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464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Word下载.docx

2、建设单位:

岚皋县植保植检站

3、建设地点:

岚皋县城关镇城关村

4、建设年限:

2007年10月-2008年9月

5、建设规模

(1)建筑安装工程:

土建面积共1186m2。

综合检测楼1106m2,其中检验检测用房(包括病害检验室、害虫鉴定室、农药质量化验室、病虫抗性检验室、检疫实验室),试验配套用房(标本室、消毒室),信息网络、培训用房,车库及应急药品、药械仓库。

可控温室80m2。

(2)田间工程:

新建三个病虫观测圃,铁丝网围墙3600米,沟渠系360米,田间道路400米,机井1眼,孢子捕捉器铁塔3座。

(3)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和培训设备133台件,防治器械2400台套,监控车辆1辆。

6、投资估算:

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07.34万元、田间工程30.4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23.2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万元、预备费19.01万元。

7、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6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

8、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需运行费用1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10万元,服务收费2万元。

9、预计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的能力,病虫监测覆盖面积达200万亩,病虫监测覆盖种类50种,农药检测能力达500份,每年控制面积50万亩次,病虫预报指导防治面积40万亩次,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提高5—10%,暴发性害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使用化学农药量减少30—50%,农药飘移量减少50%以上,土壤流入降低20%,每亩减少农药用量1—2次,减少投资1.5—2元,新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1000万公斤,增收节支1450万元。

同时可降低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减少人畜中毒事故,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岚皋县资源状况

岚皋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总面积185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98个村,4.4万户17.4万人,其中农业户数3.87万户15.1万人,农村劳动力7.5万个。

全县可耕地面积23.2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7万亩,经济作物20.7万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薯类为主,其中小麦3万亩、玉米13万亩、水稻3万亩、薯类15万亩、豆类3万亩,经济作物以魔芋、中药材、蔬菜为主,其中魔芋4万亩、烤烟0.6万亩、中药材2.5万亩、蚕桑4.2万亩、水果1.7万亩、油料3.2万亩、蔬菜2.5万亩、牧草2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境内沟壑纵横,山川交错,河流密布,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46天,年日照时数1559.1小时,年降水量1058.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既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也给各种生物灾害提供了有利的发生发展条件。

据调查统计,全县有各种农业有害生物种类600余种,每年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5余万亩次,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构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耕作制度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主栽品种丧失抗性等原因,伴随农作物生长的有害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据调查统计,岚皋县近几年小麦条锈病、水稻二化螟、稻瘟病、魔芋软腐病、白绢病、洋芋晚疫病等成为常发重发病虫害,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蝗等突发暴发性害虫也时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趋势,每年病虫发生总面积45余万亩次,由于监控能力弱,防控手段落后而,每年有效防治面积仅25万亩次,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高达1000万元以上,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为了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

2、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

特别是加入“WTO”后,农药残留量作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影响了我国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出口。

岚皋县地处秦巴腹地,县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又是全国优质魔芋种源基地县,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原产地保护,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实现魔芋、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突破发展,就必须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确保“地道药材”、“地道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安全无公害生产也成为首要条件。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

岚皋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为保证“一江清水进北京”,在搞好天然林保护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农药施用量的控制和监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避免水质污染,确保清洁卫生的汉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往首都,让北京人民饮用天然优质的放心水。

4、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和必要条件。

随着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逐年增加,耕地面积愈来愈少,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发展农业来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就必须抓好病虫防治,以保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由于监控能力弱,农民盲目防治,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仅防治效果差,还大量杀伤天敌,致使环境污染,作物受害,人畜中毒,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

为此,就必须增强预警监控能力,引导农民科学防治。

5、代表性强。

岚皋地处秦巴山区,是渝、陕、鄂的交界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魔芋等,特别是魔芋,岚皋是全国魔芋基地种植重点县,是陕西省特色产业示范县,国家级魔芋标准化示范区,抓好魔芋这一经济特色作物病虫害的预警预测,通过岚皋县所提供的病虫信息,可全面、有效地地指导整个渝、陕、鄂毗邻区域的病虫防治。

为此建设岚皋区域站,既可减少国家对项目的重复投资,又可推动魔芋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对保证陕、鄂、渝三省农业生产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技术力量强,测报档案齐全。

岚皋县高度重视病虫测报工作,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测报资料,档案齐全。

近年来,岚皋县植保站先后承担粮食自给工程、科技扶贫、优质粮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并都取得成功,具有承担重大建设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工作人员大都毕业于中高等农业专业技术院校,具有中级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1人,业务素质高,工作态度认真,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吸收先进的预测预报理念和掌握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完全能够胜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岚皋县地处陕、渝、鄂交界的秦巴山区,东与平利交界,南与重庆的城口接壤,西与紫阳毗邻,北与汉滨相连,207省道穿境而过,高质量的县通乡、通村公路四通八达,通信网络健全,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建设后,不仅为本县提供全方位快捷服务,还可辐射周边市、县(区),为其提供信息交流,指导病虫害防治。

3、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工作得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政府把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作为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长抓不懈,每年县财政安排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规定,从上到下,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防灾控害保丰收、经营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岚皋的理念。

综上所述,建设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技术实力、预警和控制效果等方面都能达到项目要求,项目建设完全可行。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岚皋县地处北亚热带边缘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荟萃,立体农业明显。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密度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每年都有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向湖北和城口传播的桥梁,也是全国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中转站。

大量发生的病虫、病菌孢子和虫卵向四周传播蔓延,给毗邻省市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长,对农产品色、形、味、营养成分和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科学、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业有害生物,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的建立,首先可以提高岚皋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水平,增强指导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对毗邻的湖北省及邻近市县提供病虫发生流行趋势信息,为其适时开展防治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开展病虫观测、抗性鉴定、农药质量检测工作,可以进一步准确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暴发性病虫的发生变化规律,积累科学资料,为生产上进行种子繁育、推广和更新换代,为秦巴山区和陕西省提供新的病虫发生发展演变资料,为指导开展预警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秦巴山区乃至全国有害生物的整体监测、预警能力和抵御能力。

第三,应急防治设施仪器的配备和广泛应用,能够培养一大批农业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增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新发现的暴发性病虫的应急控制能力。

该项目是生产急需的社会公益基础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对安康,乃至整个秦巴山区和全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建成后,可以对目前农作物常年发生的50多种主要病虫害进行有效监测,预防蚜虫、吸浆虫、赤霉病、霜霉病以及锈病的暴发流行,每年控制面积40万亩次,年农药检测能力可达500份。

通过对病虫害抗药性的监测和农药质量的检测,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以及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岚皋县植保植检站编制6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

2004年经省厅批准,组建了岚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专业队,现有专业队2支100人,配备机动喷雾器60台,手动喷雾器140台。

近年来,先后购置了电脑(已联网)、数码照像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

主要承担全县病虫预测预报,新农药引进试验示范,植物检疫检验,农药质量管理和残留分析检测,指导全县农民科学用药,开展大田病虫防治、农业科技培训等工作。

县植保站自成立以来,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其中《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贫困山区农业病虫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农产品安全贮藏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项目,先后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在祖师庙,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城关村,建站不需另行征地。

输变电设备、供水站、电话、电路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距县城仅500米。

承担单位有一定的化验室设备,积累了20余年的病虫发生情况和气象的同步资料,利于田间调查和项目建设。

新建标准有害生物观测场三个,一是代表川道平坝的城关镇城关村,二是代表东部岚河流域的孟石岭武学村,三是代表西部大道河流域的铁炉乡先进村。

三个观测场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交通电力、通讯条件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种植作物多样,符合标准化生物观测场的建设要求。

第六章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一、监测内容

重点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上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进行检疫性病虫培养、分离、提纯鉴定,病虫抗药性检测、农药质量、农药残留检测,以及病虫数据信息和可视化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制作、发布,进行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分布区域、为害程度、流行规律和抗性鉴定,为大田生产搞好定性、定量分析。

二、监测技术路线

1、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

主要调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及天敌种类数量,统计不同区域有害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有害生物及天敌的优势度,并进一步研究天敌昆虫对害虫的跟随能力和控制效应。

2、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损失估计

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实际,调查不同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严重度、防治费用、产量损失等情况。

3、害虫及天敌昆虫消长规律监测

调查季节变化、温度、湿度、降水、光照、耕作制度以及田间收获等诸多因子对害虫和天敌昆虫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并对有利于害虫发生的因子进行监控。

4、有害生物的蔓延监测及预警分析

针对能够随着粮食、经济作物以及包装运输物等传播的有害生物,进行重点监测,主要对粮库、仓库、货场、运输车辆进行抽查,统计有害生物种类,根据不同产地气候,应用性诱剂、黑光灯、黄板、捕捉器、诱集作物等对害虫发生量、发生期进行预测。

5、检疫性病虫检测技术方案

执行GB15569—1995《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对种子和其它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室内检测。

主要技术工艺是:

种子过筛检验。

将受检样品倒入相应孔径筛内,按每公斤含量=发现数量(g)/试样重量(g)×

100计算。

种子比重检验。

运用病种子、虫蛀种子与健康种子间的比重差异,用不同比重的溶液区分沉浮,然后捞取浮种进一步检查。

种子染色检验。

①高锰酸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禾谷类种子。

取洁净样品15g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在30℃温水中浸泡1min,移入1g高锰酸钾溶液中再浸泡1min,取出立即用清水漂洗20~30min至干净,在放大镜下检查,对粒面有0.5mm左右的黑斑种粒者挑出进一步检查。

②碘化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豆类种子。

将样品50g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放入1%碘化钾溶液或2%碘酒中1~1.5min,移入0.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20~30s,取出,用清水冲洗0.5min后,用放大镜或肉眼检查,对粒面有1~2mm黑圆点者挑出进一步检查。

③油浸检验法。

按1g豆粒用橄榄油或凡士林或机械油1~1.5ml拌匀,浸泡0.5h,,则油脂浸润的豆粒变琥珀色,幼虫孔道呈透明斑纹。

直接镜检。

将查获害虫态,在双筒解剖镜下鉴定种类,挑取样品病变部分,沾涂于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病原物种类。

洗涤检验。

将受验样品5~25g倒入10~5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荡5~10min,离心浓缩,取其浓缩的沉淀液适当稀释,置于显微镜下检查病原物种类,必要时计算检查病原物接种体的负荷量。

解剖检验。

对疑难病害或隐藏型病虫为害的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用刀解剖被害处或切片,置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分离培养检验。

将受检样品消毒。

并移于相应的培养基上检验。

血清反应检验。

分别采用特制的抗血清检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

噬菌体检验。

利用专化性噬菌体的浸染试验快速检验细菌。

萌芽检验。

常用的有保湿培养、沙土萌芽、土内萌芽、试管幼苗症状观测等检验方法。

检疫性病虫检测工艺流程

6、病虫抗药性检测技术方案

执行FAO制定的相关害虫抗药性测定方法。

对水稻、魔芋、玉米、小麦、果树等优势作物病虫进行抗性测定。

敏感度基线数据的确定:

在用药很少的地区采集虫种,室内饲养纯化作为敏感品系,用于基线数据的确定。

定性诊断:

在座标上将基线死亡率99%的机率值处,划一直线与横轴相交,确定诊断剂量,用诊断剂量处理害虫,当死亡率在5%以下时,初步确定此地区的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可进一步测定抗性水平。

定量抗性水平测定:

将诊断为有抗性的虫种采回室内,至少繁殖一代,并加以选择,成为均一的抗性品系,采用点滴法、浸液法、药膜法、夹毒叶片法、浸叶法等测定毒力回归线,求出LD50和抗性指数。

抗性指数=抗性种群LD50/敏感种群LD50

病虫抗药性检测工艺流程

病虫抗药性室内测定

7、病虫监测技术方案

执行农业部《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和《重大生物灾害测报调查规范》,对部、省布置的系统测报对象和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监测。

在作物生长期,根据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进行各虫态、病指等田间发生情况调查,结合标准观测场的系统监测结果和气象条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病虫监测工艺流程

病虫监测程序

气象条件

标准病虫观测场

田间调查、普查

田间

病指

越冬基数

冬存活率

虫卵量

幼虫量

成虫发生量

雌虫卵巢发育进度

诱虫量

信息处理中心

分析结果

发生程度

防治建议

三、建立标准有害生物观测场

以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为中心,以3个(代表中部城关镇城关村、东部孟石岭武学村,西部铁炉乡先进村)标准病虫观测场为主要数据收集渠道,中心站主要负责数据整理、分析、情报发布及组织防治。

(见下图)

四、技术来源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动态预警所基于的模型,部分来源于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部分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陕西省植保站联合开发。

有害生物的调查或检测方法及记载的主要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对于暂无国家标准的有害生物,将依据其发生特点及有利于预警的角度出发,建立对其调查或检测及记载的主要指标体系。

农业有害生物进行预警所需要的大量相关气象因子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和田间气候自动观测仪采集完成。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

一、建设目标

以保障农作物生长安全、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系统监测预警水平和增强应急控制能力、提高植物保护的综合能力和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依托现有植保站基础,整合资源,综合建站,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年病虫监测覆盖面积达200万亩,病虫监测覆盖种类50种,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次数50次,预警准确率达90%以上,有害生物损失控制在3%以内,农药检测能力达500份,每年控制面积达到50万亩次,防治面积40万亩次。

二、建设任务

新建综合检测楼和完善标准病虫观测场,配备病虫监测、检疫性病虫监测,农药质量检测、病虫抗性监测以及病虫数据信息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制作,发布及通讯等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等。

三、总体布局

综合检测楼、农药械库房建在岚皋县植保站院内。

可控温室建在岚皋县试验示范农场试验基地内,三个标准病虫观测场分别建在城关镇城关村(中部)、孟石岭乡武学村(东部)、铁炉乡先进村(西部)等三个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内。

综合检测楼内设病害检验室、害虫鉴定室、农药质量化验室、病虫抗性检验室、检疫实验室、标本室、消毒室、培训用房、网络通讯数据处理发布室、车库等。

农药械库房含农药库房、种子处理房、器械库房和机械维修用房。

标准病虫观测场建病虫观察圃、沟渠系、机井、田间道路和孢子捕捉铁塔。

四、总体规模

1、新增土建面积共1186m2,包括综合检测楼1106m2,可控温室80m2。

2、田间工程:

新建病虫观测圃铁丝网围墙3600米,沟渠系360米,田间道路400米,机井1眼,孢子捕捉器铁塔3座。

3、仪器设备:

第八章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安工程

总建筑面积1186m2。

1、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综合检测楼,建设5层,1106m2,砖混结构。

其中内设检验检测用房418.5m2,试验配套用房151m2;

信息网络、培训用房216.5m2,车库及应急药品、药械仓库320m2。

综合检测楼砖混结构,地面均为水磨石。

内墙面均为水泥石灰砂浆,顶棚为水泥砂浆抹灰。

外墙面为面砖。

屋顶为聚乙烯防水卷材。

安装取暖,调温,调湿,防尘等设备。

2、可控温室80m2

病虫监测实验温室为控温控湿玻璃温室,主骨架采用热镀锌钢管骨架,东西南北四面墙体及温室顶部为4-5mm国产浮法玻璃。

门窗均采用铝合金材料。

控温控湿温室配套内外遮阳系统、湿帘降温系统、供暖系统、补光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微喷灌系统、人工施肥系统、气候可编程控制系统等。

二、田间工程

1、修建病虫观测圃铁丝护网3600m,高2m;

2、修建观测圃沟、渠系360m;

3、新打机井1眼;

4、修建观测场行道路400m;

5、安装孢子捕捉器铁塔3座。

三、仪器设备

配套仪器设备总数2534台(件、套、辆)。

其中:

1、监测、化验仪器设备

配备病虫监测、检疫性病虫检测、农药质量检测、病虫抗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共24台(套)。

2、信息网络及培训设备

购置信息网络,主要用于病虫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制作、预警结果发布,电教培训设备等共109台(件)。

3、防治器械

机动喷雾器500台,手动喷雾器1000台,电动喷雾器300台,防毒服100套,防护服500套。

4、特殊专业工具交通车辆

一辆有害生物监控车1辆。

5、大型设备用途说明

其中5万元以上的设备仪器主要有:

服务器单套价格10万元,主要用于信息收集、传递、发布。

双CPU图形工作站单套价格5万元,预警系统工作机。

液相色谱仪18万元,主要用于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

毛管电泳仪20万元,主要用于生物种类定性定量检测。

病虫监测车28万元,主要用于病虫监测预警。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根据陕西省建筑安装工程综合定额计算土建和田间工程投资,根据生产厂家报价和市场询价估算仪器设备购置费。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107.34万元,田间工程30.4万元,仪器设备223.25万元,其它费用19.01万元,不可预见费20万元。

1、建安工程投资107.34万元:

①综合实验楼1106m2,99.34万元;

②可控温室80m2,8万元;

2、田间工程投资30.4万元。

3、仪器设备投资223.25万元。

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9.01万元:

(1)、可研报告编制费1.80万元;

(2)、勘察设计费6.50万元;

(3)、监理费(含招标费)5.40万元;

(4)、建设单位管理费5.31万元;

5、预备费按1至4项之和的5%计算,为20万元。

二、资金筹措

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限1年,为2007年10月-2008年9月。

进度安排见下表:

月份

内容

2007年

2008年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可研立项

土建工程设计

工程招投标

工程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人员培训

竣工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