”是一种在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Ⅳ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
GeH4>
SiH4>
CH4;
则ⅥA族元素氢化物熔点顺序也应为:
H2Se>
H2S>
H2O
B.第2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
H2O>
NH3;
则第3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
PH3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备镁单质,工业上也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备铝单质
D.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沉淀产生,则Ba(NO3)2溶液中通入SO2也无沉淀产生
15.在一定温度下,将6molC02和8mol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02(g)+3H2(g)
CH30H(g)+H20(g)AH<
O,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4min的平均速率v(C02)=0.45mol/(L'
min)
B.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时CH30H的体积分数增大
D.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
16.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ΔH=+QkJ·
mol-1(Q>0)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kJ
D.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7.如图所示的两个电化学装置,图1中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图2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而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有色气体.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Cr为正极,Cu为负极
B.图2中Cu电极上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e﹣═Cu2+
C.金属铬的活泼性比铜强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H2
D.金属铬易被稀硝酸钝化
18.8.34gFeS04·
7H20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A.温度为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为FeSO4•5H2O
B.温度为l59℃时固体物质N的化学式为FeSO4•3H2O
C.在隔绝空气条件下,N得到P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
FeO+SO3↑
D.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Q的化学式为Fe2O3
19.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
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
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
L-1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20.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实验后,发现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含锰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且锰化合物的还原产物都是MnCl2.他们将6.32g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收集到0.112L气体后便停止加热了,冷却后放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又收集到气体体积是(上述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 )
A.0.448LB.2.240LC.2.016LD.无法确定
21.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BrCH2CH2BrB.ClCH2CH2Cl
C.BrCH2CH2ID.BrCH2CH2Cl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B
将0.1mol·
L-1Na2CO3溶液滴入BaCl2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1Na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并保持不变
BaCO3不能转化为BaSO4
C
向含有Fe2+的MgSO4溶液中,先加H2O2溶液,然后再调溶液的pH约为5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被H2O2氧化为Fe3+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庚烷,震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生成的I2全部溶于庚烷中
23.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24.为了防止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 molNO、bmolNO2、c 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能被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最小为( )
A.(a+b+c)LB.2(a+b+c)LC.(a+b+2c)LD.3(a+b+c)L
25.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产品流程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制取玻璃的同时产生CO2气体,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
生产高纯硅、铝、铜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黄铜矿冶炼铜时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A.制取玻璃的同时产生CO2气体,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
B.生产高纯硅、铝、铜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D.黄铜矿冶炼铜时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26.已知A、B、C、D、E五种元素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E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级电子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等于A、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E常有+2,+3两种价态,画出E2+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
(3)自然界中,含A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Na2A4O7•10H2O,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H3AO3和两个[A(OH)4]﹣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Na2[A4O5(OH)4]•8H2O,其结构式如图1,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
①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②该阴离子由极性键和配位键构成,请在图1中用“→”标出其中的配位键.该阴离子通过 相互结合形成链状结构.
③已知H3AO3为一元弱酸,根据上述信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分析H3AO3为一元酸的原因(用元素符号表示) .
(4)E2+离子在水溶液中以[E(H2O)6]2+形式存在,向含E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生成更稳定的[E(NH3)6]2+离子,其原因是 .[E(NH3)6]2+的立体构型为 .
(5)由元素B、D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2,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 ,若晶胞的长宽高分别为520pm、520pm和690pm,该晶体密度为 g/c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图1图2
27.烟气中含有SO2等大量有害的物质,烟气除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石灰石法烟气除硫工艺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aCO3(s)
CO2(g)+CaO(s)△H=+178.2kJ/mol
Ⅱ.SO2(g)+CaO(s)
CaSO3(s)△H=﹣402kJ/mol
Ⅲ.2CaSO3(s)+O2(g)+4H2O(I)
2[CaSO4•2H2O](s)△H=﹣234.2kJ/mol
(1)试写出由石灰石、二氧化硫、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生石膏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Ⅱ为烟气除硫的关键,取相同用量的反应物在3种不同的容器中进行该反应,A容器保持恒温恒压,B容器保持恒温恒容,C容器保持恒容绝热,且初始时3个容器的容积和温度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的大小顺序:
aA>aB>aC
b.当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A、B两个容器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
tA>tB
d.当C容器内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依据上述反应Ⅱ来除硫,将一定量的烟气压缩到一个20L的容器中,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SO2的质量(mg)如下表
0
20
40
60
80
100
120
T1
2100
1052
540
199
8.7
0.06
T2
2100
869
242
x
①在T1温度下,计算20﹣40min内SO2的反应速率 mol/(L•min).
②若其它条件都相同,则T1 T2(填“>”、“<”或“=”,下同);
x 0.06.
③在T2温度下,若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10L,则新平衡时SO2的浓度 原平衡时SO2的浓度(填“>”、“<”或“=”),理由是 .
28.工业上通过电解MnSO4和ZnSO4制取Zn和MnO2,原料为软锰矿和闪锌矿,软锰矿中含MnO2约a%,SiO2约20%,Al2O3约4%,其余为水分,闪锌矿中含ZnS约80%,FeS、CuS、SiO2共约7%,其余为水分.
I.
(1)为了测量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现将14.5g软锰矿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晶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水稀释至1L,取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的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50.00ml,则软锰矿中MnO2含量 .(已知:
2KI+2H2SO4+MnO2=I2+2H2O+MnSO4+K2SO4;
I2+2S2O32﹣=2I﹣+S4O62﹣)
Ⅱ.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的同槽酸浸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2)反应I的滤液中含有MnSO4、ZnSO4、CuSO4、Fe2(SO4)3、Al2(SO4)3等.试完成反应I中生成CuSO4和MnSO4的化学方程MnO2+CuS+ = + +CuSO4+MnSO4.
(3)反应Ⅱ加入适量锌的作用是 ;
如果锌过量,还会进一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图2是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g水),则Ⅳ中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是:
将分离出MnCO3和ZnCO3后的滤液升温结晶→ →用乙醇洗涤→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 .
图2
(5)用惰性电极电解MnSO4和ZnSO4制得Zn和MnO2的总反应是:
.
(6)本工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MnO2、MnCO3、ZnCO3以外,还有 (写化学式).
29.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
H2O)。
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
H2O+NaCl
实验一:
制备NaClO溶液
(1)将氯气通入到盛有NaOH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二:
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
(已知:
N2H4·
H2O+2NaClO=N2↑+3H2O+2NaCl)
(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填标号A或B);
A.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B.CO(NH2)2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三:
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可以生成氮气。
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经稀释、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mL溶液。
b.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水,摇匀.
c.用0.2000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
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
(4)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
滴定管中(选填:
“酸式”或“碱式”);
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
H2O)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为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
。
30.
溴化钙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
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使用的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2)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4+。
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 ,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 、 。
(3)试剂b是氢溴酸,步骤Ⅳ的目的是 。
(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 , 过滤。
(5)制得的溴化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测定其纯度:
①称取4.00g无水溴化钙样品;
②溶解;
③滴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
④ ;
⑤;
⑥;
⑦称量。
若得到1.56g碳酸钙,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若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是 。
试卷答案
1.D
2.A
3.D
4.C
5.D
6.C
7.B
8.B
9.C
10.D
11.A
12.C
13.C
14.B
15.D
16.BD
17.A
18.D
19.B
20.C
21.B
22.C
23.D
24.C
25.B
26.
(1)O;
(2)
;
(3)①sp2、sp3;
②
氢键;
③H3BO3+H2O
[B(OH)4]﹣+H+;
(4)N元素电负性更小,更易给出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正八面体;
(5)
2.28.
27.
(1)2CaCO3(s)+O2(g)+2SO2(g)+4H2O(l)
2[CaSO4.2H2O](s)+2CO2(g)△H=﹣681.8kJ/mol;
(2)ad;
(3)①2×
10﹣5;
②<;
>;
③=;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S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浓度相等.
28.
(1)60%;
(2)2H2SO4;
S;
2H2O;
(3)将溶液中的硫酸铜转化为铜;
Zn+Fe2+=Fe+Zn2+或Zn+Mn2+=Mn+Zn2+;
(4)趁热过滤,防止Na2SO4固体因溶解而减少,防止Na2SO4固体转变为Na2SO4•10H2O晶体;
(5)MnSO4+ZnSO4+2H2O
Zn+MnO2+2H2SO4;
(6)Zn.
29.
(1)Cl2+2OH—=ClO—+Cl—+H2O(2分)
(2)A(2分)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2分)
(3)N2H4·
H2O+2I2=N2↑+4HI+H2O(2分)生成的HI与NaHCO3反应(1分)
(4)酸式(1分)18.0%或0.180(2分)
(5)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
(2分)(只答重复步骤b和c2~3次也可以给分)
(1)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
Cl2+2OH-=ClO-+Cl-+H2O;
(1)量筒、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氢氧化钙;
确保Al3+、Fe3+沉淀完全,防止氢氧化铝溶解;
(3)氢溴酸;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烘干、冷却;
0.94;
溴化钙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