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03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目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答案文档格式.docx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主张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以选C。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家卢梭被认为“发现了儿童”。

他在其教育学小说《爱弥儿》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

他发现了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于

成人的规律。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儿童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到12岁儿童属于少年期儿童,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因此依据题意可知选A。

教育的起源说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是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所以选A。

简答题

1.“是什么”类型

(1)

【参考答案】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相似性

②原有认知结构

③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类型:

①双轨制。

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

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

②单轨制。

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③分支制。

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3)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

③视觉-空间智力;

④音乐智力;

⑤身体-动觉智力;

⑥人际智力;

⑦自知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怎么做”类型

①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②建立教师威信;

③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⑥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已有的知识经验。

④原型启发。

⑤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②合理分配时间。

③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为什么”类型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同时也践行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中,沈老师通过逐步引导,把学生引导到“雪景”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最终探求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实现了学生思想层面的升华。

其次,沈老师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学生观的相关要求。

新课改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沈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的构建,注重学生情感体会,把虚拟的场景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让全体学生能够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材料中,沈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学习体会,而是先让学生来体会“雪景”的美丽,当遇到问题时,能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为学生示范阅读,从而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

2.【参考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好老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正因为教师能

主动关注内向、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

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到不应拒绝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人”。

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可以是我们所认为的“好老师”。

3.【参考答案】

(1)沈老师对课堂危机的处理幽默而有效,轻松而富有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沈老师在处理“漫画事件”的过程中遵循了教育性原则。

材料中,沈老师的处理方式感化了画漫画的学生,不但使他主动擦掉黑板上的画以改正错误,还促进了其日后的积极健康发展。

其次,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可接受原则。

材料中,沈老师并没有公开查找“凶手”,没有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沈老师的处理方式符合冷处理原则。

材料中,沈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了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不但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还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

其次,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第三,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

第四,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要允许有

“突发事件”的存在,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第五,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牵扯太多时间、精力和学生,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进度。

4.【参考答案】

(1)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材料中,刘老师一直在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长。

其次,刘老师在评价中体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发展性评价。

材料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或者学生在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李老师采取了发展取向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正,不断发展。

(2)“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①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③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

1.【设计范例】

(1)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通过反复朗读、对比朗读等方式,体会“甚至”一词的用法,积累“地”字结构的短语。

4.感悟小男孩对生命的珍爱之情,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许许多多的小鱼被带上了沙滩。

当海水流回大海的时候,有些可怜的小鱼就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

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这些可怜的、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看图理解“浅水洼”。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小朋友们,请你们设想一下,这些可怜的小鱼在浅水洼里时间一长或被太阳一晒,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那它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文下的“大枫叶”或老师、同学。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重点关注“至、死、叨念”等翘舌音和轻声;

引导学生运用记笔顺识字、部件组合识字和去偏旁识字认识“甚、至”)

4.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捡起浅水洼里的小鱼,把它们一条条扔回大海)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导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

读完后说说心情怎样。

(很难受,觉得这些小鱼很可怜)

2.哪些句子最能说明小鱼可怜呢?

请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把它们做上记号。

3.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小鱼可怜的。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a.进行句子对比,感受小鱼数量的多,感受“甚至”作用。

b.你能用“甚至”再造一个句子吗?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引导。

(2)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小鱼的可怜下场。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教师范写“至”。

2.引导学生发现“至”第三横是主笔要长才稳。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指导五、小结启下

同学们,在生活中当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会怎么做呢?

文章中的小男孩又是怎样做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3)板书

浅水洼里的小鱼小鱼会干死

小男孩捡鱼(弯、捡、扔)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2.【设计范例】

(1)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的“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活动,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数”的具体,并由此产生寻求更简洁、更概括的表示方法的心理需求。

这为“字母表示数”的引出奠定了积极而充分的情感基础。

这个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

学生在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年龄计算得出爸爸年龄的过程中,完成了思维水平的提升,完成了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

从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好符号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经历认识上的这个过渡时,都不会自然而然、简简单单就完成的。

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经历,有机会感悟,才可能慢慢地完成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根据列出的式子准确求出指定年份的爸爸年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初步完成思维水平的提升,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

为完成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铺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3)环节一:

导入

板书标题《字母表示数》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并提问:

字母是什么?

有没有同学能够列举几个字母呢?

用字母表示数,数与字母之间又能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环节二:

新授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图片,组织学生仔细阅读图片中的父女的对话,并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当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当小红2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当小红3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组织学生前后桌结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以上信息,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讨论时间8分钟。

请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a+30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

a表示什么?

30表示什么?

a+30表示什么?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

a能是200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结论:

a表示小红的年龄,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下面的问题: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当a=11时,a+30=11+30=41。

环节三:

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能念完吗?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环节四:

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有那些收获呢?

3.【设计范例】

(1)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

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

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②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

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虽有些可笑,但很可爱;

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

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所以,虽然离开了郊外的小屋,但作者对那只曾给一家人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的白鹅依旧“恋恋不忘”,记忆犹新,其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

总之,作者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白鹅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来表达对白鹅喜爱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白鹅性格特点。

难点:

朗读全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谜语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出几则谜语,你们来猜猜谜底。

1.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2.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3.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

脚蹬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教师诵读谜语,学生举手回答谜底,活跃课堂氛围。

同学们还记得写鹅的诗歌吗?

(跟着学生一起诵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那么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

谜语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而且复习诗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明考题知对策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答案】C。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3.【答案】B。

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4.【答案】D。

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

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

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

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

领导方面的不同。

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选项D中,校内外共同组织的活动是课外活动。

5.【答案】B。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为马卡连科的教育名言。

6.【答案】B。

隋唐、宋、明清均施行科举制度。

7.【答案】C。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8.【答案】A。

两种事物同时具有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属于双趋冲突。

9.【答案】B。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0.【答案】D。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践渠道或者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有多种,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程与其它学科教学。

11.【答案】A。

诊断性评价的功能之一是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而题干中,根据学生中考成绩进行分班,这属于对学生的安置,因此是诊断性评价。

12.【答案】C。

课程标准、学习材料、学生能力都是客观外在的因素,只有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属于内部因素。

13.【答案】C。

具有最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4.【答案】C。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文化是制约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

15.【答案】A。

教育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提出的旧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提出的新三中心是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16.【答案】C。

童年期对应6、7-12岁,所以发展任务是学龄期的,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7.【答案】B。

癸卯学制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但没有实施的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沿用时间最长的现代学制。

18.【答案】C。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的是在短时间内想出答案的类型越多越好,故选灵活性。

19.【答案】B。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规范文化)。

其中,起核心和决定作用的是校园精神文化,即思想观念文化。

20.【答案】D。

无结构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2.【参考答案】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只有教师主导,教学认识的快速、高效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并使主体性不断提高,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只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

23.【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马老师的教学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