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64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Word格式.docx

请简述。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

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2015·

北京卷)《论语·

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

“夫子何哂由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1分)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4.(2014·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季氏》)

子曰:

“孰谓微生高①直?

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公冶长》)

【注】 ①微生高:

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

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观。

(1分)

(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

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4分)

5.(2013·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

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皆所谓不耻

者。

(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6.(2015·

杭州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离娄上》)

(2)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

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故圣人之治民,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韩非子·

心度》)

(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__。

(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7.(2015·

浙东北三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①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②不服。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赡:

足。

②思:

语助词,无实义。

(1)孟子认为“王道”与“霸道”有何不同?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的看法。

8.(2015·

宁波市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出自本段的成语是________。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

9.(2015·

金华十校高三模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

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

(1)概括材料二“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

(2)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

请简要说明。

10.(2015·

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

材料二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

“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

让王》)

(1)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2)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11.(2015·

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除了“箪食壶浆”外,还有“________”。

(2)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

12.(2015·

绍兴市3月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

13.(2015·

丽水市高三下学期期末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选自《大学·

第六章》)

(1)通读文段后可知,成语________即源于此。

(60分)

14.(2015·

金华市名校高三下二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注】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公孙丑上》)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荀子·

荣辱》)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荀子·

成相》)

【注】铄(shuò

):

从外部给予。

(1)孟子和荀子在政治上各自主张仁政与法治,它们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

(2)对于孟子和荀子在政治上的观点,你赞同谁的?

请简要说明理由。

15.(2015·

浙江省一级重点校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

尚贤》)

(1)请依据上述文段内容,解释“尚贤”的含义。

(2)你赞同墨子“尚贤”的观点吗?

为什么?

16.(2015·

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认为,一个人实现他的目标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志”、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根据王安石的这段话,结合你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在上述三者中选择你认为对实现理想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17.(2015·

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三下二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迨天之未阴雨,彻①彼桑土②,绸缪③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注】①彻:

取。

②桑土:

桑杜,桑根之皮。

③绸缪:

缠结。

(1)孟子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使国家避免内忧外患。

(2)孟子引用《太甲》里的话“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是为了阐述什么道理?

18.(2015·

浙江省高考命题专家原创卷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①,退息必有居学②。

不学操缦③,不能安弦④;

不学博依⑤,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⑥,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⑦,息焉游⑧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兑命》曰:

“敬孙务时敏⑨,厥修乃来⑩。

”其此之谓乎。

(《礼记·

学记》)

【注】①正业:

古指大学中规定的课业。

②居学:

在家休息时的学习。

③操缦(mà

n):

操弄琴弦。

④安弦:

懂得音乐。

⑤博依:

各种比喻。

⑥艺:

指各种技艺。

⑦藏:

收藏,存储,引申为积累。

修:

练习。

⑧游:

闲暇。

⑨孙:

同“逊”,谦虚。

务,必须。

时敏:

时刻敏于学。

⑩厥修:

他的修行。

来:

到达。

(1)古人重视“艺”的学习,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段揭示了君子的学业成功之道,试根据文意概括出三点。

19.(2015·

浙江省高考命题专家原创卷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子墨子曰: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注】,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

故曰:

莫若法天。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

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选自《墨子·

法仪》)

【注】法仪:

法度礼仪。

(1)简要概括墨子对“法仪”的观点。

(2)请联系文段内容,简要评述墨子的观点。

20.(2015·

浙江省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

(2)题。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

“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

”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

余疑而问之,圣俞曰:

“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

”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1)文段中晏公独称赞梅圣俞诗歌中的某两联的事例,体现了什么道理?

(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2)晏公门下的名士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