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1197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城市设计Word格式.docx

⑵文化教育设施:

大学一所,中学一所。

⑶医疗卫生设施: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规划区内。

●地区道路系统:

规划区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城市干道——人民中路、暨阳路、城北路和长安路,地区性道路——梁丰路、沙洲路、南门路等来承担,其自身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也是城市主干道。

第三章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想

一、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景观规划定位及目标

1.定位:

现代都市高级商业、住宅区核心景观走廊。

2.目标:

依据其定位,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有:

——创造个性化、高品质商业、住宅区公共空间;

——延续地区城市脉络;

——指导、引导各地块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以促进地区协调一致地发展建设。

二、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分析

要创造一个成功的空间场所,使之成为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人们所接受,首先必须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多种进出渠道。

这种与周边地区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即为“可达性”(Permeability),它是本地区未来能否体现其成功价值的基础。

1.地块与周边地区联系

本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是通过几条城市干道和地区性道路来实现,其中人民中路是3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暨阳路、城北路和长安路宽15-20米,地区性道路——梁丰路、沙洲路、南门路也承担该地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也是城市主干道,但其拓宽的可能性已不大。

通过对地区现在和规划道路网的分析,可以发现规划地块至城市外部的联系十分便捷,但其地区道路网的交通组织存在问题,建议改善与周围城市道路的联系:

建 议

·

加强周边道路的交通功能,相应减少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的交通压力,增加商业和居住活力。

加强建农路的对外联系,分流环城东路和环城南路的部分车流,增加环城路的步行系统可达性,并使之形成步行空间完善的公共场所。

2.可达性分析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是城市干道。

道路两侧的七、八个居住街区的车流人流,东西向交通由环城南路承担,南北向交通流量由环城东路和河西南路承担。

除了居住街区以外,还有二处相对集中的公共设施。

一是河西南路商业服务娱乐设施及其北端的第一人民医院,二是环城东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口法院、检查院等政府机关和对面的梁丰中学。

这两处公共设施吸引了住宅区以外的城市其他人流,此外,规划的公共绿地和沿谷渎港的河港公园将来也会吸引一些区外人流。

地块两侧街区的居住人流主要通过面向环城路的几个街区步行出入口进行组织,而从第一人民医院部分辟出的绿地广场及其路对面的三角绿地则是步行街和周围北部地区人流的主入口。

规划在沙洲东路、环城东路和谷渎港围合成的地块中部增设一条南北向机动车道,缓解河西南路交通压力,并加强该地块的可达性。

规划在谷渎港沿河东侧增设一条人行滨河步道,吸引周围居民来本地块休闲游憩。

在几处可能形成的公共人流集聚点(街头广场绿地)周围增加回车道,辟出上下客区及临时停车场。

沿两侧商店店面部分地段留出应急车道,以便应急车及夜间货运车的通行。

3.停车场布置分析

停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它的设置对与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和干扰性有直接影响。

本地区在处理停车问题上需避免三种倾向:

一是停车场设置离主干道过远;

二是设置停车场过于集中;

三是没有统一的停车场规划,放任自流。

前两种倾向将影响本地区的可达性,而后一种倾向将与人流产生相互干扰,进而导致景观环境恶化。

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尽量避免设大型停车场,其他路段可设多个小型机动车地面停车场。

提倡小区内道路街边停车。

停车场与绿化环境结合成一体。

每个道路交叉口附近设多个自行车停车点。

远期可考虑在大型公建地下层设停车库。

环城东路北入口河道管理处、梁丰路与环城东路路口、沙洲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广场B-1”、环城南路“广场C-2”附近、南门路与环城南路路口可各设一处小型机动车停车场,共五处。

建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广场C-1”(原第一人民医院)处各增设一处大型机动车地上及地下停车场,兼有非机动车停车场,共有两处。

三、城市道路景观空间分析

“可达性”对一个成功的景观空间场所是必不可少的些外,对身处该场所活动的人而言,还必须方便地了解此地明确的空间构架以及视觉要素,这种使人获取空间要素的容易程度,即是空间的“可识别性”(Legibility)。

1.不同性质景观空间交叉分析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南路作为城市干道,无论是本地区居民还是周围地区居民,其车流与车流、人流与车流,均会形成在不同程度上的交织,性质不同的景观空间(如河道景观与主要道路之间)也会产生大小不一的交叉区。

尤其是在河西南路和环城南路交叉口,沙洲东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城北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东横河与环城东路),人民中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是需要重点处理的路段。

几处道路交叉口必须控制车流和车速,尤其是步行空间与道路交叉口。

在几处人流交叉汇聚点设置广场、街头绿地、雕塑小品等景观内容,以吸引人流,带动地区活力。

由于今后环城路两侧为相对不错的商住区,因此应对环城东路房产的开发强调公共开放性由北向南逐渐加强,相应地环城南路则由西向东逐渐加强。

2.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要清晰表达一处地区的空间印象,可从五大要素入手,即:

路径、节点、地标、界面、场所。

路径(Paths)

路径是所有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空间要素,它们是公共活动的通道——机动车道、街道、小巷、铁路等,这些往往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地区印象中最容易记住的特征。

本地块应着重处理的特征路径包括:

环城东路和环城南路两侧人行道、河西南路车道、沿河步道系统。

节点(Nodes)

节点是指焦点区,如路径的交叉、不同空间的转换点、界面转折点等。

在本地区的景观空间布局中可通过强调几个重要的节点,以突出空间个性,保持空间活力。

在本地区沿路的重点地段合理布置重要节点建筑和节点广场,并控制各个节点的相互距离。

地标(Landmark)

重要的建筑和构筑物,常常成为认识一个城市和地区十分有效的切入点,这些点就是标志点和节点。

标志点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内最重要、最显著的建筑或构筑物,同一地区往往只有一个标志点,控制数量和位置,保护已有标志点是创造独特城市形象最基本的手段。

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为地区标志点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观赏距离,有可能成为设置标志点最佳的场所。

在整个地块中明确提出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东南角广场绿地及其南侧规划高档住宅区中的高层商住楼为本地区标志点,并不再增加数量和扩大范围。

严格保护该地区标志点的观赏空间,控制周围建筑高度。

注意新标志点与已形成的标志点之间关系。

每个标志建筑和节点的详细设计,应通过专家认可,以保证其高水准的设计。

界面(Edge)

界面是空间的另一线性元素,但不同于路径乖一性元素,它是指空间的边缘界面及空间轮廓线。

保证沿街裙房的连续性,形成几段具有连续曲线界面的街道空间,强化其流动的空间特征。

尽可能使环城路和河西南路两侧的高层建筑远离街道,并确保高层建筑的开敞性,以消除高层建筑产生的压抑感、大面积阴影和高层气流的影响。

保持谷渎港和沙洲路之间环城东路北侧新开发小区景观的沿道路弧线连续界面,并使周围建筑的轮廓线富于变化。

场所(District)

本次规划地块还未形成有强烈“地区特性”的场所。

运用连续式建筑布局、多变的开放空间、统一基调的色彩、绿地广场、喷水雕塑等特征元素的多种组合,延续地区的发展脉络,引入新的特征元素,创造出该地区物质上的和视觉上的崭新形象。

3.景观视觉整体性分析

视觉的易读性、可观赏性及通达性对一个场所的可识别性尤其重要。

⑴视觉易读性

本地区的景观空间及周边建筑的形状应向人们表达明确的信息?

?

它能提供什么(品质和用途)。

首先要了解场所的主要使用者。

环城东路和南路两侧会是居住区,河西南路两侧是商业区,本地区是以大多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也决定了设计基调应适合高级商业住宅区的环境。

周围建筑在形状、色彩材料的使用中,应有协调的风格,并与建成区有一定的联系。

沿街的商业裙房,在立面处理时应反映其用途,并与相邻店面产生联系。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分为三段主题街区,各段街区可采取不同风格,但应有联系。

在滨河步行道和部分小区步行道的入口处、主要绿地广场设置信息指示牌等信息点。

⑵视觉可观赏性

在本设计中,应采用丰富的多种尺度的细部、变化的沿街轮廓、令人难忘的趣味点等处理手法,来达到空间的可观赏性。

沿街商店需特别注意其材质、色调的运用,及小尺度的细部处理,如门、窗、橱窗、一层檐口、店面标识、广告等。

广场、步行道地面铺装对材质及细部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有丰富质感的材料,而且必须具有可接触性,建议采用软性材料或处理。

⑶视觉通达性

组织起有效的视线及多样化的观赏点,以便让人们舒适、愉快、方便地接收本地区景观中的设计信息。

第四章景观环境设计构思

一、道路景观主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整个规划道路区域缺乏统一的主题和连续性。

因此在把本地区定位在“现代都市高级商业、住宅区核心景观走廊”的同时,规划划分本地区为三个主题街区——“过去·

东方”、“现在·

西方”和“未来·

东西融合”,三段街区各有特色,但又有风格的融合和相互渗透。

“过去·

东方”街区——始于长安路到河西南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西侧100米处,该路段体现的是“东方古韵魅力”,其中几处街头小广场采用中国古代的“九宫”方格网状的构图,或是小桥流水的自由格局。

沿街建筑底层立面可多用木质材料或作镂空雕花,或用中国灯笼装点门面;

色彩以白墙青瓦的基调为主,部分路段可配以红色点缀。

植物种植应讲究诗情画意,以竹、梅、芭蕉为主,辅以桂花等花叶小乔木,营造幽静淡雅的特色氛围。

“现在·

西方”街区——是指环城东路从人民中路到沙洲东路段,该路段体现的是“西方现代色彩”,基本上要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退后道路红线12米,确保此段城市道路空间的开敞性,以消除高层建筑产生的压抑感和大面积阴影的影响。

此街区的绿地设计要求做到风格大气规整,与周边住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或利用地形高差创造生动活泼、收放自如的休闲广场。

沿街建筑底层立面应多用合金等金属构架和大面积的玻璃作门面,色彩以银色、浅灰和深灰等色调为主。

绿化种植以大面积的草坪为主,植物配置应做到简洁明快,可种松柏、梧桐、广玉兰等大型乔木。

“未来·

东西融合”街区——是指沙洲东路以南,新市河以西,河西南路以东(包括以沿街西侧)围合路段,该路段是最能体现现代都市特色的街区。

无论从“过去”街区还是从“现在”街区进入,走到此处都会达到景观序列的高潮。

这里既能体现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

又能让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化都市街区朝气蓬勃的特色,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互相渗透。

环城东路南侧、谷渎港东侧地块更多地突出东方主题;

沙洲路以南、谷渎港东侧环城东路以北地块更加强调生态住区的概念,绿地率可达50%;

环城南路与河西南路交叉口东南角广场绿地及其南侧规划高档住宅区,需展现现代城区简约醒目的风采;

河西南路商业街区则要求做到人行道拓宽,车行道远期改为三车道,两侧店面内容重组,应改变现在以建材、五金为主的店铺形式,形成以餐饮娱乐和电器销售为主的商业街。

本地块色彩应更为浓烈大胆,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街道景观,广场绿地也不拘泥于形式,力争呈现出多元的城市文化氛围。

植物种植可以多种搭配,沿谷渎港的滨河步行道两侧可以种植银杏、垂柳等季相色彩丰富多变的乔木,各个绿地可以形成枫树园、樱花园、椰风园等多个主题,但绿地种植都要求乔、灌、草比例合理,讲究生态物种多样性。

二、绿地广场景观

根据现状条件和城市发展规划,本次规划沿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和河西南路共规划了八处较大的绿地广场。

“A-6广场”在环城东路中段,环城东路与暨阳东路交叉口东南角的交通大酒店处,作为整个广场系列的开始,该广场与路对面的带状绿地一起形成环城东路中段的绿核,同时它是周边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的休闲集散点,又连接环城东路步行道和新市河滨河绿地步道,地位极其重要。

结合有大型停车场。

“B-1广场”位于沙洲东路和环城东路交叉路口西南侧,是规划新开发的地块沿环城东路绿地的起始点。

“B-4广场”在建农路与环城东路路口,三角形的基地平面中布置以“鲜花”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花卉种植。

“B-5广场”是整个道路景观的高潮所在,应最能体现现代气息,集中展现张家港城市建设成就的滨水广场,兼有休闲公园性质。

“C-1广场”是在原第一人民医院的部分用地上建设的,作为连接张家港市唯一一条步行商业街的入口广场,广场以硬质景观为主,设高大乔木、座椅、喷泉或水池、雕塑等,布置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以方便市民游憩。

硬质地面铺砌拼花至关重要,其风格应与环境相符。

“C-2广场”在环城南路原富都汽车公司旧址上兴建,以方格网构图为主,与对面的国税局绿地相呼应。

“C-3广场”位于小菜巷弄与环城南路路口,随着小菜巷弄的拓宽,向南延续有一条宽约9米的绿带结合西侧商业店面设置。

“河港公园”是规划新建的市级大型综合性公园,位于谷渎港与新市河交汇处,由环城东路、谷渎港、新市河与建农路围合的地块,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可建成为集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公园,与周边的高档住宅相呼应,是整个城市核心区的生态“绿肺”。

三、滨水景观

充分利用张家港市水网密布的独特条件,沿河规划游憩、观光绿化带,既起到河岸防护的作用,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可参与的开敞空间。

在新市河、谷渎港、东横河等主要河道两侧控制20-30米宽的滨河绿地,对于河边已划拨的用地,其建筑红线应向河边退让20-30米,其他河道两侧适当控制10-20米绿化带。

植物绿化时考虑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增加城市亲水空间。

规划期内应逐步加强沿河带状绿地中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和景观设计,突出其在城市绿地环境中的地位。

尤其是新市河两侧应控制出宽度25米的绿带,做为河港公园的延续。

滨水绿地可设置雕塑、碑文、展示栏(牌)、纪念性构筑物等小品,可以在一定时间举办各类展览、表演、娱乐活动,如摄影展、书画交流、情景剧表演、露天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滨水区建筑要控制在一定红线范围内,在河道两侧留出一定的绿化面积,立面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适当控制建筑高度。

适当布置灯具、坐椅、电话亭、废物箱等设施,而具有视觉传达性能的设施如交通标志、报栏、广告牌等除了应具备传达信息的功能外还应考虑其美观特性。

树种选择应考虑地方性、土壤和地形的特性,不破坏水系环境,保持原有自然型的原生植物,部分可选用树形优美的树种,如水柳、银杏、杨树等,既美化空间又不遮挡观水视线。

游憩地区种植园林绿化树种,满足视觉、嗅觉需求,如桃树、桂树、丁香等。

四、绿地开发控制指标

1.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内容与范围

备注

大类

中类

G1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

G11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规模较大的绿地

G12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居民服务的绿地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R0.3-0.5km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4

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长形绿地

G15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用≥65%

G2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林的苗圃等圃地

G3

防护绿地

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G4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附属绿地

G41

居住绿地

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

G42

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内绿地

G43

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内绿地

G44

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内绿地

G45

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绿地

G46

道路绿地

包括行道树绿带、交通岛绿地、停车场绿地等

G47

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设施用地内绿地

G48

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内绿地

G5

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如风景名胜区

2.用地性质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及张家港市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现状,现将本次规划地段绿地性质分为:

滨水带状公园、街头休闲公园、小区游园、街头小游园、街头休闲广场、沿道路绿化、交通环岛绿化等。

3.绿地开发控制细则

环城东路、环城南路、河西路地区的绿地开发控制主要从其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绿地率、主要出入口等方面来控制,现列表如下:

地块编号

用地分类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m2)

绿地面积

绿地率(%)

主要出入口方位

西

A-1

G14,G2

街头休闲公园兼苗圃

6454

4840.5

75

A-2

沿街绿化

5860

4160

70

A-3

917

640.5

68

A-4

街头小游园

623

555

A-5

小广场

466

326.2

A-6

7694

5251.7

72

B-1

街头广场

4446

3201.1

B-2

2631

1895

B-3

2118

1525.3

B-4

休闲广场

2496

1872.6

B-5

4100

3116

76

B-6

538

403.5

B-7

沿河绿地

1857

1449

78

B-8

滨水带状公园

16914

12178

B-9

1158

830.4

B-10

交通环岛绿化

803

627

B-11

综合性公园

C-1

街头休闲公园

3435

2232.8

65

C-2

街头小广场

2514

1709.9

C-3

434

295.1

C-4

1167

794.1

C-5

271

203.5

C-6

247

1732.3

C-7

226

158.8

已建

五、绿化种植设计

(一)树种规划

1.规划原则

树种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以乡土树种为主来创造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植物资源;

⑵选择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防护林、生态保护林可考虑使用有经济效益的植物种类;

⑶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易于推广的植物种类,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

⑷注重生态效益,降低维护成本,营造植物立体群落,除了广场、道路以外的绿地应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的原则,不提倡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