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704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docx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苏教版

2019年(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

正方形单元教案苏教版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36~37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具体布置等环节)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

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

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板书:

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

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

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

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

指名回答。

(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

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

指出:

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板书:

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六、教学反思及总结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2

授课班级

三年级

(2)班 

授课者

许涛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具体布置等环节)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

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

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5、教学反思及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3

授课班级

三年级

(2)班 

授课者

许涛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41例3及试一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

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具体布置等环节)

一、口算训练。

(想想做做第5题)

20×6=4×80=600×9=

5×700=50×6=3×800=

二、激趣导入

1.拍一拍

学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生1拍:

××。

老师拍4个2下。

问:

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②生2拍:

×××。

老师拍3个3下。

问:

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2.谈话:

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

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

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

怎么求出几倍的?

(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

怎么求出几倍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

你会列式吗?

(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六、教学反思及总结

 

 

 

《练习六

(1)》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4

授课班级

三年级

(2)班 

授课者

许涛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难点

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具体布置等环节)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练习六

六、教学反思及总结

 

 

 

《练习六

(2)》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5

授课班级

三年级

(2)班 

授课者

许涛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科书第44页练习六6-11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与使用

教学环境

 

资源准备及使用

 

五、教学过程(回顾、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具体布置等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