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5945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Word下载.docx

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Internet基本技术。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及Internet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并能应用信息系统中基本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方法及相应工具。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整个过程,了解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学会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行案例分析;

了解原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4.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及应用实例

事务处理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电子商务实例介绍。

了解几种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系统基本模式,信息编码,POS系统和商业信息系统;

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及群件;

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和高级主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例;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管理模式及实例;

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及关键技术。

重点掌握不同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管理思想和方法、和基本技术。

5.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新课题

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问题及信息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了解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及控制技术、信息系统外包、信息联盟、信息系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和技术,用系统方法规划、组织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六.其他说明

撰写人:

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间:

《航空航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AV301

航空航天工程概论课程名称(英文):

Introductionto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

工科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航空航天工程

教材:

《航空航天概论》,何庆芝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教学参考书:

《导弹与航天技术概论》,金永德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过崇伟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它们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现代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

不同类型的飞行器(航空器、航天器、火箭与导弹)虽有很大差异,但它们之间在技术上存在许多共性内容。

认识、掌握这些内容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管理工作的必备基础。

本课程着重介绍航空航天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各类飞行器的特点。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航空、航天技术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和各类飞行器的特点,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

本课程由六部分组成: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

飞行器构造原理,

飞机的起飞与着陆,导弹、火箭的发射及航天器的回收,

飞行器的研制过程、可靠性及效能。

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

1.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2.掌握空气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3.理解飞行器姿态与轨迹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熟悉飞机、导弹、火箭及航天器的外形状况,理解其构造原理。

2、基本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1.绪论(2学时)

航空航天的概念;

航空航天的发展史、社会意义;

飞行器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我国及世界各主要国家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状况。

2.飞行原理(8学时)

飞行环境,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作用在飞行器上的空气动力及其力矩,变质量物体的动量方程及导弹的理想速度,飞行器的运动方程,飞机的爬升、巡航及下滑飞行,弹道导弹的弹道,卫星及空间飞行器的轨道,飞行器的机动性、过载、稳定性及操纵性。

3.推进系统(4学时)

推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组合发动机的原理与结构,非常规推进系统简介。

4.控制系统(8学时)

飞机的导航系统,导弹制导系统,航天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仪表及自动驾驶仪。

5.飞行器的外形与构造原理(8学时)

介绍直升机、有翼导弹、弹道式导弹、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飞行器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简介。

6.起飞与着陆(3学时)

飞机的起飞与着陆,起落架的构造,改善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措施,机场设施和无线点控制着陆,导弹、运载火箭发射与航天器的回收。

7.飞行器的研制过程、可靠性及效能(3学时)

飞行器的研制过程,飞行器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飞行器的效能分析。

学时分配表

教学教学

时数环节

课程内容

讲课

实验

习题课

讨论课

上机

课外实践

其它

绪论

2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12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

6

飞行器机载设备

飞行器构造原理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34

1.飞行原理:

重点掌握伯努利方程,低速及高速气流的特性,升力和阻力的产生,变质量物体的动量方程。

2.推进系统:

要求学生熟悉燃气涡论发动机和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3.控制系统:

要求学生掌握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导弹制导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控制的基本原理。

4.飞行器的外形与构造原理:

要求学生熟悉飞机、导弹、火箭和各类航天器的基本构造。

本课程除课堂讲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外,可适当安排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AV302

空气动力学课程名称(英文):

Gasdynamics:

TheoryandApplication

54学时/3学分

工科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

航空航天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核科学与系统工程

教材:

《GasDynamics:

TheoryandApplications》,GeorgeEmanuel,TheuniversityofOklahoma,USA。

《气体动力学》,罗曼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动力与能源,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可压缩流体流动的理论及其应用。

在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建立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气动函数。

重点研究一维定常流动的理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可压缩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程包括了可压缩流体的理论及其应用。

讲述了热力学定律,守恒方程,定常流管运动,正激波与斜激波,普郎特-迈耶流动,膨涨波理论,收缩与缩放喷管,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传热与摩擦,不稳定的一维流动,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

1.牢固地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可压缩流体的基本规律。

2.学会应用相应的基本方程,如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状态方程分析计算简单的可压缩流体的流动。

3.学会应用常用的公式及图表进行流场计算与分析。

4.注意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为理论,并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绪论1学时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领域,发展史,研究与学习方法。

2.热力学定律4学时

热力学第一定律,状态参数,熵,可逆过程,状态方程,比热,

等熵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音速。

3.一维守恒方程4学时

流管流动,微分,熵的变化,声学逼近。

4.定常流管运动4学时

控制方程的积分形式,等熵关系,体积与质量流量问题。

5.正激波与斜激波8学时

稳定的正激波,斜激波。

6.普郎特-迈耶流动与膨涨波理论8学时

普郎特-迈耶流动,膨涨波理论。

7.收缩与扩散喷管4学时

收缩喷管,扩散喷管。

8.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传热与摩擦8学时

影响系数法,瑞利流动,芬诺流动。

9.不稳定的一维流动6学时

10.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7学时

多维流动的运动方程和用势函数的表达式,小扰动法,

特征线法和二维流动平面上的特征线方程。

教学教学

时数环节

绪论

1

热力学定律

4

一维守恒方程

定常流管运动

正激波与斜激波

8

普郎特-迈耶流动与膨涨波理论

收缩与扩散喷管

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传热与摩擦

不稳定的一维流动

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

7

合计

54

1.正激波与斜激波:

重点掌握激波形成的机理。

激波前后主要状态参数的变化,包括Rankine-Hugoniot与Prantle关系式。

2.普郎特-迈耶流动与膨涨波理论:

了解膨涨波后气流参数的计算和普郎特-迈耶函数。

气流绕外折转壁面的超音速流动-膨涨波的形成及其特点。

3.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传热与摩擦:

了解载面积变化,传热与摩擦对流动属性的影响,掌握影响系数法,瑞利流动及芬诺流动。

4.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

多维流动的运动方程和用势函数的表达式,小扰动法,特征线法和二维流动平面上的特征线方程。

本课程除课堂讲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外,可适当安排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航空航天动力装置》教学大纲

AV320

航空航天动力装置课程名称(英文):

AircraftPropulsionandRocketPropulsion

工程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燃烧理论、叶片机原理

航天航空工程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火箭发动机基础》(自编讲义);

《航空燃气轮机原理》(下册),廉小纯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火箭发动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G.C.奥茨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航空燃气轮机性能设计及计算及论述火箭发动机基本原理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航空发动机基础知识,包括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浆和涡轮轴等发动机的热力循环,设计点热力计算,各部件的共同工作特性;

二是火箭发动机基础知识,包括喷管理论,飞行性能,推进剂,推力室热力计算和传热等理论和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介绍液体、固体、固-液混合推进和电推进等各种类型的火箭发动机。

旨在使学生对航空发动机及火箭推进的基本理论及火箭发动机——主要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系统、主要构件及其功能有一个总体认识,为毕业后读研或去设计研究单位、公司、政府部门从事航空航天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A航空发动机基础

航空燃气轮机的主要类型

航空燃气轮机产生推力的原理和基本类型

航空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分析

理想循环,实际循环

航空燃气轮机的推力推进效率和主要性能指标

涡喷发动机的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推力,推进效率,性能指标

航空燃气轮机设计点热力计算

航空燃气轮机设计点热力计算的目的,热力计算,结果分析

燃气轮机部件的共同工作和控制规律

部件的共同工作,控制规律

航空燃气轮机的特性—非设计点性能

通用计算方法,速度和高度特性,节流特性

过渡状态下航空燃气轮机的工作

加速与减速,加力状态,起动,动态特性计算

B火箭发动机基础知识

概述

介绍火箭发动机分类,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简述火箭推进装置的应用和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火箭推进史。

定义和基本概念

给出推力和比冲,等效排气速度和特征排气速度,发动机质量比,推进剂质量分数和推重比的定义和计算式。

3.喷管理论和热力学关系式

.理想火箭发动机的概念,喷管热力学关系式汇总,喷管内部等熵流动的计算和喷管构型。

4.推力室工作过程

概述,推力室工作过程理想循环的概念及分析,液体推进剂的燃烧准备过程,点火和燃烧。

5.飞行性能

无重力无阻力空间飞行运动关系和大气层内飞行基本运动关系的分析和推导,影响飞行器性能的因素,霍曼轨道及变轨飞行。

6.推进剂

推进剂的分类,评价方法和指标,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烧剂,单组元推进剂和气体推进剂。

7.推力室热力计算

热力计算简介和基础知识,算例分析。

8液体火箭发动机传热

概述,燃气-气壁传热,推力室壁的导热,液壁-冷却液传热和冷却套温升计算,算例分析。

课内教学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安排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课外实践,能了解和掌握航空发动机和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及发动机的基本系统、工作过程和构造。

能掌握运用热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方法应用到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的工程实际中。

提高学生的航空航天动力机械性能计算能力和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

课外实践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航空器、火箭及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认识实践,了解航空器、火箭的组成和基本结构及各自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构造。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教学大纲

AV321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课程名称(英文):

AeronauticalandAstronauticalManufacturingEngineering

高等数学,航空航天概论

《现代飞机制造技术》,范玉青,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1

1.《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唐荣锡,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2.《飞机装配技术》,姚任远,蔡青等,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特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航空航天制造工程学科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主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飞行器本身的高性能、高要求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因此,该学科本身既是航空航天这一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汇集了许多当代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包括数字化技术、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工业工程等)。

本课程为学生从事各类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工艺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传统的飞行器制造技术,特别是飞行器产品定义的模拟量传递方法及其体系;

同时,使学生掌握以产品数字化建模为核心的现代飞行器制造技术。

本课程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1)飞行器制造基本原理和方法;

(2)飞行器产品的数字建模及并行工程的实施;

(3)飞行器零件制造及质量控制方法。

1.掌握飞行器制造和装配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2.掌握飞行器模拟量和数字化两种尺寸传递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模线样板技术。

3.了解飞行器标准工艺装备和装配工艺装备的工作原理。

4.掌握数字建模技术的基本内容,PDM的基本概念。

5.掌握整体结构件、钣金零件的制造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传统的飞行器制造模式(4时)

飞行器研制的流程、制造技术的特殊要求、飞行器制造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装配的工艺过程。

2.飞行器制造中的尺寸传递体系及其实现(4学时)

飞行器制造中的协调与互换概念、保证互换协调的尺寸传递原理、模线样板技术以及CAD技术在模线样板设计中的应用。

3.飞机制造工艺装备(6学时)

飞行器工艺装备的作用与分类,标准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装配工艺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4.飞行器产品数字建模技术(6学时)

产品数字模型在飞行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产品数字建模技术的企业运行方式和设计、制造过程,基于数字化产品定义的制造工程计算机系统。

5.产品数据管理和制造资源计划(6学时)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PDM与信息集成的关系,PDM软件介绍;

制造资源计划的发展,供应链、库存管理、成本管理的概念。

6.基于特征的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2学时)

特征的概念,飞行器结构件特征分析,飞行器整体结构件制造特征的归纳和表达,特征定义方法、特征与工艺决策、特征加工的刀位自动计算。

7.飞行器钣金零件成形方法(6学时)

飞行器钣金零件的分类,传统的钣金零件成形方法,钣金成形的计算机模拟。

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钣金零件成形的毛料展开。

9.飞行器制造业中的质量保证体系(2学时)

飞行器质量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飞行器制造业中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教学

时数环节

传统的飞行器制造模式

飞行器机制造中的尺寸传递

飞行器制造工艺装备

飞行器产品数字建模技术

产品数据管理和制造资源计划

基于特征的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

飞行器钣金零件成形方法

质量保证体系

36

3、本课程重点:

飞行器制造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点应放飞行器制造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设计分分离面、工艺分离面的区别,掌握飞行器装备准确度的概念和模线样板法的工作原理。

2.飞行器产品的数字建模:

让学生掌握现代飞行器制造的数字量传递体系:

全机外形数字化定义—飞行器结构三维建模—数字化预装配—数控加工——数控检测。

PDM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3.飞行器零件制造及质量控制方法:

重点放在飞行器钣金零件成形方法的介绍。

同时,让学生掌握钣金零件成形的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技术。

1.本课程除课堂讲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外,对某些重要的或难于掌握的内容可作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扩大思路,更牢固更深入掌握所学的知识。

2.若条件允许,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安排学生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参观。

《航空航天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AV401

航空航天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英文):

CurriculumDesignofAeronauticalandAstronauticalEngineering

81学时/4.5学分

材料力学、计算机绘图、航空航天概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设计。

航空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