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4986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9根据风险评价准则,确定风险等级,列出重要HSE因素,填写重要因素清单(格式见附11)。

当出现工艺参数调整、生产线调整、生产班次调整、操作规程及管理要求调整等变化情况时,各单位专业管理人员要在变化实施前协助班组及时更新相应清单,并完成HSE因素识别与评价。

4、非常规过程识别和评价要求

非常规过程的活动包括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选用、检维修(含紧急抢修)、工艺及设备改造、设备安装以及因法律法规的改变而引起的变更等活动。

在项目/活动策划阶段完成HSE因素识别与评价。

识别以各项具体活动本身为单元开展,由项目/活动负责人组织安全环保、设备、工艺技术、专业操作人员等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对存在或潜在的HSE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

对事件(含事故)的原因调查、整改等活动也应列入非常规过程,进行相应的HSE因素再识别与评价。

1项目/活动负责人根据活动涉及的范围、专业内容,确定风险识别和评价小组成员;

2确定所需的作业活动,根据所涉及设备/设施、物料、人员等具体情况,分别填写“HSE因素调查表”;

3根据调查表内容,确认该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HSE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见附7)、、“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见附10);

4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将所识别因素可能的风险与法律法规、相关方要求、公司发展要求等进行分析;

5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按照HSE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顺序,拟定相应风险的控制措施;

6结合拟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项目/活动实施方案并实施;

7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增HSE因素时,应对已识别的HSE因素进行补充与评价。

5、HSE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顺序

标志/警告或控制措施

 

工程控制

取代

消除

个人防护品

(职业安全)

6、需要考虑的相关方举例

♦管理者代表;

♦员工;

♦投资方和潜在的投资方;

♦顾客和供方;

♦承包方;

♦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

♦法律和法规部门;

♦近邻和周边社区;

♦传媒;

♦商务、行政、学术和研究机构;

♦环境团体、消费者团体和其他的非政府组织;

♦公众。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1、环境因素定义和识别范围

环境因素是指公司的各项活动、产品和提供或接受的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因素识别就是要找到生产作业、经营活动、日常办公、后勤保障、辅助生产等活动中,以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供应商的活动或服务中可能给环境造成有益或有害变化的各个环节,确定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采用作业流程分析法,根据已完成的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人员等的调查结果,考虑各过程可能涉及的范围(水、气、声、渣、能源资源、社区等,参照下图)进行识别。

3、环境因素的分类

根据公司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情况,将环境因素进行如下分类:

类别

说明

污染类

如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与占用(形成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等的环境因素

能源资源使用类

如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有害的)和节约自然资源(有益的)的环境因素

4、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因素和影响举例(见附2)

5、环境因素描述需注意的问题

对于HSE因素的描述应使用“名词十动词/形容词”的形式(但允许存在部分特例,如扬尘、使用苯型油墨等),注意描述出导致出现后果的原因,举例说明如下:

常见问题

解释

正确的描述举例

可能的影响

将污染物本身作为环境因素,如“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确实可能污染环境但只有当它排放到环境(如土壤、水体)中,才会变为现实

生活污水排放入雨水管道

水体污染

将能源/资源本身作为环境因素,如“新鲜水”

新鲜水是自然资源,但当被消耗掉时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新鲜水的消耗

资源消耗

将产品本身作为环境因素,如“涂料”

涂料作为一种产品,在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会有许多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

涂料中苯类物含量超标

室内空气污染

涂料泄漏

土壤污染

将活动/服务作为环境因素,如“装修”

仅是能够“给环境造成有害或有益的变化”因素的承载载体,而不是这些因素本身

装修扬尘

空气污染

将作业场所作为环境因素,如“食堂”

(砂轮机、排风扇、油烟机、空压机等)噪声排放

扰民

将设备设施作为环境因素如“空压机”

(空压机、食品加工过程等)含油废水排入地下水

地下水体污染

将环境影响或其过程作为环境因素,如“污染空气”

无主体描述—什么东西在污染空气?

空气污染是结果,导致空气污染的处于某种状态的物质是原因

油烟排放入空气

污染空气

不确定表达,如“固废的处置”

有毒有害,还是无毒无害?

可回收利用还是不可回收利用?

如何处置?

随地乱扔,还是回收利用?

不确定。

含油棉纱的随意丢弃

土壤/水体污染

占用土地

炉渣、废油再利用

节约自然资源

可回收利用

不可回收利用

6、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所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是非判断法和打分评价法。

1)首先进行是非判断,若某环境因素出现如下情况,即判定为必须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因素,不再进行打分。

1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

2虽未出现违反,但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

3能资源消耗超过环境绩效指标

2)若不能利用是非判断法直接判定,则要进行打分评价。

计算公式如下:

1噪音、废气、废水、紧急方面因素评价,M=L×

W

2固体废弃物、高浓度废液方面因素评价,M=L×

C

3能资源消耗方面因素评价,M=L×

D

各因子打分依据如下:

项目

5

4

3

2

1

L

——

涉及法规或相关方要求

未涉及法规或相关方要求

F

连续发生至每日一次

每日少于一次至每周一次(或异常情况)

每周少于一次至每月一次(或异常情况)

每月少于一次至每年一次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

区域性破坏,或引起地区性关注

单位/厂区周边性破坏,或引起邻近单位或居民关注

单位/厂区生产范围内破坏

有害或危险废物

不可利用但非有害或危险废物

可直接利用或回收再利用

不能循环使用

可循环使用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及循环水、再生物等可再生资源

各符号释义:

①L—指法规或相关方要求,依是否涉及法规或客户要求予以评分;

②F—指发生频率,依产生、排放或泄露的频率予以评分;

③W—指影响范围,依产生或排放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予以评分;

④C—指废弃物特性,依据物料废弃后的危险特性进行评分;

⑤D—指能资源特性,依据能资源的消耗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

⑥M—环境因素整体评估指标。

3)风险分级标准

若环境影响分值M≥30分,即确定为重要因素,风险分级见下表。

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润滑油公司级和各分公司级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或隐患治理方案。

其他环境因素可在“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见附3)中列明现有或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在运行实施中予以落实。

直接判断结果

分值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标识

含义

≥30

公司级

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或降低风险,并对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

15~30

分公司级

具有较大环境风险,需要列出监控与应急措施,定期开展演练

<15

基层单位级

环境风险一般,维持管理

三、危险源的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价准则

1、危险源的定义和识别范围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和行为或他们的组合(OHSAS18001:

2007)。

危险源识别就是要找到员工在自身作业活动(如生产作业、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日常经营活动、办公、后勤保障、辅助生产等活动)以及合同方人员与访问者在公司的活动中可能带来风险、确定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2、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危险源识别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法分析的方法,识别需覆盖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含外部提供的),考虑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工作组织的设计及相应人员的能力(OHSAS18001:

1)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适用于有连续作业活动过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如下:

①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以不超过5步为宜),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工序),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列出;

②结合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人员等的调查结果,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

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

操作者会跌倒吗?

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

③描述出每一步骤/工序的主要危害后果;

④确认现状情况(如危害是否已经存在,或目前虽未发生但如不采取控制肯定会发生),完成“作业活动危险源调查表”(见附4)的填写;

⑤针对确认存在的危害情况,找出造成危害的原因,描述出危险源(参见附6);

⑥分类列出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见附7)。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方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要求,列出检查项目,通过对所列出的项目的核查,识别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适用于对物质、设备、设施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①建立安全检查表(见附5),根据法律法规、公司通用安全检查表及内部标准、规范、以往检查结果、事故教训、以往经验等,结合自身实际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如管理的、设备的、现场的等等);

②进行现状检查,通过核查安全检查表所列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要求不符的地方,直接在检查表中标明;

③针对识别出的不符合情况,找出形成的原因,描述出危险源(参见附6);

④分类列出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见附7)。

3、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影响危险源形成的因素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

指机械、装置、元器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而形成的危险源

人的不安全行为

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而形成的危险源

作业环境缺陷

指由于人和物存在的环境(生产作业中的温度、湿度、雨雪、风、视野、色彩、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存在问题,会使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发生的危险源

管理缺陷

指由于制度不健全、检查不到位、人的能力不具备等因素导致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发生的危险源

以上分类举例见附8。

4、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是评价来自危险源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适宜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OHSAS18001:

风险评价的采用直接判断法、打分评价法。

1)满足以下条件时直接判定为重要因素:

✧达到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临界量的物质

✧符合《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在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重大危险源范围的

2)不能直接判定时,采用打分法,计算公式如下:

风险(R)=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其中,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的评判标准如下表:

影响后果S

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直接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企业声誉影响程度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重大

经济损失≥10万元,跑料(油)≥10吨,造成3套装置或全厂停产,影响日产50%及以上

无法作业

全国性不良影响

至少每月发生一次,或经常发生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慢性病(隐性伤害);

重伤

较大

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跑料(油)5吨以上、10吨以下

无防护措施无法作业

地方性不良影响、集团公司范围内不良影响

每个季度可能发生不止一次,但未达到每月一次

轻伤

(30—105天)

中等

经济损失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跑料(油)1吨以上、5吨以下,设备事故造成停产≥16小时,造成停电(水、汽)≥2小时

影响作业

润滑油公司范围内不良影响

每年发生,可能至少一年一次,但未达到每季一次

轻伤(30天以内);

短时间身体不适

经济损失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跑料(油)100KG以上、1吨以下,设备事故造成停产1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造成停电(水、汽)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

轻微破坏

作业单位(部门)内不良影响

曾经发生,

一年发生的可能性不足一次

没有受到伤害

无破坏

无不良影响

从未发生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R值≥20时的风险定为不可接受风险,风险分级见如下图表。

根据风险等级情况,填写重要因素清单(见附8)。

重要因素清单中应描述除对相应重要因素的控制要求或计划。

其他风险应在评价表中列明现有或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并在运行实施中予以落实。

25(Ⅰ级)

20(Ⅰ&

Ⅱ级)

15(Ⅱ级)

10(Ⅲ级)

5(Ⅳ级)

16(Ⅱ级)

12(Ⅲ级)

8(Ⅳ级)

4(Ⅳ级)

9(Ⅲ级)

6(Ⅳ级)

3(Ⅴ级)

2(Ⅴ级)

1(Ⅴ级)

20、25

1)重大风险,普遍存在或在数个公司同时存在

2)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后方可继续作业

15~20或单项分值为5

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9~12

需要通过强化现有控制措施或加强培训来降低风险

4~8

可接受风险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维持管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轻微或可忽略危险

四、相关附件

1、识别工作活动中HSE因素应包括的信息

2、环境因素举例

3、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格式

4、作业活动危险源调查表格式

5、安全检查表格式

6、危险源分类举例

7、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格式

8、重要因素清单格式

附1:

识别工作活动中HSE因素应包括的信息

环境因素方面

——摘自GB/T2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危险源方面

——摘自GB/T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向空气的排放

正在执行的工作(工作期限和频次)

向水体的排放

执行工作的场所

向土壤的排放

通常(偶然)执行此次任务的人员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土地使用、水的使用)

受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的人员(例如:

访问者、合同方人员、公众等)

地方的或社区的环境问题

已接受此次工作的人员的培训情况

能源的使用

为此项工作所建立的书面的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情况

能源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

废弃物和副产品

可能使用的动力手工具

物理属性(如尺寸、形状、颜色、外观)

制造商或供应商关于装置、机械化动力手工具的操作和维护指令

运行手册、过程流程图、产品计划等

可能要搬运的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特征和质量

以往审核、评价或评审的结果

材料需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来自其他体系(如质量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

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技术资料报告、有毒物质清单、公开的研究成果

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的观点、要求与他们订立的协议

所用到或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等)

工作规范、国家和国际政策、指南、纲要等

与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危险源数据表的内容和建议

采购资料

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使用到的或所同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产品说明书、产品开发资料、材料和化学品的MDSD、能源和材料平衡数据等

被认为适当的控制措施

废弃物清单

被动性的监视资料:

从以往发生、与当前所进行的工作、所用设备和物质有关的事件、事故和疾病的经历而获得的资料

监测数据

与此项工作活动有关的任何现有评价的发现

环境许可证明或许可证申请

紧急情况和事故报告

附2:

环境因素举例

-摘自《GBT2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环境因素

实际和潜在的影响

活动:

矿物燃料锅炉运行

锅炉运行

消耗燃油

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排放SO2、NOX、CO2

空气污染;

对当地居民呼吸的影响;

酸雨对地表水的影响

热水排放

水质变化(如水温变化)

锅炉燃料再地下贮罐中的储存

燃油渗入土地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燃油的运输与传送

燃油意外流入污水排放系统

地表水污染;

有毒物质再动物中行程生物积累

产品:

打印机墨盒

可重复使用的墨盒

原材料消耗

节约资源的保持

报废后的处置

产生固体废物

部件的回收和再利用

空调

单机运行

用电

服务:

维修和保养服务

化学品的处理和使用

紧急情况下的意外释放

对人体的伤害

空调维护

释放损害臭氧层物质

臭氧层耗竭

货物与产品的运输和分配

运输车队

消耗燃料

不可再生矿物燃料的消耗

排放NOx

空气污染-产生臭氧-雾;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产生噪音

车辆维护(含换油)

减少NOx排放

实现空气质量目标

附3: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部门/单位/班组名称:

分析日期:

活动/产品/服务过程

时态

(填:

过去、现在、将来)

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

环境影响

现有控制措施

评价准则

改进措施建议

违法

超标

相关方关注

打分评价

M=L*F*W(C/D)

M

W\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