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045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

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据“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这一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理想和农民起义的特色,成为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

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统治者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他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包括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创办近代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

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具有爱国思想的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令。

由于后党发动政变,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着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新文化运动:

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专制、愚昧和旧道德旧文学等封建复古思想。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和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北伐战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八七会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同年8月7日,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造了党的领导机关,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举行秋收起义。

这次会议,使中共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二九运动:

1935年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卖国的<何梅协定>,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五、六千人冲破反动派恐怖统治,举行了抗日示威大游行,并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警展开搏斗。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响应,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在党的号召下,广大青年走上同工农结合、为工农服务的道路。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

张、杨在哭谏无效的情况下,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派周恩来等与蒋介石谈判,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名额。

“三三制”政权团结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各阶级各阶层,投身到抗日战争中来,并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联合专政,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延安整风: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

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全国人民,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经过43天的斗争,国共双方终于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为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人心。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

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

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共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毛泽东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明确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路线: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实现了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11届3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两个100年目标: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戊戌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守旧势力的反对。

(2)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不彻底的改革方案。

(3)维新派具有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群众的局限性。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教训?

①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6.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和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是真正的群众运动。

它既没有像康、梁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