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93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语文必修1 第8单元 祝 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每年新正(  ),走亲访友是很正(  )常的事。

[答案] (5)ɡēnɡ ɡè

nɡ (6)zhēnɡ zhè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暄 喧 煊 

(2)聘 骋 娉 (3)诡 桅 垝 (4)跚 珊 姗姗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究竟·

毕竟

究竟:

名词,结果,原委;

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副词,毕竟,到底。

毕竟:

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前者既可用于疑问句,也可用于非疑问句;

后者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

(2)简洁·

简捷

简洁:

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

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也指简便快捷。

前者多用于说话、行文;

后者除适用于言语、文章外,还可以用于行动方法。

(3)七手八脚·

手忙脚乱

七手八脚:

形容动作忙乱,也形容大家一起行动。

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2.明确词义

(1)沸反盈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死觅活:

(3)走投无路:

(4)百无聊赖:

[答案] 

(1)形容人声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2)企图自杀。

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

(3)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4)指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成语使用的正误,并改正。

我在这烦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致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yīn)享了牲醴(lí

)和香烟,都醉醺醺(xūn)的在空中蹒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烦—繁;

“以致”改为“以至”,歆xīn,醴lǐ,姗—跚。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1)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沉寂。

(2)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答案] 残缺动词,在“更加”前加“感到”。

(2)中途易辙,在“人们”前面加“被”;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她一手提着竹篮,________: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A.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B.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C.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D.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B [“空的”“下端开了裂”置后,起强调作用,语言表达效果更好。

故选B。

]

[资料链接]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赞扬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小说集有《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

《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

《故事新编》(1935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1928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文本鉴赏]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答案] ①祥林嫂被卖改嫁 ②祥林嫂再到鲁镇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开头至“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祝福”的气氛?

有何作用?

[答案] 三个角度:

“闪光”——从视觉,“钝响”——从听觉,“火药香”——从嗅觉。

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2.第3段中对主人公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对主人公祥林嫂的这段肖像描写纯乎白描,表明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这段中对眼睛的描写尤其精彩。

“分明”“已经”“纯乎”等状语连用,强调了其变化,也说明这变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3.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请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句子: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用:

造成悬念;

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

突出主题,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

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

为什么死去?

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阅读课文第四部分(“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回答下面的问题。

4.文中提到祥林嫂说“我真傻”有几次?

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

周围人是如何反应的?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①“我真傻”在全文出现了四次。

②因为她内心极度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③镇上的人们刚开始时还有一些同情心,但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④这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她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就是因为她死了丈夫,是个寡妇。

5.祥林嫂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神权迷信已残害、扭曲了祥林嫂的灵魂,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

三、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再次描写祝福的景象有哪些作用?

[答案]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前后呼应,渲染了热闹繁忙的祝福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吃人本质。

四、总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常见的说法是:

死于贫穷、悲伤、恐惧或孤独。

也有人认为,祥林嫂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最后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

到底是谁杀害了这个善良的女人?

是鲁四老爷,是柳妈,还是那个吃人的制度?

谈谈你的看法吧!

[答案] 示例一:

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他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

他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

他自私伪善,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而改嫁在封建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更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因而他说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直至祥林嫂死后还认为她是个“谬种”。

示例二:

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反而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了更恐怖的深渊。

示例三:

著名作家丁玲在谈到祥林嫂的死时曾这样说过: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在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对祥林嫂的命运进行这样的安排,正是为了告诉人们:

杀死祥林嫂的并不是她身边的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鲁迅将利剑直指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肖像描写

小说《祝福》成功地运用了肖像描写。

通过这些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的质朴和善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祥林嫂命运的变化,揭示了祥林嫂一步步被逼向死亡的过程。

2.写法指导

肖像描写“六注意”

(1)有序。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2)和谐。

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等。

(3)要研究人物性格。

(4)抓住关键、特征鲜明。

要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

(5)细节要突出。

(6)用词准确,修辞恰当。

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迁移运用

请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给你的同学画像,注意肖像描写的要求,不少于100字。

【参考示例】 她长得很清秀,总给人一种干净纯洁的感觉。

一顶乌黑的头发如丝绸般柔顺清爽,扎成利落的马尾也总能放出漂亮的光泽。

她浓密的刘海下有着一双如黑宝石般璀璨明亮的瞳孔,炯炯有神的目光总能让她置身于人群中也能马上被认出。

微微翘起的小鼻梁下是一张莹润的小嘴,和我说话时总是一张开就难以闭合……她就是这样一个开朗清秀活泼的女孩。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悲剧性不仅仅指个体遭遇不幸带来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写出了社会的悲剧。

封建思想对她的影响,以及那些把听祥林嫂讲故事当作安慰的无聊麻木的看客,更突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捐了门槛之后仍不被理解成了祥林嫂内心永远的痛。

也正是这不被理解的痛苦,才让她在别人的“祝福”声中死去。

她的死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应用角度】 “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

2.素材应用

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鲁镇人们的冷漠把命运悲惨的祥林嫂推向了死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

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夺走了两岁儿童小悦悦的生命,也将整个社会推入了一个冰窟窿,冷漠让世界变得越来越残酷。

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节选自《拒绝冷漠》)

[群文阅读]

导读:

鲁迅先生以饱含愤激之笔,通过对祥林嫂悲苦惨痛一生的描写,给人们描述了旧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中,鲁迅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认真踏实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小说《蚯蚓们》中,台静农先生为我们展现了底层人都如蚯蚓般默默地在乡村泥土里辛勤劳作的情景,流露出了对处于社会底层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剥削压制底层农民的主子们以及无情现实的痛诉和批判。

忆韦素园君(节选)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

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

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

“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

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

他太认真;

虽然似于沉静,然而他激烈。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

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

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

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

“你不许再吐了!

”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

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

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

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

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

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

忽而想到他竟连介绍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

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痊愈,还是等候灭亡;

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

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

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

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

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

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蚯蚓们【注】

⊙台静农

虹霓县的人民,今年真不幸,十来年没有遇见的荒年,他们竟碰着了。

李小平常很老实,这时候偏胆大起来。

他居然向他的主人讨借贷;

幸而他的主人待人厚道,仅仅向李小骂了几句:

“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

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

”李小听了以后,不禁有些怕了,终于哑口无言地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

到这当儿,大家都不得已各人想各人的法子。

自然是往别处逃荒的多。

李小于是也免不了想走这一条路,但没想到,他的老婆竟不愿去。

分明是缺了吃的,他的老婆偏说他有钱不拿出来,有时还骂他没有本事。

闹得三番五次,终于依了他的表舅母的调停,让伊改嫁。

成事就在第二天。

在头一天的晚间,他约了范五明天一同去,帮他将钱拿回来。

他坐在柳树根下,嘴里衔着旱烟袋,烟头闪灼的发光。

他看今年八月十二的月光特别明亮,但是今年中秋节,却是冷清清的;

要是年头好,大家都忙着结账送礼。

他想到去年的这时候,他正忙着碾谷子,那时碾了两斗米,往镇上卖了,买了些牛肉、猪肉、月饼,还给小孩缝了一件夹衣。

大家都痛快地过着中秋节。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是这样的结局。

现在是作恶梦罢?

要不是梦,为什么是这样离奇呢?

眼看妻子小孩,马上要遗弃他,要向一个陌生的人欢笑去,他看见他的茅屋,他所插的柳树,与那凶恶的稻草堆,都一起向他轻藐地笑,好像它们都在同声地说:

“天下竟有这样卑怯无用的男子!

他站起来狂放地在稻场上走来走去,安然卧在一旁的小黑狗,这时候居然向他汪汪地叫起来,于是使他更忿怒了,恶运来了,狗也不认主人了。

他举起了脚,吃力地向狗踢去。

他仍旧坐在地上,微微叹息,将烟头向着树根磕灰;

重新安了烟,搓了火不停止地吸。

他的满腔忿恨,渐渐随着青烟消逝,心情也渐渐随着平静了。

他认识了命运,命运的责罚,不在死后,却在人世;

不在有钱的田主身上,却在最忠实的穷人。

最苦楚的,命运不似豺狼,可以即刻将你吞咽下去;

而命运却像毒蛇,它缠着你慢慢喝你的血!

现在这命运忽然降临在他的身上,他不反抗,他知道,反抗是毫无用的。

他预备了忍受,忍受着,终有尽止的日子。

于是他回到他的茅屋里,这时候他的妻在床沿哄小孩,他便轻轻地到床里头和衣躺下。

少顷,他看见月光之下的伊的影子,在那里颤动,原来伊是在啜泣。

于是他也忍不住哭了。

明月渐渐西沉,远处的晨鸡叫起了。

在一间矮的朴陋的客厅里,吴官人站起来向主人说:

“那么,将字写了罢?

张朗翁写好字据后说:

“好罢,我来念给大家听听:

立卖人李小今因年岁歉收,无钱使用,情愿将女人出卖于赵一贵名下为妻……张朗翁代笔。

要是没有什么,那就教本夫画押。

李小听了不作声跑到桌子前面,拿了笔画了一个粗大的十字。

“我看,要是没有什么意见,那就可以交钱,交了钱,吃了饭,俺们还要闹新娘子啦!

“是了,是了。

”主人一面答一面往后屋里跑。

李小这时候孤独地坐在一个小椅上,觉得四面的人都向他冷笑,虽然侧身在大众里,但是一种可怕、阴森抓住了他。

当他同范五走出的时候,主人的门口挂着一对红灯,已经辉煌地点起了。

走过半里路的光景,便隐隐地听着鞭炮声,这声音深深地刺透了他的心。

(选自《地之子》,有删改)

【注】 本文1927年10月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