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2598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于是,文艺界颇有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癖好,或因其长度、或因其体积、或因其重量、或因其篇幅,都具备了超常的表现,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美学的标准,与艺术品位的高低杳不相关。

同时,我们似乎不应忘记一个近乎常识的道理,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记录人类的睿智,也同时记录人类的愚蠢。

莫奈的《日出印象》,大可盈尺,比起西方古典或浪漫主义的鸿篇巨制,以面积计,那是不可同年而语的,但它却标示着西方绘画一个新世纪的来临。

同时莫奈对喷薄而出的朝阳充满着人类至善的赞美,因此,它是大美之所在。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短篇小说而于文学史永执牛耳,原因十分清楚,他以无法更简省的文字,展示他对一个族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全部愤怒、同情、恻隐和爱怜,包含着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对大丑的揭示,正是对大美的追逐,也同样是大美所使然。

对于宇宙本体,老聃怀着敬畏之心,诚惶诚恐地讲: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二十五章》)据缪篆先生说:

“然则大为本名,道为附丽于名之字,字也者,敬其名也。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所谓“大道”,“大”为名,“道”为字,“道”对“大”,亦如字之敬名。

苏东坡,轼,名也,子瞻,字也,“子瞻”二字,敬“轼”字也。

我们在称赞某艺术作品近于天地之大美时,称之为“大作”,那是这些作品有返璞归真的“赤子之心”(王国维评李后主语)在,故能“真切如此”(王国维评纳兰性德语)。

今天为“大道”和“大作”正名,目的是匡正评论家们挥霍的时弊,让他们在使用“大作”二字时,有所撙节。

(摘编自范曾《大美之“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认为“大”道至简,作者认为所谓大丈夫,是能负阴而抱阳、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真人”。

B.石涛所谓“一画”,既是负阴,也是抱阳;

老聃强调前者,而孟子则倾向于后者。

C.“大”在造字法上属于象形文字,其中包含着人的生命状态,即负阴抱阳的大道理。

D.作者通过莫奈的《日出印象》告诉我们,自然美景也可以传达人类至善的美好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缪篆对“大”字的解释,从而提出对大丈夫、大人中“大”字的理解。

B.文章列举美术史界评价石涛“一画”论的例子,从反面肯定了缪篆之说的正确性。

C.文章举莫奈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大美既是对人类至善的赞美,也是对大丑的揭示。

D.文章写作目的是为大道和大作正名,匡正评论家挥霍的时弊,慎用“大作”一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大人”是可以保持天地间本真心性的人,人对父母的感情就包含这样的真心性。

B.天地之大美不能以景物的体积大小来衡量,而应以是否引发至善至真的情感作为标准。

C.大道之道,是对宇宙之美的敬畏;

而对大作的称赞,亦是因这些作品有返璞归真之美。

D.那些认为篇幅大的作品品位一定高的人是愚蠢的,因为优秀的艺术品往往都是短小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图表: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材料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还有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具体民生目标如下:

居住——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教育——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交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

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

环保——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更多受益。

在居住环境方面,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

电力和网络——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

扶贫工作有奖有罚:

——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

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坚决撤换不尽职的村书记。

防止封建家族势力、地方黑恶势力、违法违规宗教活动侵蚀基层政权,干扰破坏村务。

大力整顿贫困村党组织,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对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提拔使用。

——中央巡视机构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

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摘编自《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作战图2020年要实现这些民生目标》,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6000余万减少到不足2000万,但数目依然不小,任务依然很艰巨。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5067万减少到1540万,发生率由原来的24.4%减少到17.4%,充分说明我国的扶贫政策成效显著。

C.目前,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区相比,数量最少,所占比例最低,五年间脱贫人数也最多。

D.总的说来,十八大以来,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比例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成效显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贫困不是社会主义。

消除贫困,使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居有住、病能医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重要使命。

B.扶贫脱贫事关人民福祉和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形象和长治久安,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脱贫工作的关键指标。

C.一切扶贫开发工作,都要以消除贫困为主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走特色扶贫之路。

D.中央部署的三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未来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6.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

家近了,就要进家了!

他想起许多事。

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

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

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

房子烧了吗?

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

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

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

“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

”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

“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

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说:

“你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

”水生说。

“嗯?

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

“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

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

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

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

“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

”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复去的题目: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

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

”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

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

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

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

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

“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

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

过了好半天,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

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

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

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

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

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驽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

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

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

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

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

“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表现出水生对家深沉的思念、对即将到来的重逢的渴望,也有对家人的担心。

B.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抗战做出的贡献。

C.小说以“嘱咐”为题,是因为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写八年分别、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

D.小说没有描写前线的刀光剑影,也没有刻画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的英勇悲壮,而是通过极普通的生活和平淡写实的笔调,抒写出夫妻间的家国情怀。

8.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中多用对话,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小叔,河东县人。

为河津水手。

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

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

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

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

枢密院奏:

“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气假符节。

”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

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

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

“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

”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

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

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

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

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

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帅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

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

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

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

“去何之?

”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

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

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

“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选自《金史·

卷一百二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B.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C.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D.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节,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降等事务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的上面。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打仗时常用进军的信号;

文中指与友军进军联络。

D.汴京,北宋国都,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小叔出身贫寒,体恤民情。

先前在河津当水手,后因有功被提拔为官,升任河中府判官,保护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

B.侯小叔拒绝投降,忠君爱国。

当吴德劝他投降时,他喝令将其斩首,当张先委婉劝降时,他也同样将张先杀死。

C.侯小叔善于用兵,把握战机。

在石天应夺取河中府时,他镇定自若,召集各路兵马,突裘石天应,于双市门斩杀石天应。

D.侯小叔面对困境,审时度势。

他和孙昌、李仁智约定对敌人进行内外夹攻,但在关键时刻,孙昌、李仁智按兵不动,侯小叔暗中派人突围后禀报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5分)

(2)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梁王武三思赴边讨伐。

崔融时任著作佐郎,随军出征。

②卢龙塞:

即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曹操北征乌桓时,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

“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

”③麟阁:

即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一方面歌颂王师是非好战的仁义之师,另一方面也劝诫友人慎用兵力。

B.尾联运用卢龙塞和麒麟阁的典故,委婉规劝友人要积极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C.全诗用典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表达了对友人真切深厚的感情。

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人心魄。

15.诗歌首联和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请结合全诗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发出这样的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则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虞美人》中,李煜以“,”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刻画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这本书的语言拒绝晦涩难懂,尽量用极简的表达,图文并茂,。

这样的极简表达,画龙点睛式地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中华历史,世界时空,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

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会生活”偏向于,“空间地理”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线上的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1763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

2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10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13年后,美国建立。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B.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C.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D.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览无余虽然反思人情世故

B.一目了然既切入风土人情

C.一目了然既切入人情世故

D.一览无余虽然反思风土人情

19.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B.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C.或者兴趣爱好不同,或者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D.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真菌性病害。

水稻几乎所有的生长阶段都可能会感染,可致水稻减产10%~35%,甚至“全军覆没”。

①,稻瘟病分为叶瘟和穗瘟。

其中,穗瘟发生于谷粒上,②。

稻瘟病功“黑势力”强大。

③,近年来在南美洲发现小麦也染上了与稻瘟病基本为同一属病原菌的麦瘟病,并一度造成毁灭性损失。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

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

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

“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

“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

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最近跟一位邻居聊天,得知她已经给自己的女儿报了课外班,天可怜见,小姑娘才不到37个月,也就是3周岁多一点点,就要上3个兴趣班,英语、画画、乐高,分别每周上2节课,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