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96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71 大小:9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语文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

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

开始训练默读。

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

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好习惯 

5-6课时 

2、妈妈 

6-7课时 

3、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 

4-5课时 

4、植树 

6--7课时 

5、青青的山 

5-6课时 

6、讲信用 

6-7课时

7、远行 

7-8课时 

8、体育世界 

8-9课时 

9、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4-5课时 

10、动脑筋 

6-7课时 

11、清清的水 

12、小英雄 

13、快乐的生活 

14、立志 

9-10课时 

15、夏天 

教 学 设 计

教学反思、个性修改

辅导学困生等

第一单元好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

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调查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

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

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

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

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

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进行积累。

(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字典大楼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4个。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典、楼”。

3、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培养爱查字典的好习惯。

4、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养成爱查字典的好习惯。

朗读法、讨论法等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诗歌,题目是什么?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诗歌。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

你是怎么预习的?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钠”是什么?

(2)“砝码”是什么?

(3)为什么要说“拜访”字典大楼?

4、同学们拿出字典来查一查“钠”“砝码”“拜访”,看看字典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5、字典的用处真大,文中的小作者管它叫字典大楼,还说要经常去拜访专家。

你有什么想法吗?

就带着自己的感想认真读一遍课文吧!

6、全班分小节读。

三、学习生字。

1、 

同学们课文读的好,生字也一定认的不错,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如果你认识,轻轻地举起手,不要读出声。

(检测学生认字情况,找出问题多的字全班一起学习。

黑板上贴出学生有问题的字:

“登、盐、添、瓦”。

下面小组一起商量这几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

老师巡视 

3、用下面的字组成词

典、登、品、按、址、钠、盐、验、砖、码、急、血、添、瓦 

四、写字。

出示生字表:

“典、楼” 

观察生字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指导:

‘典’字。

说一说字的结构,应该怎样写?

五、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字典大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

(请5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

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

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读书比赛。

自选一个小节参赛。

4、全班一起读课文。

5、照样子说一说:

(课件) 

(认 

真)地背诵 

( 

)地跳 

)地听 

)地说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

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大智慧、心血知识、本领

语文天地

1、补充不完整的音节,复习巩固韵母 

2、填、选词并选一个造句。

能恰当地填上形容词 

3、在比、填、说、读中发现语文知识的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它。

4、阅读短文,议一议怎样改掉坏习惯 

在读、议、改中养成好习惯 

练习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一、导入、学会发现 

1. 

教师卡片出示几组字 

让学生说说:

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强调韵母与声调 

二、描一描、写一写 

1、教师出示:

“懂”、“惯”、“典”、“登” 

(1) 

让学生观察 

(2)提问:

这几个字很容易写错,想一想应该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2、教师巡视 

三、读一读,比一比、

1、教师卡片出示几组字

功——工 

胆——旦 

2、教师总结:

这两个字的一边表音,一边表意。

3.再出示一例由学生发现。

4.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读一读。

四、填词并造句 

1.出示一个例子:

“一声不响”,学生齐读词语并且说说它的意思 

2、仿照例子写几个词语 

3.读词并记住几个。

4.选一个造句 

如:

一声不响——小明一声不响地坐在座位上。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说词填空 

1.出示例子 

“认真地背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填词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应注意所填的词要恰当。

2.仿照例子写一写 

六、布置作业完成第五页的作业。

功----工 

砖---专 

一动不动 

一字不错 

一言不发

一、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默读短文,思考:

林卡是怎样上学去的?

3、师生总结:

上学去的林卡因为找东西迟到了,他对自己说:

“不成,这样不成!

4、说一说,你是怎样上学去的?

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5、说一说你以后打算怎样做?

二、改掉坏习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林卡的习惯好吗?

不好的习惯应怎样对待?

怎样改掉?

2、教师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

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改掉坏习惯?

3、说说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4、你准备怎样改掉坏习惯?

5、判断,下面哪些是好习惯(课件出示) 

上学迟到( 

) 

认真做操( 

耐心解题( 

上课讲话( 

高声念书( 

三、学改错别字 

我们不但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而且也要在学习养成好习惯。

1、说说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有一个学习习惯。

今天,她要介绍给我们。

3、教师出示图,并且读读冬冬的话。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字了,有时难免会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你们愿意学学冬冬的学习习惯吗?

四、改错别字 

1、小东在一次穿错了鞋。

)→( 

2、水面上飘来一条方巾。

3、 

先生讲得很子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五、布置作业 

1、想想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2、写写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林卡上学 

 

衣袖一反一正 

坏习惯彩笔乱放 

铅笔没削,橡皮不见

妈妈的爱

1、通过学习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

2、培养孩子“平中见奇”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4、掌握课文里的生字。

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

理解“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朗读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亲爱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妈妈对我们的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什么样的爱才是妈妈爱?

完成以下练习 

(1)画出生字词,找出不认识的字 

(2)初步知道这五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检查识字情况 

3、汇报五节诗的大意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可以给它口头组词。

3、对简单的生字直接听写,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4、认识多音字 

“扇” 

5、教师出示词语 

6、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1)“批评、责备”的反义词是什么?

(2)“教诲”是什么意思?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子格中的生字认读 

(2)组词,理解字义 

8、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各字 

热 

扇 

批 

9、教师板书示范 

巡视,个别指导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一、 

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刚才老师播儿歌你们都听过了吗?

叫什么名字呀?

在我们的成长中,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的长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妈妈的爱》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老师示范读 

3、学生个别读。

4、教师点评。

5、这首诗感情深沉、细腻,合适自读,指导 

学生用低声,缓慢的读,细心的领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三.重点学习第一节 

1、请同学们读第一节 

2、再把最后一句读一遍,提问:

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比作了什么呢?

3、为什么说: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4、妈妈的手里拿着扇子,为什么汗水还会湿透他的衣衫呢?

师:

妈妈的衣衫湿透了,换来的是孩子得到了清凉的风。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5、我们再来把最后一句读一遍。

把妈妈的爱读出来。

四、学习第二、三节 

1、请同学们把第二,第三节一起来读一遍。

2.请同学们把第二,第三节的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3、这两节中,又分别把妈妈的爱比作了什么呢?

4、讨论一下为什么把妈妈的爱比作遮雨的伞和滴落的泪,看看有什么词是不明白的,怎么样才能读出妈妈的爱。

5、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然后请该小组的同学一起来读,比赛那组的同学说得最好也读得最好。

6、齐读这两节。

五.齐学第四节 

联系实际提问:

大家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吗?

那么那天你们 

有送上礼物给妈妈吗?

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姐姐送了什么礼物给妈妈。

(一束鲜花)妈妈感到高兴吗?

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妈妈的高兴呢?

2、师:

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3、齐读最后一句,读了这句后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总结:

同学们想的, 

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爱里成长起来 

的 

,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 

,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要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我们要用好的成绩,好好的表现来报答妈妈对我们的爱。

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是 

清凉的风 

是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爱妈妈 

是责备的目光 

是亲切的教诲

儿子们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

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

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课题: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1、自由读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当评到两个比喻句时,教师及时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

4、教师总结(好孩子,不光是让妈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需要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 

三、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出示卡片)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给生字口头组词。

4、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5、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四、教学生字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5、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教师:

刚才,同学们互相交流了识字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抢得快”?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指名说说两位妈妈是怎么说的?

二、精读课文 

1、让学生读课文、其它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儿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3、分角色读课文 

4、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

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翻着跟头 

真好看 

唱起歌来 

真好听 

一个儿子

接过水桶 

提走了 

(母子情)

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