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3062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文档格式.docx

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也是一般词汇形成的基础。

一般词汇中的大多数词都是在基本词汇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词汇反映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它几乎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因此,语言词汇中的新成分,往往要首先出现在一般词汇中,然后,个别的成分再进入到基本词汇中去,促成基本词汇的发展。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的个别成分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也可称做熟语。

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以及专门用语等等。

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

第一,结构定型。

第二,意义完整。

第三,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这些固定结构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以其不同的特点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类聚。

1.成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的固定词组。

成语言简意赅,具有一般词语所不能比拟的表达作用。

在结构形式方面,汉语的成语多以四个音节的格式为主,一般是不能随意更动其组成成分和词序的。

所以其风格整齐简洁。

在意义方面,成语的意义多为集中凝炼而成,所以都是比较完整和抽象概括的。

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某些作品等等。

2.惯用语——也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

在结构方面,汉语的惯用语多以三音节的格式为主,也有少数惯用语是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音节组成。

一个惯用语,往往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形式。

人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自己运用语言的习惯来改变惯用语的词序或添加某些结构成分。

在意义方面,惯用语的意义也是在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比喻引申抽象概括而成,所以它的意义是概括完整的,决不能等同于它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

3.谚语——是人们口头上流传的一种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现成话。

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都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单句和复句的形式。

在意义方面,是特定和完整的,有的含义可以从它组成成分的意义上得到了解。

有的是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比喻而成,因此都比较抽象概括。

4.歇后语——具有特定意义和固定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在结构方面,它都是由两部分组成。

在意义方面,歇后语的前一部分都是对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后一部分才是被引申比喻的正意所在。

还有的除引申比喻以外,还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从而使意义表达上不但生动形象,而且含蓄诙谐。

5.专门用语——指被固定化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6.习用套语——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第二节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对语言要素的认识

语言的组成要素首先是由语音和语义形成为词汇,词汇和语法才是直接的组成语言的要素。

二、对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及时准确的为语言提供造句的材料,是词汇的主要功能。

词是一个音义结合体,就在于词汇是语言参与交际的最直接最实际存在的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各种成分的具体体现者。

当我们在学习或研究词汇的时候,决不能把词汇孤立起来,而是必须把它放在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等方面的广泛联系之中。

第二章词和词素

第一节词

一、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可以确定为词必须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词必须具有语音形式

(二)词必须表示一定的意义(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

(三)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所谓定型是因为词的声音和意义一旦结合在一起,并被语言社会约定为词之后,词就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什么样的声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存在,是定型化了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随意改变的。

所谓结构是指作为词。

它也是由其他许多成分所组成,从语音形式方面看,它不仅具有由代表音位的音素组成的音节,而且它本身更是由数量不等的音节组合成的整体;

从意义内容方面看,它是由表示意义的词素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

因此。

对一个词来说,无论在语音形式的组成方面,词素的组成方面,还是音和义的结合方面,它都是一个具有内部结构形式的整体。

所以词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四)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

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单位,是一个不依赖其他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个体。

人们在组句时,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选取恰当的词,按照组句的语法规则,组成各种不同的句子。

在组句过程中,词是一个可以被独立运用的备用单位。

语言中有一部分是不能独立成句的,如副词“很”“再”,量词“群”“双”“只”等等。

但是必须明确,不能独立成句绝不等于不能独立运用,以上例词虽然不能独立成句,但它们都能被独立运用来造句,而且在句中都能充当某个不可缺少的成分。

(五)词是一种最小的单位

词作为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表现为它必须表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义。

这个意义是特定的,表示着

(六)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某种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把词的意义看成为它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

因此,词也不能再被分割,否则,这个词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而不再存在了,或者因改变了原来的意义而变成了另外的词。

二、现代汉语词辨识

(一)对词的辨认与划分

1.单音节,有意义,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是词。

2.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的组合,能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3.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表示意义的音节,和一个表示意义的音节组合在一起,表示着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地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特点是:

不表意的部分都是摹声而成的;

有的是摹拟外语词的声音,个别是摹拟自然界的声音。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在汉语中,这些不表意的部分都是不能独立存在和运用的,只有当它们在与某个表意的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以后,这些摹声成分才能显示出它们的某些表意作用。

4.表意的成分和已虚化的成分相组合,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可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

虚化成分在词汇意义虚化的同时,却获得了明显的表示语法意义的作用。

5一个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后可以独立用来造句了,这一重叠后的新结构是词。

有一些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着单用和重叠两种形式。

重叠结构的形成,是汉语词汇逐渐由单音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

同时摹仿儿童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汉语中还有一种重叠结构,它是由一个能够独立运用造句的表意成分重叠而成,重叠后在基本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某些语法意义和作用。

这样的重叠结构应该当作一个词看待。

汉语中这样的重叠结构,如:

人——人人

家——家家重叠后在基本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表示逐指的作用。

想——想想

看——看看重叠后在基本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表示短暂的或尝试的作用。

狠——狠狠(地说)

红——红红(的脸儿)重叠后在基本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表示加强或轻微和

适中的作用。

6.一个表示意义的成分重叠以后,表示了新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造句,这样的重叠结构是词。

7.两个表示意义但是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8.一个表示意义又可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和一个表示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运用造句的是词

9.一个表意但不独立运用的成分,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被独立运用造句时,也应视为词。

10.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意义的又可以独立运用的成分相组合,形成新的结构,表示新的意义,并能独立用来造句的是词。

一般情况下,词的意义绝不等于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

同时在结构形式上,词也不能按照它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随意扩展。

词这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不能被扩展的。

(二)词和某些词组的区分问题

1.在汉语词汇中,的确有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2.汉语词汇中,有少数组合体的确是可以扩展的,扩展后的意义和原来的意义基本一样。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不能扩展的,这些词的组成成分的结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分性。

3.汉语中还存在着像“抓紧”“打垮”一类的词,它们的组成成分都可以独立成词,它们本身也可以进行扩展。

一方面,虽然这些词可以扩展,但是在许多具体的语境中,它们不但不能扩展,而且其组成成分组合得还相当紧密;

另一方面,它们表示的意义,在其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也有所融合,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整体性和概括性。

4.离合词的问题,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经常被拆开使用的情况。

离合词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其组成成分本身都能够独立成词;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组成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表意,却不能独立成词了,对这类词应该认为:

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词组。

因为这些离合词扩展前后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些词在扩展前,它们都是表示特定的意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充当造句单位的词。

扩展以后,它们的组成成分本身就具有了词的特点,并且都以词的资格参与了扩展后的各个词组的构成,就是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成词的成分。

汉语中分辨词和词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除以上四种情况外,音节的多少以及读音方面和形态方面表示出来的某些特定,也可作为分辨时的参考。

第二节词素

一、什么是词素

词是由它的组成成分组成的,词的组成成分就是词素。

词素也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

词的这种结构单位可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造词单位;

第二种是构词单位;

第三种是构行单位。

词是造句单位,词素却是存在于词内部的词的结构单位,并主要充当造词和构词单位。

词和词素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有的词是用可成词词素组成的,又可以词素的身份参与组词,但是这两种性质却不能同时被表现出来。

二、关于合成词素

(一)何谓合成词素

合成词素是一种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成的词素,所以称它为合成词素,是因为这些成分作为一个合成后的整体,可以具有词素的性质,实现着词素的功能。

“三字词”中的“三字”,“蘸水笔”中的“蘸水”等等都不是合成词素,因为这些成分在组词之前,就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整体,更不是一个合成词,虽然其中的成分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们不过是自由词组而已。

(二)合成词素的性质特点

合成词素作为一种词素,它和其它的词素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当然也具有相同的造词功能,所以它是能够参与造词的单位,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这些成分排斥在词素的范围之外。

(三)合成词素的形成

从词和词素的关系看,合成词在运用中转化为合成词素也完全可能,这是与词和词素在所具特点上的共同性分不开的,由于这两者除了性质功能和充当的单位不同以外,其它的条件都是一样的,这就为合成词转化为合成词素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和可能。

所以说合成词转化成为合成词素是语言词汇的历史发展的必然。

合成词素和单纯词素虽然都是词素,但是两种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主要的不同就是:

单纯词素是和它造成的单纯词同时共生的,因此许多单纯词都可以是可成词词素,如“人”“葡萄”等等。

合成词素却是由合成词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合成词在社会上长久使用的结果,所以大部分成为合成词素的合成词都是人们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正因如此,才使这部分合成词具有了极强的凝固性,也才能使这部分词进而发展并转化为合成词素。

正因为合成词素是如此发展而来,而合成词形成之初又是单纯词素或单纯词素与合成词素组合而成,所以合成词素都不可能是可成词词素,当合成词演变为词素后,它总是以非词词素的身份再和其它词素一起造成新词,它仅仅是以整体的形式充当新词的一个部分。

单纯词素只能组合成为合成词,合成词素是经过了合成词被长期使用的阶段之后演变而成的,它的形成必须有一个合成词发展演变的过程,所以应该说合成词素是由合成词发展和转化而成的一种词素。

(四)合成词素的作用

用合成词素造成的三音节以上的合成词日见增多,有的合成词素还具有相当强的能产性。

合成词素在造词过程中快捷迅速表达准确等特点。

三、词素的分类

(一)语音形式方面

从语音形式方面分析,有单音词素和多音词素两种类型。

只有一个音节的成为单音词素。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称为多音词素。

(二)内部结构方面

可分为单纯词素和合成词素两种类型。

只有一个成分构成的称为单纯词素。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构成的称为合成词素。

(三)语言功能方面

可分为可成词素和非词词素两种类型。

可成词词素是指这种词素不仅可以作为词素能够和其他的词素一起组合造词,而且可以能够单独构成一个词,也就是说它本身是可以独立构成词的。

非词词素是指这种词素只能和其他词素进行组合来构成新词,却不能单独地造成一个词了。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素的类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要确定一个词素属于哪种类型,则必须从共时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考虑,就汉语来说,许多成分,在古代汉语中完全可以充当可成词词素,但在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却变为非词词素了。

外来词素可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音译成分逐渐变成为词素,其中一部分,从其成为汉语外来词成分开始,它作为可成词素就和外来词同时产生了,发展到现在,这部分可成词词素已可以和其他词素组合造词了;

还有一部分音译成分,它们原来只不过是外来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却可以独立出来与其它词素一起组合造词了。

另一种类型是外语字母的直接引入形成的词素,当然这类词素都是非词词素,它们都是不可能单独构词的。

(四)性质和表意方面

从词素的性质和表意方面分析,可以将词素分为词根词素和附加词素两种类型。

词根词素通常也称作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词干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形成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附加词素是附加在词根词素上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词素。

它又有词缀词素和词尾词素之分。

词缀词素通常也称作词缀,它可以附加在词根上共同组成词干,所以词缀也是组成词干的词素。

词缀词素又有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前缀是用在词根词素前面的词缀。

中缀是用在词根词素中间的词缀,汉语中的中缀极为少见。

后缀是用在词根词素后面的词缀。

词尾词素是附加在词干后面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素,通常也称作词尾。

一个词具有词尾词素时,只能说明该词已形成了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却不能说这是形成了新词,因为词尾词素只是表示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变化的构形词素,却没有构成新词的功能,所以它作为词的结构成分出现时,并不能产生新词。

当某些词根词素弱化成为词缀词素时,并不等于它的词根词素的性质已经消失,事实上,在语言应用中,这种虚化过程已经逐渐地使原来的词根词素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完全独立的附加词素成分,所以在词素中,这些词根词素和附加词素都是同时存在着,并且都积极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第三章词的形成及其结构形式

第一节词的形式

一、词的形成途径

第一,人们通过造词活动创制新词;

第二,社会共同将词组约定成词;

第三,词的构形形式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词。

二、词的形成条件

一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与此有关的思维活动,一个是以本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为内容的语言要素。

(一)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

(二)作为组词基础的语言要素

语音方面:

本民族语言中的音色音位和非音色音位,以及音位之间的组合规律和变化情况,都可以为造词提供根据。

词汇方面:

语言词汇中原有的各种词素,永远为词的形成提供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

在语言存在以后,新产生的词绝大多数都是由原有词素组合而成的,原有词素的音义结合的情况,都直接影响着新词的面貌。

语法方面:

人们造词时,各种词素的组合都是语言中原有的各种语法规则进行中,这些规则和其他语言材料一样,都是人们所自然习用的,因此在社会上也都是大家共识的内容。

文字方面:

掌握文字的人们,也可以运用文字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和内容来进行造词。

运用拆字手段当作词素来造词,采用汉字字形的特点作为词素来造词,利用外来字母的形体当作词素来造词的情况。

修辞方面:

修辞是人们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手段,在词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方法和手段也经常被用来进行造词。

任何一个在有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词,都可以再任意性的制约下被任意选择。

三、词形成的基础形式

只有了解了词形成时的基础形式,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和解释词义,也才能够正确地进行对词源的考查和分析。

(一)以词为基础形式

以词为基础形式就是指,新词的形成是以某一个原有的词为基础演变而成的。

这种现象往往都是由于某种主观或客观条件的作用,在一个原有词的基础上,经过人们的联想、引申、改造,甚至伴有着语言成分自身的变化和调整,从而演变出来一个新的成分,再经过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后,就形成为一个新词。

1.旧词的语音发生变化产生新词。

2.旧词的意义引申产生新词。

3.从单音词演变为双音产生新词。

4.由外语词产生外来词,原来的外语词是外来词的基础形式。

5.词的构形形式转化为词,变化前的原词是它的基础形式。

一个旧词是否都能作为基础产生出新词来,这要看新词产生的条件和社会约定俗成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

(二)以词组为基础形式

1.词形成的基础是一个表示概念的词组。

确定词的形式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词素赖以产生的条件,也就是说,人们在表示概念的词组的基础上,为该事物命名而产生新词时,必须以简单明了为原则,即词组的表意必须明确;

可以直接或间接抽取出词素来;

在表示意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词组结构形式要以最简单的为宜。

因此充当词的基础形式的词组,其内容既可以是反映人们认识的全部特点,也可以是部分特点,只要能够抽取出词素,并且能够明确地表示出认识的内容来,那种最简约的词组形式就是词形成的基础形式。

作为相同的认识内容,其简约的词组形式和复杂的词组形式,在意义上都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我们认识一个词时,在了解其基础形式的基础上,也可追溯其复杂词组的情况,从而更进一步了解词形成的更详细的内容。

词的形成以简约的词组为基础形式,词的组成成分词素就是直接或间接从这基础形式中抽取出来。

用具有说明性质的词组作为词形成的基础形式。

2.固定词组或比较常用的词组减缩成词,原来的词组就是减缩词形成的基础形式。

3.习用的词组约定为词,原来的词组是新词产生的基础形式。

自然界的声音也可以成为词形成的基础形式,语言中的摹声词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节造词和造词法

一、造词概说

(一)什么是造词

所谓造词就是指创制出新词。

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二)人们的造词活动

人们的这种造词活动就是人们为新事物、新现象命名的行为。

造词活动和人们的认识以及具体的环境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人们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通过认识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产生了词形成的基础形式,然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制出词来。

二、造词法

(一)什么是造词法

在组成新词的过程中,人们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为事物命名创制新词的方法,就称为造词法。

(二)汉语的造词法

1.音义任意结合法

音义任意结合的造词方法就是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

这样产生的新词在音义之间,开始并无必然的联系。

词是一种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最初都是任意性的,当人们用某种语音形式去指称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语音形式同时就获得了该事物所赋予它的某种意义,音义这样结合后就产生了语言中的词。

随着社会语言和语言本身的发展,语言要素的不断丰富,为造词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因此,人们运用音义任意结合法造词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2.摹声法

摹声法是用人类语言的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摹拟和改造,从而创制新词的方法。

摹声法造词可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摹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

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给事物命名。

根据事物发出的声音创制新词,以描写该事物性状的。

另一种是摹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来造词。

事实上,音译词就是一种摹声造词,只是它摹拟的对象是外语词的声音罢了。

3.音变法

音变法是通过语音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汉语中的儿化韵造词就是一种音变造词的方法。

多义词的义项通过音变而独立成词。

词素是独立的造词单位,它应该有独立的音节作为自己的语音形式,然而“儿化”却只能在别的音节中,和另外的韵母结合在一起形成为卷舌韵母,而不是在这韵母之后自成音节,因此,“儿化”只能是在一个音节中发生的音变现象,不应当把“er”作独立地后缀词素看待。

音变造词都是在某个原有词的基础上,通过语音方面的某些变化,形成了新的语音形式,表示着与原词词义有关的意义,从而产生出独立的新词。

4.说明法

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

从事物的情状方面进行说明。

从事物的性质特征方面进行说明。

从事物的用途方面进行说明。

从事物的领属方面进行说明。

从事物的颜色方面进行说明。

用数量对事物进行说明。

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有用所属物类注释说明的,有用单位名称注释说明的,有用事物情状进行注释说明的。

运用语言中习用的虚化成分,对原有的词的意义做某些改变以说明事物。

5.比拟法

比拟法就是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有的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有的是新词的一部分是比喻成分。

6.引申法

引申法是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7.双音法

双音法是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

(1)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

(2)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和原单音词的意义基本不同。

(3)将原有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联合而成为双音化的词,新词的意义与原来单音词的意义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4)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附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