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0399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3)已经识别出涉及专利

如果标准编制过程中已经识别出标准的某些技术内容涉及专利,标准的引言中应有如下内容: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条]……与……[内容]……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

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

……

……地址: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

6.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中的增加内容

增加了列出在线文件的规则;

明确了仅在起草的我国标准与国际文件存在一致性程度时,才需标示引用文件与国际文件的对应程度。

7.关于图的接排和分图的规则

见GB/T1.1—2009中7.3.7条和7.3.10条。

在后续内容中会详细说明。

8.标准化项目标记的详细规定

见GB/T1.1—2009中附录E的相关内容。

9.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规范、规程和指南的术语和定义。

具体见见GB/T1.1—2009中3.1条、3.2条和3.3条。

10.重要提示

见GB/T1.1—2009中8.10条的具体内容。

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给标准使用者一个涉及整个文件内容的提示,以便引起使用者注意,则可在标准名称之后,要素“范围”之前以“重要提示”或“警告”开头,用黑体字给出相关内容。

重要提示经常涉及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内容,或者在涉及安全或健康的标准中给出。

二、GB/T1.1—2009与GB/T1.1—2000相比主要修改的内容

1.目次的编排格式

2009年版的目次中所列的前言、引言、章、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图、表等均应顶格起排,第一层次的条以及附录的章均空一个汉字起排,第二层次的条以及附录的第一层次的条均空两个汉字起排,依此类推。

2.前言中的具体内容

在前言的规定中,不再像2000年版的那样分为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删除了2000年版关于附录性质的陈述,增加了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涉及专利的相关说明。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

具体内容见GB/T1.1-2009中第2章和第3章。

4.将列项作为一个层次

见GB/T1.1-2009中表2的具体内容。

5.多个附录接排的规定

2009年版规定“每个附录均应另起一面,……。

”,2000年版规定的是“……如果有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

6.增加了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修改了助动词的等效表述形式

见GB/T1.1-2009中附录F。

后面有详细说明。

三、GB/T1.1—2009与GB/T1.1—2000相比主要删除的内容

1.规范性技术要素中与产品标准有关的内容(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和包装)

见GB/T1.1-2009中6.3.4条,6.3.5条内容。

2.列项中再分段的规定

见GB/T1.1-2009中9.9.2条内容。

第一层次列项中的段空四个字起排,回行时应置于版心左边五个字的位置。

第二部分编写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

根据GB/T1.1—2009的要求,以下通过示例的形式具体列出了标准起草人在起草标准时应掌握的编写技术及常见问题。

一、编写标准的基本原则

1.明确性

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标准的条款的表述应明确,即用词准确、逻辑严谨。

禁忌模棱两可,防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标准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

为使标准使用者易于理解标准的内容,在满足对标准技术内容的完整和准确表述的前提下,标准的语言和表述形式应尽可能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的词汇和方言,还应注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措辞

2.完整性

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标准的范围一章划清了标准所适用的界限,那么,在一项标准的范围所划定的界限内,就应力求对所需要的内容规定得尽量完整。

不应只规定了部分内容,其他需要的内容却没有规定,或规定在另外的标准中,这样将不利于标准的实施。

具有相同目的或需要的标准使用者应该能够通过同一项标准满足其需要。

一项标准的内容是否完整应与标准的专业体系表项目(个性标准)设置密切相关。

3.统一性(协调性)

(1)标准内的协调一致性——统一性

在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标准的结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一致。

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其章、条的编号应尽可能相同。

类似的条款应使用类似的措辞来表述;

相同的条款应使用相同的措辞来表述。

在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某一给定概念应使用相同的术语。

对于已定义的概念应避免使用同义词。

每个选用的术语应尽可能只有唯一的含义。

(2)标准间的协调一致性——协调性

标准间的协调一致性,应包括同级或不同级标准间的协调,如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等。

为了达到所有标准整体协调的目的,每项标准应遵照现行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尤其涉及下列方面:

——标准化术语、术语的原则和方法,量、单位及其符号、缩略语、参考文献、技术制图和图形符号。

——对于特定技术领域,还应考虑涉及诸如下列内容的标准中的有关条款:

——极限和配合、尺寸公差和测量的不确定度、优先数、统计方法、环境条件和有关试验、安全化学。

GB/T1.1—2009的附录A给出了供参考的部分基础标准清单。

4.先进性

——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最新技术水平(stateoftheart)的定义:

“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判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

——在制定标准时,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技术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即是在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之后确定的。

所谓要“充分考虑”,即不是要求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指标或要求都是最新的、最高的。

但是,它们应是在对最新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充分考虑、研究之后确定的。

——然而,在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5.适用性

——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并易被其他标准或文件引用。

——标准应具备适用性,有时亦称其为“可操作性”。

编制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所有的标准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了“用”。

为了“用”,标准的条款应明确、统一、协调,理解不出现歧义;

为了“用”,标准的内容应完整;

为了“用”,标准的内容应先进合理。

6.规范性

为了保证一项标准或一系列标准的及时发布,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守标准制定程序,在起草标准之前应确定预计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尤其应考虑内容的划分。

如果标准分为多个部分,则应列出预计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从工作开始到随后的所有阶段均应遵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的规则,以避免在任何阶段上的延误。

二、标准的要素

1.规范性要素normativeelements

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分为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技术要素:

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

2.资料性要素informativeelements

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分为概述要素和补充要素。

3.资料性概述要素preliminaryinformativeelements

标识标准,介绍其内容、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等。

4.资料性补充要素supplementaryinformativeelements

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

5.必备要素requiredelements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6.可选要素optionalelements

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标准的必备要素仅有封面、名称、前言和范围。

其它要素均为可选要素。

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示例

要素类型

要素

的编排

要素所允许的内容

资料性概述要素

封面

文字

标示标准的其他内容(见6.1.1)

目次

文字(内容的自动生成见6.1.2)

前言

条文

脚注

引言

规范性一般要素

标准名称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清单(规范性引用)

规范性技术要素

术语和定义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要求

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补充要素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文件清单(资料性引用)

索引

文字(内容的自动生成见6.4.3)

注:

表中各类要素的前后顺序即其在标准中所呈现的具体位置。

黑体表示“必备要素”;

正体表示“规范性要素”;

斜体表示“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附录不可以包含规范性要素,除非规范性要素构成了可选的条款。

例如,可将规范性要素中的一个可选的试验方法写进资料性附录中。

这时,该可选的试验方法可包含条款。

三、条款provision

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要求、推荐或陈述等形式。

注:

条款的以下形式以其所用的措辞加以区分,例如,推荐用助动词“宜”,要求用助动词“应”。

1.要求requirement

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准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2.推荐recommendation

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3.陈述statement

表达信息的条款。

四、结构与层次

见GB/T1.1-2009中5.2条和附录H。

1.标准的结构与层次

标准的结构即标准中章、条、段和附录及表、图的排列顺序。

标准的结构可以分为主体和附加要素。

主体即构成标准实质内容的一组条款,也就是规范性要素,由规范性一般要素和规范性技术要素组成;

标准主体的某些部分可以采用附录的形式(规范性附录),但其它附录(资料性)只可以作为附加要素。

附加要素即包括在标准中而不影响其实质内容的资料,也就是资料性概述要素和资料性补充要素。

标准中的章、条、段和附录统称为“层次”。

标准可能具有的层次名称见下表。

有些层次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部分”、“段”、“附录”等。

层次及其编号示例

名称

编号示例

部分

×

.1

3

3.1

3.1.1

[无编号]

列项

列项符号;

字母编号a)、b)和下一层此的数字编号1)、2)

附录

附录A

2.部分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部分编号,部分的编号应置于标准顺序号之后,并用下脚点与标准顺序号隔开,例如,9999.1、9999.2等。

——不应将部分再分成分部分。

——部分的名称的组成方式应符合标准名称起草规则,同一标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应有相同的引导要素(如果有)和主体要素,而补充要素应不同,以便区分各个部分。

在每个部分的名称中,补充要素前均应标明“第╳部分:

”(╳为与部分编号完全相同的阿拉伯数字)。

3.章

——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在每项标准或每个部分中,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章编号。

编号应从“范围”一章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每一章均应有标题。

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4.条

条是章的细分。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条编号。

第一层次的条(例如5.1、5.2等)可分为第二层次的条(例如5.1.1、5.1.2等),需要时一直可分到第五层次(例如5.1.1.1.1.1、5.1.1.1.1.2等)。

5.段

——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段不编号。

——尽量不用“悬置段”。

以避免在引用这些段时产生混淆。

6.附录

——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每个附录应在正文或前言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提及。

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

每个附录应有一个编号。

附录编号由“附录”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例如“附录A”。

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仍应标为“附录A”。

附录编号下方应标明附录的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再下方是附录标题。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

例如,附录A中的章用“A.1”、“A.2”、“A.3”等表示;

图用“图A.1”、“图A.2”等表示;

表用“表B.1”、表“B.2”……表示;

公式用“式(B.1)”、“式(B.2)”……表示。

7.列项的使用

——列项应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

一个句子(见示例1),一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该句子由分行列举的各项来完成(见示例2)。

——列项中每一项前应加破折号或圆点。

需要识别时,则在每一项前加上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序号。

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成需要识别的分项,则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见示例3)。

——在列项的各项中,可将其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标为黑体,以表明各项所涉及的主题(见示例4)

示例1:

下列各类仪器不需要开关:

——在任何正常条件下,功耗不超过10W的仪器;

——在任何故障条件下使用2min,测得功耗不超过50W的仪器;

——用于连续运转的仪器。

示例2:

仪器中的振动可能产生于:

·

转动部件的不平衡;

机座的轻微变形;

滚动轴承;

气动负载。

示例3:

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

a)小数点符号为“,”;

b)标准应只使用:

1) 

GB3101、GB3102各部分所给出的单位;

2) 

GB3101给出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如分(min)、小时(h)、天(d)……;

3) 

GB3102给出的单位,如奈培(Np)、贝尔(B)、宋(sone)、方(phon)和倍频程(oct);

示例4: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

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

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订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

8.容易出现的问题

——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条时才可设条,如第5章的条文中,如果没有5.2条,就不应设5.1条。

示例:

5无损检测

5.1无损检测按GB/TXXXX执行。

6包装、贮存

应改为:

无损检测按GB/TXXXX执行。

——在某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

如7.1.1有标题,7.1.2也应有标题。

7.1.1型式检验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7.1.2按表1的要求进行出厂检验。

7.1.2出厂检验

按表1的要求进行出厂检验。

——条款顺序出现错误。

SY/T5141—2002中第5.1条的条款顺序为:

5.1.1台架试验

5.1.1.2检查项目

5.1.2型式试验

正确的条款顺序应为:

5.1.2检查项目

5.1.3型式试验

——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编号,而不是以附录的性质(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顺序编号。

在很多标准中,都是先排规范性附录,然后再排资料性附录,如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资料性附录)、附录D(资料性附录),而不是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编号。

五、封面

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

以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为例,封面的内容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字样和标准的标志“SY”,标准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ICS号(国际标准分类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标准编号、代替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有对应的国际标准,还应在封面上标明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1.封面的内容

上左: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行业标准)。

上中:

标准的类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上右:

标志;

标准编号;

代替标准编号。

注意:

不同类别的替代或标准的废止情况不在封面上标识。

中:

标准名称(中文、英文);

对应的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下:

发布、实施日期,发布部门或单位。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由标准的审批部门在发布标准时确定。

——国家标准的发布部门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

——行业标准的发布部门为:

各行业主管部门(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的批准、发布部门为国家能源局);

——地方标准的发布部门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企业标准的发布单位为:

各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ICS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forStandards,简称IC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

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文献的分类。

——国际标准分类法采用三级分类,采用数字编号,第一级和第三级采用两位数,第二级采用三位数。

各级类目之间以实圆点(中文版新增补的类目采用短横线)相隔。

——分类规则如下:

1)按标准文献主题的专业归属分类(石油天然气标准入石油类);

2)一项标准可以分入一个或两个二级类或三级类,术语等通用标准可以在通用类之外再给一个类号,各类号之间用分号相隔;

3)如果一个标准所涉及的主题包含了一个二级类的全部三级类,则应标注此二级类,并应标注为“×

.00”;

4)技术随相应产品入类;

5) 

凡入类困难的,可以入“综合”(.01)类或“其它”(.99)类。

专业

ICS

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石油及相关技术综合

[石油天然气勘探入此]

75-010

标准化、质量管理

技术管理

经济管理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计算机应用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工程综合

地质勘探

石油工程建设

E00

E01

E02

E04

E07

E08

E09

E10

E11

P71

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

75.020

开发

钻井

油气开采

海洋石油作业

油气集输

E12

E13

E14

E15

E16

3.一致性程度标识的填写

——当所制定的标准有对应的国际标准时,应在封面上的标准英文名称之下标明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一致性程度的标识由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使用英文)、一致性程度代号等内容组成。

我国标准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名称相同时,则不标出国际标准名称。

——一致性程度的具体含义及标识方法见下表。

一致性程度的具体含义及标识方法

4.标准的编号

代号顺序号—年号。

GB/T3935.1—1996

SY/T6276—1997

Q/SY20—2001

六、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

如果需要,可设置目次。

目次所列的内容和顺序如下:

——前言;

——引言;

——章;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附录,应在圆括号中标明其性质;

——附录的章和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

——参考文献;

——索引;

——图(需要时列出);

——表(需要时列出)。

目次应置于前言之前。

七、前言

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即前言为必备要素。

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式、图和表。

1.主要内容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

——标准结构的说明。

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在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

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