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815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笔记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文档格式.docx

im,ib,ie;

1/p·

dp/dt;

μ)(弗里德曼货币需示函数)。

M:

名义货币量;

P:

物价水平;

Yp恒久性收;

W: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im,ib,ie分别代表存款、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dp/dt:

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μ随机因素的影响总和。

考点二、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定义:

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货币供应量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广义货币量,其中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潜在的货币

3、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

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①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2)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4、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

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示。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其中:

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

B=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全部存款

考点三、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的含义,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具有如下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③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类型

总量性货币失衡

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

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结构性货币失衡

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结构性货币失衡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3、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货币数量已成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

在宏观经济方面,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

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本期货币增量=GDP增长率×

上期货币存量

4、物价自然上涨率

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

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

剪刀差;

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

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

  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即:

ΔM1=(Y′+P′)×

M0,或者M′=Y′+P′

ΔM1本期货量存量;

P′物价自然上涨率;

M′货量供应量增长率;

Y′GDP增长率。

考点四: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含义:

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2、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表现形式划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

3、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包括过度的现金发放和过度的信用供给。

②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赤字);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③其他原因:

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4、通货膨胀的治理

①紧缩的需求政策

一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

主要包括削减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二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

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②积极的供给政策

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

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考点一:

中央银行制度

1、定义:

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主要任务:

一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

二是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中央银行制度:

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各国进程不一致,大致有三种模式:

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

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

如前苏联、东欧各国和新中国。

4、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

①支持理由:

民主社会政治家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为了讨好选民,他们更乐于采用膨胀性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②反对理由: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和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有效配合,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独立程度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5、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中央银行的主要管理职责:

利用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考点二、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①货币发行业务

(发行的银行)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②对银行的业务

(银行的银行)

1)集中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

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3)全国清算,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③对政府的业务

(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中央银行还代表国际金融活动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从事国际的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议;

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考点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的资产:

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其他。

中央银行的负债:

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由资金、其他负债。

  

考点四、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简介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

同城或同地区银行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

票据交换应收应付最后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2、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总体架构

  目前我国已建成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银行间支付清算的主渠道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运行,主要面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

直接服务广大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是我国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证券结算系统

包括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系统,两系统分别负责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的证券结算,证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则通过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或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完成

行业清算

组织系统

包括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处理系统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业务系统,分别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专业化支付清算服务

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

包括支付宝、易宝、快钱等机构的业务系统,以互联网为媒介,为广大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专业化支付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支付结算的管理和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责。

考点五、货币政策定义和目标(掌握)

1、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一般包括: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3、货币政策的中介(中间)目标:

①利率。

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②货币供应量。

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④通货膨胀率

考点六:

货币政策工具

类型

运用

特点

①一般性政策工具(掌握)——对货币总量的调节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将吸收存款和发行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紧缩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缺陷:

①超额存款准备金掌控在商业银行手中;

②作用力度强;

③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放松政策:

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

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

紧缩政策,提高再贴现率

与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弹性相对要大、作用力度相对缓和。

但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放松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

紧缩政策,卖出债券

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弹性,更具优越性。

放松政策,买入债券

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熟悉)——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

1)消费者信用控制(重要):

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主要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3)优惠利率

4)预缴进口保证金

③直接信用控制(熟悉)

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手段包括:

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④间接信用控制(了解)

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灵活,但必须是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较高的地位,并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

考点七、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①“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1)2006~2007年——从“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渐转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2008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3)2010~2011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正确认识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的内涵、职能和组织形式

1、商业银行的内涵

  ①定义,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它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②性质,经营目标盈利化;

经营行为市场化;

业务活动多样化。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

都是企业,但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是承担资金融通职能的企业

2)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比较

都从事银行业务,具备银行业的基本特征。

但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则以盈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比较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很窄,经营不完全的信用业务,或不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

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广泛,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2)支付中介,汇兑、非现金结算;

3)信用创造 

3、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熟悉)

1)按机构设置分类,单一银行制和总分行制;

2)按业务经营范围分类,专业化银行制(分业经营)和综合化银行制(全能银行制)。

考点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盈利性原则

注重资产业务的盈利性,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首要原则

2)流动性原则

两层含义:

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与盈利性呈负相关关系。

3)安全性原则

基本含义,是指商业银行在放款和投资等业务经营过程中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是要避免本金受损。

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性和盈利性也呈负相关关系

考点三: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业务类型

解释

构成

①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业务

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自有资金:

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本以及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这部分称为权益资本。

吸收的外来资金:

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以吸收存款为主。

1)吸收存款:

包括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存款业务创新。

2)借款业务:

再贴现或者向中央银行借款;

同业拆借;

发行金融债券;

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结算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②资产业务——资金运用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活动。

1)票据贴现。

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2)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

①按归还期限,分为短期贷款(1年以内)、中期贷款(1~5年)和长期贷款(5年以上)。

②按贷款条件,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③以用途为标准,可以分为资本贷款、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3)投资业务。

许多国家规定只允许做债券业务,不允许做股票买卖,或允许银行以其自有资金和盈余的很小比例投资于此。

③中间业务

不使用资金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提供的金融服务。

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1)结算业务。

银行提供的结算业务,主要是转账结算(非现金结算)。

2)信托业务。

分为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

3)租赁业务。

包括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

4)代理业务

5)咨询业务

考点四、金融市场概念

1、金融市场运行机理。

货币资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和“空间差”。

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从而产生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

2、金融市场效率:

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程度。

包含两方面:

1)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2)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3、资本的本质特征:

追逐利润。

4、有效市场理论(熟悉):

有效市场是指在一个证券市场上,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获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

根据信息对证券价格影响的不同程度,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

1)弱型效率,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2)半强型效率,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3)强型效率,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考点五:

金融市场的结构(掌握)

类型

子市场

主要功能

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供应短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短期内资金余缺的融通问题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

供应长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投资方面的资金需要

考点六、金融市场的七个子市场

①同业拆借市场

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求。

特点:

期限短、流动性高、利率敏感性强、交易方便

典型的同业拆借利率: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②票据市场

以各种票据为媒体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按照票据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以及融资性票据市场。

其中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子市场。

1)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结合。

2)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为了筹措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票据本息的凭证。

它是以企业的直接信用作保证的

3)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存款凭证,它是认购人对银行提供的信用

③债券市场

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它是一种直接融资的市场。

既具有货币市场属性,又具有资本市场属性。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市场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按期限,债券分为短期债券(1年期以内)、中期债券(1年至10年)和长期债券(10年以上)。

短期政府债券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④股票市场

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发行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市场;

流通市场是已发行的股票在投资者之间进行转让的市场。

股票市场还可以根据市场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⑤投资基金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优势:

专家理财

⑥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

金融期货市场,是指专门进行金融期货交易的市场,具有锁定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金融期权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⑦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由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商和客户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关系的总和

第十九章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1、金融风险: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掌握):

①不确定性;

②相关性(同经济和社会密切相关);

③传染性。

④高杠杆性。

一是与工商企业相比,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

二是衍生金融工具有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也是高度的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1、金融危机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2、金融危机的类型

特点

①债务危机

又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②货币危机——

货币大幅贬值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容易出现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的问题,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

发生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安排

③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流动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国内流动性危机;

2)国际流动性危机。

④综合性金融危机

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

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