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697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Word格式.docx

  难点:

借助图片帮学生了解课文大概,并引导学生通过“找句、找词”朗读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认识“葫芦”1

  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瞧,认识它吗?

跟它打声招呼吧!

指名读,齐读请你再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像这样跟植物有关的字我们一般都用草字头,我们再来叫叫它的名字。

2.揭题你喜欢它吗?

为什么?

老师也很喜欢它,因为它不仅可以炒着吃,可以做成瓢,还可以做成葫芦丝和精美的工艺品,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先请你仔细看看我们的阅读小提示,然后打开课本63页自读读课文。

出示阅读小提示:

1.认真读,读通顺。

2.找伙伴,相互学。

1.生自读课文2.识字教学看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们要来考考大家了。

瞧,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

“藤、盯、邻、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学习“藤、盯、邻”过渡:

刚才读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三个字特别难念,你瞧。

2

  通过看图引导学生认读“葫芦”,并强调轻声,发现共同点都有草字头。

通过出示阅读小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

教师重点指导认字比较困难的学生。

在识字教学中重点抓住难读字:

后鼻音:

藤、盯前鼻音:

邻课件显示生字:

藤、盯、邻师:

下面先请你在小组内相互读一读,等下我们要来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全部读正确。

①同桌相互读“藤、盯、邻”,教师个别指导②小组赛读师:

比赛现在开始,请你认真看,仔细听。

分小组进行认读“藤、盯、邻”。

最后一组认读“葫芦”3.图文结合,感知整体课文中的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自己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想一想。

出示插图,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交流刚开始叶子很绿,还挂着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追问:

刚才读了课文,你知道小葫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板书:

叶子  绿  黄  ?

葫芦  挂  落同桌相互读,正音,教师个别指导分清前后鼻子音困难的学生,再分小组竞赛读的形式,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同时也很好地关注每个学生,达到会认这些生字的教学目标。

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个别指导平时阅读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小结学法,授之以渔,告诉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可以帮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通过读读课文,看看插图的方法,知道了:

一开始葫芦的叶子很绿,藤上挂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着可爱的小葫芦。

后来,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去治,结果叶子变黄了,小葫芦都落了。

3

  那请你再来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小葫芦的叶子是绿的,小葫芦是挂着的,用手势告诉我。

三、朗读感悟1.朗读感悟葫芦的可爱师: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你看到了什么,把它圈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圈一圈看到了什么?

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长满了绿叶看图再美美地读一读词组老师还把它画了下来,你瞧,美不美?

那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些词语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像这样叶子长得又多又密就叫——“长满”,出示词组,指名读、齐读这绿叶多美呀,你能不能也像刚才的词语一样来说一说呢?

板书:

的叶子这些词语多美呀,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回归整体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圈一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找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多次让学生朗读词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词语的优美,并学会积累词语和语言形式。

借助图片直观形象地理解“长满”这个词语  小结过渡:

我们把词语读得真美啊,把它放到句子中如果能把这些词语读好了,相信你能把句子读得更美!

一起来试试吧!

2.朗读感悟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

4

  从你们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这棵葫芦,种葫芦的那个人喜欢吗?

请你再读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同桌交换书本相互看看划划句子,圈圈词语。

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划划句子,圈圈词语。

小组内同桌相互交换书本看一看,是不是找的一样,可以一起商量商量。

全班交流①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你从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看出他很喜欢葫芦?

②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你怎么想的?

自己跟小伙伴哪里找的不一样,再交流,通过多次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词到句,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有效进行层是呀,你瞧,第一天早上,他来到葫芦前看到了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

——引读中午,他又去看了,这是——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到了晚上他还是去看,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他天天都去看这棵葫芦好几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巩固生字师:

是呀,你瞧,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谁想跟它们交朋友。

小老师带读词语“葫芦藤、盯着、邻居、每天、多么可爱的葫芦哇”2.指导书写“挂、哇”5

  写字教学以关注每位学生为切

  小组内交流怎样把这“挂”字写漂亮指名交流入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发现写好“挂”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手旁的“提”左边比横要长一些,右边是两个“土”,中间的字的注意点,在书写之后再让学竖不要连起来写,两个土都是下面的横比上面的横要长一些,而且起笔点在竖中线左边一点点师生书空、生描红写一个字、展评书写“哇”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观察一下“哇”,并把它送进田字格中。

展评(1/2)随机指导书写“每、棵”①每:

注意写的笔顺,中间的长横要写得舒展些,两个点都写在竖中线上②棵:

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捺变成点,右边“果”的撇和捺写得舒展些五、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绿  黄  细长的葫芦藤  ?

  雪白的小花  葫芦  挂  落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绿叶  的叶子生同桌相互纠正,教师个别指导。

6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

  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我把“生字教学”与“写字指导”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字,在朗读指导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概,并注重朗读与理解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以读促悟让学生融入文本,从而更好地品悟语句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以趣识字

  学习“葫芦”两个字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看图认识“葫芦”是什么,再通过观察字形了解到葫芦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

学习“藤”时,出示图片,让学生记住这种弯弯曲曲地缠绕在一起的就是藤。

学习“盯”时,做盯的动作理解要用眼睛“盯”,所以是目字旁的,同时“盯”是一动不动很专心地看,理解字义。

还通过比较“挂、哇”识记生字,给“哇”找朋友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同时,不忘巩固旧知。

  二、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通过默读找到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的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

在说说它们长得怎么样,模仿“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个句式夸夸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在《我要的是葫芦》

  7

  教学设计中,我没有牵着孩子去感受小葫芦、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长得有多好,而是让孩子通过读,找到了课文描写它们的词语,又用朗读感受它们的美。

  整堂课下来效果还不错。

课后也结合其他老师的意见,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也要让孩子自己运用这些字词,在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积累词语。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课堂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好好的结合画面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对这么美的葫芦藤,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起来才会特别有感情,到后面的葫芦变黄、落地才会感到惊奇与不解。

  3.细节之处要时刻注意。

始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们检查读文的目的不是随意找几个人把每个自然段读一遍下来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读正确、读熟练,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读第二句,而是应该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让学生再练着去读一读。

因为是第一课时,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比如难读的这一段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了之后教师再请几个孩子读,或者就刚才的这个孩子再读一读,也可以我读一句你读一句,大家一起练着读一读等等。

只要能让这个孩子的朗读有很明显的提高,从不会读,通过教师的启发,会读了,而且读好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精彩之处。

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着一个老师对一节课的把握与解读,折射着一个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驾驭与周密的考虑。

  4.在指导朗读方面激励语还可以再丰富一些,还需不断学习,表扬可以充分些。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

在教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一句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可这样设计:

  种葫芦的人看着小葫芦,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你现在就是种葫芦的人,你说——

  8

  看着可爱的小葫芦可乐了。

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表情夸夸它。

你说——你还想怎么夸?

小葫芦听了心里一定美滋滋的!

  教师提出“你还想怎么夸?

”让学生展开想象,夸这个可爱的小葫芦。

通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是自己。

  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愿一次次的教学反思能带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